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0.18KB ,
资源ID:108595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595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清朝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清朝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docx

1、清朝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清朝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前人已经对清朝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全国角度研究棉花、棉布运销的并非多,而且一样以为,棉花、棉布这种农产品、农副产品多由农家“自给自足”,也确实是作为商品生意的很少。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大量棉纺织品及其原料,作为商品在全国的流通彼此矛盾。本文预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朝前期全国棉布、棉花的运销状况进行探讨,来讲明这一问题。一 棉花、棉布的流通棉花种植在宋末元初传入中国,到了清朝前期,广袤的土地上已经普遍种植。棉花生长需要在阳光充沛,雨量适中,地形平坦的地址,因此,棉花产地多散布在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冲积平原,低平的湖泊地带及滨海地

2、域,那里土质细而松,排水良好。清朝前期,东北的辽河流域“辽阳、盖平、海城亦多种棉。”1直隶的滦河流域下游“种宜木棉”,2海河流域即直隶中部“冀、赵、深、定诸州属,农之艺棉者什八九。”3黄河流域中部的河南“各府州属出产棉花最多。”4山东省大清河、骇徒河和黄河流域的“滨州、高唐、清平、曹、单等县,皆沙土之地,民间多种棉花。”5小清河故道北“地宜木棉”。6据有人研究,山东植棉州县“达州县总数的87%”。7黄河支流渭水和汾水下游沿岸也产棉花,有人查阅了陕西清朝前期纂修的七十种方志,“产棉花的州县”“达三十八处之多。”8位于长江下游三角洲的江苏松江府、常州府、太仓州、通州等地都是重要的产棉区。上海人姚廷

3、遴说:“向来我地生产棉花,纵有荒岁,从未绝种。”9江浙沿海地域,余姚“北乡沿海百四十余里,皆植木棉。”10乍浦“田荡之种棉花者,十几三四”。11“今棉花自濒海所种”。12长江中游“木棉出九江、湖广”,13安徽怀宁“惟布木棉之出盛于望江”。14湖北的武昌、黄州、汉阳、德安府也都产棉花。商人吴中孚途经长江水路时,记下的棉产地有荆州府的龙州渊市、百里洲、朱家埠等。15在洞庭湖畔的长沙、岳州、常德三府和澧州多产棉花,辰州和永顺二府也有棉田。长江上游地域的四川省,有威远、仁寿、蓬溪、中江、乐至等县产棉花。16另外,西北高原阳光、河水、土质都适合棉花种植,因此新疆的“布古尔、库尔勒及吐鲁番地址,商民租赁地

4、亩,种植棉花销售,获利数倍。”17南方各地尽管无霜期较长,但雨水过量、丘陵地多、冲积土质不行,因此不适宜棉花生长。只是,在贵州兴义府“三江一带,地渐平衍,土厚而肥,所产木棉,为利甚溥。”18广东番禺、顺德、龙门、海阳、连平、龙川等州县,19云南的曲靖府、蒙化厅也有棉花种植。20依照棉花产区的散布,大致能够看出棉花流通的特点,第一是平原棉花向山区流动。直隶平原多种棉花,山西北部多山是无棉区,“棉花那么出真定诸处,经平遥东来,南行灵隰,那么自孝义转贩。”21寿阳“邑之棉花,买自栾城。”22那个地址尽管指的是咸丰时期的情形,但该地不产棉,道光时,“栾地四千余顷,稼十之四,棉十之六,晋豫商贾云集”,2

5、3可见,栾棉西运早已存在。豫北内黄县“东南两乡沙土多种棉花,山西客商多来此置局收贩。”24上海的棉花流向浙江西部山区。“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25这种流通不仅在省与省之间进行,而且在有的省内也如此。乾隆年间,陕西“韩城、阳一带出产木棉,”韩城以北是“层层山岭”,棉花“皆由韩城北运”。26第二,是北棉南运的情形较多。山东、河南的棉花,沿运河,通过淮安关、宿迁关、扬州关、浒墅关“连舻捆载而下,市于江南”。27“宿迁一关全赖西北两河枣梨棉花等货。”28“淮关钱粮俱系北来棉花等货船输税占多数。”29河南“各府州属出产棉花最多,江楚等省商贾每云集采买。”30四川南江“棉花买自汉中陕西”。31福建

6、泉州府棉花“岁仰给于江左”;32上杭的棉花“皆自江右由汀而来”。33福建的棉花一样多“购自江浙”,34“闽粤人于二三月载糖霜来卖,秋那么不买布而止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皆装布囊累累。”35广东用棉除依托从江浙海运之外,还从“湖广诸省汉口等处”输入,太平关“征收税银全籍棉花等货。”36长乐县棉花“仰江西者恒什五”。37新疆的棉花输入甘肃,嘉庆年间,甘肃高台知县“见土鲁番棉花捆运入关者甚夥。”38最后,一些沿河地址,中下游的棉花逆流运销到上游地域。嘉庆时期,陕西咸阳是棉花集散地,棉花商人在那个地址成立了会馆。“邑之有花行,其来已久,而花行之有会馆,实始于兹。业于花者水陆并至,南那么荆、襄、云梦,东那

7、么临汝、宏农,北那么幽、冀、三晋,运载殆无虚日。”39关中平原尽管产棉,但为数不多,“不足本地之用”。40棉花来源,一自湖北逆汉水、丹水上达;二“向多贩自河南”。41棉花转输甘肃、陕北、晋北等地。逆汉水,汉口等地的棉花,经襄樊达陕西兴安、汉中,“上水货船花布为多”,再逆支流大竹河运到四川太平厅。42“川之棉花”溯嘉陵江而达甘肃成县。43江西龙南“溯流逆赣江而来,惟苎与棉”。44贵州遵义府、思南府“棉花自铜江口、秀山负荷以来”;45“木棉地不甚出,岁由常德运至”;46“棉由湖南常德府贩买,舟载至省溪口江起岸”。47棉花由常德,逆沅江而上,再逆支流锦水至上述各地。只是,在长江上棉花是双向流通的。九

8、江的棉花往上江“装载出境售卖”;48“由楚贩运棉花来渝投行发卖”,49这是逆流运销。四川“更有沿江一带,愚民将所种棉花,贱值卖于客贩,顺流而下,载至江楚”。50江西高安棉花“取于通州、湖广。”51通州棉花逆流到高安,湖广棉花顺流到高安。龙江关税收“以竹木排、煤炭为大宗,油、糖、棉花次之。”52棉布生产与棉花产地有必然关系,一些棉花产地同时也是棉布产地,因此,在这些地域棉布的流通与棉花的流通特点是一致的:由平原向山区;北布南运;及沿河地域的逆向运销。直隶布匹向山西、陕西运销,真定“郡近秦陇,地既宜棉,男女多事织作。晋贾集焉。故布甫脱机,即并市去。”53山西平阳、绛州,陕西同州的棉布运往陕北山区的

9、延长县。54江苏常熟、昭文的棉布“南到浙江,及于福建”;55“闽不畜蚕,不植木棉,布帛皆自吴越至。”56“闽笋客销售江浙、汉广等处,货脱买布回发。”57广东平远布帛“半资江赣”。58浙江北新关税收“北来苏松布匹各物为大宗”。59四川中江棉布南贩“至滇黔,为大装货”。60另外,云南、贵州大部份是山区,所需的部散布匹,从两湖、江西等平原地域,逆水运入。“黔省跬步皆山,出产有限,所有外来货物,惟布匹、磁器等项占多数。”61遵义东乡尽管从常德输入棉花,但所织布匹一部份逆水上运,“蜀之重庆、泸、溆”;另一部份销往山区,“威宁、平远,极于金川。”62在长江上棉布多逆行,“川江来往货船上水布匹”;63湖北江

10、陵“川客贾布沙津抱贸者,群相踵接”;64上海中机布“走湖广、江西、两广诸路”;65逆支流金沙江“船路梭织,百货流通,而以盐、布为大宗,一行于雷涉及左路蛮地,一行于马边及右路蛮地,云南永善一带均资焉”;66逆支流嘉陵江“陕汉中之布匹,悉货于是甘肃成县”;67逆支流汉水,“布自襄樊”运入陕西兴安、汉中;又逆大竹河、任河至四川太平厅。68在湖南逆湘江,耒阳“布通行郴、桂、粤西间”,69逆澧水及其支流布匹运往湖北鹤峰州。70但是,棉布流通与棉花流通也有不同的地方。其一,江苏松江、常州二府和通州、太仓州是那时最大的产布区。各类布匹除向南运销外,还向北运往山东、奉天等地。浒墅关“以奉天、山东各路布匹为杂税

11、”;71淮安关、扬州关也都有南来布匹通过输税;72山东布匹经山海关或沿海北运。73其二,那时甘肃、宁夏、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域需要棉布,许多山西、陕西商人在河南、湖北、江苏等产布区,大量收购布匹往贩。河南孟津“秦陇巨商终年坐贩”;74孟布远销“陕、甘以至边墙一带”;75湖北棉布为“西贾所收”;76江苏宝山棉布“有陕西巨商来镇设庄拉拢”。77以上所述,都是省与省之间的较长距离的运销。在各省内部也还有县与县之间的运销,其特点与省际间棉布流通特点大体一致。另外,由于产棉区的纺织业不进展,也形成原料和纺织品的对流。如:东北的棉花与山东的棉布,长江上棉花和棉布的相对流通;广西“自桂林贩棉花、白糖等杂货

12、至湖南”,78湖南耒阳“布通行郴、桂、粤西间”。79只是,这种对流只是较小范围和局部的。对各州县内部棉花、棉布的流通的状况,咱们从另一角度进行分析,大体上能够按是不是种植棉花,有无棉布生意分成两种情形,也确实是棉花、棉布自给不足或自给有余的州县,和自给自足的州县。第一类棉花、棉布自给不足或自给有余的州县,要紧有以下十种情形:、产棉外输,产布外销。江苏省松江府、太仓州的一些县,既种植棉花,又生产棉布,而且棉花和棉布的产量很多,因此,棉花、棉布都外销。如:上海县“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绩成布,衣被天下。”80该县的北桥镇“多木棉”,三林塘那么“棉布独胜他处”。81固然,这种情形也有例外的时候,

13、康熙三十四、三十五年,上海蒙受奇荒,“花种俱绝,陈花卖尽”。姚廷遴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年七十,不曾见我地人,俱到外边贩花归来卖者,真奇事也。”82因此,那个地址举的例子(包括以下实例)指的都是一个县正常年景的情形。只是,象上海县这种棉花、棉布双双外销的县在全国也是不多的。、产棉也产布,只外销布。湖北随州“户种木棉,人习为布。秋熟后,贾贩鳞集,”购买棉布。83浙江乍浦在“田荡之种棉花者,十几三四,约足供数万户纺织之资。纺织所出布匹约能够衣被百万人。其利特溥。”84棉花供数万织户,布匹供百万人用,从规模和数量上看,可能有外销。直隶滦州地“宜木棉”,“女勤纺织,比屋皆然”。“尤多棉布,然用于居人者十

14、之二三,运于异乡者十之七八。”85四川新津县产棉花,“邑男女多纺织,故布最多,有贩至千里外者。”86这种县用自种棉花,纺织成布,除自用外,销往他处。、产棉也产布,只外销棉。直隶冀、赵、深、定诸州“每当新棉入市,远商翕集,肩摩踵错。”87山东清平县“人多种木棉”,“木棉市集,向来新集最盛。近来王家庄、康家庄、仓上等处亦多生意,四方贾客云集。”该县“女工以纺织为事,多用纺车,纺成以后,治机织布,或售或留,一家衣被,日用皆取给焉。”88这些县的棉花产量很高,但人们不能织大量的布出售,所织布仅供自用,输出剩余的棉花。、产棉不足用,输入棉花,织布自用。湖南新化县“妇人女子纺织之声,虽于夜分不辍,但所需棉

15、花,尚藉资于邻境,不全出于本地货。”89邵阳县棉花“种之颇多,大约每一年所收,不足衣本土之人,多贩之他处。”90江西高安县“粗粗少足者,灰埠之棉布罢了。而其料亦十八取于通州、湖广。尽高安所产之花,不足以给高安半邑之寒。”91这种县尽管种植棉花,但棉花不够本地人用,靠输入外地棉花,织布自用。所谓自用也包括在本地出售多余棉布,易换或易买棉花等所需日用必需品。、产棉不足用,输入棉花,织布外销。广东长乐县“旧志指康熙志云,邑棉比江西为胜,但花时忌风,收时忌雨,以故仰江西者恒什五。近来县前出布颇多,谓之县庄贩往他处,其棉花多买自羊城。”92河南孟县“虽县西高坂颇产棉花,究属不敷,尚赖直隶、山东、湖广和本

16、省各外郡县棉花货用。”居民所织布,以“孟布驰誉,自陕、甘以至边墙一带,远商云集,每日城镇市集,收布特多。”93这种县棉纺织业比较发达,本地棉花不够用,靠输入外地棉花,织布外销。、产棉也产布,布不足用,输入布。山东诸城县棉花“收轻,故布亦少。春秋成衣,半仰给于北商。”94四川昭化县“棉花少产,民间或种之为织布纺线之用。布线粗松,且少不给用,恒市南布用之。”95也有的县,如:陕西延长县“棉花不多种,惟川地爽垲为宜。苗不高长,结苞亦颇稀,花绒短,纺织不能促工;即成线,亦难细。因此地少织布,所需白兰大布,率自同州驭?驮来。各色梭布,又皆自晋之平阳绛州,购以成衣。”96由于各类缘故,这些县尽管产棉也产布

17、,但布不能知足本地人的需要,因此要向外地购买棉布。、产棉外销,输入布。“奉天遍地地多宜棉,而布帛之价反倍于内地,推其原故,大略旗民种棉者虽多,而不知纺织之利,率皆售于商贾,转贩他省,既不获种棉之用,而又岁有买布之费。”97在产棉区,当人们可不能纺织时,多产生这种情形。四川“沿江一带,愚民将所种棉花,贱值卖于客贩,顺流而下,载至江楚织布,运川重价出售,川民习以为常,宁甘买用商布,初不知种棉自织之为利便也。”98、非产棉县,输入棉花,织布外销。山西孝义县“男妇皆能纺织,所制棉布,鬻于西北州县外,而棉花那么出真定诸处,经平遥东来,南行灵隰,那么自孝义转贩。”99贵州印江“棉花自铜江口、秀山负荷以来,

18、而印江之布,衣被远方,那么女红之勤也。”100这种县尽管不种植棉花,但人们多能从事纺织,依托输入棉花,织布外销。、非产棉县,输入棉花,织布自给。江西龙南县乾隆时“妇多织棉、苎为布,贫户恒取其息,以自给养。”棉花那么沿赣江“溯流而来”。101至道光年间,纺织业进展,“木绵布邑人竞织之,或被袄巾带之类,贸于四方。”102直隶平乡县“不产棉花”,但“女务机杼,贫者鬻粗布以食”。103这种县的妇女要购买外地棉花,从事纺织,以自给。、非产棉县也不织布,输入棉布。河南舞阳县“不宜木棉,布帛之须,多资贸易。”104甘肃甘州府“布絮其来自中州”,“甘人用线皆市买,不自绩。”105“甘省苦寒,土不宜桑,种棉纺织

19、,概置不讲。布帛之价,贵于别省。”106有的不产棉花,不织棉布的县,也要输入少量棉花,以供人们纺线、絮衣被之用。第二类棉花、棉布自给自足的州县,如:山东栖霞县“绩纺木棉以自衣被,绅士农家无男妇皆为之。”107陕西耀州“能植木棉,事织纺。然为布无多,不能出村落也。”108从史料反映的情形看,真正自给自足,不生意棉花、棉布的州县,是很少的。若是把河南沈邱县“花布足以自赡,至粮税所需,尤多籍以供办。”109这种只有少量棉花、棉布生意,“贸以佐日用”110的州县算上,也可不能很多。但严格地说,这种州县并非是自给自足,而是自给有余的。以上这些典型事例,几乎代表了清朝前期全国各类类型的县。从中能够看出,只

20、有自给自足完全不买不卖棉花、棉布的县的人们,不依托市场,而其他县的人们,不是需要依托棉花市场,确实是需要依托棉布市场,或两个市场都要依托。据郑昌淦研究说明:“完全属于、或大体上属于自给自足类型的农村棉纺织业,为数甚少。”即便加上那些棉花或棉布其一是自给自足的州县,数量也可不能多。而且对一个州县来讲,也不是所有的乡村都产棉花,都织布,或都相反。“据乾隆安肃县志载,全县有263个村落,只有两个村落纺棉织布。”有的县那么是几个村镇产棉,几个村镇织布,前述的上海县确实是如此。即便在江南这种棉纺织业发达的地域,也有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大多数乡村不纺织的情形。在元和县又有周庄镇这种从事棉纺织业的地址。确实

21、是无锡这种棉纺织业发达的县,也不是乡乡、村村、家家都从事棉纺织业。111 二 棉花、棉布的交易方式在城镇、集市上,参与棉花、棉布交易活动的人要紧有乡民(包括居民、织户等一样民众。)、小商贩、商贾和牙行经纪人。这四种类型的人,各自都有不同的交易方式。乡民一样是在黎明到市场,“我镇卖纱卖布者,必以黎明。”112“棉布、草履市易,必以黎明。虽蒙犯霜露,间遇鼠窃,禁之不止。询诸父老,谓早去早回,既充一日之用,又不妨一日之功。”113有的乡民把纺成的线买给牙行,“线既成售于行,估得值罢了。”114而大部份乡民和织户,或用纱易换棉花;或以纱易布;或“以布易棉”;或“以棉易布”。115在江苏上海、青浦,浙江

22、平湖县、秀水新城镇等地,乡民“纺纱换花,聚沙成塔,织成棉布。”116在湖南辰溪,“妇女宵旦勤劳,以棉为纱布换棉,更迭取值,以资生计。”117贵州遵义“织家买之棉花以易纺线,纺家持线与之易。”118湄潭县妇女陈潘氏,道光十五年五月十三日晌午,“用白布口袋装贮棉线一斤,进城掉换棉花。”119从云南蒙自到贵州罗平,“仅七八站,路既通商,滇民之以花易布者,源源而来。”安平县“妇女俱执棉线,赴黑神庙兑易棉花,至辰时而散。场将散时,及第二天早晨,以所织棉布交易,谓之布市。”120地址志中类似“早晨抱布入市,易花米以归”121的记载,触目皆是。一样“视纱精粗易棉多寡”,乡民以“纱一斤易棉斤八两,或易一斤十二

23、两”,122然后,纺纱或织布,再易换棉花或线,从而能够纺出更多的纱或布,如此“辗转生息”。123也有的乡民直接从集市上购买棉花,“指挂为线,积日卖之,利可温给。”124或“贫民以卖线换布为生”。125还有的乡民以其他纺织品、或本地货物易换棉和布。陕西商州“麻易生而且多”,乡民“惟恃麻易布”。126江西安远县民间织葛布,“南昌贾人载棉布”与乡民易葛布,也有“平远粤人亦负葛布而来换棉布”。127四川昭化“民间养蚕,皆以茧易布为衣。”128直隶永清乡村妇女“以鸡子易木棉”。129湖南“乡民多以谷易布”。130瑶族居民以山产药材,与客商易布。131广东从化县“小民之家,率以络布贸棉布,为卒岁计。”13

24、2广西龙胜厅的少数民族男子,“售锦易布”。133这种以物易物,事实上仍是货币交易。小商贩主若是在集市上或乡村里,从乡民手中收购棉花、棉布,转贩他处。汉阳县“妇女老幼机声轧轧,人日可得一匹,长一丈五六尺。乡逐什一者,盈千累万,买至汉口。”134索河集“贸迁者甚辐辏,平常那么拉拢白布,转贩汉口镇市。小民夜成匹,朝那么抱布以售焉。”135湖南永州府“木棉之利,出于永明、江华。零陵闲人每拉拢远贩。”136道光时,江南人孙时杰居黄渡镇,经营布业。他看到本地棉布“皆由闽商在上海拉拢,何尝自行输送,”于是,“创议自收自运”,因此“赢金累万”。从小贩进展成为大商人。137在上海“都人士或有多自搜罗,至他处觅售

25、者,谓之水客;或有零星购得,而转售于他人者,谓之袱头小经纪。”138乾隆时,由于织户偷工减料,河南孟“布遂不行。不惟西商不来,即本地销售布匹者,亦赴山东、湖广等地转买。邑中商贾寥寥,惟无帖小贩沿门拉拢。”139海南妇女织“黎布,贾者或用牛或用盐易而售诸市。”140“蒙前人以畜产为市,始用茶布。”141小贩“以布易牛”142小贩或沿门挨户;或逐集拉拢棉花、棉布,运到其他市场上投行发卖。嘉庆十四年,湖广人江清“运花来渝”,“凭经纪刘瑶”卖棉花。道光七年,傅如松“由楚贩运棉花来渝投行发卖。”143小商贩确实是从这种较近距离的贩运中,取得利润的。乾隆年间,一张棉花图描述了棉花市场的盛况:“每当新棉入市

26、,远商翕集,肩摩踵错,居积者列肆以敛之,懋迁者牵车以赴之,村落趁虚之人,莫不负挈纷如。”144与乡民一样,商贾也在黎明入市,“布商始萃南翔,近那么黎明至广福、石冈、戬浜,迁移不常。”145河南正阳布“惟陡沟店独盛,家家设机,男女操作,其业较精。商贾至者,每挟数千金,昧爽那么市上张灯设烛,骈肩累迹,负载而来,所谓布市也。”146他们在市场上设立布庄或花庄。这种庄有两种:一种是零收零卖棉花或棉布的店铺,如:“余族人出名者,住居无锡城北门外,以数百金开棉花庄换布以为生理。”147“市店多花庄”。148“布有数种:曰半头;曰长头;曰庄布。”149“棉布,乡民农隙以织为业者,十居八九。其布有京庄、门庄之

27、别。故川客贾布,沙津抱贸者,群相踵接。”150“康熙季年里,商凌天声、戴允如以布为业,时称凌戴庄。”151“近来县前出布颇多,谓之县庄,贩往他处。”152另一种庄,泛指收购棉花、棉布的街市、网点。那里只收购棉花、棉布,不零卖,是零购趸售的“收花之所,曰:花布纱庄。”153“布庄在唯亭东市,遍地客贩及阊门字号店,皆坐庄买收。”154“外冈之布,名曰:冈尖,以染浅色鲜妍可爱,他处不及,故苏郡布商多在镇开庄拉拢。”155“乾嘉间,市面稍稍兴隆,并有陕西巨商来镇设庄,拉拢布匹。”156“布坚致细密,所谓雷沟大布是也。淮扬各郡商贩麇至,秋庄尤盛。”157“本色布南翔、苏州两处庄客拉拢,青兰布估客贩至崇明

28、、南北二沙。”158“乡民多恃布为生,往时康熙各省布商先发银于庄而徐收其布,故布价贵。”159这是牙行代布商收购布匹,临时设立的棉布收购点,也是零收批发。商贾在所设的花布纱庄中,与乡民易换纱或布;或用银钱拉拢棉布;然后或批发给别的商人;或自己转贩他地。浙江石门县“商贾从旁郡贩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花以归,仍治而纺织之。”160河南内黄县,“山西客商多来此置局收贩。”161上海标布,“关陕及山左诸省设局于邑,广收之为坐庄。”这些庄或局,是商贾为收购棉花、棉布,临时在本地租房开设的。“近商人乃自募会计之徒出银采择。而邑之所利者,惟衡宇租息罢了。”162“布肆列城市售取

29、每不便,于郭外静处觅屋半间,天未明遣人于此收售为出庄。”163“吴客在长沙、湘潭、益阳者,来鹿角市之。鹿角、孙坞、童桥皆有庄,庄皆吴客,蚤起收之,钣而止,岁会钱可二十万缗,盖巴陵之布盛矣。”“余家巴陵滨湖之乡,人工作布,而以布贾者多吴之洞庭人。家自先大父时,颇以居布致生息,故多与吴客熟识。而鹿角市临湖有屋一区,赁而贾者,为吴洞庭人屠氏,屠氏业此盖数世矣。”164商贾除与乡民易换;从小贩那里购买和自己收购之外,也向牙行批购。四川“夹江县花客黄德隆”,常住巴县东水坊栈房,“在各花行吊?调买棉花,历年已久。”165在城镇、集市上,乡民、小贩与商贾通常要通过牙行进行交易。“郭稍东而南,几于比户皆售花者

30、,名花市。清晓村人肩花入市,有司其价值者,两造具有,衡其轻重,别好坏以定价,而于中取百一之利,名花主人家。”166“市中交易,未晓而集。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青年以为羽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167“还有行户晨挂一秤于门,俟生意者交集户外,乃为之别美恶而贸易焉。”168有的牙行代商贾收购,在上海“洋行街铺户代闽粤诸商贱值收之棉花。天未明,棉花上市,花行各以竹竿挑灯招之乡民。”169“闽粤人于二三月载糖霜来卖,秋那么不买布而止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皆装布囊累累,每晨至午,小东门外为市,乡农负担求售者,肩相摩袂相接。”170也有坐贾、铺户兼营牙行的,一样是零购趸售,转贩给商贾。“坐贾开花布行者

31、,不数年即可致富。”171如上所述,乡民、小商贩和商贾的每一方,都与其他二方进行交易,牙行在其中进行各类效劳,由此形成棉花、棉布的交易活动。棉花不仅是织布的原料,而且还被人们用做御寒衣、被、褥的棉絮。棉布那么是人们制衣、做被褥的材料。即便在天气酷热的南方,冬季人们也穿棉平民服。一样来讲,除部份少数民族地址的人们经常使用皮衣、皮被之外,在清朝全国大部份地域生活的人们,都离不开棉花、棉布。如此就产生了棉花、棉布的来源问题。若是说全国各地域的棉花、棉布绝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即不买也不卖的话,那么,棉花、棉布的流通就应该是很少见的。可是由于各地人们对棉纺织品及其原料的需求,使得棉花、棉布成为商品,

32、在清朝前期大部份地域流通。又由于全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经济进展不平稳,棉花的种植,棉布的生产也不一样,而且各地域人们对棉花和棉布的衣料需求,更是多种多样。因此,在清朝前期,全国绝大部份州县的棉花、棉布是自给不足,或是自给有余的,人们都要依托棉花或棉布市场。正是大多数人的这种需求,才形成了棉花、棉布在省际间、县际间、城乡间、乡村间的流通。这也是棉花、棉布流通的最大体条件。 1 乾隆盛京通志卷之二十七,物产。 2 嘉庆滦州志卷一,疆理,风俗。3 方承观:棉花图原跋。4 雍正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河东总督王士俊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辑,第页。5 雍正十年八月初五日山东巡抚岳浚奏,见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辑,第页。6 康熙高苑县志卷之一,方舆志,物产。7 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进展,载中国经济史研究年,第期。8 志勤:清朝前期陕西植棉业的进展,载西北历史资料年,第期。9 续历年记康熙三十五年,见清朝日记汇抄,上海人民出版社年。10 戴建沐:助修海侯庙记乾隆,见光绪余姚县志卷六,物产。11 道光乍浦备志卷九,本地货。12 褚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