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记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产生资本主义早期(重商主义学派) 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1)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2)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3)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益对立的本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当代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1)仍属于“辩护论的经济学” 2)在经济运行方面有不少科学合理的内容 3)应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2、产生发展而形成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时代的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60年代创立的,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大飞跃 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机频频出现生产力发生了巨大飞跃 引起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三大工人运动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 2)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法英的空想社会主
3、义:1)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 2)对未来的“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 德国的古典哲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1)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2)积极投身社会实践3)始终如一的把经济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揭示了它的运动规律 2)在建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形成了科学的经济学体系,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的一场革命开创了人们自
4、觉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来“破坏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历史1)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3)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4)揭示了“两个必然”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四、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毛泽东:1)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2) 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 邓小平: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5、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 :1)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从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2) 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3)理论体系具有发展性:随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出发展基础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内的矛盾是人类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物质资料生产活动
6、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们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生产力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生产力系统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工具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各要素的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2、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的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的社会关系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
7、消费的对象。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4)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分配、交换、消费反过来对生产起着重大的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结成 的生产关系的制度规定劳动力所有制:劳动者的劳动力在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关系的制度规定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形式:与生产力的某个发展阶段相联系,并由该阶段生产力性质决定的人们经济活动的交往形式社会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国家组织、管理和调控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形式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国家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劳动力 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 的分配关系等基本经济关系所作的制度规定政治经济学
8、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有机统一。经济利益关系是各种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三、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和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根本任务:揭示经济规律的运动规律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 它的作用过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特点:总是同人
9、们的活动相联系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经济规律的类别:第一类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第三类是某一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科学抽象法(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 )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矛盾分析法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有利于正确认识、处理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问题,为今后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
10、观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要切实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真懂真信”,切忌停留在割裂地、表面地理解上。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理论和实践真正结合起来。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原始社会:1)生产力极其低下 2)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3)经济制度(生产关系特征):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占有劳动产品并实
11、行平均分配奴隶社会:1)奴隶主在占有生产资料的同时,还直接占有奴隶 2)出现了奴隶主阶级与奴隶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 3)以青铜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4)生产关系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主占有奴隶;奴隶在强制下从事劳动;劳动产品为奴隶主占有。 封建社会:1)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 2)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农奴或农民) 3)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4)生产关系特征: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不完全占有农民或农奴;农民不得不租种土地。资本主义社会:1)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2)产业革命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4)生产关
12、系特征: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社会主义社会:1)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阶级,把人和人的关系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 2)生产关系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按劳分配为主体;逐步消灭剥削阶级;实现人人平等和谐关系。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一)自然经济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自己或本经济单位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 是自给自足、封闭的、保守型的经济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商品经济1)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2)社会分工(前提条件)和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生产者(
13、根本条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3)社会化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物质基础 4)商品经济经历了从简单商品经济到发达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特征:1)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基本特征 2)是开放型经济、开拓进取型经济 3)是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第一节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一、商品的二因素(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它的使用价值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三)价值价值是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同商品的
14、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四)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1)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具有使用价值2)是劳动产品3)是用来交换的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一)具体劳动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叫做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历史的范畴.(三)具体劳动和
15、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四)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通过劳动二重性分析揭示了价值的真正源泉最先提出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第一次宣称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用劳动时间确立价值的宗派领袖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体现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指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
16、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 价值量,关系到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二)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简单劳动: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即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和耗费。复杂劳动:指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而获得这些技术专长和知识,需要经受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1)简单劳动是不必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 2)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 3)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 4)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三)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商品价值量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1)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个(件)/小时 2)
17、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个(件)/小时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衡量。 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因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组织形式、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工艺上的应用程度、技术装备原材料的质量 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同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如果部门(社会)劳动生产率未变,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所在部门平均水平以上,那么,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他就会生产出比别人更多的价值量。注意:不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四、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生产要素: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
18、具备的因素或条件 主观生产要素和客观生产要素对价值创造和形成具有不同作用 是价值创造和形成的必要条件 通过影响劳动效率影响价值创造 “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了自乘的劳动的作用,或者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它所创造的价值比同种社会平均劳动要多。”客观生产要素价值的转移影响价值形成知识可以作为独立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只要创造的新知识没有被其他生产者掌握,这种知识就可以为应用者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价值。第三节 货币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交换价值成了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叫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理解这一价值形式要注意三
19、点:1)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2)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商品内部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间的外部对立,即ww 3)商品价值的表现是不充分的等价形态的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指商品的价值形式通过许多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的交换价值由价值决定(三)一般价值形式指一切商品价值都通过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表现出来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而是质的飞跃。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
20、品还是不固定的,因时因地而不同(四)货币形式指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上,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来表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货币出现后,商品的内在矛盾,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五)货币的本质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出现使商品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发展了。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是货币充当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来实现的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例,而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
2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商品价格的的变动,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 货币在给其他商品规定价格时,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手段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也称“价格标度”,是指含有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等分部分。(二)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媒介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
22、流通速度成反比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纸币流通规律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考察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还涉及到按什么样的货币层次来计算流通中的货币总量的问题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三)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贮藏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货币。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具有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面的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
23、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 如支票、汇票等。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的出现,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随着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货币流通量的公式应作相应补充。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会减少,则:(五)世界货币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购买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一般为贵金属形态。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纸币如美元、欧元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世界货币的作用。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加强,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形式大为减弱,某些经济实力雄厚国家的货币也可以在
24、一定程度上起世界货币的作用。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国家货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五、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 2)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六.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研究和认识
25、的出发点变了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历史局限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更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和认识的经济环境变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和认识的生产力基础变了生产社会化及劳动分工处于较低水平 生产高度社会化及劳动分工深刻变化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第三章 资本生产第一节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 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 2、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 区别1)流通的形
26、式不同2)流通的目的不同:为买而卖,取得使用价值 为卖而买,取得价值3)流通的限度不同:获得使用价值后流通即结束 为追求价值增殖运动无止境 4)流通的内容不同: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同质异量的价值(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表面上看,G-W-G和价值规律是矛盾的。解决GWG 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 1)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2)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 3)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就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
27、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 2、劳动力的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二)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还有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维护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商品: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 使用价值消失,价值转移劳动力商品: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劳动
28、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一般商品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和价值形成过程(商品价值的形成 )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者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
29、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二、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一般:资本的增殖性;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性;资本的历史性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 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C)用来购买厂房、机器设备、原料、辅助材料等生产资料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只发生价值转移可变资本(V)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叫做可变资本。能使价值增殖V划分意义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为确定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30、四、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m =m v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价值量是指一个生产过程中工人给企业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量。M=mV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是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2)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实现的(三)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社会价值的差额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四)相对m和超额m的关系区别:1)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