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37KB ,
资源ID:10859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59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docx

1、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经典版)编制人:_审核人:_审批人:_编制学校:_编制时间:_年_月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

2、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

3、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 这是欧

4、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第1篇 采桑子 重阳 一、由上节课导入新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毛泽东眼中的一种秋景。其实,在诗人的眼中,秋天还有另一番景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本词的写作背景: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b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采桑子重阳这首诗反映

5、了毛泽东病中的心情。 三、学生自读全词,了解大意,走进词作所创设的意境,领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词:自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退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有关词的知识,从选项中选出恰当的一项: 沁园春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晨霜耿耿;云山离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呤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6、,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A、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B、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C、渐月华收练;此事何难 D、渐月华收练;此事有何难 2、阅读以下两首诗,请说一说哪一首是毛泽东作品。 咏蛙 果然生就大肚样,会有人来下池塘。人静夜寂叫荷叶,“不是胆小是谦让。” 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咏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课外选读一首毛泽东的词作,并写一篇赏析性文章。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第2篇 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

7、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二、 学习方法 1熟读全词,结合课文下注解理解大意。 2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作者感情。 3结合预习题逐步把握作者感情,理解此词的特点。 三、 预习内容 1解释下列词语。 群芳: 狼藉: 残红: 飞絮: 阑干: 始觉春空: 2将自己不理解的字句圈画出来。 3反复阅读全词,回答问题:哪些词句具体体现了“西湖好”? 4词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具体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四、课堂重点内容 1有感情的背诵全文。 2翻译诗歌全文,重点字句:垂柳阑干尽日风。 3分析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及关系。 4分析“游人去”与“燕归来”两

8、句在全词中的关系,进一步把握此词的特点. 5课堂讨论:很多文人面对晚春都不由得产生忧伤之情,此词也是如此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五、巩固练习 1欧阳修,字 ,号 ,又号 ,宋朝文学家、史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濛濛( ) 笙歌( ) 狼j( ) 帘lng( ) 3. 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A.狼籍残红 狼籍 B.飞絮濛濛 濛濛 C. 垂柳阑干尽日风 阑干 (2)全词以“ ”句统领全篇,赞美了西湖两种不同状态的美,即 和 。从结构上说,上片写_,通过 、 、 等意象,描摹出西湖的暮春图景;下片写人事,词作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六、联系拓展: 见同步课课

9、练。 欧阳修采桑子教案一等奖第3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词的一些知识。 2、了解两首词的写作背景。 3、掌握重点字词。 4、学习以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感情的写作特点。 5、认真领会两首词的意境。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诵读能力。 2、品味关键词语,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 (三)德育目标 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 (四)美育目标 1、欣赏词作的语言美。 2、领会词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重、难点) 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

10、(重点) 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难点) 【教学设想】 诗词的品位在于意境的高下,每首词的意境都客观地存在于诗词的本身,所以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体会其意境美而又把它具体描述出来的过程,亦即要求把诗词的意境从概念变成一种可望、可即、可感、可述的境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 基于上述考虑,本节课教学力求将侧重理解、分析的阅读活动同侧重领悟的意境描述练习相结合。 具体操作上,引导学生将作者笔下的景物画出来,帮助阅读欣赏,突出重点;经过分析理解,要求学生表达出作品的意境,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11、课时 沁园春 长沙 一、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为何以“长沙”为题?( 引入时代背影简介) :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 年。这一年的2 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

12、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展示词的放大挂图,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 五、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读词的上阙: ( 一)、指点词的章法结构;导入对词上阙的分析: 这首词和我们初中学过的 一样,同属“双调”。上阙开头三句为“起句”,中间七句叫“铺叙”,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结”;下阙开头两句称“过变”或“换头”,下七句是“铺叙”,最后三句是“煞尾”。 这首词以“长沙”为题,不妨看成一篇记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记游的呢? (二)、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

13、的哪些情况? 答: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三)、教读中间七句铺叙 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 a、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学生齐答;教师板书,明确: 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b、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指出作者用词精当之处。 学生指出后,师生共同分析“万、百、红、碧、击、翔”等词的精当之处,如: “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

14、比鲜明; “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d、通过对本段所写秋景和古人笔下秋景不同情调的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人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 小结:“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扬乐观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四)、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1、指名说出大意: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升沉究竟由谁主宰呢?

15、2、教师小结: 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革命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七、教读词的下阙 (一)、总结上阙,导入对词下阙的分析。 上片中,作者记游、写景、思索,面对生机盎然的秋景生发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作者则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并含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二)、阅读“起句”: 1、指名朗读; 2、将这两句恢复成正常的语序。(提示: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 3、小结:这两句是作者总写过去的日子。 (三)、阅读铺叙: 1、导入:毛泽东在长沙先后长达十三年的时间,他在这里学习,生活,进行

16、革命活动,如讨袁、驱赵发起各种革命运动等,可以说值得回忆的事情很多,但怎样才能在很短的语句中将众多的往事写尽并给人生动的鲜明的印象呢? 2、学生阅读思考;提示: 作者采用了采取典型事例、将往事化为触手可及的形象等方法将过去的岁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如将同学们的精神风貌化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形象,将评论国事的意思化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将蔑视权贵的意思化为“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形象。 朗读,体会在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些诗句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革命的豪情壮志的青年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革命豪情。) 3、总结:这七句是作者对

17、往昔岁月的分写。 (四)、阅读煞尾: 1、指名说出结尾三句的意思:还记得吗?我们当年曾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 泳,激起的浪头阻止了飞快行驶的船只!(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浪头阻止了飞快行驶的船只的时候,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 2、这三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里作者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反衬了当年他们的矫健奋发,豪迈气概,有力地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同时,这也是对上片中“谁主沉浮问题的含蓄回答。) (五)、总结全词:这首词的上片记今游、独游、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下片则忆昔游、群游,以叙事为主,融情入景。 八、比较拓展:比较毛泽东

18、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体会“景语皆情语”以及写作赏析文章的方法。 (1、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乐观、无私的,而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赏,至死不渝。2、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不同呢?因为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革命家,乐观而又无私,陆游则是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复失地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却一生都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直到将死还写下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所以他笔下的梅花就呈现出虽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赏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写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 欧阳修采桑

19、子教案一等奖第4篇 学习目标描述: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 学生学情分析 虽已是初二的学生,但是学生底子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

20、因此结合ppt课件和配乐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不断地赞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词的理解。 教学策略设计 一、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

21、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二、朗读诗词采 桑 子 欧 阳 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三、【注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

22、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四、翻译理解译: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五、探究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