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5.96KB ,
资源ID:1090208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9020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docx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The Governmental Macro-comtro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郭 峰二三年六月二日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1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 (3)2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现状及分析 (3)3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目标、内容和原则 (7)3.1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 (7)3.2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7)3.3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内容 (9)3.4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11)4宏观调控手段(13)4.1宏观调控手段的内容(13)4.2宏观调控中经济杠杆的运用(15)5对政府

2、宏观调的建议(20)5.1历次调控的经验告诉我们(20)5.2运用宏观调控手段要注意不同手段的不同特点(21)5.3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考虑的因素(21)5.4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遇到的主要问题(23)5.5宏观调控应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23)参考文献 (24)关键词: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 国民经济 经济杠杆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已取代计划调节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主要调节手段,市场经济是一种主要由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的经济运行方式。从经济机制整体意义来看,不要求过多的政府干预,但是,市场调节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体现在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及滞后性的弱点。因此,政府对市场

3、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宏观调控能有效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保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缓解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结构保持良好状况,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政府宏观调控要处理好国家和市场的关系,体现以市场为基础的特征;要体现间接调控的原则;要体现计划指导的原则。政府宏观调控要在科学管理思想指导下进行。为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政府要实施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政府宏观调控中需要借助多种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税收是其中最重要的经济杠杆,工资杠杆、价格杠杆及汇率杠杆、

4、信贷杠杆也各自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这些经济杠杆之间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调节系统。Key Words: market economy market regulating macro control national economy economic leverAbstrac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market control has taken the place of plan-control and become the main form in regulating market economy. Mar

5、ket control is mainly an invisible method in running. In view of economic system, it doesnt need the government to interfere much, but it has evident drawbacks, which are spontaneity, blindness and stagnancy in regulating the market. So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have a macro-control. The

6、 governmental macro-control can complement the insufficiency, keep the national economy balance, stagnant inflation, lyses the recession, improv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alize the stable growth of economy. The means of the governmental macro-control includes economic means, administrative means

7、 and legal means. The government macro-control must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market, showing the feature of market economy being the base; the Policy of indirect control and the reason for plan directing. The governmental macro-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scientifically

8、. In order to attain the aim of macro-control, the government should set up financial policy and currency policy, and take notice of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m, in the government macro-control, different kinds of levers are needed to help regulate economy,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tax lever.

9、Besides, thy payment lever, price lever, exchange rate lever, and the credit lever are also very important in regulating. These economic levers condition each other, and from a tight regulating system.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宏观调控1 政府宏观调控的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由市场进行的。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垄断,信息不对称,收入分配不公,周期性经济失衡,不能提供公共产品,存在

10、着外部负效应等。这些缺陷导致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及滞后性,调节效率不高。为了弥补市场缺陷,提高市场效率,政府干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便成为必然。政府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运用自身对经济的管理职能,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进行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协调及配置。也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政府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活动反映着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国民经济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是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关系。这就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客观对象。政府宏观调控就是要对上述总量变化根据国民经济和社

11、会发展目标进行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综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政府宏观调控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具体地说是由国家管理经济的各个职能部门协同进行的调控。 2 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现状及分析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自1997年至今5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迈出重要步伐。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4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0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7。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传统工业改造步伐加快。现代服

12、务业快速发展。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家税收连年大幅度增长。全国财政收入从1997年的865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891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亿;国家外汇储备从1399亿美元增加到2864亿美元。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72万亿元,特别是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带动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328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办成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社会生产力跃上新台阶,国家的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645,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时期。5年来,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有制经济在调整和改革中发展壮大,探索公

13、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取得成效。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控制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3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国有中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5年来,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用服务和能源、交通领域价格改革不断深化。资本、产权、土地、技术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和营销方式不断拓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全国先后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走私、骗税骗汇、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对文化、旅游、建筑、集贸等市场和安全生产

14、秩序进行专项整治。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逐步改善。金融、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逐步完善金融调控方式。改革了中国人民银行管体制,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保险监管体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改革不断推进,中小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得到优化。整顿和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重要进展。金融监管逐步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成效,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逐步降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

15、保障制度。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大幅度增加,符合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逐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做到应保尽保。5年来,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对外贸易连续跨上几个台阶。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97年的3252亿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8亿美元,世界排名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五位;出口总额由1828亿美元增加到3256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61亿美元,超过1979年到1997年的总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吸收外资明显增加。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不

16、断扩大。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五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成就突出。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人口地区覆盖率,由1997年的65提高到2002年的91。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加强。高等学校从1999年起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考录取率从36提高到59;2002年高等学校在校生1600万人,是1997年的23倍。民办教育迅速发展。素质教育不断加强,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5年

17、来,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160元增加到2002年的7703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8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90元增加到2476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46万亿元增加到87万亿元。农村贫困人口由4960万人减少到2820万人。这5年,在经济较快增长、物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5年来,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市场繁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7年的273万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41万亿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105。医疗保健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期望寿命2002年达718岁,

18、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良好,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失控现象,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2.1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包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产权关系尚未理顺,政企不分问题也未彻底解决;健全、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协调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特别是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还刚刚起步;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协调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还需进一步转变,特别是计划、财政、银行等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以社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为主要内

19、容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制约了其他改革的顺利推进。 2.2经济发展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较低和支持性配套措施不力等。表现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布局分散,远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导致带来巨大环境代价,农产品市场不健全,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很不平衡,需要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工业方面,设备陈旧,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基础产业,特别是能源、交通、运输部门的瓶颈制约加剧,资金不足;第三产业方面,总体水平落后,结构配置不均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基本上沿袭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和粗放经营的传统模式,

20、不仅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损害,而且使经济增长本身难以持续。 3 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目标、内容和原则3.1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任务 3.1.1正确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当然制定的依据应该是:经济规律的要求,具体的国情;党的政策与政治经济任务。 3.1.2保证国民经济按既定目标,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这就需要运用适当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 3.1.3不断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尤其是宏观经济管理体制具体地说就是计划、财政、金融、物资、物价、劳动就业、工资等宏观管理部门的改革。 3.2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 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实际上是指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

21、门、各地区和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进行宏观管理所要达到的预期的标志。这个预期的标志是什么呢?概括地说:就是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等目标。 第一类:经济发展目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要尽快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所以一般都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具体地说就是以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为主要目标。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它是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动的总和;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决定一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可以加快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小平同志提出

22、发展是硬道理,所以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是最根本的目标。 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总额,人均国民收入,主要产品产量,百元生产性投资增加的国民收入。 这类指标的意义是: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幅度,主要是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目标,这在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中应是居中心地位的。当然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这是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核心内容。第二类:科技发展目标。确定科技发展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技术在一定时期应达到的水平及技术结构变革的目标;企业技术改造,科技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与水平,科技攻关项目及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等要求。 科技发展目标既包括自然科学的发展目标

23、也包括社会科学的发展目标,由于科技是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累,所以这类发展目标理应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 第三类:社会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业率、平均寿命、生态环境、治安、社替保障、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等。由于社会的进步,社会因素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因此也是我们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内容之一。这些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人口增长过快、就会抵消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国家就会拿出较多的国民收入,用于新增人口的社会支出,影响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如:污染得不到治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要抵消经

24、济发展的社会效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表明,要保持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关系,发达国家每年要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2%的费用用于环境治理,发展中国家大致应拿出0.5%,据我国测算,环保投资应占基建投资的1%才合适。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环境治理越来越重要,这也影响到将来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安排问题。 第四类: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目标。这类目标主要包括人民基本生活需要的指标。食:人均每年粮食、肉类、蔬菜消费水平,人均每从食物中摄取热量;衣:人均每年纺织品消费水平,住:人均居住面积,用:主要消费品百人占有量;行:万人公路长度,公共汽车拥有量等。此外还包括教育需要指标,享受需要指标,发展需要指标等。 反映经济

25、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十个:国民收入、平均寿命、人均国民收入、零售物价指数、百元生产性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人均每年能源消耗、人均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城镇就业率、成人识字率、每万人口专门人才数。 上述目标总体上看具有如下特点: 3.2.1 综合性。 所谓综合性是指这些目标反映了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要求,是对规律体系要求的综合反映。这里既体现了社会经济规律,社会生活规律,也体现了自然规律、技术规律等诸多规律的要求。 3.2.2 可分性。 所谓可分性是指这些目标可以分解为各部门、各地区、各方面的具体指标,这些具体目标成为综合目标的组成部分。它合目标又成为各个具体指标的集中反映。 3.2.

26、3 阶段性。 所谓阶段性,是指目标反映国家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整体上具有总的时限要求,在总时限内又可划分不同的时间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也可以把指标分解。3.3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内容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要把调控的总目标进一步分解,找出具体目标,再进一步确定调控的力度,也就是涉及到要严格掌握的数量要求。 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目标内容是五个领域: 3.3.1生产领域:主要是确定适度增长率,产业结构比例合理,投资规模恰当。确定适度经济增长率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环节。当前,我国一般认为应在年均GNP增长率为810%之间,高于10%物资紧张基础产业难以支撑,容易出增

27、长中断,低于8%不利于经济潜力发挥和综合国力提高。产业结构上,工农业生产增长比例为3:1。农业生产年均增长为4%,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为12%左右较为合适,这主要考虑到农业的基础作用,支持工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供应和市场容量的分析。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达到3540%。目前,美国等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高达60%以上。我国只有27%左右,明显偏低。如果GNP年均递增9%到2003第三产业GNP的比重为36%。如果把第二产业中的三产分化开出来,实行社会化服务,那么2005年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40%。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在0%左右,如果超过则会引起生产资料供求不平衡,也影响到

28、消费合理增长。按过去的指标考虑一般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国民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718%为宜,不宜超过20%。3.3.2 分配领域,主要是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控制着积累率,也就保证了消费水平。积累率一般控制在2728%为宜,最高不宜超过30%。3.3.3 流通领域,主要是控制好货币投放量,物价总水平。货币发行必须坚持经济发行原则,货币供应是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一般是经济增长1%,货币供应量增长1.41.5(现金占货币量的正常值是21%左右)。年度货币供应是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结构性物价调整+市场货币流通减缓率。物价总水平要保持基本稳定,其标志是:物价总水平上升幅度不能超银行存款利率

29、(以一年定期为准);职工生活费用指数上升幅度不能超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当前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涨幅应控制在6%以内,这样才能使居民名义收入增长高于生活用上涨的幅度。生活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历史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中往往都伴随物上涨,故要把握好上涨的幅度,从发达国家中期物价涨幅都低于6%,四小龙也是如此。我国后十年不宜超6%。3.3.4 消费领域:主要是确定合理生活消费水平和合理的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比重。生活消费的增长速度不能高于生产发展速度;工资增长速度要低于劳动率提高速度。为此要控制好两个界限:一是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率要低于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二者保持在1:.5的比例;二是职工

30、平均收入增长率要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二者比例保持为1:1.4。生产性投资与非生产性投资的比例为3:1为宜。3.3.5 涉外经济领域中,要坚持外汇收支平衡。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按照国际惯例,财政赤字(软硬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宜超过3%。其次,国际上公认的外债警戒线是:偿债率=当年还本什息额/外汇收入。不超过25%;负债率=外债余额/国民生产总额。不超过20%。借债率=外债余额/当年外汇收入,不超过100%。最后,城镇失业率应控制在5%以内,大城市要低此在3%以内,以保持社会,人民生活之安定。3.4 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的选择,应主要看宏观经济的运行是处在一个什

31、么体制中。目前高度集中的计经济体制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理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构造之中。有人说目前是处两种体制并存的时期、过渡的时期、属于新的体制转轨的时期。似乎最后一种提法较为合适,转轨”体现了一种必然的趋势,新体制一定要到来。所以我们现在讨论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更多地是讨论转轨时期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问题。3.4.1 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体现以市场为基础的特征在宏观调控中,国家与市场的关系,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国家要调节市场,二是政府要弥补市场的不足。所谓国家要调节市场,应理解为市场偏差要由国家负责纠正这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有些事情需要由市场来解决,但市场又不一定必然解决的好,这时国家要进行调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宏观调控中要密切注视市场的变化,以便通过调控市场来达到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之与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协调一致。所谓政府要弥补市场的不足,这是指市场不能办到的事情,应该由政府为主体,纳入政府管理职能的范围之内。比如公共产品的生产和分配问题,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