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3 ,大小:77.91KB ,
资源ID:108650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650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考研总结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考研总结笔记.docx

1、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 考研总结笔记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周三多(第五板)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一篇 总 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使其最大可能地形成有效的社会生产力,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2.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许多技术存在被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4.实现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需要靠

2、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将成员的分力组成一致的合力需要管理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管理通过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正在改变着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及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和内涵。三.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的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

3、需的行动(表现形式: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表现形式: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表现形式: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4.控制: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1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表现形式:偏差的识别和纠正)5.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

4、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二.管理的自然属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2.管理是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能3.管理是生产力以上性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三.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与管理社会属性有关的基本变化: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2.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已进入或正在步入市场经济轨道3.普遍出现一个中产阶级,形成两头小中见大的橄榄球形社会财富占有结

5、构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a.代表人b.领导者c.联络者2.信息角色:管理者必须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a.监督者b.传播者c.发言人3.决策角色:管理者负责做出组织的决策,以便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a.企业家b.干扰应对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二.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次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1.技

6、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基层管理最重要)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重要性大体相同)3.概念技能: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高层管理最重要)三.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1.信息网络化:a.如何提高在管理中应用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能力b.如何在新的时空条件和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境下,确立新的管理理念c.管理者如何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2.经济全球化:a.经济全球化使风险的积累和扩大变得难以控制b.管理者必须重新审视组织的发展战略、组织机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等是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3.知识资源化:企业

7、及其他组织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消费者不断增强的需求,从而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构成组织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识创新4.管理人本化:a.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头等大事b.从重视人到尊重人再到全面的发展人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才能实现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种: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1.归纳法:实证研究,典型 一般2.试验法3.演绎法:一般 特殊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方面根植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一方面又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密不可分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

8、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田制、市场管理、货币管理、漕运驿递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蔡一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概括如下:1.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2.重人:a.重人心向背b.重人才归离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4.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5.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6.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7.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两个要点:a.预测b.运筹8.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勤

9、俭持家9.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管理活动、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1.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于管理活动中的经验2.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对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3.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英国):国富论1776系统的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分工理论a.日用必需品的源泉是本国劳动,日用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

10、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b.劳动分工理论:斯密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c.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和利润的源泉(工资越高,利润越低;工资越低,利润越高)d.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2.查理巴贝奇(英国):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a.巴贝奇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论点,但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b.巴贝

11、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c.巴贝奇认为工人同工厂主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竭力提倡利益分配原则,即工人可以按照其在生产中所作的贡献,分到工厂利润的一部分提出工人的收入应该由三部分组成:按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生产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3.罗伯特欧文经过一系列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要重视人的因素,要缩短工人的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住宅。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论的创始人:弗雷德里克泰罗 (美国)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12、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a.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b.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c.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泰罗提出的管理制度: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与泰罗同时代的科学管理理论:a.亨利甘特: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

13、划图表,称“甘特图”b.杰布蕾斯及他的妻子:动作研究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c.福特(美国):在泰罗的单工序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泰罗及其他同期先行者的理论和实践构成了泰罗制,“泰罗制”着重解决的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生产现场的生产效率问题2.对“泰罗制”的评价“泰罗制”应用在生产现场管理中效果显著,但其推广却很不顺利,遭到了资本家和工人的反对: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上传统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也存在着弱点 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客观地评价:a.它冲破了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

14、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c.由于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d.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到很大限度的压榨总之,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对于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涉及。3.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泰罗制在科学管理中的局限性主要是由法国的亨利法约尔加以补充的 研究的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

15、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a.技术职能b. 经营职能c.财务职能d.安全职能e.会计职能f.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4条原则:a.分工b.权力与责任c.纪律d.统一命令 e.统一领导 f.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g.人员的报酬要公平 h.集权i.等级链 j.秩序k.公平l.人员保持稳定 m.主动性 n.集体精神 法约尔的贡献: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其他贡献者:a.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在组织体系和组织原则方面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b.詹姆斯穆尼:美国企业家c.林德尔

16、厄威克:把法约尔、穆尼和泰罗的思想加以归纳并使之有机会结合起来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科学调查和分析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形成背景:1.二战后,工业发达的国家的劳工运动有了发展,劳资矛盾尖锐2.企业规模在激烈竞争中迅速扩大3.科学技术急速发展,新兴工业不断出现4.职工队伍的结构、文化程度都有了变化 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a.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b.要求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c.要求管理理论和经营方法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一.行为

17、科学学派1.行为科学的由来人不单是“经济人”还是“社会人”,即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2.“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 目的: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

18、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 观点: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亚布拉罕马斯洛两个基本的观点:a.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

19、出现需要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满意(对立面)不满意提出新观点: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调查认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而使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赫茨伯格把前者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a.保健因素: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包括: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和地位b.激励因素: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

20、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c.结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马斯洛的高层次需要(后两个)即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前三个)相当于保健理论 X、Y理论a.X理论和Y理论麦戈雷格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

21、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结论: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b.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主要观点: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

22、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去承担责任,这种人欢迎以X理论来指导工作;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用Y理论来指导工作 Z理论威廉大内主要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管理的主要内容: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c:实行个人责任制 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F: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 G: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二.“管理科学”学派1.管理科学

23、学派的特点a.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b.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c.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d.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2.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a.根据模型的作用可分为:描述性模型和规范性(指示性)模型b.根据模型的变量种类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性模型3.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把管理对象看作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

24、统。研究企业管理的任何个别事物,都要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既要研究出此事物与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要研究此事物同系统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系统的6要素:人、物质、财、任务、信息、设备。企业的具体组织是各式各样的,但可按照理论将上述6个要素分为许多子系统,如技术子系统、财务子系统等三.“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1.管理就是决策 2.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a.程序化决策:按既定的程序所进行的决策,往往可制定一个例行程序b.非程序化决策:新发生的,非结构性的,或问题极为重要而复杂,没有例行程序可循,需要特殊处理的决策四.21世纪

25、的管理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传统:以资源短缺性原理和投资收益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新经济时代: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收益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2.管理原则的创新新经济时代的管理的原则基础:a.对等的知识联网b.集成的过程c.对话式工作d.人类的时间与计时e.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3.经营目标创新a.以可持续发展代替利润最大化b.以公司市场价值代替市场份额4.经营战略创新 信息时代: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双赢战略(战略联盟,多角化选择,业务外包)5.生产系统创新1990年代后由MPR和MPR2发展出EPR(企业资源计划)EPR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

26、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c.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6.企业组织创新a.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b.建立学习型组织c.规模经济的传统正在改变d.虚拟公司正在代替传统的实体型企业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2.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3.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4.探索中国现代管理模式5.十年动乱造成了管理的大倒退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

27、税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1987年至1991年):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顺理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1.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2.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3.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4.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5.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一. 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与道德: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二. 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1.理想类型论:1920年代马

28、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2.文化矛盾论:1970年代丹尼尔贝尔 其核心是经济冲动力与宗教冲动力或道德冲动力的分离与背离。3.最强动力最好动力论:20世纪末彼得科斯洛夫斯基认为:无论在社会、企业,还是个人的身上,都存在两种动力,一种是谋利或经济活动的“最强动力”,一种是道德的“最好动力”,两者是矛盾的,要使两者有机匹和4.竞争力论:1990年代查尔斯汉普登-特纳等得出结论:“国家竞争力:创造财富的价值体系”三.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2.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任何企业产品的品质,早先决定于创办人的价值观,后来决定于整个企业的工作价值观3.企业组织:要使组织

29、成员在主观上认同共同的目标,并产生合作的意愿,常常依赖利益无法驱动,单企业伦理和管理道德可以发挥有效作用4.人文力与企业精神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 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二. 权力至上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三. 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四. 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五. 推己及人道德观:它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

30、的“和为贵”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七个特征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合乎道德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7.合乎道德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二.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要经历三

31、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a.前惯例层次 b.惯例层次 c.原则层次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表明:a.人们依次通过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b.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发展水平上c.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4阶段以上2.个人特性:主要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自信心和自控力3.组织结构:a.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b.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c.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d.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4.组织文化: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该问题如果采用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一.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三.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四. 设定工作目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