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785.87KB ,
资源ID:108577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577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评价复习要点u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评价复习要点u完整版.docx

1、环境评价复习要点u 完整版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 2010级环工2班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环境哲学定义: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客体。科学定义: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工作定义(法定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2.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是能够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出的状态。3. 环境质量的价值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地存在着一种特定的关系。

2、4.基准 指环境中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与受它作用的不同对象产生的反应关系的表述,一般以浓度(或剂量)时间效应关系表示。5. 环境标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人群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地控制污染源排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环境效益,由政府所制定的强制性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6.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7.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或地方、部门)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浓度和数量所做的限量的规定。二、基本问题1.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1)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异

3、:由量变到质变、速度有快有慢;单个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因环境要素间的连锁作用而引起整体变化。(2)自然力导致环境质量的变异空间上: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 时间上:节律性、非节律性 2.环境质量价值的主要特点 (1)多维性 人类健康生存的需要:“健康价值”(生存价值) 人类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的需要“文化价值” 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经济价值”(发展价值) 维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生态价值”(2)动态性3.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对象、本质特点目的:为了能够行动,而为了行动,就要对环 境质量进行评价。对象:环境质量价值本质:环境质量价值的反映。特点:(1)环境质量评价随

4、评价主体的变化而变化 (2)随道德准则的不同而不同 另外,还有综合性和动态性等。4.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人类群体健康生存的需要。 (2)人类社会发展经济的需要。 (3)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环境质量的需要。 (4)人类意识、观念进步对环境质量的需要。5.如何理解环境质量的价值 所谓价值就是指人类对某种客体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环境质量价值可以概括为“健康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四种价值.6.环境质量评价按时间分类分为几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断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价7.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8.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 (1)保障人群

5、的身体健康,使人群不因环境质量的变化而受到损害; (2)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不受破坏; (3)与当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 (4)因地制宜,切实可行9.环境评价的方法类型 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型预测法、经济分析法、运筹学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10.指数法环境评价的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2)确定要评价的环境要素及其评价因子 (3)评价标准选择 (4)评价指数的选用和综合 (5)环境质量分级第二章一、基本概念1.污染源 指能够产生环境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2.环境背景值 是指在不受污染的情况下,环境组成的各要素,如大气、水体、岩石、土壤、植物、农作物、水生生物和人体组

6、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及其基本的化学成份。它反映环境质量的原始状态。二、基本问题1.污染源分类 按来源分: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源、水体污染源、土壤污染源、生物污染源和其他污染源; 按污染途径分:直接污染源、转化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形态分:点源、线源、面源。2.污染源调查的原则、方法原则:明确目的性、把握系统性、重视联系性、保持同一性方法:区域污染源调查、具体项目的污染源调查3.污染物排放量有哪几种计算方法 物料衡算、实测法、排放系数和类推法。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比较方法搜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法特点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直

7、接获取第一手材料,可弥补搜集资料法的不足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对不易直接开展调查的地区更为有效局限性 只能得到第二手材料,往往不够全面,还需补充 工作量大,耗时费力,受到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受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制约,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调查5.特尔斐法的特点、结果处理与表达方法特点:匿名性;轮回反馈征询意见,沟通情况;咨询结果的统计性结果处理与表达方法:多年来特尔斐法的应用表明:专家意见分布接近或符合正态分布,这是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影响因素有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协调程度及其统计显著性, 专家积极性,系数, 专家的权威程度。6.环境模拟试验的类型、试验设计的要素、原则

8、 类型:按试验目的或试验内容:比较性试验、关系性试验和创新性试验。 按试验空间或试验规模:探索性试验、模拟性中试和生产性试验。 按试验时间或试验进程:预备性试验、基本试验和示范性试验。 按试验因子数目的多少: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试验等两种。要素:试验因子、水平、处理、重复、效应指标原则:目的针对性、条件代表性、差异唯一性、结果重现性、成本低耗性7.排毒系数的物理意义 Fi表示当污染物充分、长期作用于人体时能够引起出现毒作用反应(慢性中毒)的人数。三、计算 等标污染负荷法书上例题及作业习题类型第三章一、基本概念1、简单地形复杂地形二、基本问题1.大气污染监测评价的因子选择依据及类型依据:因评价区污

9、染源构成和评价目的而异。类型: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等)TSP、PM10、PM2.5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有机物(苯并芘、总烃等)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的对象、方法。对象:(1)一、二级评价: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的未建项目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拟替代的污染源。 (2)三级评价: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方法:(1)新建: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或设计资料; (2)在建和未建: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3)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的现状:已有有效

10、数据或实测; (4)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5年内的验收监测资料、年度例行监测资料或进行实测。 (5)拟替代的污染源调查方法参考项目的污染源调查方法3.加拿大大气质量指数的构成:特定污染物指数、城际大气质量指数和工业排放量指数。4. PSI指数(美国污染物标准指数)的方法思路:已知各污染物浓度后可用内插法计算各污染物的分指数,然后选择各分指数中最大者作为PSI。5.大气污染生物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1)应用植物的可见症状进行评价 (2)根据植物的长势和生产量进行评价 (3)根据植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评价 (4)根据植物叶片中污染物质的含量进行评价 (5)根据低等敏感植物的种群结

11、构进行评价 (6)根据综合生态指标进行评价6. Green指数(课件173) 以SO2和烟雾系数(COH)为评价参数,对SO2和烟雾系数建议用希望、警戒和极限三级水平的日平均数值(表3-6)作为假设标准,采用幂函数形式表达SO2和烟雾系数两个污染指数,并规定当SO2或烟雾系数达希望、警戒和极限水平时,污染指数分别为25、50和100。7. 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等级的确定:范围的确定:(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2)评价范围

12、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3)线源为主的项目(如城市道路),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8.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是否详细)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内容(3)面源调查内容(4)体源调查内容(5)线源调查内容(6)其他需调查的内容9. 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 1.基本要求分两种情况 评价范围小于50km:必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补充调查必需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评价范围大于50km:必须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必须调查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2.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距离超过50km

13、,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需要补充观测。3.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距离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测站,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距离超过50km,可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的50km内的格点气象资料。10. 如何设定预测情景预测内容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1)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一般包括:a) 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b) 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c) 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d) 非正常排放

14、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e) 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2) 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一级评价项目预测中的a、b、c、d 项内容。(3)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上述预测2.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 污染源类别分新增加污染源、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新增污染源分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两种情况。 排放方案: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

15、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如前所述1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最大值的叠加影响;最大地面浓度点: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平均值的叠加影响。(2)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即: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若评价范围内还有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拟建项目,也应考虑其建成后对评价范围的共同影响。(3)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

16、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小时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4)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位置,分析日平均浓度超标概率和最大持续发生时间,并绘制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5)分析长期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环境影响,分析是否超标、超标程度、超标范围及位置,并绘制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6)分析评价不同排放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即从项目的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

17、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方面评价排放方案的优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如果有)提出解决方案。(7)对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预测和评价,并给出最终的推荐方案。1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步骤、计算点的类型 步骤:a) 确定预测因子。b) 确定预测范围。c) 确定计算点。d) 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e) 确定气象条件。f) 确定地形数据。g) 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h) 选择预测模式。i) 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j) 进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计算点的类型: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1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如何考虑? (一)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1.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

18、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出的距离是以污染源中心点为起点的控制距离,并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图,确定控制距离范围,超出厂界以外的范围,即为项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2.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3.对于属于同一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无组织排放源,应合并作为单一面源计算并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数选择1.采用的评价标准应遵循评价工作分级方法中的相关规定。2.有场界排放浓度标准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应首先满足场界排放标准。如预测结果在场界监控点处(以标准规定为准)出现超标,应要求削减排

19、放源强。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污染物排放源强应采用削减达标后的源强。(三)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内不应有长期居住的人群。三、计算:教材及上课讲过的例题、作业题第四章一、基本概念 包气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二、基本问题1.尼梅罗指数的特点:兼顾考虑最高值(Ci/Lij)与平均值(Ci/Lij) 和不同类的水用途对整个评价区域水体的影响。2.Brown指数权值确定方法 (1)从应答者的信件计算各参数“重要性评价”的平均数。评价的尺度“1”代表相对重要性最高, “5”代表相对重要性最低。 (2)确定最重要评价参数,即溶解氧“临时的权”为1.0。(3)计算临时权重,用其它参数的“重要性评价”平均数去除

20、溶解氧的“重要性评价”平均数,即得出各参数的临时的权值。(4)“归一化处理”:用各参数临时的权的总和5.9,去除各参数的临时的权值,得最后的权的总和为1.0。3.生物学评价方法有哪些?一般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生产力、酶活性4.地表水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确定方法等级: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受纳污水水域的规模、对水质的要求评价范围:5.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按等标排放量、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或已无负荷容量的污染物、已经超标或接近超标的污染物、地方环保部门要求6.各水质模型应用条件7.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501页)8.判定水环境影响重大性大方法(1)自净利用指数法(2

21、)对环境现状已超标的情况,可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指数与现状的指数对比,听取专家意见,征求主管部门及公众意见来确定。(3)拟建前后综合指数进行比较,根据专业判断、征求公众意见和主管部门意见确定变化的重大性。注意超标参数对水域敏感对象的影响。9.地下水评价等级判定方法:工程特点和地下水埋藏条件;工程所处地理位置。10地下水评价中建设项目如何分类的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

22、的建设项目。11.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1.原则:水污染防治法: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突出饮用水安全2.污染防治对策(1)类建设项目(2)类建设项目3.环境管理对策 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监测方案、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等制度三、计算 分级评价法、W值分级评价法、加拿大水质指数、Nemerow指数、 书上习题的类型。完全混合、零维、一维、S-P,K1估算第五章一、基本概念1.土壤环境容量:一般将土壤在环境质量标准的约束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称为土壤环境容量。2.土壤背景值:远离工矿、城镇和道路(公路和铁路),无明显“三废

23、”污染,也无群众反映有过“三废”影响的土壤中有毒物质在某一保证率下的含量二、基本问题1.评价原则、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原则: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随机性原则等级确定:(1)项目占地面积、地形条件和土壤类型,可能会被破坏的植被种类、面积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2)侵入土壤的污染物的主要种类、数量,对土壤和植物的毒性及其在土壤中降解的难易程度,以及受影响的土壤面积;(3)土壤能容纳侵入的各种污染物的能力,以及现有的环境容量;(4)项目所在地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要求。范围确定:(1)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2)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例如排放

24、废水渠道经过的土地);(3)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4)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围的土地。2.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选择 评价因子:(1)有机毒物 (2)重金属及其他无机毒物 (3)土壤中pH、全氮量、硝态氮量及全磷量等; (4)有害微生物 (5)放射性元素评价标准:(1)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作为标准 (2)以土壤本底值为评价标准 (3)以区域性土壤自然含量为评价标准 (4)以土壤对照点含量为评价标准 (5)以土壤和作物中污染物质的相关含量为评价标准3.单因子现状评价方法(1)分指数法(2)以土壤-作物系统污染物累积相

25、关含量计算土壤污染指数法4.土壤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土壤退化预测、污水灌溉的土壤影响预测、土壤中农药残留量预测、土壤污染物残留量预测、土壤环境容量5.对土壤环境有重大影响的人类行为 (1)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工改变局地小气候。人工降雨、排灌等(2)改变植被和生物分布状况。休耕、施用农用化学物质(3)改变地形。(4)改变成土母质。(5)改变土壤自然演化的时间。6.如何评价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1)将影响预测的结果与法规和标准进行比较(2)与当地历史上已有污染源和(或)土壤侵蚀源进行比较(3)拟建项目环境可行性的确定三、计算 土壤侵蚀普适方程、土壤环境容量第六章:需掌握新噪声导

26、则课上所讲内容一、基本概念声功率:单位时间内声源所发出的总声能量。声级:通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叫计权声压级或计权声级,简称声级。二、基本问题1. 声音三要素、噪声分类三要素:声源、介质、接受器(受体)分类:按产生的机理: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三大类; 按其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大类; 按噪声的来源又可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施工噪声和自然噪声五类。 按噪声源按形态可分为点声源、线声源与面声源三类。2. 噪声评价量(一)等效连续声级(二)噪声污染级(三)昼夜等效声级3.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调查基本内容:(1)影响声波传播的

27、环境要素调查 (2)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 (3)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4)现状声源调查评价主要内容:(1)以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区及其划分情况,以及现有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 (2)分析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3)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各敏感目标的超标、达标情况,说明其受到现有主要声源的影响状况。 (4)给出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超标范围内的人口数及分布情况。4.评价等级及范围确定方法 等级:(1)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2)建设项目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程度 (3)受建设项目影响的

28、人口数量 范围:(1)对于以固定声源为主的建设项目:a)一级评价:一般以项目边界向外200m为评价范围;b)二级、三级评价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和相邻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及敏感目标等实际情况适当缩小。(2)交通道路项目:a)一级评价:一般以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b)二级、三级评价可适当缩小。(3)机场周围飞机噪声评价范围:应根据飞行量计算到LWECPN为70dB的区域。a)一级评价:一般以主要航迹离跑道两端各6km12km、侧向各1km2km的范围为评价范围;b)二级、三级评价适当缩小。5.一级评价工作要求的基本内容及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 (1)一级现状:实测。并分析声源构成、对敏感目

29、标的影响;工程分析:给出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噪声预测:要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线:应绘制等声级线图,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绘制垂直方向的等声级线图。环境影响: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给出项目建成后各噪声级范围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预测时段: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

30、声级;方案比选:应根据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噪声防治措施:针对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提出噪声防治措施,并进行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明确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6.噪声预测中应考虑哪几部分衰减?7.声源如何简化8.噪声防治措施与对策 (1)规划防治对策(2)技术防治对策(3)管理措施三、计算 噪声叠加、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生态影响: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作用。二、基本问题1.生态评价的实质:使生态环境的功能得到人类的充分认识,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2.生态评价的原则: 基本原则:(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原则(2)生态科学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政策性原则(5)协调性原则评价原则:(1)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3.如何确定生态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等级:影响程度、受影响生态环境的敏感特性、影响的性质(2)评价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