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24.53KB ,
资源ID:109122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122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应用举例.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应用举例.docx

1、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应用举例生活与哲学原理及应用举例LT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2、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应用举例1】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写入了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将2013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意识活动的特点分析中国政府这样做的道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013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为今年经济增长制定了目标和计划。意识活动具有

3、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主选择性,这也是对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为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规划,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应用举例2】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出品了文化中国高清文化系列短片。央视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物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弃传统的说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采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虚实相间,相映成趣,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文化,将一个个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向世人呈现出一幅东方文明之美的风情画卷,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

4、影响力。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抛弃传统的说教,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解读中国文化,说明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文化中国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综合国力。意识对人于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优秀文化利于提升人文素养和高昂的精神,催人上进。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

5、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应用举例1】从苏丹红、高致癌毒大米、添加漂白剂的面粉、敌敌畏泡火腿事件,再到今天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提心吊胆。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八处修改,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请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修订食

6、品安全法的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是针对“三鹿”等食品安全事件作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修订和通过食品安全法,为预防和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应用举例2】某大城市的农民祖祖辈辈以种菜卫生,有着丰富的种菜经验,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民改种粮食,结果农民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

7、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符合本地实际,命令农民改种菜为种粮,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命令,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8、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应用举例】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去冬今春以来,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百姓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牲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导致这次旱灾既有天气异常的原因,也有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面对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下拨抗旱救灾资金,派出工作组指

9、导抗旱。面对灾情,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上述材料,辨析下列观点:“天灾不由天,抗灾不由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云贵地区的天灾有自然自身规律作用的一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天灾不由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云贵地区近年来,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违背了生态规律,加剧了这场天灾的严重性。因此,认为“天灾不由人”的观点有其片面性。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在这次旱灾面前,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

10、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认为“抗灾不由天”的观点是正确的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

11、误。【应用举例1】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满天璀璨烟花中完美落幕,其实开幕式时曾有云团向鸟巢移动,官方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采用人工干预天气的手段,两度成功化解了降雨可能。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材料1说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材料2说明,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

12、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应用举例2】(2012海南卷25)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运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

13、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8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从而取得成功。(4分)脱离实际,靠虚构历史文化名人等来搞文化旅游,无视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可能取得成功。(4分)6、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

14、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两种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应用举例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福州市旅游局根据这一变化,充分利用福州拥有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人文资源和温泉、海岸线、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精品线路,不断推出“自驾游、亲子游、农家乐”等新的旅游项目,凭借

15、“文化品牌、体闲品牌、生态品牌、温泉品牌”的打造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说明福州市在发展旅游业上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适应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立足福州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做到了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努力打造精品路线,开创福州旅游的新局面,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旅游路线和旅游项目,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适应人们生

16、活水平的提高,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旅游路线和旅游项目,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唯物论综合运用】【应用举例1】 材料1: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

17、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人们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体现。【应用举例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

18、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要求我们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

19、物质的反映,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正确的的思想意识为指导,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事物发展是具有规律性的。建设生态文明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客观规律办事。二、认识论 3个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

20、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原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应用举例1】 “十一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已成为该省六大千亿元产业之一。

21、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化产业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不足,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文化产业生产能力不足。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制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运用高新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掘艺术表演、电影放映、文物展览、动漫制作以外的附加产值,开发各类文化衍生产品,形成新的文化产业链。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湖南是如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湖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快,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问题促使人们去思索、去解答。实践的发展为人

22、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运用高新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促进了湖南文化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湖南经过“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文化产业大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应用举例2】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

23、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

24、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应用举例3】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懒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逻关于“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2012年(广东卷)结合材料三,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放开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13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3分)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中国特色

25、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3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3分) 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分)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1分)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2分)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26、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我们要正确对待错误,随着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发展和完善真理。【应用举例1】工业柳州,群星璀璨;山水柳州,宜居典范;文化柳州,源远流长。柳州市的“文化建设十大工程”,助推柳州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柳州的文化是高雅的,精品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已开唱10年,白莲、红蜻蜒、柳宗元等精品艺术分别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大奖。柳州的文化是大众的,柳州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柳江之夏”、“龙城金秋”、“鱼峰歌圩”、“校园之春”、“百村百戏”等多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据此有人认为,打造柳州文化高地,要么走高雅化的道路,要么走大众化的道路。

27、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这种观点。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大众文化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高雅文化为部分观众所欣赏,打造柳州文化高地,是走高雅化的道路,还是走大众化的道路,应该考虑并符合老百姓和观众的需要。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柳州打造文化高地,当人民群众的艺术欣赏水平普遍提高以后,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又要提高文化品位,做到雅俗共享。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各有所长,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

28、内容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收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的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应用举例1】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

29、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

30、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2010高考福建卷39 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

31、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认识论综合运用】【应用举例1】材料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呼吁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发展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再后来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如今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材料二:美国侨报称:中共十七大的亮点之一是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是根据中国实施改革开放29年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变化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中国政府的基本路线,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1、结合材料一,分析发展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