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2.88KB ,
资源ID:1087716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77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怪状.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怪状.docx

1、教育怪状我观近年来教育之若干怪现状西门圣一、优质教育与高费择校“优质教育”是个错觉,高费择校是个错误。有好的医院,有差的医院。好的医院,设备好,医生好。同一患者,差的医院诊不确,治不愈,好的医院诊得准,治得好。择院就医,实属必要。只有好的老师,好的学生,没有好的学校。学校好,是因为学校老师好,学生本来好。好的办学条件不保证好的教学。好的学生,在差的学校也差不到哪儿去。差的学生,在好的学校也好不出明堂来。教育,育世间可育之人,谁也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谁也不比谁更“优质”。择校就学,实属多余。你是“名校”,有“优质”教育,为什么只抢招优生?为什么不象好医院专治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只有能教好别人

2、教不好的学生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好学校,只有能教好别人教不好的人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只会教优生,算什么本领?处处都是加班加点,校校都是听讲做题。要说好,谁都好。要说不行,谁也不行。谁也不比谁高明,谁也不比谁差劲,除了房子和机子。什么都不变,只把学生互换,“优质”学校一定牛不起来。考不上“优质”“名校”如果算傻的话,那么,高费择校便是家长再傻。与其抱着票子往“好学校”塞,不如拿着它往大河里扔。高费择校,与其说是教育的错,倒不如说是择校人自己的蠢。高费择校的结果是:优生受益,“差生”买单。学校抢“购”优生,赢声誉,赚“名牌”,吸引“差生”择校,牟取钱财。择来择去,好的自然好,差的依然差。不出钱的受

3、了益,出了钱的吃了亏。最大的赢家是学校,最大的输家是择校者。多宣传,把真相告诉社会,消除误解,别糊涂,干蠢事。平心静气,一切顺其自然,一切自然好。二、教育均衡“教育均衡”是个伪命题。“均衡”源自差距。房子,操场,机器等“硬件”,真有差距。管理水平,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技巧等“软件”,也有差距?能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病的医院才是好医院,能教好别人教不好的人的学校才是好学校。会治就该治别人治不了的,会教就该教别人教不好的。“优质”的“好学校”应当专教“劣质”的“差学校”教不好的“差生”,才能让整个教育质量好起来。恰恰相反,“优质”“名校”的招生,偏偏只收成绩最好的,还拼命的抢、不要脸的“挖”,一个不要成

4、绩差的。这个事实恰好证明,学校之间,在“软件”方面,没有显著差距,谁也不比谁技高一筹。“硬件”“软件”都好,学校真好。“硬件”好“软件”不好,学校一定不好。“硬件”不好“软件”好,学校一定不差。当年西南联大的教室是铁皮蓬,晓庄师范是茅草房,照样办出“优质教育”来!“硬件”好,不保证“软件”好;“软件”不好,“硬件”好也白好。对教育质量来说,“软件”比“硬件”更具有根本和关键性意义。“软件”无差距,就谈不上学校有差距。既无“差距”,何言“均衡”?只要抱定升学这唯一标准,学校间就永远有高下之分,永远无“均衡”之日。升学数是确定的,甲的胜利意味着乙的失败,甲行意味着乙一定不行,怎么“均衡”?非要“均

5、衡”的话,只能是资源“硬件”均衡,不可能均衡质量。“硬件”均衡不难,不过钱而已。“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最终都不是问题。”教育要害,首在“软件”。“软件”的真正问题,不是“差距”,而是“差”,不是“均衡”,而是“发展”:不是谁比谁不行,是大家都不怎么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大家都要努力求进步,整体向前发展。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谁行过。整体发展进步的方向,是百花齐放,各展所长,各自“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均衡”成某单一模式与水平。首先从生源均衡开始,取消一切“重点”校的招生优先权,所有学校随机录取新生,彼此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软件”实力竞争,若干年后,就学者充分行使受教育选择权,自由择校就读,

6、国拨办学经费与招生人数挂钩,人多钱多。如此不失工作动力而又保证了工作起点和办学资源供应相同的均衡才是值得追求的实质“均衡”。三、择校收费合法化高费择校乃缘自误解的社会盲动,择校收费则是政府主动行为。因为择校是本不必要的,所以允许收费便是政府愚弄百姓。“人民政府”不是“人民币政府”。学校自行收钱,是“乱收费”,政府让收钱,就合法了?收得不很高,一般人咬咬牙也能挺过去。也不很低,差不多的人好歹要蜕一层皮。这么个不痛不痒的数额,逼得好多人参与,很象蓄意设计的套钱圈套。不必择校,不要收费。要收,就定个天价,穷苦人一概交不起,免致瞎遭殃;富翁,有的是钱,不要白不要,痛痛快快收他一把,权当善捐。收的钱,不

7、能归学校。“政府办学”,经费一律财政保障,学校经费自主权,还有什么存在理由?花钱不出钱,拿钱干什么!这时还让学校掌钱,等于公开号召那个拥有开支权的人腐败。学校收的再多,作为教师个人所得无几;而教师作为家长角色却注定受到严重盘剥。择校收费对教师个人没一点好处,就是从教师的立场,也不赞成“我们的”学校高收费。四、薄弱学校治理 从“软件”论,“优质”不存在,“均衡”无从说起。因而,相对于“优质学校”而言的所谓“薄弱学校”之说,也就难以成立。没有“薄弱学校”,只有“薄弱教育”。不是谁比谁薄弱,而是谁都薄弱。不是谁应该被“治理”“扶持”,而是谁都应该被“治理”和“扶持”,谁都面临着发展:教育,整体向前发

8、展。 打着“治理”和“扶持”的旗号,用所谓“强校”兼并“弱校”,骨子里仍是借名敛财。大老远的,一所学校因为“薄弱”,被另一所学校吞并,换上“名校”牌子,“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只一夜之间,名声变了,身价涨了,钱袋鼓了。如果真有“软件”的“薄弱学校”而其治理又如此简单的话,何不干脆将全中国所有的学校都挂一个某大“名校”牌子,一国的教育不就一下子脱“薄”“优质”起来了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似的“支教”,用这样的办法去“治薄”“扶薄”,真是馊得不能再馊的馊主意,堪称天下第一蠢招儿。那么一所学校,那么多人在那里“呕心沥血”干了那么多年,尚且“薄弱”,一夜之间,从外面什么地方突然“空降”来一二

9、神仙,只一年,就给“治”好了,“扶持”起来了,能信?莫非那教育是机器故障差不多,身边无高手,从外“支”来一二“大师”,三下五除二,好了。教育,要这么简单,怕就连弱智也能办好了。教育,“薄弱”是实。不过,这“薄弱”不是个别“薄弱”,是集体“薄弱”。如果这“薄弱”是缘自没有好老师的话,那这好老师,缺的却不是一二个,而是一大批。设计一个好制度,推行好这个制度,让现在的所有教书人发自内心愿意教书,愿意提高自己教好书,就不用“好老师”“上山下乡”了,更不用为“薄弱”操心了。五、生源竞争生源竞争本应是办学实力竞争。办学实力竞争让学校直面社会选择,迫使学校从生存利益的层次关心本份工作,是保证学校工作动力持久

10、的优良机制。这样的竞争,本该保护和培植。可是,生源竞争一旦偏离这个本原轨道,演变为优生竞争,那就成了赤裸裸的金钱竞争和竞争金钱。这种情况下,生源即财源。学校花大量的钱争来优生(“金钱竞争”),通过优生赚取名气,吸引生源,争来更多财源(“竞争金钱”)。“教学质量,一半在教,一半在招。”“教得好不如招得好,质量从招生开始。”在这场腥风血雨的生死大博弈中,成绩本来优异的学生作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资源被拼命抢夺,大家较量的不再是谁的教育教学本领大,而是谁的本钱多和运气好(得到和抢到的优生多)。与此同时,优生不再是学校高超本领的产物,而是学校“本领高强”的原因和借以牟利的现成工具。生源竞争被彻底异化。生源竞

11、争异化,学校不再沉心于教育教学本领精进,而是专注于投机取巧招生。长此以往,教育将变为金钱的竞技场,而不是完美人格的培育地。对学校工作的评价标准必须调整。是时候了,不能再拖了。评价学校工作,不能再只以升学论英雄了,要把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是否完整先进上,放在教学方式是否科学上。论升学,学校注意力就永远集中在招生和运气上。学校不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教学实力上,教育发展就没有希望。政府应严禁学校自行收取和自行拥有费用,以财政拨款为调控手段,调节学校工作,维护正当合理的工作竞争。教学内容的完整先进程度和教学方式的科学化程度,是检验学校本职硬功夫的首要尺度。谁的完整先进程度和科学化程度高,谁的教育教学本领就大

12、,就能相应获得较多的政府经费拨款。这就把学校的竞争维持在了本职的范围内和合理的限度中。六、考老师考英语。英语那般重要,以致于成为当老师或当好老师的必要条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它设置为职业准入标准,让那些本来英语水平不合格甚或对英语一片空白的人压根儿就别挤进老师队伍?考论文。写论文可以,严重的是要“发表”论文。这就急死活神仙了。论文写不写由得人,能不能发表也是自己能说了算的?什么时候论文竞变得这般重要,成了当老师或当好老师的必要条件?号称“地大物博”的偌大中国,真的缺几篇老师写的“论文”?中小学老师,到底跟大学或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有无区别?他们的主要职责到底是教书育人还是产生文章?论文,是科研成

13、果的反映,有必要要求每一个种田人都象袁隆平一样从事研究?考计算机,考普通话今天考这,明天考那。有朝一日,会不会还考单杠、双杠或者花样滑冰之类?考本领促本领长进,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有些考和考的有些要求不合适。对人提要求,符合二个条件,才算是合适的:一、通过本人的努力能达到;二、实现这个要求有意义,为本职工作所必须,有利于促进本职工作。英语,论文,所作的要求,要么不切实,要么无意义。本来,一般中小学老师的工作未必需要英语,就算它十分重要的了不得,也不是一要求一努力就能达到的。论文,就算非常重要而必要,也不是自己说发表就能发表的。要求失当,结果劳民伤财,而且制度性地鼓励弄虚作假,逼良为娼,败坏社

14、会风气。一项政策,居然助纣为虐,是真无水平,还是别有居心?其真实用心,果真是为了教师的专业进步和教育事业发达,还是借口敛财?七、没钱办不出好教育一说教育,张口就是钱。有钱也未必就一定能办出好教育。思想比经费更要紧。相对于教育面貌的改变来说,教育思想或许比教育经费更见成效。早些年,在教育真缺钱的时候,“穷教育”尚且值得怀疑:办学可能的确缺钱,但吃喝玩乐任由少数个别人花的钱,什么时候缺过?如今,政府发了,经费保障,分厘全包,学校还高收择校费,富的流油,钱多得只愁花,教育又办出个什么明堂?不照样一团糟?除了“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多少学校在科学健全的教育上作出过象样的贡献?尤其那些最多钱的所谓“

15、示范”“名校”,“示范”得最好的是借名敛财,以及没有任何智慧含量的“加班加点”和“题海战术”,在科学健全的教育方面,只要不“反示范”,就谢天谢地了。钱是教育的问题,但钱解决不了教育的全部问题。要钱?太简单,招标。教育质量的要求随便提,价钱随便开,要多少给多少。这个标,谁敢揭?中国教育一直“穷”着,倒也是实。不过,这“穷”,不是穷钱,是穷思想,科学先进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变了,就算其他什么都不变,教育也会变。反之,钱就是充裕得泉水般直冒,学校建得奥运村一般豪华,只要思想不变,教育同样弄不出个样子来。八、分班,分大班先是“快班”、“慢班”,“好班”、“差班”,后来不准了,改用“实验班”、“普通班”

16、一类的名头。怪的是,偏偏“好班”少,“差班”多。大多数的人从入学的一天起就被宣判为“孬火药”,他读这书还有什么盼头?没有一个人是一开始就不安心好好读书的,无数的人就这么被逼迫着早早泄气,放弃了努力。就算非分班不可的话,为什么不可以有意让“好班”多些,“差班”少些,给更多的人以希望,哪怕是个错觉也好,让他们满怀信心,鼓足干劲,老老实实学个三年五年?学校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自己“选班而学”,非要“分班而教”?人在街头,饿了,本来只需作一次选择即可在林立的餐馆中挑选一家进餐。现在不行了,店家对餐馆作了内部装修,虽然吃喝的东西享受的服务没有任何变化,但顾客却面临着第二次选择:是进“雅间”,还是坐“大厅”

17、?进“雅间”的条件是:追加钱来。明智的顾客不会作这无谓的牺牲。进来是为了吃喝,一家饭馆内,同一的经理,同一的厨师,同一的饭菜,同一的服务人员,随便哪个位置都一样,不会因为“大厅”“雅间”的差异而变得味道不同或服务不一样,“雅间”的增加消费实属额外。求学不同。人们无法相信,“好班”和“差班”提供的东西跟“大厅”和“雅间”一样,质量上毫无差别。于是人人拼命,挤进“好班”。这就产生了分设“大厅”“雅间”一样的结果:学校增加了收入,学生“顾客”没增长一丝额外的益处。这大概就是分班的唯一作用与企图所在。“好班”和“差班”提供的东西,真的在质量上差异显著,值得人家为此多费钱买单吗?教学是交往。历史惯性,“

18、优质”的“好学生”都集中到“优质”的“好学校”。进这样的学校,与这样的人同学,结交,可能是择校唯一站得住脚的理由。倘若择校的结果也只得进个“差班”,跟在非“优质”的学校差不多,择校的最后一个理由消失了,高费择校就更加冤枉了。完全按考试分数编班,常常分出些清一色的男生班女生班,恍如往昔的男女不同校。一个全是男人的集体必是野蛮的集体,一个全是女人的世界必是不安宁的世界。单一性别的班级组建严重违背组织管理心理学原则,人为加大班级管理难度。同质群体缺失异性互补的积极影响,妨碍心智完整发育,不利于人的社会性成长。班额特大,甚或超大,动辄七八十上百人。这是开群众大会,不是教学。是开玩笑,不是办教育。明明房

19、子不够师资不足,凭什么招收那么多人,凭什么?分班的人,全不懂得分班的常识。他们只会分家,不会分班。九、补课考什么教什么,自习课不自习,休息日不休息,读书人不读书只做题,这是中国教育的四大怪胎。谁要是灭了这四怪,谁就是当今的民族英雄。补课,首先说明本职工作失职。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保质保量,这任务和时间关系的确定,是有科学根据的。既然要加时间,只能说明正常工作不正常,有耽误。谁要补课,就应首先追究其正常工作的失职责任。无节制的时间扩张,把孩子的全部时光耗费在单一的听讲和做题上,破坏学习均衡与生活均衡,妨碍全面与个性发展,这不是培养,是残害。学校明明没能给人家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却偏还要拼命控制人

20、家时间,让人一点自由发展余地没有,这是蓄意迫害。没有人不要学习好。同样为了学习好,只需作正常的必要投入即可。作正常的努力,求自然的结果。教学“质量”不用求,不求自然有;教学“质量”若强求,求也白求。时间、精力和努力等等学习投入,并非越多越好。超过必要限度以后,学习投入与学习质量不成正比例。学习投入与学习质量间的函数关系可能是,初期,质量随投入同方向增量变化,当达到某临界点后,变化趋势便不确定了,这时候的增加投入就不一定是必要和有意义的。1小时挖煤2吨,2小时挖煤4吨,这是算术的逻辑,不是教学的逻辑。教学上持“挖煤算术”逻辑的人,其思想停留在山顶洞人时代。如果增加教学时间就能提高教学质量的话,那

21、延长学制会更好:9年不行,12年也不够,干脆18年,24年,质量不就自然一下子翻番了?希望孩子学习好的迫切心情,没有哪一位老师能超过家长。好多家长,照样反对孩子作无谓的超额投入。“时间+汗水”的搞法没有一点智慧含量。就算弄出点什么效果,也不算什么真本事。换了农民,可能做得比我们还好。谁要无限度增加教学时间,补课,就按他的时间投入量确定其工作质量任务,完不成则严惩不贷,其责与杀人越货等比。“醉翁之意不在酒”,补课的真正用意,不在“教学质量”,而在增加收入。如果不禁止补课,只禁止补课收钱,看谁还热衷补课!不收钱而仍补课者,是真高尚,真为民,真“劳模”。补课在表面上制造了兢兢业业的敬业假象,骨子里是

22、严重的不负责任和推卸责任:你看,我都这么用功了,你学习还不好,只能说明你不是读书的料。补课实在是用心险恶。十、考什么教什么,只售文凭不售文化教育是完善人和人生的事业,学校是培育完美人格的苗圃,是完美人生的见习地与养育场。学校应该是一座人的生存素养“超市”,凡成就完美人格和完善人生所必需的东西,学校都应该提供,做到应有尽有。考试考什么,学校只教什么,那是“专卖店”,不是“超市”;是“考试服务站”,不是“学校”。“专卖店”提供的培养存在集体偏废,直接导致人受教育的不完整和人发展的不完善。这与教育本质根本冲突。学校里的读书人,没日没夜,“星期一到星期二十九”,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读的很苦,却读的很苍

23、白:从人和人生的角度,含辛茹苦十几年,几乎没有收获什么,除了一纸文凭。如今上大学比当年上中学还容易。街边茶馆成天打牌玩乐的,也可以随便摸出一张大学文凭。大学的书一页没翻过,照旧是大学毕业生。学生与学校,一方混文凭,一方卖文凭。一方是买文凭的商人,一方是卖文凭的商店。买卖兴隆,文凭繁荣了,文化衰落掉。难怪“读书无用”,因为本无读书,或所读压根儿就是无用之书。文凭不文凭,先进不先进。高级不高级,科研不科研。实验校不实验,示范校不示范。到处充满虚假,满世界丧失信任。除了母亲是真的,没人敢信还有可信的东西。曾几何时,学校每学期结束都要跟学生结算“代收费”。不管当初缴了多少,算来算去,结果总是学生差学校

24、,从没出现过多余回退的。孩子们不服,翻箱倒柜摆出学校所发的全部东西,用老师教的算术知识算来算去都与学校不合,可最终还是以学校计算的为准。从那时起,幼小的心中就对学校打了个问号。人大了,问号变成了问题:学校,除了文凭,文化比如诚信等等,还有吗?十一、有偿家教社会教育的兴盛,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凋敝。在如火如荼的“有偿家教”面前,首先要反思的是学校教育而不是师德师风。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社会教育都不是学校教育的重复,而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如果正统而强势的学校教育科学了,正规了,健全了,健康了,真正成为“超市”了,凡是想学的东西都能从学校学到,“有偿家教”还有什么生存空间?从学校就能学到书法、舞蹈、钢琴和跆

25、拳道,他疯了,傻了,凭什么还花大钱进“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需求没有了,这“班”那“班”还能有什么“偿”?还需要谁下功夫去“治理”?只要堂堂官办学校教育仍是残缺的,蹩脚的,“有偿家教”就不仅不能禁止(也禁止不了),反而还要积极鼓励。当然,那种自欺欺人纯粹只为敛财而重复学校教学内容的“做题”家教,另当别论。从现实看,对教育和孩子的影响,局长不如校长,老爸不如老师。培养人才,成长下一代,归根到底还得靠学校教育。办好教育,就是要办好学校教育。学校控制了孩子全部的学习时间,也几乎控制了孩子全部的生活时间。学校教育不完善,就是害孩子,残害孩子。只要“有偿家教”这样的社会教育繁荣,学校教育就应

26、该感到脸红,就应该反省和奋起。“专卖店”性质的学校教育满足不了多种多样的受教育需要,这才是“有偿家教”这样的社会教育存在的总根源。把“有偿家教”当师德师风加以谴责与制止,是无的放矢,蛮横不讲道理。受教育者有需求,正规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凭一己之力予以满足,只要需求本身是正当的,这满足行为就没有不当的。学校教育自身残缺,教师在校内无用武之地,不得已而在校外发挥个人作用,合情合理。这里,最应该谴责和自责的,是学校教育,而不是师德师风。十二、不读书,只做题,做难题读书成就人才,只有读书才真能成就真人才。古今中外,凡学有所成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西之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人才是单靠做习题

27、做出来的。人根本是靠读书成长的。只做题,不读书,一定出不了真人才,大人才。读书的价值高于一切,没有任何做题的价值超过读书本身。对“题海战术”的迷信源自一种错误的逻辑:以题对题,以考应考。因为升学要考试,所以平时就要考试就象刘翔,因为赛时要跑,所以平时就得不断的跑?“做考题”本身就是学问,掌握了这个学问就能对付考试?猪儿是要喂才肥的,天天称量就肥了吗?不管营养和健身,天天体检,最后体检就有好成绩?考试,考的是考题背后人的学问与能耐,不是考试本身的学问,不是“答题”技巧。人没有学问与能耐,靠“答题”技巧本身是过不了考试关的。人有真才实学,才能对付任何考试。真才实学来自扎扎实实的看书学习,放弃这个根

28、本的内功修炼,只想以题对题获得好成绩,只能是妄想。排位是荒诞的,“末位淘汰”更荒唐。一千个爱迪生,也会排出一个最末位。有什么意义?能淘汰?如果非排位不可,也只需列出前几位就行,没必要明细的列到最末位。凸显优秀者的优秀,对本人是鼓励,对他人是榜样,没什么坏处。凸显平庸者的平庸,除了致其破罐破摔放弃努力外,没什么别的好处。是聪明人做难题,而不是难题造就聪明人。做题,为了巩固和检测,根本为了激发和保持兴趣,训练思考力。难题做不了,就害怕,失兴趣,久而久之,不敢思考,最终不会思考。以为难题能培养聪明人,是愚蠢的想法。成天用难题折磨学生,是残酷的教法。不读书,只做题,滥做题,乱做题,暴露教学思想和教学方

29、式错误。“讲,练,对答案”,整个教学成为没有任何智慧含量的机械行为,谁都能做。应当反向建立一种机制,强逼其转变。第一,凡布置给学生的习题,只能老师自己命制,不准用现成的习题集;第二,凡要求学生做的题,教师必须先做,必须逐人逐题批改;第三,所有习题必须当堂完成,课外时间一律用于广泛阅读。没有几个老师愿意这样做,正好,那就放弃“题海战术”,让学生读无限的书,做适量的题。十三、“教辅”泛滥“教辅”不“辅”,“教辅”完全是单纯的习题集。“教辅”不“辅”,已经完全教材化,取代了教材,成为教学的唯一依据和依靠。好书是人类心灵的营养品。当孩子们所读的书被局限为几本习题集(“教辅”)的时候,一个民族心灵的荒芜

30、和智慧的贫乏,便是在所难免的结局。“教辅”一旦喧宾夺主,成为教学的全部,便是泛滥成灾。铺天盖地的“教辅”祸国殃民,误尽苍生。泛滥的“教辅”侵占了学生全部学习时间,影响有价值的广泛阅读,妨碍全面和个性发展。它霸占了休息,妨碍了锻炼,影响了健康。它惯懒了老师,让教学缺乏针对性,让老师自己不长进。它惯坏了学生,败坏学习品格(做不了就敷衍塞责),取消思考,灭失兴趣。泛滥的“教辅”是灾星,“教辅”的滥用是灾难。“教辅”泛滥跟“不读书,只做题”的教学方式直接相关。这种教学方式客观上形成了对“教辅”的依赖,“教辅”反过来强化了这种方式的实践运用。千呼万唤教学方式转变,“教辅”消失的一天,或许就是教学方式转变

31、的一天。“教辅”不是书,是垃圾。不是营养品,是毒品。学校是文明的圣殿,只能让文化精品栖身,不能容文化垃圾驻足。“教辅”充斥学校,到底是为了教学质量提高,还是为了一些人的钱包鼓胀?编书(只能说是“凑书”)的发了,卖书的富了,唯教书的还穷。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十四、全民科研人人搞课题,个个做“专家”。一夜之间,课题满天飞,“专家”遍地是。到处是“科研基地”,到处产“科研成果”。东一块奖牌,西一张“证书”。这边一个“国家级”课题,那边一个“联合国”成果。全民动员,人人上马,教育科研如同吃饭睡觉一般,妇孺皆为。搞一个“开题会”,“科研”便算开始了。再弄个“结题评审”,“科研”便算结束了。编几个“方案”,

32、抄几个“总结”,拼几篇文章,凑在一起,动辄成“书”,出“著作”,就成了“科研成果”了。按理说,申请课题立项等于申请研究经费。研究者申报课题,一旦获得立项批准,即获得研究经费。“XX级”课题,只意味着经费提供者不同,不代表科研水平的高下。中小学教育科研则相反:你要研究,得倒交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取得研究资格;课题的“级别”越高,天然表示了研究“水平”越了得。全民科研,购买研究权,级别即水平,“863”的做法不是这样,“神七”不是这样,“杂交水稻”的研究也不是这样,唯独教育科研如此,天下一大怪。轰轰烈烈下来,名有了,利有了,“课题”“专家”驾着私车满世界“讲学”了,只有一样没变:教仍是那样教,学还是那样学,质量还是那个质量。轮到总结教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还有“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一条,都能搞科研了,科学家水平了,“素质”还不高?难道我们的老师非要诺贝尔奖获得者来当才行?可以肯定,如果所有科研都这样搞,那么,高性能计算机一定不会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