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7.96KB ,
资源ID:108768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768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和反思.docx

1、公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设计和反思1、科学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同体积的几种不同的物质在水 中的沉、浮,初步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2、过程与方法:知道科学观察要确定统一的标准;亲 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 究过程;经历一个对原有认知自我否定、修正的思维活动过 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观察物体在水中沉 浮现象的兴趣;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教学重点、难点探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真正原因三、课前准备教师:透明塑料水槽,大中小木块各一个、大中小铁 螺母各一个、大中小橡皮泥各一块,同体积的水、锯末、铁 粉、母料、沙子各一

2、个,天平,课件。学生:大中小木块各一个、大中小铁螺母各一个、大 中小橡皮泥各一块,塑料红桶 ( 最好是透明塑料水槽 ),相同 的带盖的透明塑料管(每组四个) ,四个管内分别装满同体 积的水、锯末、铁粉、母料(一种塑料颗粒) 。 ( 每两人一 组)四、教学过程( 一 )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物质的种类有关1、引入: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将一个石头放入水中,石头会怎样?将一个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怎样?为什么石头在水中下沉而木块在水中上浮呢?物体在 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 板书: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小不

3、同的 木块、铁螺母和橡皮泥,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呢?同学们 先别动手听老师说。先把一组大小不同的铁螺母轻轻地放入 水中,再把一组大小不同的木块放入水底,最后把一组大小 不同的橡皮泥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各有什么现象?同时思 考: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物体在水中的 下沉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3、学生实验后汇报结果。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都和大小没有关系4、追问: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大小没有关系,那与物 体的轻重有关吗?物体在水中的下沉和大小没有关系,那与 物体的轻重有关吗?既然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和大小、 轻重都没有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选择有结构的

4、实验材 料,从实验现象引发问题入手,初步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 的上浮、下沉和大小、轻重都没有关系,而和物质的种类有 关。 )( 二 ) 推测、验证、比较同体积物体的轻、重,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1、请同学们大胆猜想:铁在水中下沉而木块在水中上 浮,可能是什么原因?在什么条件下说铁比木块重或者铁比 水重呢?2、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个问题,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同体 积的四种不同物质的水、锯末、铁粉、母料来研究物体在水 中的沉、浮条件。同体积的水、锯末、铁粉和母料的轻重一 样吗?我们探究的是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这是一个对比实 验,应该选哪种物体做一个比较的标准?3、边演示边说: 天平可以准确测量这四种物体的轻

5、重。 老师把天平调得两边刚好平衡,正中的指针停在刻度的中 央。比较结果:锯末比水轻,母料等于水的重量,铁粉比水 重。猜猜把水放入水中会怎样?演示后说:悬浮就是静止在 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另外三种物质的实验交给你们来完 成。思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4、实验后汇报结果,老师随机板书讲解:要知道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就比较同体积的物体和水的重量,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当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上浮;当物体等于同体积水的重量,物 体就悬浮在水中既不上浮也不下沉5、猜猜同体积的沙子和水谁重,放入水中会怎样呢? 老师请学生上来验证:同体积的沙子比水重,下沉。6、请一个同学说说物体在水中

6、的沉、浮和什么有关?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学生 头脑中有许多零碎的知识经验,可以根据这些积累来尝试解 释一些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理有据、 合乎逻辑的猜测, 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富有创意的一组结构材料,更 激起了学生揭开答案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由前概念水平向科 学概念水平的发展。三年级学生对于对比实验还很陌生,需 要思维和方法上的点拨、指导, “多扶少放”可以帮助学生 更加明确对比实验的要求,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只有让学生 亲历动手的过程,才会有如此真切的发现。这就是“淡化知识灌输、注重教学过程” ,通过过程来获得知识的收获。另 外,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进

7、行归纳、提炼并板书,使本节课的 知识更加清晰明了。 “科学概念”是小学科学课的目标之 一,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和凭借,在课的结尾处让学生回 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科学知识,为日后更好地开展科学 探究提供了“储备” 。 )( 三 ) 拓展应用1、同学们在电视里见过潜水艇吗?潜水艇是怎样实现 沉、浮的呢?播放潜水艇沉、浮的录像。2、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物体沉、浮的例子呢?今后学到一些知识后就想想有什么用处,这样才能使我 们变得更聪明3、不能利用其它物体怎样让这块橡皮泥浮起来?( 设计意图:在适当的时候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知识 面,促进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引发学生科学探 究的兴趣,体

8、验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有意识地将课堂 学习延伸到课外。 ) 科学的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而教师的价值在于服务学生。我 执教本节课时,在深入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改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精 心选择典型的、有结构的观察研究材料,调动了学生探究的 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三年级的学生在科学 领域中才刚刚起步,必须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有序的 科学探究活动,教学时力求在每一个环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 理念,使教学效益最大化。好的情境引入不只是一个教学的开始,可以说是教学 成功的一半。用一个学生司空见惯但不引人注意的生活上的 小问题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

9、,激发他们的学习动 机。接着展示三组大小不同的铁螺母、木块和橡皮泥进一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实验前做 一下简单的演示,提供一点帮助,对老师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但对学生的认知、操作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提出 实验中的思考:物体在水中的上浮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物 体在水中的下沉和物体的大小有关吗?使学生的探究目的 明确。在充分动手活动后,让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和问题,发现了物体在水中的上浮、下沉都和大小、轻重没 有关系,而和物质的种类有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而木块在水中上浮呢?从而引出比较物体的轻、重要取“相同体积”,接着又展

10、示一组同体积的四种不同物质的水、 锯末、铁粉、母料,使“相同体积”概念的理解水到渠成。 教师精当的“讲”和有效的“导”能为学生清除理解上的难 点,扫除掌握中的盲点,最后创造出经典。明确对比实验的 要求后,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会学生科学的探 究过程,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相当于让学生有了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身受用并可持续发展的本 钱。在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的实验中,学生的探究 热情高涨,探究的效率事半功倍,相信学生会牢牢记住这个 结论。用教材进行创造,精心准备富有创意的一组结构性的 材料,使教材锦上添花,这样我们的科学课才会精彩纷呈。在拓展应用环节,播放潜水艇沉、浮的录像,使学生 在轻松愉快的欣赏中增长了见识,有效调动了学生汇报交流 的欲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习成果扩大和升华,加深了学 生对沉、浮条件的理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 当然课堂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思 维受阻,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科 学课中尤为重要。如何高效、扎实地上好每节课还需要自己 不断地去研讨、思索。只要我们潜心地去钻研教材,有创意 地进行教学,用心地去关注学生,我想学生就会在这一个又 一个研究活动中,循序渐进地不断发展下去,学生学习科学 的兴趣定会越来越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