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65.86KB ,
资源ID:10876887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768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语文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语文文言文.docx

1、高中语文文言文李将军列传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止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 用: 介,因为,由于从: 随从以: 凭借走: 古今异义逃跑去: 离开以为: 把当作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前进怪: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为奇怪表现了李广将军怎样的特点?镇定自若

2、从容不迫临危不乱 超人胆略大将风范2.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身上还具有那些优秀品质? 廉洁轻财 同甘共苦 仁爱士卒 先人后己 治军简易 号令不烦 宽缓不苛之代词 : 避之数岁结构助词, “的”: 汉之飞将军结构助词,取独 : 广之将兵动词,到 : 驱之鸿门3.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

3、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曲折: 古今异义:军情的原委回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迂回曲折的路引刀自刭:赎为庶人4. 总结:李广形象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才干卓越,品质优秀的一代名将.1.军事才能:射技高超,作战勇敢,指挥若定,超人胆略.(从军击胡、从亚夫击吴楚军,上郡之战)2.军旅生活:惜兵如子,不贪钱财(饮食)3.治军方面:宽缓简易,号令不烦.(宽缓不苛,讷口少言) 4.性格特点:寡言少

4、语,宿命论,性情刚烈,偏执倔强.(自刎)5.翻译(1)其李将军之谓也?(2)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6. 最后一节,司马迁的是如何评价李广的? 提示:用叙述和比喻评赞李广,表达了对李广的无限景仰。(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孔子的话赞扬李广为人能以身作则,强调正人先正己的重要。(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古代广为流传的谚语高度评价李广的品格,赞美他诚实朴直,事事以身先行,因而赢得了士兵和百姓的崇敬,“至今犹忆李将军”。 7. 总结用“之”“是”做提宾标志 诸君而有意,惟余马首是瞻 无乃尔是过与? 惟利是图、惟才是举、唯命是从、唯你是问 唯兄嫂是依 我之谓也 句读之不

5、知,惑之不解 宋何罪之有8. 飞将军李广的英雄形象(1)先写匈奴人对他的敬畏 李广居右北平时,他的对手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几年当中都不敢前来侵犯。这说明他的行动极其神速,能够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敌人近前,犹如从空而降,使敌人闻风丧胆。这是从侧面表现他的神威。 接着又提到射“虎”一事,他以石为虎,中石而没镞,这表现他武艺高强,不仅射技精确,且有神力。正因为有如此武艺,在战场上他表现得从容沉着,“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武艺高强而又胆略过人,这是李广作为一位军事将领最可贵的品质。(2)再写他的勇和智右北平之役在远离大本营又无援军的情况下,匈奴左贤王以十倍兵力包围了他,可

6、他毫不惊慌。为了稳定军心,他当机立断,派儿子李敢去敌阵进行“武力侦察”。 敌方依仗人多势众依旧攻得很急,而汉兵死者过半,箭也即将用尽;这时李广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他命令战士们“持满毋发”,由自己动手,射杀对方的副将,终于挫损了对方的气焰。这样经过一昼夜的力战,次日援军赶到,匈奴不得不撤围而去。 佯死脱身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打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生擒李广。单于听说李广大名,命令要活捉他。 李广被抓时已经负伤并且生了病,胡人把李广放在两马中间,让他卧在用绳子绑的网上,行了十余里,李广诈死,观察到他的旁边有一胡儿骑了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腾空而起,跳上胡儿的骏马,把胡兵推下马,取了他的

7、弓箭,打马向南奔驰数十里,找到自己的军队,引而入塞。匈奴追捕的骑兵数百骑追他,李广拿胡兵的弓箭,射杀追来的骑兵,逃脱了追捕。解鞍疑敌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

8、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 人性化的治军方略作为一位军事将领,李广还有与士卒同甘苦的精神。他得到了朝廷的赏赐,就把它分给部下;行军途中饮水吃饭都很困难,“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李广如此关爱士卒,士卒也衷心爱戴他,真可谓情同一体。从李广自杀消息传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一事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9人物形象不虚美,不隐恶 射技高超,作战勇敢 仁爱士卒,不贪钱财 为人简易,号令不烦 心胸狭窄,公报私仇 无统帅之才、百战之功(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10看51页,探讨“斩霸陵尉”,此事件对塑造李广形象

9、有何作用?司马迁“实录”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提示:斩霸陵尉,说明了李广心胸狭窄,公报私仇的特点。司马迁笔下的李广是一个具有卓越才干和优秀品质的一代名将,但他还是有缺点的。司马迁尽管用一唱三叹的情感载体在写李广,但仍然高度尊重客观史实;他不仅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捏造历史,甚至也没有用这种情感去掩盖李广的弱点缺点。由此看出司马迁感情上的爱憎与史实的叙述是极有分寸的。体现这种爱不虚美,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11. 对李广悲剧的认识对李广的悲剧,历来有“李广数奇”之说,即认为这是他命中注定的。这个说法的事实根据是:在当时对匈奴的战争中,校尉以下的武官,才能在中人以下而以功封侯者多达数十人,而名将李广,

10、天下无双,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竟然无功可赏,非命而何?更为重要的是,本传中有“大将军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等语,则“数奇”之说出自天子之口;天子既如此说,那就成了定论。12. 请你站在李广的角度,谈谈在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不顺?一不顺 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从之。二不顺 卫青令广并于右将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三不顺 军亡导,或失道,后于大将军。司马迁说自己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那么对于李广的悲剧我认为是他的“数奇之命”造成的,你觉得我究到天人之际了吗?可对李广的悲剧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多的是人为的原因造成了李广的悲剧,皇帝的迷信,卫青的私心和排挤,把李广推上了绝路

11、,司马迁写此一是对其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的用人制度给予了鞭挞。13.李广悲剧的必然性(社会)*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国力还不足以与匈奴打一场大战,李广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有立功的机会却遭排挤)统治者任人唯亲、刻薄寡恩、扼杀贤能。14. 李广悲剧的必然性(个人)*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景帝)赏不行。 (李广没有政治头脑。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意气打仗,无帅才。)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心胸狭隘,公报私仇。) *“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

12、饮。专以射为戏,竟死。”(不注重学习 )15. 有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造李广的悲剧命运除了先前的一些原因,从其性格角度考虑,是什么样的性格让李广不得不死?1、李广争强好胜、不甘人后,在屡次抗击匈奴中立下功劳,平生最大愿望只想与匈奴主力一决雄雌,三四十年来的等待化为泡影,无限失望。2、李广木讷少言,为人简易,爱兵如子,爽性刚烈,宁死不受辱。第10节倒数2、3句与前文何处最呼应?采用何手法表现李广? 与第7节集中写李广的性格最照应。写众人的悲痛,侧面烘托了李广性格。16. 结 论封建统治阶级刻薄寡恩、排挤人才是造成这个悲剧的主要原因。17. 艺术特色(1)笔端含情 作者司马迁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

13、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作者的这些感情又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如写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远甚”,但却能封侯拜相;写卫青徇私情而排挤李广。在这两段文字中我们都可感受到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情。 李广愤而自杀的消息传出后,“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写全军与百姓的悲哭,自然也包含了作者个人的悲痛。(2)对比手法的运用李蔡封侯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

14、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李敢之死 (李敢)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大将军匿讳之。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 用克制、含蓄的叙事笔法,表达深沉、强烈的爱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观认识 用对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运,丰富人物的形象 语言通俗,极富文采18. 通假字(1)上山陈: 陈:通“阵”,布置阵地。(2)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3)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莫:通“幕”,幕府:将军所住的账幕,后泛指将帅办事的地方。(4)然虏卒犯之: 卒:通“猝”,突然。之:代李广的军队。(5)胡

15、虏益解: 解:通“懈”,松懈。(6)汉军罢: 罢:通“疲”,疲惫。(7)南绝幕: 幕:通“漠”,沙漠。向南横穿沙漠。(8)遂引刀自颈: 颈:通“刭”,自刎。(9)悛悛如鄙人: 悛悛:通“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10)此言虽小,可以谕大: 谕:通“喻”,比喻。19. 一词多义广家世世受射 受:学习。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用:因为。 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勒:受约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从:带领吏当广所失亡多 当:判断,判决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回:迂回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渡过,横穿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无论大军不知广之所之

16、,古弗从。 从:接应20. 古今异义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及格:及:以及,格: 斗,打击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 领属:受统领节制。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暂:骤然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屏:隐居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居无何:过了不久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运不 好。数,命运;奇,单数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委曲详细的情况。21. 词类活用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怪:意动用法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归:使动用法络而盛卧广。 络:用绳子编结的网兜兜于是至汉,汉下广吏 下:交付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 败:打败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死:

17、与死战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后:后于22. 找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前,前 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前进胡兵终怪之 怪:形容词活用意动认为奇怪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鞭马南驰数十里 鞭,名词用作动词,鞭打;南,名词作状语、向南。尝夜从一骑出 从,使动用法、使跟随。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止广宿亭下 止,使动用法、使止;宿,用作动词,住宿。据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内:动词活用使动,使进入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动词活用使动使活先破秦入关者王之 王:动词活用使动使称王23. 虚词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 以:率领 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

18、以力战为名。 以:凭 即有急,奈何? 即: 如果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因:于是,就24. 特殊句式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 判断句 显功名昌邑下 省略句 士以此爱乐为用 被动句 其李将军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介宾后置,被动句25. 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张溥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

19、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管仲列传1、【成语】管鲍分金 管鲍之交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用 “管鲍之交”来表示知心朋友。唐代杜甫的贫交行里就有这个典故:“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 千古一朋鲍叔牙2、管仲 ,春秋初齐国*家。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齐桓公即位后,任管仲为相,以主持政务,并尊之为“仲父”。管仲助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诸侯,使

20、桓公成为五霸之首。 3、相关链接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争斗。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于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现在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暗拿出了箭射向小白,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

21、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于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象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的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4、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鲍(bo) 盟(mng)

22、桓(hun)耻(ch)B、颍(yng) 匡(kung) 弊(b) 姬(j)C、慎(shn) 权 (qun)窘 (jing) 辨(bin)D、柯(k) 滨(bn) 廪(ln) 给(j)B5、思考: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

23、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6、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相: 名作动,做宰相富: 使动,使富强: 使动,使强翻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国家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知道礼节,衣食充足了,老百姓就懂得荣辱。做人君的行为遵循法令制度,六亲就关系稳固。翻译: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24、。所以,他的主张平易近人而容易实施。人们想做的,他就趁机提倡;人们认为不好的,他就顺应着革除掉。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贵: 意动,以为贵信: 使动,使守信用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慎重地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

25、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 7、相关链接管仲当了齐国的相国后,首先在经济、内政、军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的发展。他强调“仓廉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首先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主张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征税。齐国靠海,就积极提倡渔盐之利,采取渔盐出口而不纳税的办法。设置盐官、铁官,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齐国生产的盐以及铁器、丝织品供给中原许多国家以达到通货积财、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不久,齐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春秋前期成为经济最

26、发达的国家,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经济基础。管仲在内政上实行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政策,规划全国为工乡、商乡和士乡三种,分别设官管理。并规定士农工商“四民”的固定住处,按人户编制起来,不许任意迁徒和杂处,从而加强了国内的统治。管仲最主要的政策是军制的改革,“作内政而寄军令”。这便是富兵于民,兵民合一,把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统一起来,平时进行生产,战时可以打仗。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齐桓公依靠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开始对外发展,提出“尊王接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

27、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同时,夷、狄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严重地威胁着中原各国的安全“攘夷”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比如,齐桓公曾听从管仲建议,根据周王关于诸侯送诸侯不能出境的规定把燕庄公所到的齐国土地割给燕国。从此燕国也参加了以齐桓公为首的政治集团,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功。管仲整顿齐国内政,力行改革,将国家分为五属,设置各级官吏,并实行军事编制,训练士卒。建立选拔人材的制度。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使齐国富强。管仲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

28、、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孔子称之以“仁”,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8、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时常: 古义是两个词,时候常常。今义是一个词,常常,经常。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

29、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施政,齐桓公因他的辅佐而称霸,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完全控制了天下,这全靠管仲的谋划。9、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穷困: 古义是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是贫穷。不肖: 古义是不贤,今义是不孝或不成材。翻译: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其

30、为不肖,知其不遭时也。 翻译指点:见逐于君,“于”表被动;以其为不肖,以,动词,解释成“认为”。 参考译文:管仲曾三次作官,三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他没才能,知道他背时(没有遇到好的时运)。 10、这节从那些方面写鲍叔牙对管仲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从中可以看出管仲对鲍叔牙怎样的情感?管仲经商多分财利,谋事反而更糟,做官被逐,打仗逃跑。鲍叔牙却不认为他贪、愚、不肖、无耻,反而从囚禁中把他解救出来,并推荐给齐桓公,使之有机会一展其能。11、史记管仲列传:“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世禄: 世代享受俸禄。多

31、: 推重,赞美。12、管子大匡载:桓公三年,桓公因不听管仲规谏而举兵伐宋,结果败北而归,于是要管仲在国内加强军备。管仲说:“不这样的话,齐国就危险了!”鲍叔牙亦谏曰:“公必用夷吾之言!”在关键时刻,鲍叔牙支持了管仲。桓公五年,宋伐杞,桓公欲举兵救杞伐宋,管仲不同意这样做。当桓公征求鲍叔牙意见时,他毫不含糊地说:“君行夷吾之言!”鲍叔牙再次支持了管仲。管鲍总是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在人生的旅途上,携手而行。 ”13、思考:如何评价管仲?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翻译: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翻译指点:顺,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