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3.39KB ,
资源ID:109088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088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docx

1、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市示范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湖南师大附中耒阳分校:资光华 2015.10.31.课程标准: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以及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史料的搜集、梳理与运用的能力。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概况,并学会制作地理大发现的路线图。3、理解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等课标中要求的历史名词的含义;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4、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培养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二

2、)过程与方法1.注意探索世界开始联成一体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农作物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一些现实的证据来证明世界市场形成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2.学会运用主观和客观;正面与反面等关系有利来认识历史问题,能够辨证看待历史事件与历史任务。3.学会加强中西方的比较与联系,可与中国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对历史事件作出价值评判2、初步形成历史意识和全球观念。3、通过对历史人物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的学习,初步树立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

3、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确定难点的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结论复杂,涉及的知识广泛,超出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学方法:本课教学方法为,以讲述法介绍本课基本过程,以讲解法描述重要知识点,通过启发性和概括性谈话法来指导学生归纳课文线索。运用探究性教学法解决本课的问题。本专题知识结构: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 (三)“蒸汽”的力量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本节知识结构:

4、人类思想震撼之路:证实地圆学说,冲击神学理论一、教学内容 文明的链接-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主观条件经济根源:欧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 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原因政治需求: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掠夺财富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宗教热情:传播天主教 ;思想动力: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人向海外发展的影响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有哪些?(提示:寻金、通商、求财、传教、殖民等等)(2)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技术);地理知

5、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航海家国籍支持国时间方向成就迪亚士葡萄牙葡萄牙1487向东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开辟大西洋入印度洋的航路哥伦布意大利西班牙1492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葡萄牙葡萄牙1497向东到达印度,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之路。麦哲伦葡萄牙西班牙15191522向西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他们为什么向东方蜂涌而来?(提示:马可.波罗行记的刺激、传统贸易的 影响、对其他地区不了解等)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在新航路开辟方面走在前面?提示: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一地理位置

6、有利于它们向海外发展。两个国家都掌握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在航海技术上比较先进。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所必需的装备。新航路的开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绪有关,他们在对外扩张时也把传播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我们需要学习航行家们怎样的精神?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3、多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初具雏形) A、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 贸易中心:转移 经营方式: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促进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价格革命: 货币贬

7、值:金银贬值,物价上涨 社会分化: 封建地主:收取定额地租,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牟取暴利;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理解:商业活动范围的世界性;商品种类的世界性;商业影响的世界性;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西欧中心地位开始形成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推动了主流文明拓展。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大航海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殖民掠夺之路: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思想震撼之路: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

8、性,直接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忱,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人类文明发展之路: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角度出发,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由大陆转向海洋,是人类文明发展取向的创造性突破。这一大突破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早起步。(2)对各领域的影响经济方面: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引发了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使亚非拉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掠夺的财富加快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

9、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思想文化方面: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直接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忱,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加快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3)对各地区的影响世界: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文明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欧洲与亚洲、非洲、拉美的联系加强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揭开了西欧列强殖民扩张与殖民掠夺的序幕。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发展迅速在科学文化上,新航路

10、开辟本身就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当时的航海主要靠观察天象来确定方位,推动了天文学发展;它打破了天主教会神学理论基础托勒密体系,为天文学革命提供实践基础,推动文艺复兴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美洲等地发现的大批新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杰出表现,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反映,如鲁宾逊漂流记;反过来还推动对造船、火炮制造、气象等方面的研究。亚非拉:成为欧洲侵略掠夺的对象,灾难深重;但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旧的生产关系的瓦解,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对中国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在经济、外交、文化三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经济上,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

11、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红苕、马铃薯、花生、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红苕、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外交上,明朝有葡萄牙骗居澳门,西班牙和荷兰侵略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满洲人的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

12、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并和明朝上层人物结合翻译出版,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着作中引用西方着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4)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加强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商人们通过这些航路,贩卖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

13、、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从此,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二、问题分析1、新航路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比较(1)概况船队性质经费来源航海目的船队成员扮演角色 中国皇朝特谴船队国库支付宣言国威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外交使者西洋私人航海探险队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殖民者、通商者、海盗(2)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新航路开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3)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

14、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西方航海是为了开拓市场,攫取暴利。(4)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庞大,船多人多; 新航路开辟的船队很少,船少人少。(5)性质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新航路开辟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6)从影响上来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反而造成经济重大损耗,缺乏生命力,明清闭关自守,实行海禁,航海业每况愈下;西方为原始资本积累所驱动,远航事业蒸蒸日上,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市场,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如何评价哥伦布哥伦布是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历

15、史人物。作为开拓者,他“发现”了新大陆,使新旧两个大陆建立了联系;作为殖民者,他对美洲人民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屠杀。但是,正是殖民掠夺大大促进了欧洲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的过程,而“15世纪的印第安人,只是在以哥伦布为首的西欧第一批殖民者到来之后,他们才走出原始的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这也是客观上为美洲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这种作用和影响,是先于哥伦布的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当我们断言,哥伦布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殖民主义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而那些殖民主义的先驱们(哥伦布

16、们)变成了推动历史的先进分子!哥伦布一生所作的主要有两件大事:一是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新航路;一是通过殖民掠夺进行原始积累的新方式。这就明说,哥伦布就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航海家,又是最早侵入美洲的殖民者。两重身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地统一在资本主义先驱者哥伦布一个人身上,“只看到他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他们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他身上表现着两个时代的特征:他是发现新“大陆”的功臣,又是传播殖民主义的帮手;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保留着对中世纪神权的信仰,但又执着地追求科学知识;他所从事的航海事业虽然是在封建生产方式的支配下完成的,但他的行动却得到了大商

17、人的资助,客观上更多地体现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在他身上,既有新时代的光辉,又有旧时代的烙印”,“是个集光荣与罪恶于一身的人物”,可谓“功魁祸首”。3、“新航路”与“地理大发现”的概念界定:新航路 相对与东西方交往的传统路线丝绸之路而言。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即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新航路是相对于旧航路而言的。旧航路指的是传统的联系东西方贸易的商道,它有四个特点:一是都要经过地中海;二是欧亚之间没有直接贸易,都要通过中东的阿拉伯人或奥斯曼土耳其人,欧洲人大受盘剥;三是旧航路的主动权掌握在东方人手中,欧洲人处于被动地位

18、;四是东西方贸易范围仅限于欧亚两洲,人们还不知道新大陆的存在。因此,人们把15、16世纪,欧洲人开辟的,不通过地中海的,避开阿拉伯人的通往世界各地的航路,通称为新航路。新航路主要有两条:一条绕过非洲直航亚洲;二条通往美洲并延伸到亚洲。)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对1517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偏见性概念) 4、多元史观和新史法解读历史现象 革命史观:革命史观认为,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五四”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现(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社会近现代的历史是从农业社

19、会向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社会史观:认为与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计量史法: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先进行定量分析再进行定性分析探究:用上述不同史观来理解“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文明史 促进了人类文明交流整体史 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使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现代化史 引起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壮大了新兴资产

20、阶级的力量,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正确的宇宙观的形成有重大意义革命史 给亚、非、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亚非拉人民掀起了持续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三、典型例题1、(2006上海卷)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着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D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

21、/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2、据环球时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1992年,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每到10月12日,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应,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意思是说在这一天,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你如何理解与评价设立“两种纪念日”( “全球纪念日”和“种族日”)的

22、想法?“全球纪念日”:在世界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哥伦布这一历史性活动开创历史之先河,把西方文明的种子带到世界各地,各国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殖民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西方宗教和文化的渗透,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另一方面,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世界市场的雏形也开始出现;“种族日”:站在对落后地区侵略历史来看,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后,对当地土着居民进行杀戮,殖民者的长期殖民活动使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3、(2010山东文综高考)(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

23、答问题。问题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问题二:发现与相遇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着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24、问题三:交流与发展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相遇(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要求: 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20字左右。【解析】第(1)问要注意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偶然性,要注意必须摆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全面展开论述。第(2)问要深入理解“发现美洲”是站在欧洲立场,体现出“欧洲中心论”的倾向,而“交流与发展”是认可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站在整体史观高度来看待这一碰撞。第(3)问要注意树立整体史观,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到环球航行的实现,世界开始联成一体,再到明清时

25、期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碰撞角度,站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高度切入,论述要有理有据,立场鲜明正确。答案:(1)答案一:考生将哥伦布首航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若答出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只答出观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 答案二:考生能将哥伦布远航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具体要点: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陆上商路受阻;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分) (若能概括地答出“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即可得 分。只答出观

26、点不阐明理由,不得分。)答案 三 考生能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 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应明确答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观点,若不表明观点,只列举理由,本小题最多的分。)(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得分。)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3)写作思路示例: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 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