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4.98KB ,
资源ID:108966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966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历史讲座讲座二.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历史讲座讲座二.docx

1、中国历史讲座讲座二中國歷史講座講座(二)主講:周鼎勛(廣州市教育局研室歷史教研員、廣東省歷史學會中學歷史教研會會長)第二講北洋政府統治時期(1912-1928年)北洋政府是北洋軍閥所控制的北京政府。從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臨時政府遷往北京起至1928年張作霖與蔣介石作戰失敗,退回東北,歷時十七年,這就是歷史上的北洋政府統治時期。(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大總統(其中有83天稱中華帝國皇帝,年號洪憲)。袁元凱死後,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曹錕先後任總統,從1924手11月至1926年4月,段祺瑞任臨時政府執政。段下台後,北洋政府

2、處於混亂狀態。1926年12月,張作霖以安國軍總司令名義控制了北京政府,直至1928年退回東北。)一、對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的歷史,我們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進行瞭解和探究政治方面:1、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後,對內專權、稱帝復辟,踐踏民主共和制度,出賣國家主權,依靠帝國主義列強,一步步建立起北洋軍閥的反動獨裁統治,並最終走向失敗。2、 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反對袁世凱和北洋軍閥的倒行逆施,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一系列的鬥爭。3、 十月革命後,先進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黑暗的舊中國,又開始探索新的道路。經濟方面: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進一步發展。這種發展主要是在國內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君

3、主制,國際上帝國主義列強忙於一次大戰(主要是歐洲戰事)無暇東顧的條件下進行的。而這一期間的群眾反帝愛國鬥爭(如抵制日貨運動)等也有力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對外關係方面:帝國主義列強乘中國政局混亂,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俄國策動外蒙自治,強佔唐努烏梁海地區;英國策動西藏獨立,製造了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印東段邊界線),把9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英屬印度。日本則藉口對德宣戰而強佔了我國青島,奪取了膠州灣,並同時提出了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企圖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一)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及中國的政局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是以1912年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為標誌的。清末對遼寧、河北、山

4、東等北方沿海各省統稱為北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凱在小站(天津到大沽之間)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其所編練建立的軍隊即為北洋軍。北洋軍閥就是清朝末年由袁世凱眸立起來的封建的買辦的武裝政治集團。因此,人們稱袁世凱建立的政權為北洋軍閥政權。(1)袁世凱專權政治上,他破壞臨時約法,控制內閣。他安排親信把持軍事、財政、外交、內政等要害部門(如段祺瑞任陸軍總長、趙秉鈞任內務總長、表面無黨派而實際投靠了袁世凱的陸征祥任外交總長),而只把一些冷衙門如司法、教育、農林、工商等的總長交由同盟會員(王寵惠、蔡元培、宋教仁、陳其美)擔任,內閣的真

5、正實權完全操縱在袁世凱的親信和擁護者手中,同盟會員處於無權的地方。袁世凱完全控制了內閣。他不經內閣總理(第一屆內閣)唐紹儀等辭職,直接操縱了內閣更迭,建立了以陸征祥為首的新內閣,使之成為其獨裁專權的御用工具。可以說責任內閣的遭到破壞,是袁世凱對按照臨時約法建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公開踐踏和破壞。軍事上,大舉借外債(向英、法、德、俄、日五國銀行團借款,未經國會同意就簽訂了善後借款合同,總額2500萬英鎊。八四實交,年息五厘,以鹽稅、海關稅作擔保),用以擴大個人勢力(壯大北洋軍),強迫黃興大幅度裁減南方革命軍隊,削弱革命派軍力。(2)暗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國已經成為主要潮

6、流,各種政治勢力紛紛組織政黨參加國會選舉。袁世凱當權後,宋教仁等一批同盟會員希望通過政黨競爭組織責任內閣,把中國政治納入資產階級政黨政治軌道。他們以同盟會為基礎,聯合幾個小黨派(如統共和黨蔡鍔等發起組織的、國民公黨、國民共進會等),改組為國民黨。目的主要是奪取國會選舉勝利,限制袁世凱的權力,保證臨時約法的實施,在中國實行政黨政治。國民黨在1912年12月至1913年3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得392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是袁世凱專制獨裁的最大障礙。為阻止國民黨組織責任內閣,他暗中指使部下收買兇手在上海火車站刺殺了準備北上競選的宋教仁,製造了民國成立以來震動全國的一次政治謀殺,史稱宋教仁案。宋案發生後,

7、國內輿論紛紛遺責袁世凱,他決定用武力鎮壓國民黨罷免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均為國民黨人李烈鈞、胡漢民、柏文蔚),並派兵南下。孫中山、黃興號召南方各省反袁,並宣佈獨立(贛、粵、皖三省)。但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反袁的二次革命很快就被鎮壓下去,袁世凱的勢力更加鞏固。(3)袁世凱稱帝徹底消滅共和制鎮壓二次革命後,他從迅速破壞、踐踏民主共和制,復辟帝制階段。首先,他破壞先制定憲法、後選舉總統的程式,強迫國會選舉他成為正式大總統,隨即下令解散國民黨,並於1914年初,正式下令解散國會。接著又廢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為總統制,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制連任。這樣袁世凱已經將民主制度完全

8、破壞,至此,中華民國只有民國之名,而無民國之實了。最後,他於1915年底,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準備元旦登極,年號洪憲,以1916年為洪憲元年,公開、全面復辟帝制:臨時大總統正式大總統總統制獨裁大總統終身大總統稱帝)。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為民國初年的主要社會思想潮流。袁世凱倒行逆施,遭到舉國反對。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指出既忘共和,即稱民賊戮此民賊,以拯吾民。號召人民奮起鬥爭,維護共和制。反袁的護國運動迅速發展。袁世凱眾叛親離,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但他仍想擔任大總統。孫中山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除惡務盡,各省紛紛宣佈獨立,連袁最倚重的四川、湖南也宣佈獨立,北

9、洋大將馮國璋、段祺瑞也不肯為其作戰,馮國璋還通電勸其退位。至此,袁陷入四面楚歌絕境,於6月6日病死。復辟倒退,逆歷史潮流是不會有好下場的。(4)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中的直、皖兩派的分裂表面化。它們分別在英美、日本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擴大勢力,爭奪對中央政府的控制權。下面表列的是當時主要的軍閥派系割據形勢。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區域扶植軍閥的帝國主義國家直系馮國璋、曹錕江蘇、江西、湖北英國、美國皖系段祺瑞安徽、浙江、山東、福建日本奉系張作霖黑龍江、吉林、遼寧日本滇系唐繼堯雲南、貴州英國、美國桂系陸榮廷廣東、廣西英國、美國除上表所列的主要軍閥派系外,盤踞山西的閻錫山(晉系)和割據徐州的張勳

10、,在當時的軍閥中也是勢力比較大的。至此,整個中國出現了軍閥割據,連年內戰的局面。當時中國形成這種局面是有深刻的社會根源的。首先,是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所決定,因為自給自足封建經濟的分散性,使軍閥能夠在一個地區閉關自守,成為獨立王國。其次是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失去統治中國的共同代理人。為維持並擴大其在華利益,列強各自尋找新的工具,扶植軍閥派系。而各派軍閥為擴大自己的勢力,也需要選擇帝國主義做靠山。這樣,封建經濟的分散性加上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就必然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出現。割據局面形成後,大大小小的軍閥割據一方,為爭奪地盤等而連年戰爭,北京政壇更迭頻繁(自袁世凱死後到19

11、28年國吹政府成立前的12年間,共有6位總統,25屆內閣相繼上台),勢力大的軍閥接連不斷地展開混戰,尤其華北地區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可以講此時的中國政局動盪不安,陰暗腐敗。府院之爭與短暫的張勳復辟:一戰爆發後,日本以提供借款為條件鼓動段祺瑞政府出兵參戰,其目的是加強對中國的控制,段祺瑞也想以參戰為名,利用日本貸款,擴充實力。為防日本在中國取得獨霸地位,美國就支持總統黎元洪,反對參戰。黎、段矛盾激化並形成府院之爭(黎元洪為首的總統府和操縱了北洋政府大權的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之間的爭權奪利的鬥爭)。這場鬥爭表面看,是要不要參戰問題,而實質上反映了美、日爭奪在華權益方面的矛盾和中國統治集團

12、內部爭奪權行的矛盾。這個事件又為張勳復辟提供了條件和機會。1917年,張勳率領他的辮子軍,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進入北京,迫黎元洪解散國會,然後擁戴清廢帝溥儀復辟,恢復宣統年號。這次復辟是短暫的,僅12天就迅速收場了。張勳復辟失敗後,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擔任國務總理,再次執政,並以推翻約法和武力統一作為施政重點(三不要:不要約法,不要國會,不要舊總統),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破壞共和制度,加強封建獨裁統治。(二)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為維護民主共和進行了一系列鬥爭(1)二次革命宋案發生後,革命黨人認識到要維護民主共和制度非去袁不可。在袁世凱罷免國民黨籍都督(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後,

13、孫中山、黃興號召各方反袁。1913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湖口誓師討袁。廣東、江蘇、安徽等南方數省回應並相繼獨立。但由於國民黨力量渙散(這是失敗的主觀原因),二次革命很快就失敗了。儘管二次革命失敗了,但它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專制獨裁,捍衛民主共和制度的鬥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因而史稱二次革命。這次反袁鬥爭很快就失敗了,主要原因是:一、革命黨人沒能很好地把握利用鬥爭開始時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四川等地先後獨立討袁的有利時機,能度仍是觀望猶豫,大多數國民黨籍議員還是靜觀動向。二、軍事上,討袁軍是各地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軍事指揮機構,使本來就不足的兵力更顯分散,再者又不善於用兵,

14、故在北洋軍的強大攻勢下,討袁軍只能節節敗退。8月初,各地紛紛宣佈取消獨立,9月初南京失陷,二次革命最後失敗。(2)護國運動袁世凱復辟帝制,倒行逆施,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反袁。梁啟超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也反對帝制。1915年12月25日,蔡鍔和李烈鈞、唐繼堯在雲南通電討袁,宣佈獨立,組織了護國軍政府。1916年元旦,護國軍誓師出征,分別進軍四川、兩廣,護國軍攻勢凌厲,北洋軍軍心渙散,原來投靠袁世凱的貴州、廣西軍閥(劉顯世、陸榮廷)也先後宣佈獨立,滇、黔、粵、桂四省正共組以唐繼堯等為首的軍務院,提出以袁去位為講和條件。孫中山也從日本回國並發表第二次討袁宣言,號召人民定要除惡務盡。結果袁世凱

15、在絕望中死去。護國運動是一場具有廣泛社會基礎的,旨在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維護民主共和的資產階級民主運動。運動中,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是鬥爭最早、最堅決的力量,蔡鍔領導的護國戰爭作用突出。孫中山的反袁鬥爭與護國戰爭相互配合,形成了實際上的同盟。護國運動挫敗了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陰謀,恢復了民國國號,應該說基本上實現了倒袁的預期目標,鬥爭取得了勝利。但它沒有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大國仍未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控制,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3)護法運動革命黨人視臨時約法和國會是民主共和國的根本,是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象徵。段祺瑞再次執政後,公開推翻約法,拒絕恢復國會,

16、加強封建獨裁統治。孫中山舉起護國法旗幟,南下廣東並借助西南軍閥(滇系、桂系)的軍事實力,開展護法運動(孫中山手中沒有軍隊;廣東是民主革命的基地,有較好的群眾基礎;西南軍閥曾參加護國戰爭,後又反對張勳復辟,後又宣佈自主以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客觀上為護法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可能)。1917年秋,贊成護法主張的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並成立護法軍政府,推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開始進行護法運動。孫中山號召北伐,但西南軍閥參與護法只是幌子,因而表面同意北伐,而暗中卻與北洋軍閥往來,並排擠孫中山。唐、陸還以不任軍政府元帥之職表不與孫中山合作。當時的廣東代理督軍莫榮新說:孫某之政府,空頭

17、之政府也。彼無兵無餉,吾輩但取不理之態度,彼至不能支持之時,自然解散而去。這表明軍政府成立後,實權就被西南軍閥所操縱,形成了軍政府有政府而無軍,軍閥有軍而無正政府的局面。唐、陸排擠孫中山的同時,亦加緊與操控北京政府的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勾結,南北串通。隨後,他們操控軍政府改組,改大元帥制為七總統制,至此,西南軍閥控制了改組後的軍政府。顧吾國之大患,莫大於武人之爭雄,南與北如一丘之貉,孫中山認識到依靠軍閥是不可能達到護法目的,因而於1918年,通電辭去大元帥職務,並離開廣州,護法運動失敗。護法運動是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發起的又一場維護民主共和制度的鬥爭。孫中山與西南軍閥護法的目的完全不同。(恢復約法

18、和國會,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以護法為幌子,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維持割據西南的局面)。(三)先進中國人為振興中華、改造舊中國而進行探索新道路的鬥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企圖重新瓜分世界,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也為世界被壓迫民族指明了革命的道路。辛亥革命和革命後一系列為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的鬥爭始終未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十月革命給中國傳來了馬克思主義,先進的中國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鄧中夏、周恩來、董必武、李達、陳望道等)為改造黑暗的舊中國而繼續努力探索並前仆後繼地進行鬥爭。(1)新文化運動(1915年開始)中國近代又一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1915年,陳

19、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標誌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都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他們大都接受了西方民主科學的思想,因而,民主和科學就成為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是新青年,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成為運動的主要內容。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後,一批先進分子,極力宣傳十月革命,號召人民學習俄國。其中尤以李大釗貢獻大,他先後發表了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和法俄革命之比較觀等一批文章,著力向中國人民宣傳、介紹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這些活動在中國人民,尤其在知識份子青年學生中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動

20、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國知識份子在運動中受到了民主科學的洗禮,民主科學(德先生和賽先生,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累暗陳獨秀)思想得到弘揚,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的作用;運動後期(五四運動後)傳播社會主義思想成為運動的主流,李大釗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接受,並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可以說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又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新思想萌發,主張師夷之長技之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

21、中體西用;地主階級有識之士向西方學習只是停留在器物的表層階段,他們對封建舊文化的根基並未有任何觸動。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學習西方的社會學說,分別要求建立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和共和制,他們學西方已發展到制度的層面,但無論是維新派還是革命派,他們都未來得及對封建文化思想進行猛烈徹底的批判。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平等、民權思想,對封建文化進行猛烈徹底的批判,因而其學習西方的廣度、深度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期。新文化運動是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史進程中必然結果。(2)五四愛國運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轉折五四愛國運動爆發決非偶然,是有著深刻的社會根源的。首先,從國際方面看,美、日乘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加緊侵華

22、,尤其是日本已成為侵華的主要國家,形成獨霸中國的局面,加劇了中國社會的矛盾,這就促使中國人民的反帝情緒日益高漲;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又使中國先進的知識份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接著從國內看: 北洋政府專制獨裁、投靠帝國主義,出賣國家權利,大肆掠奪資財(土地、工礦業等),連年混戰,人民苦不堪言,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異常激烈; 辛亥革命和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中國民族禎本主義得到較大的發展,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力量也擴大了,客觀上增強了中國鄗的政治力量,民主陣營得到壯大,為五四運動準備了階級條件; 新文化運動興起,使人們的思想空前解放,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思想條件。1919年初,

23、一次大戰的戰勝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美英等國操縱了和會,拒絕了中國代表(顧維鈞)的正義要求。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5月4日,北大等校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集合,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等。憤怒的學生還火燒了趙家樓(曹汝霖的住宅)。北洋政府實行鎮壓並逮捕了許多學生。為此,北京學生實行總罷課,全國各地學生回應。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以支援學生的愛國鬥爭。鬥爭的中心從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給北洋政府重大壓力,迫使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外交次長、交通總長、財政總長,與日談判二十一條)、章(司法總長、駐日公使,與曹

24、、陸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還於1917年與日簽訂中日陸軍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等)、陸(財政顧問、駐日公使,參與簽訂二十一條)三人職務,中國代表也沒有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青年學生是運動的先鋒,工人階級是運動的主力,陳獨秀等先進知識份子指導和推動了運動的發展,並起了領導作用。運動波及全國二十多個省,一百多個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運動還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給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使革命面貌煥然一新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

25、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法租界望志路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進行)。大會代表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等列席了會議。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把現實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定為奮鬥目標,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並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選舉了以陳獨秀為書記的中央局,張國燾、李達分管組織和宣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奮鬥目標,這是與以往任何政黨都不同的。1922年,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九國公約,中國又回復到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的局面。列強操縱,軍閥大混戰,中國人民災難深重。迫切需要中共制定

26、明確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綱領。同年7月,黨在上海召開了二大,中心任務就是制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明確規定: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4)國共合作的實現與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是由於在民主革命中經歷了挫折,深感力量不足,而尋找共同反帝反封建同盟軍所致。孫中山致力國民革命40餘年,屢遭挫折,屢敗屢戰。深感國民黨需要新鮮血液加以更新,才廳打倒列強,除軍閥,真正實現民主共和,完成國家統一。為此,他接受共產國際的建議,改組國民黨,同共產黨合作。並決定以黨內合作的方式與共同黨合作,改組國民黨。1942年初,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通過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

27、會宣言,宣言接受了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主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產黨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創辦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軍校於1924年5月在廣州黃埔成立。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凱、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從1924年到1927年三年間,軍校共招收學員一萬多人,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後來許多人成為國共兩黨的高級將領。一次大戰結束後,列強捲土重來,加緊對中國的掠奪。在列強支持操縱下,各派軍閥展開混戰,戰爭規模越來越大。19201924年間,先後發生了波及全國的直皖戰爭、第一次直奉戰爭和第二次直奉戰爭,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人民迫

28、切的要求。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宣佈脫離直系,把部隊改名為中華民國國民軍,並邀請孫中山北上商議和平統一中國問題。1924年冬,孫中山扶病北上發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國民會議,以謀中國之統一和建設。中共和中國人民支持孫中山的北上宣言,一個對要求結束軍閥統治,對外要求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國民會議運動便在全國開展起來。12月31日,孫中山到達北京,繼續為召開國民會議,反對段祺瑞的賣國政策進行鬥爭。由於肝癌醫治無效,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精力。孫中山革命實踐的三次重大轉變:他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追求光明、進

29、步而奮鬥了四十餘年,儘管屢遭挫折,但從不氣餒,堅持革命不息。在其致夸於國民革命的生涯中,有過三次重要的轉變。第一次,1894年上書李鴻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張,但遭冷遇。使他認識到用和平的、自上而下改革的方法去改造中國已無可能,因此,轉而走上革命的道路,決心用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第二次,辛亥革命果實為袁世凱竊取後,孫中山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先後號召、發動和進行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第一、二次護法運動。這些鬥爭大都失敗了,尤其是護法運動的失敗,使他認識到南箕北,如一丘之貉。第三次,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後,他轉而從事政黨建設。他深感國民黨正在墮落中,需要吸取新鮮血液加以更新。為此,他接受了蘇聯和中共的幫

30、助,對國民黨進行改組,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開創了國民革命運動的新局面,這是他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5)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前反帝運動的高潮五卅運動的導火線是五卅慘案。1925年,各地紛紛罷工,反對帝國主義侵略。日英帝國主義殘酷鎮壓罷工工人(槍殺日本紗廠工人顧正紅),5月份,又在上海製造了震驚大外的五卅慘案。這樣,在中國掀起了一個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卅運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堅持了一年零四個月的省港大罷工(1925年6月1926年)。慘案發生後,上海工、學、商各界成立了統一領導三方鬥爭的組織上海工商學聯合會。它提出了包括取消

31、領事裁判權、懲凶、賠償、英日軍隊從上海永遠撤走的談判條件。帝國主義實行高壓政策:繼續鎮壓罷工運動,停止供電、貸款壓迫民族資產階級,結果,上海總商會單獨退出罷市,民族資產階級被迫退出統一戰線。工人階級處於孤軍奮戰的境地。為保存實力,在帝國主義承認工會合法權利,增加工資等條件下,同年秋,工人停止罷工。五卅運動證明,其鬥爭實踐,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五卅運動也奠定了北伐戰爭的群眾基礎。(6)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7月)中國人民一切困苦之總原因,在帝國主義者之侵略及其工具賣國軍閥之暴虐。中國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設一個人民的統一政府,而過去數年間之經驗,已證明帝國主義者及賣國軍閥,實為和平統一之障礙,為革命勢力之仇敵。本黨為實現中國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統一政府之建設,鞏固國民革命根據地,不能不出師以剿除賣國軍閥勢力。中國國民黨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宣言明確表達了國民政府決定出師北伐的原因。即打倒帝國主義列強,推翻軍閥統治,統一中國。1926年7月,國民政府決定舉行以打倒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三個軍閥為目標的北伐。5月,國民政府派出第四軍獨立團(葉挺為團長)和第七軍(李宗仁)一部,作先鋒,開進湖南。北伐的作戰方針是先集中主力北上,掃除吳佩孚勢力;然後,揮師東進消滅孫傳芳的兵力;最後殲滅張作霖的軍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