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588.48KB ,
资源ID:109021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021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6.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6.docx

1、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6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温馨提示(1)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2)任何区域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都会与其他区域相互联系,这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地理环境差异三、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1长

2、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土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少黑土分布广泛;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区域方式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

3、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商业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土质黏重使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2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改良,加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3现代社会人均耕地面积减少,耕地

4、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粮食商品率较低。“粮仓”地位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棉花生产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教材P2思考1松嫩平原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严寒,年平均气温低。长江三角洲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距冬季风源地远,年平均气温高。2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因为南部距夏季风源地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大;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从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所以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3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嫩平原地区河网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教材P3活动1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

5、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于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

6、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2略。 情景导入先思考 某年央视春晚上,来自全国32家电视台的主持人,奉献了各自带来的春联。其中部分春联如下:这些春联反映了区域(各省)的什么特征?提示: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区域的内涵1区域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体现了区域划分的客观性,“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则体现了区域划分的主观性。2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即区域在地表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特征。3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即占据一定位置,并与周围的区域发生着空间联系。二、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每一个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组成区域

7、的各要素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2差异性:指一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的区域差异,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3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的。其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如下图所示: 4.可变性:首先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其次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区域特征的一般方法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

8、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图,完成14题。1图甲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具有层次性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4图乙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_处 ()ABCD解析:1.B2.

9、C3.C4.C第1题,该图所示区域没有表达出面积和形状,仅表示了干湿地区的边界,在每个干湿地区的内部其降水量即干湿度是相对一致的。第2题,当草原放牧区的草原植被遭破坏后,地面失去保护,在大风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沙尘暴。沙尘在强劲的偏北风吹动下会影响到邻近的地区,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第3题,在不同的干湿地区,产生了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这正是我们研究区域和划分区域的根本目的所在。第4题,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情景导入先思考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

10、,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1)请说出甲、乙两种景观主要的分布区域。提示: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2)甲区域主要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什么?乙区域的主要区域环境生态问题是什么?提示:甲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区域主要的区域环境问题。 核心要点掌握好

11、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1长江三角洲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松嫩平原的区域特征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方法技巧很重要 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对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差异比较,首先要确定比较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先要对照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再重点从地形(地势的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气候(特点、类型)、植被(覆盖率、类型)、水文(径流量的变化、水力资源、航运价值等)、矿产(丰歉程度及主要矿产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由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12、而导致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差异;二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要素,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起步的早晚、发展进程中的特点)、工业布局(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及其区位因素)、农业(主导区位因素)、人口和城市(人口数量、城市化水平、城市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将所分析内容列成表格,这样两个区域之间的差异简单明了、直观形象,从而达到掌握其差异的要求。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完成13题。1对两图所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地均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B两地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高C甲地水热充足,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D乙地草原广布,农业

13、地域类型主要为乳畜业2乙图中两地的自然带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热带雨林带,纬度B地:热带草原带,地形C地:热带雨林带,地形D地:热带草原带,洋流3图中M、N是世界著名河流,两河共同的特征是()A上游多峡谷,落差大B下游补给量大C水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D支流少,含沙量大解析:1.C2.B3.A第1题,甲图区域为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乙图区域为非洲赤道附近热带草原气候区,两地经济较落后,农业人口比重大,劳动生产率较低;甲地纬度低,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乙地草原地带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故正确答案为C。第2题,乙图中地位于赤道附近,地势较高,气温

14、相对较低,对流弱,降水少,形成植被稀疏的热带草原带。地索马里沿岸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离岸风,水汽少,促使离岸流的形成,离岸流又促使了上升寒流的形成,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冬季盛行风东北风,从大陆内部吹来,比较干燥,雨水也少,使得沿海地区形成热带荒漠带。故正确答案为B。第3题,图中M河为湄公河,上游峡谷多,落差大,流经东南亚各国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支流众多,使得下游补给水量大;N河为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湖区,上游地势崎岖多峡谷,落差大,流出东非高原后进入热带沙漠地区,支流少,含沙量较大;两河水源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使其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故正确答案为A。下图为甲、乙两区

15、域简图,读图完成45题。4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B乙地区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C甲、乙两地区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较小D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乙地区矿产资源丰富5甲、乙两区域社会经济特征的共同点是( )A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不足B加工制造业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C水陆交通便利,交通通达度高D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发展速度快解析:4.D5.C第4题,甲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矿产资源贫乏;乙图为美国五大湖地区,为温带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该地区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甲、乙两地河湖众多,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16、。第5题,题目要求回答的是“社会经济特征”和“共同点”。A项中的热量不足属于自然条件;美国五大湖地区加工制造业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城市高度密集,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较慢,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原料、燃料不足。6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解析:对比两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中分析该地区的优势条件。从土地面积对比,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地价较低;从资源条件分析,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有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政策

17、的支持;从劳动力分析,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八月湖水平”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八月是雨季,降水多,湖水补给多。(2)同是湿热气候条件的洞庭湖平原,古代和现代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该地区气候湿热,河网稠密,在古代阻隔了区域间的联系,到了现代人们充分利用河湖发展水上运输,促进了区域联系和经济发展。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18、环境的影响1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2农业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3现代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二、不同发展阶段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二、三或一、三、二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特点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随着城市化水平

19、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三、二、一 方法技巧很重要 分析区域问题的四大步骤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2)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文字整理归类:成因分析、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1)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2)区域经济分析。(3)区域发展阶段评价。第四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 应用体验不可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

20、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回答13题。1关于当前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水平B耕地较完整,有利于大规模发展水稻种植业C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粮仓”地位已渐趋下降2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时期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使人们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农业大发展时期,优越的自然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该地区水稻单产很高,故粮食商品率高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一直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发展A BC D3开发早期,影响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业发展缓慢的自然条件是()河湖广布,水系稠密地势低

21、平,土质黏重交通落后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A BC D解析:1.B2.A3.D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耕地较破碎,不利于大规模发展耕作业。第2题,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限制农业发展。由于人多地少,该地区粮食商品率低。第3题,抓住“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即可轻松回答本题。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河网稠密、地形破碎、土壤黏重,不利于农业生产;而交通落后和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不属于自然条件。区域图的比较分析方法技巧区域比较图的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区域定位: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重要地理事物和注记等信息对两区域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区域的位置。2分析区域

22、环境的差异: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入手。3根据区域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确定其发展方向,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常考角度角度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由海陆轮廓和濒临的海洋,可判断出图甲为长三角地区,图乙为珠三角地区。尽管都临海,但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间位置,珠三角地处南部沿海;长三角地处中低纬度,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珠三角地处低纬度,尽管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热带气候特征明显。角度二:区域发展条件的差异据图判断,图甲为美国东北部地区,图乙为中国东北部地区。两区域在地理环境方面有诸多的相似性,但差异还是较为明显的。自然环境差异的比较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社会

23、经济的差异主要反映在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化等方面。角度三: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图甲为地处我国西北的新疆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防止过垦、过樵、过牧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图乙为我国东部沿海的江苏,经济发达,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严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防止各种类型的污染。演练冲关下面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读图完成12题。1关于甲、乙两盆地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D河的汛期短于河2甲盆地的小麦品质优于乙盆地,主要是因为甲盆地()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C土壤肥

24、沃 D水源充足解析:1.A2.B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河流的轮廓,可以判断出甲为塔里木盆地,乙为四川盆地,为塔里木河,为长江。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于冰雪融水,汛期在夏季;长江主体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存在凌汛现象,其汛期比较长。第2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品质优良。3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为江苏省简图。材料二图3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次产业比例统计图。(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_以平原为

25、主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_河流河流少,水量小_矿产资源丰富,以_为主较少(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3)比较两省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差异。(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_。对江苏的影响:_。(5)2011 年,新疆正式启动了霍尔果斯国家级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及图中信息即可回答。第(2)题,要注意两省区不同地区有效风能密度的差异。第(3)题,根据统计图直接比较各产业所占比例大小即可。第(4)题,应强调相互协作可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两地经济的

26、发展。第(5)题,可以从位置、交通、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答案:(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苏省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气候类型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河网密集,水量大矿产资源丰富,以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为主(2)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地区。江苏省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新疆大于江苏;第二、三产业比重江苏大于新疆。 (4)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江苏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5)霍尔果斯是我国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

27、丰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下图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和部分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图中典型动物、传统民居的分布从侧面反映出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完全重合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只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影响发挥地区优势,鼓励西部积极引进人才A

28、BC D解析:1.B2.D3.B第1题,我国三大自然区域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由于气候(降水、气温)和地形差异,典型动物、传统民居都有所不同。第2题,从图示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可以判断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三个经济地带的范围与三大自然区不是完全重合;我国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地带。第3题,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发挥地区优势,鼓励西部积极引进人才。 下面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46题。4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 BC D5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地形平坦水源丰富A BC D6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