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11章复习重点第一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1、 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 (形状、递增原因、含义)1) 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2) 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3) 递增原因:2、 机会成本:1) 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2) 表达式:-dY/dX3) 解释: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B)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
2、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3、 社会无差异曲线1) 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2) 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3) 用途: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4、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市场出清2) 消费均衡点唯一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3)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B) 推导:P21C) 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5、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1) 条件:生产均衡 、消费均衡 、贸易平衡2) 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1、 起因:1) 生产技术差异2) 要素禀赋差异3) 要素禀赋差异4) 要素禀赋差异5) 要
4、素禀赋差异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含义:(1)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2)该国可以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3)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2、贸易形态与贸易利益p30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节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H-O-S定理)第四节 要素积累与国际贸易第四章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 特定要素模
5、型一、基本假设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2、规模收益不变;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使用;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由以上假设可得到:生产函数 充分就业分析:1)由于资本特定不变,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两个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进而劳动报酬,与劳动投入量成反比。2)劳动边际生产价值线反映了对劳动的需求与劳动价格之间的关系,亦即劳动需求曲线。3)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取决于商品价格。4)在E点,两个部门的劳动
6、报酬相同,劳动在两个部门的分配达到均衡。5)劳动的分配一旦确定,两个部门的生产也随之确定。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假设Px上升至PX,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上移至VMPLX。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门,劳动由Y向X部门转移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X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下降,而Y部门的劳动边际产出上升。X部门的劳动报酬回落,Y部门的劳动报酬回升。新的均衡点E第五章 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核心细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有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一、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1)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
7、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2)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结论: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1、 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也就越雄厚2、 收入水平越接近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反之,如果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两国之间重复需要的商品就可能很少,甚至不存在,因此贸易的密切程度也就很小。3、 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心的重复需要的商品变不断的出现,贸易也相应的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的出现。4、
8、 适用性:5、 (1)初级产品的贸易是有自然资源的禀赋不同而引起的,所以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2)工业品贸易应主要在收入水平比较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6、 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发达与发展中之间);重叠需求理论使用解释发生在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第六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一节 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规模经济的含义1、 含义: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2、 两种表现形式:(1) 内在: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
9、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2) 对厂商外在,对行业内在: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3、 规模收益(1) 含义:指生产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2) 规模经济和规模报酬递增关系:当生产过程遵循规模报酬递增规律时,自然存在规模经济,但反过来,规模经济并不要求规模报酬递增一定存在。在外部规模经济情况下,企业的生产过程仍是规模收益不变的,规模收益递增只发生在产业层次上。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是有别于比较优势的另一种独立的国际贸易起因)1、 以22模型为基础,做如下假设:a)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b) Y部门规模收益不变;c) 市场结构完全竞争;d
10、)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均相同。e) 两个国家完全相同f) 在封闭条件下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一致,即不存在比较优势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产生一种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使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在均衡点E,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相对价格高于社会机会成本;外部经济导致资源配置扭曲,X部门的产出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社会福利水平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异曲线表示;由于两国完全
11、相同,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都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社会福利水平也相同。开放条件下的均衡:此时,点E对两国来说都不再稳定,两国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可以改善各自的福利。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上图直线TT的中点C,两国都会获益。既使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2)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3)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
12、措施的采用。第二节 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1、 垄断竞争市场特征(1) 允许差异产品存在,原来的完全竞争市场就转变为垄断竞争市场;(2) 假设消费者偏爱消费多样化,即消费者认为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越多越好;(3) 产品差异性使同类厂商的产品之间不具有完全替代性,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 ;(4) 每个厂商都倾向于选择不同于其他厂商的产品;(5) 规模经济存在的条件下,厂商在扩大规模和产品多样化之间做出平衡;(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产品)(6) 市场可自由进入,当市场平均利润为零时,厂商数目达到均衡,差异产品的种类也随之确定2、 市场规模与厂商产量、厂商数目(1) 基本假设
13、:a) 同一行业内,所有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和所面对需求条件都相同;b) 每个厂商只生产一种品种的产品,厂商的数目与差异产品的数目等同;c) 该行业的要素投入总量固定不变,市场总需求完全无弹性,即与价格无关。(2) 书p893、 开放条件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开放后的情形:国际分工格局 :同一行业里,一国只生产某些种类的产品,另一国则生产其他类型的产品 ,但我们不能确定每个国家生产产品的种类 。贸易形态:产业内贸易。市场扩大产生的积极效应:(1)通过厂商产量的提高实现规模经济利益 ;(2)增加产品的品种数量。贸易的福利效果: (1)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可以更低的价格购买消费品;(2)产品品种增加,
14、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 4、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与国际贸易 分析框架:垄断竞争贸易模型 除规模经济外,再引入要素禀赋差异这一因素分析方法:一般均衡分析(针对两个部门)基本假设: (1)两个部门X与Y,X是资本密集型部门,属垄断竞争市场结构,Y是劳动密集型部门,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要素市场仍为完全竞争结构。 (2)A、B两国除了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外,其他一切条件都相同,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富的国家。开放后的均衡:A国消费者从国购买产品;但在X部门,两国的厂商各自生产不同的差异产品,两国消费者所消费的X部门产品既有本国的,也有外国的;即在X部门,每个国家都既有出口,又有进口。由于整个贸易
15、最终达到平衡,所以A国在X部门属于净出口国,B国在X部门属于净进口国。 贸易格局: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同时存在 ;贸易起因:产业间贸易的发生取决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而产业内贸易则完全由规模经济引起。两种贸易形式在整个贸易中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差异与规模经济的对比,两国间的差异越小,贸易主要由规模经济引起,贸易形式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反之,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越大,产业间贸易越显著。第七章 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第一节 关税1、 关税的种类(1) 课税种类分:进口税、进口附加税、出口税和过境税等(2) 无差别关税和差别关税(特惠关税、普通关税、和普通优惠关税)进口关税(3) 征收方法分:从量税
16、、从价税、选择税和混合税征收关税会影响资源配置,即引起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引起各种经济活动和一国的福利水平的变化。2、 关税的效应:局部均衡分析p98100(1) 价格效应(2) 生产效应(3) 消费效应(4) 税收效应(5) 贸易条件(6) 净福利效应关税的效应:一般均衡分析 (1)小国分析:征税后,国内价格上升,世界价格不变。X产出减少,Y产出增加;国际贸易仍按Pw进行;国内消费者按Pt来决定其消费选择。征税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下降。3、 有效保护率与关税结构(1) 有效保护:某一行业生产或加工中增加的那部分价值(即附加值)受保护的情况,所以保护的程度须以国内生产的附加值的提高来衡量(2) 有
17、效保护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得变动率公式:ERP=(Vj Vj)/Vj *100% V:附加值第二节 配额1、 配额及其实施的原因(1) 含义:一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金额加以限制。(2) 种类:全球配额、国别配额(3) 实施原因:a) 关税是通过价格变动影响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而配额是限制商品的进口量或进口金额,更直接、更易于控制b) 配额比关税更加严厉c) 对于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来说,配额要比关税更瘦欢迎2、 配额的效应 自由贸易时,国内外价格均为Pw;加入进口限额Q3Q4后,国内价格上涨为Pq。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
18、者剩余减少(a+b+c+d),净福利效应=-(b+c+d);b、d分别为生产扭曲、消费扭曲,b+d为配额净损失,c为配额收益或配额租金,是一种垄断利润,去向视政府配额分配方式而定。 现实中,分配进口配额常与进口许可证相结合。进口许可证分配方法:1.竞争性拍卖。2.固定的受惠。3.资源使用申请程序。公开拍卖可能是最好的进口配额分配方法。第三节 出口补贴1、 出口补贴的效应单位出口品补贴金额s;本国出口商可以高于市场价格的成本进行生产,生产由Q2扩大到Q4。销往国内产品不享受政府补贴,国内销售价格由Pw涨至Ps,国内消费减少至Q3;国外销售价格由Pw降至Pw;Ps-Pw=s。出口补贴有利于本国出口
19、商和国外消费者;但损害了国内消费者利益。出口补贴的福利净效果=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损失-政府补贴=(a+b+c)-(a+b)-(b+c+d+e)=-(b+d+e)0,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第八章 贸易保护的依据第一节 最佳关税论1、 含义:指使本国富丽达到最大的关税水平。2、 确定最佳关税条件:进口国由征收关税所引起的额外损失(边际损失)与额外收益(边际收益)相等3、 进口国的福利水平达到最高,对应于这一点的关税税率为t*,该税率即为最佳关税4、 最佳关税与抽取垄断租金p114 图8-2第二节 幼稚产业论1、 幼稚产业含义: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 幼稚产业的判定标
20、准:(1) 穆勒标准强调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即与其他国家同类产业相比,本国面对一条更为陡峭的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2) 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将来是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3) 坎普标准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的关系。在内部规模经济下,即使某一产业符合穆勒和巴斯塔布尔标准,政府的保护也不见得是必要的。如果未来预期收益的贴现值能够抵消现在的损失,即便没有保护,厂商或投资者也会继续生产或投资。而外部规模经济存在时,情况有所不同:即使该产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但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
21、,仍有保护的必要。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1、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1) 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有其合理之处;(2) 国际贸易顺差可从净出口和国内私人投资两方面增加有效需求:(3) 但这种贸易收支顺差不可以无限量增加,因为随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商品价格会过高,影响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本国利息率过低会引起资本外流,造成本国投资减少。(4) 政府干预、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是一个长期目标,只是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才偶尔使用以扩大有效需求的手段。2、 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1) 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2
22、) 结论:a)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由单纯重视企业的经济运行向重视宏观经济稳定和增长方向的转变。b) 不仅强调政府干预国内经济的重要性,还提出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观点,主张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来配合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第九章 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1、 自由贸易区2、 关税同盟3、 共同市场4、 经济联盟5、 完全的经济一体化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1、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1) 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
23、转移。(2) 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A)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关税收入丧失=(a+b+c+d)-a-(c+e)=(b+d)-e。(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原因是进口来源由低成本的C国转向高成本的成员国B国。对B国的影响:B国出口增加,生产扩张,对B国有利;对C国的影响:因贸易转移,C国对A国出口降至零,C国福利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B)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A国的供需弹性越大,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越明显。组成关税同盟前,A国的关税水平越高,组成同盟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越大,贸易转移的福利效应越小;B、C两国的成本越接近,贸易
24、转移的福利损失越小。(3) 关税同盟的扩大出口效应组成关税同盟前,B国对来自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征收关税,征税后的价格Pt ,A国出口fg,B国进口ab,A、B两国组成关税同盟后,B国对A国进口免税,而对C国进口仍征收关税,故B国市场上A国商品价格低于C国,B转而只从A国进口。A、B两国间关税撤除之初,B国对进口的需求大于A国的出口供给(对应于Pw),A国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扩大。当价格升至Pu ,A、B两国间贸易达到平衡,A国出口hi=B国进口de。第十章 贸易政策的历史实践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1、 发展中国家贸易与经济发展战略(1) 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含义: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
25、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a) 理论依据: i.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ii. 二元经济1.特点:A、比较先进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其他部门高B、 工业部门的高产出率使该部门的工资率明显的高于其他部门C、 尽管工资率较高,但工业部门的资本报酬率相对较低D、工业部门的资本密集度高于其他部门,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有相近的生产设备E、 城市中的高工资与大量失业并存b)实施阶段 阶段一:用国内生产的非耐用消费品代替进口的同类产品;阶段二:用国内生产的耐用消费品、重工业产品和化工产品代替进口品。 c)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国家的特点
26、国内市场比较大国内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供应存在“二元经济” d)配合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 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本币汇率高估 e)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效果成效:实施国家的轻纺、钢铁和化学工业逐步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兴工业化或准工业化国家,如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等。局限性:对国内产业的高保护导致国内企业竞争意识不强,保护代价越来越高;加重外汇短缺,出现严重的债务危机;存在着自给自足的倾向,不利于借助外部的资源和技术发展自身的经济。核心问题:违背了比较利益原则,通过人为的干预将资源转向自己比较劣势的产业,经济发展速度不但不会加快,反而会减缓。(2)出口导向战略含
27、义: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a)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原理,注重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b)积极作用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业间关联效应,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工业化。有利于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刺激消费,使某些工业部门实现适度的经济规模c)实施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的特点内部市场相对较小;劳动力比较便宜;自然资源比较稀缺d)配合出口导向战略实施政策措施较低的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或其他出口鼓励措施;通过货币贬值促进出口;放松外汇管制e)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效果从总的情况看,成功实现了国内经济发展。如“亚洲四小龙”:韩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局限性: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经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波动给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原材料的出口造成冲击;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可切断发展中国家借助国外市场或需求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渠道;如果发展中国家选择相同的商品出口,势必造成恶性竞争。第十一章 国际要素流动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投资者的对外投资行为造成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投资,按照投资者对所投资项目的实际控制程度,分为: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对所投入的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和控制权的投资。间接投资,指投资者不直接操纵或影响资金的实际运行过程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