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8 ,大小:730.40KB ,
资源ID:1091439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143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高考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4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教学案鲁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高考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4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教学案鲁教版.docx

1、版高考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4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教学案鲁教版第四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类型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1.以区域的天气图、等压线图、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以及天气的变化过程。如2018全国卷T37,2015全国卷T45。2.高考中对气候类型的考查多以区域图和气候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特点、成因及其影响,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形式呈现。如2018全国卷T11。1.综合思维:通过对暴雨、台风、寒潮等天气现象的分析,说明我国北方地区多寒潮、东南沿海多台风的原因。2.地理实践力: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和气旋、反气旋示意

2、图,探讨各种天气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知识点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1气团和锋面读锋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气团: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2)气团分类。(3)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特别提醒冷暖气团相对于锋面的位置冷气团温度低,密度较大,位于锋面的下方;暖气团温度高,密度较小,位于锋面的上方。2锋与天气(1)冷锋与暖锋类型冷锋暖锋锋面天气图形成原因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运动状况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过境前天气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

3、天气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天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2)准静止锋特点: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幅度很小。天气:降水强度小,多形成连续性降水。3锋面活动对我国天气的影响(1)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天气。(2)暖锋:在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3)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考法1以天气变化为切入点考查锋面的类型及影响(2015全国卷)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

4、时17时 B17时18时C18时19时 D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1.C2.B规律方法冷、暖锋面的判读(1)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2)剖面图中,一看冷气团运动方向,二看锋面坡度。分析如下: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

5、,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3)统计图中看气温、气压变化特点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题。甲乙图中两点间近地面受()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B根据图甲中近地面空气沿顺时针方向辐合流入中心可知,为南半球的气旋,两点间位于气旋西南部的锋面附近,应为冷锋,结合南半球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可判断该地吹西南风,选项B正确。 考法2结合等值线图考查锋面的判断及影响(2015江苏高考)下图为20

6、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4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3B4.B第3题,图中显示,该日冷锋没有到达江苏,江苏还处于暖气团控制下,不可能出现冻害,故A错;重庆处于冷锋雨区位置,降水多,加之重庆多山地地形,所以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故B正确;青海此时位于高压控制下,不可能普降暴雨,故C错;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属低压系统,据图示气压状况可知,浙江沿海主要受高气压控制,附近海域无强烈发展的低压

7、系统,因而浙江沿海不可能受台风袭击,故D错。第4题,图中锋面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江苏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冷锋过境后,江苏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上述气温、气压变化特点与图B吻合,故选B。 考法3以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为切入点考查锋面系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下图为温州、昆明、重庆、长沙四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图。读图,完成57题。5图中分别代表温州、昆明、重庆、长沙四地降水月变化曲线的是()A BC D6下面对四地降水季节分配解释不合理的是()A地春末夏初受梅雨影响降水偏多B地春季西南季风未到达多旱灾 C地秋季常出现“巴山夜雨”景观D地盛夏不受台风影响降水偏少7导致四地降水季节

8、分配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 B地势高低 C下垫面性质 D大气环流5A6.D7.D第5题,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昆明冬季处在暖气团一侧,降水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而另外三个城市夏季降水多,但7、8月份有伏旱天气,故线表示的是昆明降水;曲线有两个高值区,温州符合这一特点,都在7、8月份降水比较少,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伏旱天气,故这两个城市是长沙和重庆。第6题,为温州,春末夏初受梅雨影响降水偏多;为昆明,春季西南季风未到达多旱灾;为重庆,秋季常出现“巴山夜雨”景观;为长沙,盛夏受台风影响,降水偏多。第7题,四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明显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所以D正确。 规律方法我国

9、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锋面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 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快,我国易出现南旱北涝。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慢,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 考法4以大气的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回答89题。8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

10、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准静止锋 B冷锋C反气旋 D暖锋9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C晴雨无常 D暴雨如注8A9.B第8题,题干中提到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应该形成准静止锋。第9题,锋面雨的位置一般在锋面附近的冷气团一侧,而昆明在暖气团控制下,故天气晴朗,选B。规律方法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类型形成天气影响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冬半年,在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冬雨天气。在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天山准静止锋南下冷空气受到

11、天山的阻挡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被天山阻挡)知识点二|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阅读基本气压场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高压脊。(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低压槽。2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示意图,填写下表。天气系统甲(低压)乙(高压)气流状况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近地面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近地面水平气流

12、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方向气流上升气流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常出现晴朗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典型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特别提醒台风形成的地理条件 1 洋面温度在26 以上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形成热低压,逐渐发展成强热带气旋。 2 但在赤道附近海区,由于地转偏向力小一般很难成为台风的发源地。3锋面气旋与天气(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线处。(2)确定半球或风向:根据北半球或南半球,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或反过来根据风向与等

13、压线关系判断北半球或南半球。(3)判断冷暖空气(气团):“北北冷、南南冷”,北半球锋面北侧为冷气团,南半球锋面南侧为冷气团。如上图若为北半球时,H、K、E为冷气团,M、N、F为暖气团。(4)确定锋面性质:“东暖西冷”,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的东侧锋面均为暖锋,西侧均为冷锋。如上图无论是南半球或是北半球,CD均为暖锋,AB均为冷锋,但南北半球的移动方向相反。(5)确定锋面的移动方向:“北逆南顺”,北半球锋面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锋面顺时针方向运动。如上图若在北半球,则锋面AB、CD均逆时针方向运动。 考法1以等压线图为背景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成因及对天气的影响1(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14、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

15、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考法2以美国龙卷风为切入点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灾害性天气的成因2(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

16、)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解析第(1)题,据图,龙卷风多发区位于美国中部平原。形成龙卷风的气团湿热,“湿”说明该气团可能来自海洋,“热”说明该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地区,综合判断,形成龙卷风的湿热气团来自纬度较低的海洋,而图中大西洋沿岸龙卷风发生频次少,且有山脉阻挡,不利于龙卷风的形成,故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位于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低纬度,太阳辐射较强,且来自南部墨西哥湾的湿热气团与来自

17、北部的冷干气流(气团)在此交汇,空气受热抬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进一步促使空气抬升。气流旋转主要是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主要从广阔平坦的地形对气流旋转速度的影响及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形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主要从春季气温的变化、南北温差对风速的影响、冷暖气流交汇频率等角度作答。第(4)题,主要从龙卷风的形态、罕见性(历时短)以及危害性三个角度作答。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

18、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4)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考法3以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气旋活动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34题。3气旋()A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B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C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D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4影响气旋移动路径的主要是()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3D4.B

19、第3题,由题干可知该图位于北半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位于北美洲,因此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不正确,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故B错误。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相同,故C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故D正确。第4题,位于太平洋,且在低纬度,属热带地区,在此处发育的台风自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的过程中,会经过副热带高气压的外围地区,高压四周的气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会对台风的移动方向产生影响,使其方向发生偏转。 考法4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影响读2018年5月某日1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56题。

20、5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Aa BbCc Dd6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5A6.D图中显示了有多种天气系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第5题,根据等压线来看,图中a、b、c和d附近有一个锋面气旋。一般来说,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多为冷锋,根据图中符号判断a与b之间有两个冷锋的黑三角标志,且a处在冷锋锋后,故a处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本题选A。第6题,可能形成灾害性海浪的一般有海啸、台风或风暴潮。本题没有地震引起海啸的相关信息,但从图中等压线来看,东南部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个超强低压系统,风力强劲,有可

21、能出现灾害性海浪。本题选D。知识点三| 气候类型及判读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热量带最冷(最热)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15 以下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4)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5)洋流(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

22、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1)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G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E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H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A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2)亚热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D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

23、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C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B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I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全年温和多雨(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凉爽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

24、控制全年严寒,降水少F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 考法1通过地理位置和气候资料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下面乙图是甲图中比拉姆的气温、降水量图。读图,完成12题。甲图乙图1每年比拉姆有两个相对多雨期和两个相对少雨期,其影响因素是()A地势 B洋流C人类活动 D太阳直射点移动2由比拉姆向北,随纬度逐渐升高,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变化是()A两个多雨期的时间间隔变长B两个少雨期时间间隔变长C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少雨期D过渡成一个多雨期和两个少雨期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1.D2.C规律方法1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

25、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

26、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考法2通过气候统计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如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4题。3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可能是()A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C极地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A盛行西风东北信风 B东南季风极地东风C东南季风盛行西风 D西南季风盛行西风3D4.C第3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高于10 ,所以在温带范围,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27、,可能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在20 以上,位于热带地区,丙地年降水量少于甲地,说明不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可排除A、B、C项,只有D项正确。第4题,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其降水是东南季风从大洋带来的;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大陆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规律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下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

28、下表。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判断所属半球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5 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0 15 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0 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2 000 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1 000 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 000 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 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600 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3001 000 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 m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