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2.08KB ,
资源ID:108570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570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docx

1、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革命烈士郁达夫于 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 1927年4月 12 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 年 4 月 12 日 直至 1949 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 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 1933年 4月,他 由上海迁居到杭州。 1934 年 7 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 平( 今北京 ) ,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该文。 故 都的秋全文 1500 多字,运用了 42 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 的“清” “静”和“悲凉” ,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 极

2、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下面是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 欢迎阅读。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 导: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有 其蓬勃,夏天有其妖娆,冬天有其庄重,秋天却有其深沉。 文人雅士歌秋,赞秋,悲秋,怨秋,秋在他们的笔下变得摇 曳多情,姿态万千,你知道哪些关于秋的诗句 ? 那么现代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天该是什么样一种情调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郁达夫,走进他的故都的秋 ,去欣赏北国 秋的姿态,去品味古都秋的秋味。 ( 听读全文 ) 用一句话写出 你听读的感受。1、整体感知一: 整体感知往往一抓标题, 二抓首尾段。从标题看本文写了什么 ?秋。抒发了什么情感 ?怀念。从文章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

3、联系删除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看本文写了什么 ?秋味 ; 抒发了什么情感 ? 挚爱。学习本文应该主要抓住两个字:景和情。2、整体感知二:1) 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品味这个秋味的呢 ? 按照写作的先后顺序来整理是:牵牛花、槐蕊、秋蝉、 秋雨、秋枣2)郁达夫曾经告诉我们, 在南国的时候, 每年到了秋天, 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 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这些平素让他魂牵梦 萦的景色,现在到了故都,他为什么不着力的写,而只是匆 匆的一笔带过,反而大写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 呢 ?为什么 ?( 言之有理即可 )a 作者从自己身边普通的事物来写对秋的感觉,容易引

4、 起读者的共鸣。b 京都的名胜最易注目,但却吵闹拥挤。与本文的基调 不吻合。c 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 感有关。 ( 结合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气质的特点重 点体会 )3、整体感知三:本文的基调是什么 ?不同的景物各偏重 于什么基调 ?清、静、悲凉 ( 第一段。把关键的字词划出来 )景物的安排顺序是按照清、静、悲凉来排列的。牵牛花 突出的是清,槐蕊突出的是静,秋雨、秋蝉、秋枣突出的是 悲凉。4、反复诵读品味: ( 要求选背秋花、秋蕊、秋雨任一选 段)写景赏析一:牵牛花的描写。 ( 重点落在对“清”这个 字的品味上 )1作者重点描写了牵牛花的什么 ?花色。2为什么“牵

5、牛花以兰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 红者最下。” ?为什么搭配这样的秋草最好 ?3写牵牛花前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 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围:破屋、浓茶、 碧天、驯鸽、尖细且长的草, 这个时候再加上牵牛花的蓝朵, 真的让人感到了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来。所谓气清则神爽4联想王安石的两句诗“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 归迟。”与本段有什么相似处 ?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独坐 无聊,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只是说他数的久吗 ?透出的是什么 ?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可以说,郁达夫这时 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在意境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写景赏

6、析二:槐蕊写静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蝉噪林 愈静,鸟鸣山更幽”了,是以喧闹衬静。但郁达夫并没有走 前人的这个老路,他是借助槐蕊写这清秋的寂静。你觉得哪 些句子写出了静 ?为什么 ?自由发言。“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 不仅声音没有,连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 极柔软的触觉。声音没有,是静 ; 气味也没有,更静 ; 微细和 柔软的触觉已经难以感觉了,而作者却能感触得到极微细极 柔软的触觉,这份静已不仅仅是环境的寂静了,我觉得还有 心境的宁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 地。”铺得满地说明花落的多且时间长,但整整一夜,没有 人发觉,早上起来才惊奇的看到

7、,说明落花的寂静无声。也 突出了一个“静”字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 的丝纹,说明没有人走过环境静,能注意到这些丝纹, 说明心静。“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 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这些”指哪些 ?那为什么说“深沉也 就在这些地方”呢 ?能感受到丝纹,说明他细腻,但这份细腻是因为他的清 闲,而正是这种清闲让他感到万分的落寞。所以深沉也正在 于此。是的, 如果不是万籁俱静, 就不会有如此细微的体验 如果没有宁静似水的情怀,更不会有这样精致的触觉。正像 陶渊明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尔 心远地自偏。心远清闲落寞。心在起作用。不知大

8、家还记不记晏殊的那首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 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槐蕊中一叶知秋,不仅感受到自 然的秋天,更加感受到人生的秋天,人生短暂,而坐看年华 付流水,是何等的清闲,但正是这种清闲让作者感到苦闷、 落寞,所以深沉正在这些地方。也正是这寥寥数笔细腻而传 神地表达出了清秋的“静”味。写景赏析三:秋雨 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悲凉” ?从哪里感受到悲凉呢 ? 略。并未刻意去写,但有悲凉始终笼罩着,字里行间弥漫着 一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高手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正应了 辛弃疾的那句话: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 历尽沧桑之后,调子是悲凉的,但写来却 是

9、不经意的笔墨,一切尽在不言中。这就是好文章的极致。 需要我们慢慢地学、用心的学。知人论世: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 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 ; 成年后呢 ?又到日本去留 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 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再加上本文写于 1934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 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 地的。总结:对秋味, 作者通过清、 静、悲凉三个方面来品味, 借助牵牛花、槐蕊、秋蝉、秋雨、秋枣这些景。我们重点赏 析了牵牛花、槐蕊、秋雨,关于秋蝉、秋枣下面大家可以自 己去找找

10、,去分析。听读全文。5、赏析选材与结构:有没有不是写故都的秋的景色的 段子,作用是什么 ?( 形散神不散 )(1) 第 2段和第 13 段各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不同 ?(2) 第 12 段在表达手法上是议论,作用是什么 ?6、拓展:你觉得人家文章为什么好 ? 参考:从写作上来看,充满个性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作 者把人的主观感情和客观的自然景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情 景交融。选择适合情的景。秋天那么多的景物他没有选,单 单按照清、静、悲凉来选择紫色的牵牛花,落地的槐蕊,哀 愁的秋雨、秋蝉、秋枣。从结构看,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 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中间 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

11、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 象: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根据“清” “静” “悲凉” 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景物,共有五种景物,即 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雨后话凉、胜日秋果 ; 议 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赞颂北国之 秋。最后作者再一次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对比,并愿 意拿寿命去换取北国之秋,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 无比热爱之情。首尾照应,回环往复 ; 中部充分展开,酣畅 淋漓。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1.感知作家独特的视角 , 领悟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2.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1. 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

12、,赞美自 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 ; 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 之情。2. 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引 导学生推敲文中悲凉、伤感的情调的由来,从深层次理解此 文的丰富内涵。教学内容:一、连类钩沉 , 迁移导入 师: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成熟的季节,也是 四季中意蕴最丰富的季节,不管是文人墨客,还是“引车卖 浆者流”,都将自己的满心欢喜,一腔离愁,寄诸秋色,你能举几例么 ?秋是多彩多姿的 ! 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 遍,层林尽染” 、 “万类霜天竞自由” ,秋日里,毛泽东读 到的是壮丽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 ,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秋雨里,柳永读到的 是凄苦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 , 今天,我们就从故都的秋走进郁达夫的心灵世界,看看 他之于秋,品味到的又是什么二、听读课文。透过画面感悟作者笔下的秋景。三、探究文本( 一 ) 破题感知 师:“故都”北平 , 即现在的北京 ,作者为什么不称“北 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 明确: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 可谓历 史悠久 ,文化深厚 , 突出北平历史悠久。 “故”有“从前的” 、 “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 、“过去的”的事物往 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

14、: 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 梦萦的家乡为 “故乡” ,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 “故人”。 从“秋”字可以看出 , 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 , 这 是- 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 二 ) 分析选材视点1、思考: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有人写秋色,郁 达夫写的是什么 ?注意找出文中关键性的词句。2、说说哪句话最能概括故都的秋之特点呢 ?(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 来得悲凉。 )3.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具体品味这个秋 味呢?( 明确: 3 段牵牛花, 4 段槐树, 5 段秋蝉, 6 10 段秋 雨,11 段果树。 )( 三 ) 由景入情,把握

15、情与景的关系 问:作者在对这些具体景物的描绘中, 是如何体现 “清、 静、悲凉”之秋味的 ?下面请同学读 3-11 段,其他同学边听 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圈出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二是标出 传递声响的物名, 请大家随朗诵者一道去神游故都, 观秋色, 听秋声,品秋味。1. 观秋色 师:现在大家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表现秋天色彩的词语 ? 明确:青天 (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落蕊 ( 灰白) 树 影(暗灰 )灰土 ( 灰色) 灰沉沉的天 ( 灰色 )青布 (蓝绿 )枣树 ( 淡 绿微黄 )师:那么这些色彩主要是冷色还是暖色 ?明确:冷色。师:我们知道,兰色和白色属于冷色:蓝色,宁静、深 远;

16、白色,素雅、纯静。它们与高阔的蓝天形成了和谐的秋 的基调,给人的感觉是清凉疏朗的。不过作者仍嫌不够,在 牵牛花出场前,他特意营造了一种充满北国情调的清凉的氛 围:破屋、浓茶、碧天、驯鸽、尖细且长的草,这个时候再 加上牵牛花的蓝朵,真的让人感到了秋天特有的清气扑面而 来。师:面对这么多的冷色,如果你是一个孤独的旅行者, 目之所见都是这样的色彩与景物,你心里会产生什么样的感 受?( 明确:冷清。即课文中所概括的“清”的特点。 )师:每次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常常想起王安石的这 两句诗,大家一块读一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 归迟。”师:王安石罢相后无事可做,整日寻芳揽胜打发流年, 独坐无聊

17、,就细数落花,一个“久”字只是说他数得久吗 透出的是什么 ?( 明确:透出的是寂寞凄苦的心情。 )师:可以说, 郁达夫这时的心境和王安石颇有相同之处, 在意境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清静闲暇中透出了落寞。正象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选取这些色彩 表明作者内心的冷清、孤独。2. 听秋声师:接下来我们来听听故都的秋声, 主要有哪些声音呢 ?( 明确:鸽飞声、蝉声、风雨声、问答声。 )师:写这么多声音,是不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呢 ?为什么?( 明确:作者是以动 ( 声) 衬静,以声音反衬了故都的寂 静。)师:在秋天的故都,在那无际的碧天下,连小虫、扫帚 这样的细微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

18、楚,不正反衬出故都的寂 静吗?师:让我们集中听听作者笔下秋蝉的鸣叫,看看会引起 怎样的感受 ?师: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蝉多是哀怨、忧伤、忧 愁的象征,如雨霖铃中的起句便是“寒蝉凄切,对长亭 晚,骤雨初歇” ,那凄切的寒蝉已令人柔肠寸断,蝉声更令 人备感冷清。在故都,家家户户都有蝉鸣,还是蝉衰弱的残 声。文章所渲染的那种冷清,寂寞的氛围也就不言而喻了。 置身此时,其寂寞又要跟何止一个“愁”字了得。师: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飘零者,身处在如此寂静的秋 天里,心里会有什么感受 ?( 明确:孤独、痛苦。 )3.品秋味 师: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越静越孤独越痛苦。如果你 处在这样冷清的秋色和寂静的秋天,你

19、心里会产生一种什么 样的情感 ?( 明确:悲凉。这便是故都的秋味。 ) 师:当代诗人梁小斌在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一诗中这 样抒情:秋天象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我们来看看, 故都的秋荡漾着郁达夫什么样的思想 感情呢 ?或者说,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 一样的香山红叶, 秀丽的北海公园等, 这些何尝不能映出 “秋” 的倩影,可是,作者很少提及,如金碧辉煌的故宫,雄伟的 八达岭长城等更是只字不提,偏偏选取那些灰暗的景物,这 是为什么 ?( 明确:这和作者经历有关。他喜欢这样的景物,因为 与他心情相合。 )师:“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20、 ! ”郁达夫也是如此 , 这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表现的是 深沉、真挚的心上之秋、家国之思、故都情结。郁达夫爱故 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 , 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 个生命去爱秋 , 用整个身心去拥抱秋 , 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 这才品出了深蕴其中的为人所不能言的妙昧 , 才有了这篇秋味十足的至美之文。由此,我们联想到,即便硬骨头鲁迅先生,在医学救国 的理想受挫、弃医从文又陷入低谷之时,也曾躲在北京绍兴 会馆抄写古碑,暂时来麻醉自己的灵魂 ; 即使是有骨气,宁 肯饿死也不食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也曾借素淡朦胧的荷塘 月色来表现自己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与彷徨。但是, 他们都不愧为新

21、文化运动的精英,中华民族的脊梁,苦闷彷 徨之后,他们依然昂起高贵的头颅,不仅以优美的文笔为文 学殿堂增添了绚烂的篇章,更以一腔热血,为后人谱写了惊 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之歌。从他们的作品里,我们能汲取很多的做人与作文的营养。四 . 走出文本,迁移训练 练习: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并试着仿其格式 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 (郁达夫 )的情感。师:我们从色彩等方面鉴赏了郁达夫笔下的秋景。郁达 夫写景、状物、抒情选取的景物多带有凄凉、破败、萧瑟的 特点,这种选景手法在别的作家作品中也有,你记得哪些 ?师:马致远的秋思似乎随意拈来几种景物入诗,便 做成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我们仿马致远

22、的 天净沙 ?秋思 曲牌,用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景物入诗,写一首小诗, 过一下当诗人的瘾。( 参考: 长草小院牵牛, 槐蕊枣树驯鸽。 残蝉风雨人声, 故都景物,胜过南国许多。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 地,落寞人在故都。 )五、作业1. 仿照故都的秋写一篇作文 的秋, 800 字。2. 想一想,本文除了从声、色的角度来写秋味,还从哪 些角度写了秋味 ?板书设计 青天(蓝绿 ) 鸽飞声 故都情结 蓝朵(蓝色 ) 蝉 声 生命之味 秋草(黄色 ) 风雨声 家国之思 落蕊(灰白 ) 问答声 树影 ( 暗灰 ) 灰土(灰色 ) 灰沉沉的天 ( 灰色 ) 青布(蓝绿 ) 枣树( 淡绿

23、微黄 )故都的秋微型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现代 散文的名篇。这个单元选的是写景状物的散文,文章展现了 景之美,情之浓,要求学生通过鉴赏品味语言,深层次赏析 作者的情感。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 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 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 ,显示了作家卓越 的艺术才华,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表现得最充分的 典型之一,也是以情驭景、 以景显情的写景抒情方法的典型。 故都的秋 又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 全文紧扣 “清、静、 悲凉”落笔,描绘了“清晨小院”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24、”等几幅画面,将故都的秋色与作家的个人心情 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秋中有情的眷恋, 情中有秋的落寞。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 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因此,教学时应该以点带面,带领 学生通过故都的秋来了解郁达夫以及他所生存的环境。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比较熟悉,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并不是难 事。难在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作者的那种 “悲凉” ( 悲伤凄凉 ) 让学生感受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产生悲凉之情的原因。可以提示学 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读 书人也衣食无所安, 居无定所。 为了谋生,郁达夫

25、辗转千里, 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正因为他有如此生活经历, 因此在故都的秋这篇散文中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凉” 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他整个的人生感受。三、教学设想:首先,本文感情浓厚, 文辞优美, 适合声情并茂的朗读。 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最好能熟读成诵。因此,本课一定要 设“美读” ( 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部分内容 ) 环节,尽量让学生 在朗读中与作者的心灵贴近。其次,本文借景抒情,情景完美交融,少不了对文中几 处写景语句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在赏析故都的秋景的过程中, 逐步揣摩出作者的心境。再则,由于本文是散文名篇, 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 要借助本文的文本指导学生掌握散文

26、的阅读方法。 ( 散文的 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 ; 捕捉关键语句,寻找 文眼 ; 扣住文眼,揣摩表现手法 ; 赏析语言文字,体味情感 ; 鉴赏艺术手法,领会意境。 )四、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脉胳结构。2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 体会故都的秋的 “清”“静”“悲 凉”的特点。3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4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5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 寄托的感情。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通过赏析五幅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 “清”“静”“悲凉”的特点 ;2 、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点难点: 散文鉴赏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27、课时一、“温故而知新”导入 (3 分钟 ) 秋天,是文人们最常吟咏的对象。同学们能想起那些有 关秋的诗词 ?PPT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 词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枚 山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

28、光接 天。 ( 苏轼赤壁赋 )这些诗词的作者借秋景尽情抒发了他们的情感,有的惆 怅落寞,有的乐观旷达。比如, 天净沙秋思抒发的是 天涯游子惆怅落寞的思归情感,秋味是悲凉的 ;PPT3赤壁赋表现的是被贬文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秋味是淡雅 的 ;PPT4沁园春 长沙体现的是一代伟人昂扬向上的政治 理想,秋味是豪迈的。 PPT5这些写秋的诗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都是情景交融、 情景浑然一体的佳作。 PPT6上个世纪 30 年代的文人郁达夫也写秋景抒思秋之情, 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景如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 的故都的秋 ,体味文中的情味。二、初步感知,听曲看图诵读 (5 分钟 ) 请大家先听一

29、首名为秋蝉的曲子,注意感受曲子流 露出的情味。 PPT7接着再请同学们看八幅美图, PP8PPT15快速浏览课文, 然后告诉我,图所展示的景象对应的是文中哪些语段 ?( 三、 四两段 )接下来请同学们诵读这两段。诵读指导。 PPT16 记住:本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 辞优美。诵读时宜慢不宜快。一边读一边体会景物描写所蕴 含的思想感情。 ( 学生齐读 ) 学生读完,教师评价。接下来我 们进入正文的学习。三、解题 ppt17(1 分钟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深切的眷恋之意 ; “秋” 确定描写的内容,因故都的修饰而被赋予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四、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 PP

30、T18(28 分钟 )1、把握文章思路: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四个问题,默 记。然后带着问题与老师一起来学习课文。 (1 分钟 )2、捕捉关键语句: PPT19先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并 把它读出来。 (1 分钟 )学生找出: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 静,来得悲凉。 ( 板书:清静悲凉 )此句在文中起到总括的作用,提纲挈领,笼罩全文。3、扣住文眼揣摩表现手法: PPT20(2 分钟)教师问: 1 2 段写什么,用什么手法来写 ?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 ?学生答: 1 段写不远千里到北平尝秋味。教师肯定: 这一段直接抒情, 写眷恋故都的秋。 ( 板书:1 眷恋故都的秋 )2 段写了江南

31、的秋, ( 板书:2 江南的秋 ) 还有北国之秋, 南国之秋慢润淡,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用对比手法来写。南 北对比,突现北国之秋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 往眷恋以及对故都深深的怀念。4 抓深化主旨的结尾体会作者的感情: (3 分钟 )PPT21 教师问:文章最后两段写什么,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 学生答:第 13 段,作者再次提到了北国的秋和南国的 秋,与开头呼应,并运用形象的比喻,以排比的句式进行鲜 明的对比来体现两者的不同。 (板书: 13 南国之秋比不上北 国之秋 )第 14 段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 ( 板书: 14 直抒胸臆 )(3 分钟 )5 自主感悟,从文章主体中感悟景物描写中表露出来的 作者的心境与情怀。 PPT22(21 分钟 )1教师问:中间段落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 ?(2 分 钟 )( 板书:记叙 ) 你从景物描写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 者对故都的秋表露了怎样的情怀。教师提示:同学们请重点关注:有色彩、有声响的词语 ; 表心态的 外显性的动作 ; 直接表明感情倾向的词语。2教师问 : 中间段落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象 ?(14 分钟) 请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从第三段开始看起。学生答:第三段有“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称。 ”“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 花”“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