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案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使学生 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的。理解“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把握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政治发展道路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8、创新社会治理体系9、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教学时数:1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经济体制选择和探索的历史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但实践中,市场和计划的矛盾俞益凸显出来,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明确我国对适合要求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不是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而是从50年代中期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改革开放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形成和发展的道路:渐进式改革道路:在制定了改革方案后,分期分批地公布、执行改革方案,如中国的改革:农村改革城市改革集体经济改革国有经济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与之对立的是闪电式改革:如前苏联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
4、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一时期,在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内大体上保持计划经济的基本架构,不采取重大的改革步骤,而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国有经济以外的部门去,即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中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园地作为补充,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体制。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强调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
5、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直截了当地阐述了他对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基本观点,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明确思路
6、:十四大之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继续发展阶段: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2007年,十七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2012年,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3年,十八大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重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从1979年到1992年,先后有12次直接或间接谈到计划与
7、市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问题。(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公平竞争,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
8、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缓解社会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较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补充材料:材料一:2014年12月13日,访谈欧盟前主席:为什么没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中国政府在一直
9、在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地位得到更多西方国家的承认,但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结果。2014年1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前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做了一番解释,其表示中国现在并没有满足所有的标准。比如上市公司的一些要求,国家的一些干预,还有一些决策等等。巴罗佐先生在2004年6月29日至2014年10月1日期间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在此期间中国政府多次要求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该组织亦曾对此进行正式评估,但均未通过。“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
10、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来说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政府不能控制土地;2、政府不能控制工业总产值;3、政府不能控制劳动力和劳动力的价格和薪酬;4、政府不能控制一整套领域。巴罗佐在这场论坛中表示“当时我们并不反对认识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但我们有一系列的规则,必须要客观的执行这些规则,那时候我们觉得中国还没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其补充道“我觉得认可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主要是鼓励中国能够在一些行业当中做出一些改革,我想迟早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市场经济地位”未被承认也会一定程度让中国在一些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处于不利位置,比如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垄断调查、中美贸易摩
11、擦等。“大家知道的太阳能板的问题,李克强总理给我打了电话,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沟通,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巴罗佐举例道。据中国海关总署在2014年12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前11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3.43万亿元,增长8.9%。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09万亿元,增长5.2%。但两者目前都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就这一话题,巴罗佐最后表示“由于我们之间非常重要的贸易和投资的关系,最终会赋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这个问题早晚会解决。材料二: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说,就是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有多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多少。反过来说就
12、是国民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有多高。现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宏观调控。只是西方宏观调控所占比例很小,而我们国家宏观调控比较多。于是西方国家就不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常常进行反倾销调查。西方国家一直认为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太低。并且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操纵的结果。 西方认为主要是:1我国政府压制工人工资,来降低我国出口产品成本,从而获得价格竞争力 。2政府过多的对经济干预。3政府对某些出口企业的退税。还有两个因素:1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贸易保护的利器 。由于中国被认定为所谓的非市场经济国家,美欧等国就可以任意选定一个它们认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以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
13、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如20世纪90年代,欧盟对中国的彩电反倾销就是将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当时,新加坡劳动力成本高出中国20多倍,中国的产品自然被“计算”成倾销。 相反,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反倾销调查时,就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 2、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地位是政治谈判的砝码 。目前已经有79个国家和地区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其中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少数发达国家。 事实上,中国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改革进行得较慢,但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要远远高于
14、俄罗斯。 但是,欧盟于2002年5月将俄罗斯视为反倾销法意义上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此后,美国于2002年6月也宣布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2003年俄罗斯加入WTO。中国和俄罗斯受到的区别对待,清楚表明市场经济地位更多地成为一个政治问题。2004年欧盟曾试图解决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但被美国阻止。“美国不解决,西方主流社会就解决不了。” 如果美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会为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起一个带头作用,但美国目前很可能会继续保留手中的这一砝码。美欧不愿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出于对国际竞争力的考量。他们担心,中国的国企和政府公共部门会对外国民间企业构成强烈的竞争。讨论:如何正
15、确看待西方主要国家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基本思路:(两个方面)中国正处在巨变之中,它不再是一个计划经济体,但也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的情况处于这二者之间,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的问题,不是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使中国企业在应诉部分国家反倾销调查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的公平贸易规则,对中国采取的是歧视性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欧美对中国的严苛,并非坏事,可以加快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4、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市场秩序部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
16、;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究竟是市场还是政府起决定性的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原因分析: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也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
17、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案例:荷兰阿姆斯特丹的鲜花市场: 花卉“华尔街”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建筑,号称比200个足球场还要大,还是室内的,确实是一眼望不到边。其交易的鲜花品种高达1.3万种,每年的鲜花交易量占到荷兰总交易量的近50%。而荷兰花卉出口量占世界的80%以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拍卖每天从早上6点到9点,而鲜花当天上午即可开始在世界各地的花店出售了。阿斯米尔鲜花市场采取拍卖方式,比如说一束郁金香10荷兰盾,没人要就9荷兰盾,再没人要就8荷兰盾,直到有人要为止,这样,郁金香的价格就确定了,其他鲜花的价格则以郁金香为参照
18、在短时间内全部确定。然后,这些鲜花被迅速分装,打包,运往世界各地。 案例分析思路:说明了政府和市场的不同定位。政府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保证航班准点到达,保证鲜花在街上不被人抢劫等)。但资源的配置主要要依靠市场,也就是说,我们要依靠鲜花市场中无形的手,鲜花市场中无数的参与者,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把这些鲜花送到了它们该去的地方,而且准确无误。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的分工,无形的手配置资源,有形的手维持社会秩序。如果有形的手想要多做一点,那就帮无形的手把市场体系多建一点。这正是今天中国所在的阶段,我们的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能够比其他资本主义市
19、场经济国家做得更多、更好,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推动市场更快地发展。材料:当前,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症结“久病难医”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有些地方政府采取“摊大饼”的方式,片面追求经济速度,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投资者进入本已过热的投资领域,造成一些企业僵而不死,市场优胜劣汰无法实现,产能过剩愈演愈烈。材料分析思路:(观点来自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行政垄断、政府管制和地方保护,消除市场间的障碍与壁垒。 对本地和外地企业差别性征税;
20、对一些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实行电价优惠政策,形成不平等的竞争,加剧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对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一些歧视性规定现实中政府之手扭曲资源配置追求局部利益的情形随处可见。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过于优惠、土地廉价,还有一些减免税等,说到底还是有单纯追逐GDP的导向,政府职能转变没有到位。 过度的政府干预会扼杀经济活力和社会创新能力,因此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简政放权,为市场松绑,除去不当的管制。要以实现商品要素自由流动为改革的突破口,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作用,使进入与退出成为一个动态、良性运转的过程。 同时,在市场化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
21、,包括保护企业与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减少行政审批;杜绝各种霸王条款,让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形成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材料:不当“运动员”,当好“裁判员” 两组数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张名为“审批的万里长城”的图上显示,行政审批多的时候要盖一百多个章才能办成一件事,再加上各种检查费,让创业者不堪重负;另一组数据则是,今年第三季度,随着新一届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已达221项,全国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长了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1%。材料分析思路:(观点来自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2、中间的“和”字意蕴深远。这体现了市场与政府两者间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方面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不等于“政府之手”就可以一放了之。而是需要两只“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市场之手”缺不得,而“政府之手”也松不得。也就是说,在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解决政府“越位”问题的同时,要解决好政府的“缺位”问题。 政府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关键是做好“规则”的制定者,更好发挥监管职能。首先要通过实现宏观调控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次要弥补市场缺陷,在防止垄断、缩短收入差距和提供公共产品等方面有所作为,增强政府
23、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同时,要培育市场公共竞争环境,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则与标准,严格市场执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例如在化解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政府角色可以通过制定如技术、能耗或环保等方面的标准,引导市场实现优胜劣汰。 改革必须要划清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必须把直接控制经济的全能型政府改造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不当“运动员”,要当好“裁判员”。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把该放的权放开、放到位,把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同时还要认识到,加快推进政府改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最终还需靠法治。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市场、企业、社
24、会的关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方式和边界;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唯有“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方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使改革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笼统地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进程中一个特定的阶段,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在所有制结构问题上,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存在错误的认识,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实行了一些超越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政策,如,重全民、轻
25、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急于过渡,盲目求纯,几乎形成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
26、定的。”具体表现有三:第一,社会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对此不能有丝毫动摇和怀疑。邓小平曾多次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第二,社会发展程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总的来说,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经济管理水平和手段还相当
27、落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自动化、现代化的先进手段,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生产手段以及手工操作的简陋工具等多层次的生产力同时并存。这就决定了我国在公有制占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长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生产力标准来检验和评价所有制结构。实践证明,我们现在所实行的所有制结构,比改革前那种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所有制结构,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28、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观点。针对当前右倾思潮严重,重点采取案例分析方法,分析旗帜鲜明的反对私有化的必要性。案例:俄罗斯私有化教训多(资料来源:环球时报2004年8月25日)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的私有化道路,俄所有制结构和产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非国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框架,美国和欧盟于2002年夏秋分别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到20
29、02年1月1日,共有13万家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占私有化之前全部国有企业总数的66%。国有企业成分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10.7%,私有成分则从当时的1.2%上升到75.8%,集体与其他混合成分从10.2%变为13.4%。 俄总统普京执政后,承认私有化政策有失误,但他同时也反对重新国有化。“今天根本谈不到、也不应该谈重新分配俄罗斯财产的问题,如果我们允许重新分配财产,遇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可能比过去搞私有化时还要大”。 近年来,俄仍在继续私有化进程和扩大私有化规模,根据俄政府2003年8月制定的未来3年的私有化计划,有1000多家国有公司被列入私有化名单,俄还将对国家控股权占25%到
30、50%之间的企业进行私有化。2006年,还将出售非战略性企业中国家所持50%以上的剩余股份,预计到2008年完成整个私有化进程。 2004年7月29日,俄政府通过了2005年私有化计划和2007年前的私有化基本方针。根据该计划,全俄9222家国有企业中的1324家将在2005年实行私有化。此外,国家还将出售在566家股份公司中所持有的股份,国家在投资通讯公司、俄罗斯航空公司等大型企业中的股份也将出售,但对于一些重要的保证国家安全利益的战略性企业,俄政府将不会对其进行私有化。 有俄罗斯问题专家尖锐的指出,现在回过头看,俄罗斯人的悲剧在于:他们一夜间告别了过去,却不知道今后路在何方;他们向往西方,
31、却不知道如何从此岸到达彼岸。 普京曾指出,沉痛的教训证明,“将外国课本上的抽象模式和公式照搬到俄罗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改革”。“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说明脱离本国国情、盲目仿效西方的经济模式和理论,是无法医治俄罗斯经济顽症的,俄罗斯必须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改革之路。 首先,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统计,俄在私有化期间的损失总计为9500万亿卢布,约合1.7万亿美元,其中经济损失为1万亿美元,社会损失为0.7万亿美元。这相当于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倍,相当于二战期间损失的2.5倍。有专家估算,由于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国家损失至少1万亿美元。 其次,经济长期衰退。伴随着私有化及其他一系列改
32、革,俄经济出现了连续7年的雪崩式滑坡。据统计,俄经济转轨10年中,有7年经济是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下降近40%,工业下降46%,农业下降40%,国内生产总值降幅超过俄历史上降幅最大的三个时期。 再次,贫富分化加剧。2002年上半年,占俄人口总数10%的最富有阶层的收入占全民总收入的32.9%,而10%的最贫困居民收入仅占全民总收入的2.3%。据调查显示,真正在私有化中分得好处的只有70万90万人。 最后,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产业竞争力均呈不断下降趋势。普京在纲领性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承认,俄罗斯已不属于当代世界中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俄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近50,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俄罗斯与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正在被推入第三世界的行列。案例讨论:从俄罗斯私有化的教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