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42KB ,
资源ID:108476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476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顾宪成.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顾宪成.docx

1、顾宪成顾宪成对朱子学阳明学的调和一 先天良知与后天功夫并重1. 罗念庵先生曰:“世间哪有现成良知?”良知不是现成的,哪个是现成的?且良知不是现成的,难道是做成的?此个道理稍知学者类能言之。然则念庵言“世间哪有现成良知”,正所以激发顽懦,破除狂诞,俾之实致良知也。其有功于阳明大矣。(小心斋札记卷十一)2. 他尝说:“就良知论,非特尧舜是现成的,即桀纣亦是现成的。然而一边做尧舜,一边做了桀纣,何也?吾人须于尧舜之所以为尧舜,桀纣之所以为桀纣处一查方有省发。然则现成足恃乎,不足恃乎,可观矣。”(小心斋札记卷十一)3. 朱子平,阳明高;朱子精实,阳明开大;朱子即修即悟,阳明即悟即修。以此言之,两先生所

2、以“考之事为之著,察之念虑之微,求之文字之中,索之讲论之际”者委有不同处,要其至于道则均焉。(小心斋札记卷十一)4. 阳明之所谓“知”即朱子之所谓“物”,朱子之所以格物者即阳明之所以致知也。总是一般,有何同异,可以忘言矣。”(小心斋札记卷七)5. 黄宗羲说:“先生深虑近世学者乐趋便易,冒认自然,故于不思不勉、当下即是皆令究其源头,果是性命上透得来否?勘其关头,果是境界上打得过否?(明儒学案)6. 朱子揭格物,不善用者流而拘矣;阳明以良知破之,所以虚期实也。阳明揭致知,不善用者流而荡矣;见罗以修身收之,所以实其虚也。皆大有功于世教。然而三言并立于大学一篇之中也。是故以之相发明则可,以之相弁髦(b

3、ian mao,鄙视 ) 则不可;以之相补救则可,以之相排摈则不可。(小心斋札记卷十一)7. 重修所以重悟也。夫悟未有不由修而入者也。语不云乎:“下学而上达”。下学,修也;上达,悟也。舍下学而言上达,无有是处。(虎林书院记),泾皋藏稿卷十一)8. 中庸曰:“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诚”是来脉,曰“得”曰“中”是落脉。不向来脉理会分明,纵欲不思不勉,如何强得?不向落脉校勘端的,纵能不思不勉,亦有何用?(虎林书院记),泾皋藏稿卷十一)9. 白沙先生以自然为宗,近世者皆宗之,而不思不勉之说盈天下矣。不可道他不是,只要识得自然何也?天理也,行乎天理之不得不行,止乎天理之不得不止,所谓自然也。其有事

4、也,乃所以为无事也。此自然之说也。(小心斋札记卷十三)10. 尊经云何?经,常道也。孔子表章六籍,程子表章四书,凡以昭往示来,维世教,觉人心,为天下留此常道也。学者诚能读一字便体一字,读一句便体一句,心与之神明,身与之印证,日就月将,循循不已。其为才高意广之流欤,必有以抑其飞扬之气,俾敛然思俯而就,不淫于荡矣;其为笃信谨守之流欤,必有以开其拘曲之见,俾耸然思仰而企,不局于支矣。此岂非穷理尽性,曲成不遗,贤愚高下,并受其益者耶?若厌其平淡,别生新奇以见超,是曰穿凿。或畏其方严,文之以圆转以自便,是曰矫诬。又或寻行数墨,习而不知其味,是曰玩物。或胶柱鼓瑟,泥而不知其变,是曰执方。至乃枵腹(xiao

5、 fu ,比喻空疏无学)师心,目空千古,见子路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则亦从而和之,曰“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见象山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则从而和之,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呜呼!审若是,孔子大圣一腔苦心,程朱大儒穷年毕力,都付诸东流也已矣。然则承学将安所持循乎?异端曲说,纷纷藉藉(形容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将安所取正乎?其亦何所不至哉!(东林会约)11. 阳明先生开发有余,收束不足。当士人桎梏于训诂辞章间,骤而闻良知之说,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岂不大快?然而此窍一凿,混沌几亡。往往凭虚见而弄精魂,任自然而藐兢业。陵夷至今,议论益玄。高之放诞而不经,卑之顽钝而无耻。仁人君子又相顾

6、裴回,喟然叹息,以为倡始者殆亦不能无遗虑焉而追惜之。(小心斋札记卷三)12. 学者之去圣人远矣,其求之或得或不得,宜也。於此正应沉潜玩味,虚衷以俟,更为质诸先觉,考诸古训,退而益加培养,洗心宥密,俾其浑然者果无愧于圣人。如是而犹不得,然后徐断其是非,未晚也。苟不能然,而徒以阳明此两言横于胸中,得则是,不得则非,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与否,亦无问焉。其势必至自专自用,凭恃聪明,轻侮先圣,註脚六经,高谈阔论,无复忌惮,不亦误乎?(泾皋藏稿卷二)二 “无善无恶”之辩1. 阳明先生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立言岂不最精密哉?而犹不免于弊,何也?本体功夫,原来合

7、一。夫既无善无恶矣,且得为善去恶乎?夫既为善去恶矣,且得无善无恶乎?然则本体功夫一乎?二乎?将无自相矛盾耶?是故无善无恶之说伸,则为善去恶之说必屈。为善去恶之说屈,则其以亲义序别信为土苴,以学问思辨行为桎梏,一切藐而不事者必伸。虽圣人复起,亦无如之何矣。尚可得而为救正耶?阳明之揭良知,真足以唤醒人心,一破俗学之陋,而独其所标性宗一言,难于瞒心附和,反复寻求,实是合不来,说不去,而其流弊又甚大耳。(东林会约)2. 性善之说只是破个“恶”字,无善无恶之说并要破个“善”字,却曰“无善无恶谓之至善”,到底这善字又破不得也。只觉多了这一转,却落在意见议论中。于是有俊根者就此翻出无限奇特,张皇门户;有滑根

8、者就此讨出无限方便,决破藩篱。始见以无善无恶为极透语,今乃知其为极险语也。(证性编罪言上)3. 谓之无善,则恶矣,却又曰无恶;谓之无恶,则善矣,却又说无善。只此两转,多少曲折,多少含蓄,一切笼罩包裹、假借弥缝、逃匿周罗、推移迁就、回护闪烁,哪件不从这里播弄出来?阳明先生曰“无善无恶谓之至善”,苟究极流弊,虽曰“无善无恶谓之至恶”亦宜。(证性编罪言上)4. “无善无不善,识神也,非性也。有善有不善,气禀也,非性也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习染也,非性也。”(证性编罪言下)5. 阳明先生曰:“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循理便是善,动气便是恶。”此以有无当善恶也。又曰:“圣人之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

9、好,无有作恶。”此亦以好恶当善恶也。以有无当善恶似觉深了一层,以好恶当善恶似觉看浅了一层,却于善恶本来面目并不曾道及。(证性编罪言下)6. 他用中庸“大德敦化,小德川流”来论证统体之善和散殊之善的关系:“一指其统体而言,所为大德敦化也;一指其散殊而言,所谓小德川流也。仁义礼智既列四名,便是散殊且统体之善,即散殊之善也,何曾余却一毫;散殊之善即统体之善,何曾欠却一毫。今以其为散殊也,不得等于体统,因别而名之,颇已过于分析矣。”(证性编质疑下)7. 予之所谓善乃本体之善,阳明之所谓无善之善乃名相方隅之善也。其剖析精矣。虽然,名相方隅之善毕竟从何而来?若从性外来,即一切出于安排造作,不得谓之善。若从

10、性中来,即一切皆吾心所固有,不得谓之无矣。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本体之善也;和,名相方隅之善也。总来只是一个。(证性编罪言上)8. 学者学以求尽乎其心也。心本有善无恶,故圣贤之教人,惟曰为善去恶。为善因其有而有之,去恶因其无而无之也。本体如是,功夫如是,其致一而已矣。今以无善无恶语心,以为善去恶语格物,似已不免判而两歧。若曰意有善有恶,即为善去恶。但从意上检点,是又所谓舍源而寻流也。况乎所重在四无,则所轻视在四有,究亦不能抗而并行。(证性编质疑下)9. 人之一心,浑然天理,其是天下之真是也,其非天下之真非也,然而能全之者几何?惟圣人而已矣。自此以下,或偏或驳,

11、遂乃各是其是。欲一一而得其真,吾见其难也。(与李见罗先生书)10. 朱子之格物、阳明之致知俱可别立宗。若论大学本指,尚未尽合”(小心斋札记卷十四)11. 自昔圣贤论性,曰“帝衷”、曰“民彝”、曰“物则”、曰“诚”、曰“中和”,总总只是一个善,告子却曰“性无善无不善”。便是要将这善字打破。自昔圣贤论学,有从本领上说者,总总是个求於心;有从作用上说者,总总是个求於气。告子却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气。”便是要将这求字打破。将这善字打破,本体只是一个空,求字打破,工夫也只是一个空。故曰:告子,禅宗也。(小心斋札记卷三)12. 见以为心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也,合下便成一个空;见以为无善无

12、恶只是心之不著于有也,究竟且成一个混。空则一切解脱,无复挂碍,高明者入而悦之,於是将有如所云:以仁义为桎梏,以礼法为土苴,以日用为缘尘,以操持为把捉,以随事省察为逐境,以讼悔迁改为轮回,以下学上达为落阶级,以砥节砺行、独立不惧为意气用事者矣。混则一切含糊,无复拣择,圆融者便而趋之,於是将有如所云:以任情为率性,以随俗袭非为中庸,以阉然媚世为万物一体,以枉寻直尺为舍其身济天下,以委曲迁就为无可无不可,以猖狂无忌为不好名,以临难苟安为圣人无死地,以顽钝无耻为不动心者矣。由前之说,何善非恶?由后之说,何恶非善?(小心斋札记卷十八)三 小心-敬1. 心不逾矩,孔子之小心也;心不违仁,颜子之小心也。语本

13、体,只是“性善”二字;语功夫,只是“小心”二字。(小心斋札记卷十八)2. 或问:“子以小心名斋,必有取耳也。乃札中并未尝及此二字。曾一处及之,予又不能无疑,敢请。”曰:“吾所言无非此二字,只是不曾牵名道姓耳,试体之便见。诗云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此之谓也。”曰:“小心是个敬。闻之程子之言敬,曰主一无适;谢上蔡之言敬,曰常惺惺法;尹和靖之言敬,曰其心收敛,不容一物。似说得甚精。”曰:“总不出小心二字。此二字亦何尝不精。”曰:“世儒放胆多矣,提出者二字,正对病之药。”曰:“这是百草中一粒灵丹,不论有病无病,却少它不得。而今须要实实调服,莫只把来做个好方子。”(小心斋札记卷二十)3. 顾宪成曾说:“罗

14、近溪以颜山农为圣人,杨复所以罗近溪为圣人,李卓吾以何心隐为圣人。”(小心斋札记卷十四)4. 顾宪成说:“ 东坡讥伊川曰:何时打破者敬字?愚谓近世如王泰州座下颜何一派,直打破这敬字矣。”(小心斋札记卷九)5. 同志聚晤往往论及出入门功夫,诚切务也。第此处亦难指定耳,才指定便未免因药发病,故必从性地入方稳。无已则有二焉:一是周元公令程子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一是杨龟山门下相传教人静坐看喜怒哀乐未发作何气象。(小心斋札记卷八)6. 顾宪成说:“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罗豫章教李延平於静中看喜怒哀乐气象。至朱子又曰:“只理会得道理明透,自然是静,不可去讨静坐。”三言皆有至理,须参合之始得。(小心斋札

15、记卷一)7. 早来思无欲二字最妙。无欲则虚,虚不窒矣。无欲则清,清不溷(hun , 上声)矣。无欲则刚,刚不屈矣。无欲则简,简不劳矣。无欲则静,静不忧矣。无欲则高,高不俗矣。(小心斋札记卷十三)8. 官辇毂(nian gu ,上声,皇帝的车舆,代指皇帝),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於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小心斋札记卷十一)9. 乃言国本者谓之东林,争科场者谓之东林,攻逆阉者谓之东林,以至言夺情、奸相、讨贼,凡一议之正,一人之不随流俗者,无不谓之东林。”(明儒学案)10. 数十年来,勇者燔妻子,弱者埋土室,忠义之盛,度越前代,犹是东林之流风余韵也。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明儒学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