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75.55KB ,
资源ID:10933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33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docx

1、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行业分析报告知识银行网络科技XX二零一零年五月第一章 建筑智能化业务1.1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业务是指综合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将建筑物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的全部工程,包括建筑智能化方案咨询、规划设计、定制开发、设备提供、施工管理、系统集成及增值服务。建筑智能化业务一般通过承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方式开展。根据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6 年12 月发布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建筑智能化工程包括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化应用系统(ITA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

2、、公共安全系统(PSS)、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机房工程(EEEP)等六大系统工程,针对不同用途和特点的建筑,其系统和子系统的配置有所不同。通过其中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提供建筑节能服务,建筑智能化工程一般包括下图所示的系统和子系统工程:1.1.1 信息设施系统(ITSI)信息设施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建筑物与外部信息通信网的互联及信息畅通,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存储、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设备系统。一般包括通信接入系统、交换系统等子系统。1.1.2 信息化

3、应用系统(ITAS)信息化应用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ystem)是指以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物设备管理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能的多种类信息设备与应用软件而组合的系统。一般包括办公业务系统、物业运营管理系统等相关子系统。1.1.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及其与公共安全系统(PSS)联动管理的综合系统。BAS 主要包括空调控制、制冷控制、热力控制、电力控制、给排水控制、照明控制、电梯控制等子系统,可对建筑物或建筑群

4、内的空调与通风、变配电、照明、给排水、热源与热交换及电梯等设备进行集中监视、自动控制和管理,实现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1.1.4 公共安全系统(PSS)公共安全系统(Public Security System)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火灾、非法侵入、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而构成的技术防X系统或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X系统、应急联动系统等子系统。1.1.5 机房工程(EEEP)机房工程(Engineer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Plant)是指为提供智能化系统的设备和装置等安装条件,

5、以确保各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地运行与维护而实施的工程。包括信息中心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等。1.1.6 智能化集成系统(IIS)智能化集成系统(Intelligented Integration System)是指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子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通过智能化集成系统管理员可以监控各子系统的运行状况信息并进行管理控制,该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中枢系统。1.2 建筑智能化业务特点传统的建筑工程主要涵盖三块工程业务: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随着人们对办公及居住环境健康、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的要求,社会

6、可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降耗、环保的要求,建筑工程中形成一个新兴业务即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可称之为建筑电子工程,其投资一般占建筑物全部预算的5%-10%。现代建筑工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建筑智能化工程处于建筑工程的第三阶段,其目的在于为现代建筑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人居空间和管理支持,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建筑智能化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其核心和基础是信息化,属于计算机服务业X畴,其与一般建筑工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2.1 建筑智能化工程是高科技领域的项目,专业性强,技术水准高建筑智能化工程属于信息技术的X畴,综合了智能化技术与建筑技术,技术含量

7、高,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技术跨度大、知识更新快。1.2.2 建筑智能化工程以软件为基础软件是维持和增强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竞争力的基础,软件开发需要满足不同用户的具体需求,需要实施企业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1.2.3 建筑智能化工程相关产品更新换代快、对从业人员要求高建筑智能化工程运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系统产品更新换代快,而重大的建筑智能化工程投资额度大,需要工程设计与实施企业具有前瞻性、确保技术的先进性;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快速掌握先进技术的能力,还要知识面宽,通晓国家有关信息行业标准规X,精通软件工程学,熟悉软件开发过程的国际标准和惯例。1.2.4 建筑智能化工程

8、服务水准要求高建筑智能化工程处于发展中的高科技领域,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新开发的技术项目工作量大,创新成分多;客户对智能化技术的需求个性化差异很大,工程中根据客户特殊需求开发的成分高;工程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以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对系统集成商的服务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2.5 建筑智能化工程需要与其它建筑工程相互配合智能化系统依附于建筑体内,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与机电安装工程、土建工程、装修装饰工程密切配合。1.3 建筑智能化业务的作用通过实施建筑智能化工程,将传统建筑建设或改造成为智能建筑。建筑智能化工程业务的主要作用如下:1.3.1 提供安全、舒适、高效和便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拥有

9、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可对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提供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新风、照明以及多媒体音像系统,提高人们的舒适感;公共安全系统(PSS)可确保人、财、物的安全。1.3.2 使建筑物具有节能、环保、健康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是实现建筑物节能的主要手段,该系统可监控管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基于日历时间的自动控制,并自动调节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等,从而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用最少的能源消耗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环保的环境。在类似的室内温度、湿度等条件下,智能建筑与传统非智能建筑相比,可节能10%-30

10、%。(资料来源: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2007 年8月第一版)1.3.3 减少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可使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的运行管理、保养维修自动化,减少人工成本,降低机电设备的维护成本。1.3.4 提供现代通信手段和信息服务智能化系统具有的信息设施系统(ITSI),可以多媒体方式高速处理各种图、文、音像信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使得在智能建筑内,能高效完成行政办公、商务等业务。第二章 建筑节能业务2.1 建筑节能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在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通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提高采暖、

11、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等能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2.2 建筑节能业务一般的建筑节能业务是指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立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实施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各种手段,实现建筑物能耗降低的各项业务。具体如下图所示:运用智能化技术实施的建筑节能,通过在新建建筑中建立BAS,对既有建筑机电设备(主要是中央空调、照明、电梯)进行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能源监测等手段来实现。2.2.1 建筑设备监控系

12、统(BAS)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BAS 可监控管理建筑物内各机电设备的工作状况,对机电设备的启停进行全面有效的人工集中控制、基于时间的自动控制,以及对温度、湿度等参数的自动控制,实现机电设备节能。2.2.2 建筑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对既有建筑的机电设备,可通过更换新型高效的空调主机、水泵、节能灯具、加装自动控制、变频系统,以及运用能量回收技术等手段进行节能改造。在建筑机电设备中,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资料来源: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7 年)。中央空调系统包括负责制冷的主机系统、输送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水系统以及通过与冷冻水热交换产生冷风的末

13、端风系统,三大子系统一般分别占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40%、35%和25%。导致中央空调能耗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不合理的建筑设计与建筑通风导致空调冷负荷过高;二是不合理的系统和设备选型以及运行方式,导致空调系统效率过低,即绝大部分大型公共建筑中的中央空调系统在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过程中通常按极端工况(最热的气候、最大人流量)设计,并留有10%左右的余量,而实际运行时极端工况时间仅占5%-10%,导致长期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三是不合理的运行制度导致空调系统各耗能设备的运行时间过长、不完善的设备保养措施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中央空调节能改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利用仿真软件优化设备选型,采用技术

14、先进、高效匹配的设备,更换运行效率低的设备如主机、水泵等;利用自动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自动实时地检测用能负荷的变化,通过改变主机运行设定参数和风机水泵转速等,保证能耗设备始终工作在高能效区间。2.2.3 机电设备优化运行从管理节能的角度出发,通过采集建筑物内外环境参数、机电设备运行参数、能耗数据,结合峰谷平电价,得出系统节能运行方式,包括顶峰需求控制、夜间吹洗、设备调度、时间调度、新风量调节等。2.2.4 能源监测能源监测是机电设备节能改造和设备优化运行管理节能的基础。通过提供能耗监测、设备运行检测及各种能源统计分析报表,可对用能区域或单位的实时能耗进行监测和公示,提供监督考核依据、加强用能精

15、细化管理。2.3 建筑智能化与建筑节能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系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2005 年10 月,在建设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中明确指出:“建筑的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调节控制能源的使用、降低建筑物各类设备的能耗,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更加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建筑节能服务与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注:ITSI信息设施系统、ITAS信息化应用系统、PSS公共安全系统、IIS智能化集成系统、EEEP机房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BAS 是连接“建筑节能服务”与“建筑智能化业务”的纽带。通过设计、建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BAS,并开展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建筑机电设

16、备节能改造、机电设备优化运行和能源监测等,是开展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方式。建筑节能也是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发展趋势之一。国际上一些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大型公司如霍尼韦尔、西门子、江森自控等同时也从事建筑节能服务。第三章 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3.1 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建筑智能化及建筑节能服务行业为竞争性行业。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通过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等,对建筑节能产业进行宏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全国的建筑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建筑行业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市场主体资格和资质的管理;二是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

17、程的管理;三是制订和推行行业标准。国家有关行业协会协调指导本行业发展。公司所属行业协会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和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公司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委员单位、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3.2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节能服务产业,受国家法律法规和多项政策支持。其中主要有:(1)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将本公司主营业务涉及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开发;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集成技术研究;信息产业数据通信网建设;智能网等新业务网建设;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及

18、建设;节能、节水、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应用”等列入“鼓励类”项目。(2)自1998 年3 月1 日实施的建筑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从业资格、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等作了明确规X。(3)2007 年10 月28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作了明确的规定。(4)国务院2006 年7 月出台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 号)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工作的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

19、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能源节约的目标。”“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促进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创新模式、拓宽领域,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 号)指出:“制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20、的指导意见,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在25 个示X省市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7)建设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245 号)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支持重点节能工程、节能新机制的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等。中央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节能监管体系,推进节能运行与

21、节能改造。地方财政也应切实加强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支持。”(8)2008 年8 月1 日,国务院颁布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XX国国务院令第531 号),明确了“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9)建设部针对建筑智能化行业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包括: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1997290 号)、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建设1998194 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87 号)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 号)、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标准(

22、建市200640 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 号)等。国家已经制定的建筑智能化行业标准规X主要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X(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X(GB/T 50312-2007)、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50339-2003)、安全防X工程技术规X(GB50348-2004)、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X(GB50343-2004)等。第四章 行业竞争态势4.1 行业竞争状况4.1.1 建筑智能化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是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国际上,“智能建筑”是20 世纪80

23、 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而兴起的。在我国,智能建筑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90-1995 年):建筑智能化的对象主要是宾馆和商务楼,智能化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没有行业管理的统一标准,形成自由发展的局面。规X阶段(1996-2000 年):随着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验收规X的陆续出台,建筑智能化的对象已经扩展到办公楼,包括写字楼、图书馆、医院、校园、博物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以及智能化住宅小区。发展阶段(2000 年至今):建筑智能化技术呈现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

24、展趋势,一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智能建筑领域,如无线技术,数字视频技术产品等,同时,建筑节能也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新的关注点和竞争点。目前,智能化系统已在我国建筑及住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持续、稳定的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行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也日趋成熟,我国不少智能建筑技术研发成果接近国际水平,作为新兴行业的建筑智能化行业已经成为充分竞争的行业。国际上本行业的技术领先者以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等大企业为主。20 世纪90 年代,这些公司作为楼宇自控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在国内高端写字楼等领域的智能化工程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单一的楼宇机电

25、设备控制发展到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综合集成,单一设备供应商的优势逐步丧失;同时,由于工程项目的地域性、人工成本、服务的便捷高效、文化环境等特殊性,这些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正迅速减少。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期,一些有自动化、计算机、通信等技术背景的国内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建筑智能化市场参与竞争。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行业、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有1,100 家左右,企业数量众多、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但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本土化、成本低廉和服务高效便捷等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支持,这些企业正在迅速成长。4.1.2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在国际上,以基于

26、市场的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MC)”为主要实施方式的节能服务产业,是20 世纪70 年代首先在北美、欧洲等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发展起来的。基于EMC 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最早成立于瑞典,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迅速发展壮大。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产生于20 世纪90 年代。1998 年12 月,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正式成立,率先将EMC 机制引入我国,并且通过项目一期的成功示X作用证明了EMC 这一节能机制在我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了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时期,已经形成了竞争性市场。国际上主要楼宇自控设备供应

27、商如霍尼韦尔、西门子、江森自控等同时也是节能服务公司。近年来,这些跨国公司纷纷涉足我国节能服务市场,特别是工业节能服务市场,如霍尼韦尔(XX)XX、西门子(中国)XX等已经成为EMCA 会员,增加了国内节能服务市场的竞争,但跨国公司在国内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尚处在起步阶段。节能服务产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国节能服务市场巨大的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竞争将趋于激烈。我国EMCo 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行业十分分散,注册资本低于500 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 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4.2 建筑智能化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国际企业前三位分别为霍尼韦尔、江森自控、

28、西门子。由于工程项目具有地域性、人工成本比重大、服务需要快捷高效,从近三年的市场份额看,它们逐步退出建筑智能化工程服务市场,转为纯粹的设备供应商或技术服务公司。目前,国内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本土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一般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2006 年度、2007 年度及2008年度智能建筑行业企业(委员单位)完成工程量统计前50 名企业(以下简称“前50 名企业”),国内建筑智能化行业本土企业主要是:同方股份XX(以下简称“同方股份”)、XX浙大中控信息技术XX、泰豪科技股份XX(以下简称“泰豪科技”)等,本公司2006-2008 年连续三年进入前50 名企业。国

29、内建筑智能化行业集中度较低,其中前十名的企业完成总产值尚不足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场总规模的5%。4.3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国内建筑节能服务行业内主要节能公司以国内本土企业为主,除本公司外,从事建筑机电设备节能的企业主要有同方股份、XX汇通华城楼宇科技XX(以下简称“汇通华城”)、XX嘉力达实业XX(以下简称“嘉力达”)等公司。由于建筑节能服务产业刚刚兴起,缺乏权威的统计数据,总体来说,该行业集中度不高,每家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小。4.4 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4.4.1 市场容量、需求状况及趋势我国目前既有建筑存量400 亿平方米,每年将新建20 亿平方米

30、。2006 年全国建筑业总投资超过2 万亿元。其中,建筑智能化的投资约占建筑总投资的5%-10%。公共建筑类智能化系统投资在 100-300 元/平方米左右,居住小区的智能系统建设投资约在 60 元/平方米左右。综合推算,全国建筑智能化系统每年的投资接近 1,000 亿元。(数据摘自国家建设部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纲要智能建筑 2007 年 1 月)。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度、2008 年度和2009 年度),2007 年、2008 年和2009 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5,280亿元、30,580 亿元和36,232 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

31、.2%、20.9%和16.1%。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及国家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建筑智能化投资增长速度将高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因此,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4.4.2 供给状况及趋势截至2009 年12 月底,本行业国内企业获得建设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的为207 家、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资质”)的超过500家,建设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壹级资质”(即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的为116 家、获得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壹级资质”的为2

32、33 家,同时具备上述“设计、施工和系统集成”三项“甲级”资质的只有33 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统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节能减排措施的逐步落实,民营和外国资本将不断进入建筑智能化服务产业。4.5 建筑节能服务行业的市场容量、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4.5.1 市场容量、需求状况及趋势根据EMCA2008、2009 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09 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节能服务企业完成总产值达到587.68 亿元,同比增长40.83%;综合节能投资为360.37 亿元,同比增长42.3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投资增长到195.32 亿元,同比增长67.37%。我国节能市场十分巨大,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