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73KB ,
资源ID:10845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45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个地球多种宗教.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个地球多种宗教.docx

1、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一个地球,多种宗教 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价值中国专访世界知名宗教大师 保罗?尼特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人权,东方文化强调人类责任。对于任何文化或社会而言,如果过度强调其中一方,而将另一方排除在外;或使一方从属于另一方都是危险的。这个事实再次说明(虽然并非必要),从平衡两者之间关系出发东西方文明开展广义对话的重要性。西方人权与东方责任的关系,犹如阴阳概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保罗尼特价值中国网:作为著名神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杰出的宗教多元论代表人物,您的前半生致力于促进人们认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您试图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间的多元对话。在您看来,东西方文化中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是何原因让世界陷入如此困苦的境地?尼特:当今东西方文化面临最紧迫的挑战也许是如何应对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的关于世界面临文明冲突的声明。东西方民族,特别是中美两国,必须接受这个观点:我们能够并且必须将文化领域对话(而非冲突)信念付诸行动。我认为,这种实践信仰植根于我们共同的宗教与精神信仰,即全人类都是更高层次、或更深层次的实在(道、灵性、及上帝)的创造或表达,同时这个实在既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将全人类联结在一起。因此,有必要联结文化间对话的实践将其转化为灵性间对话。为避免文明冲突,我们需要基于各宗教对话的文明对话。这与著名汉学

3、家孔汉斯教授的著名的说法不谋而合,即“没有宗教间和平,就没有国家间和平。”关于“东西方文化分别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当然必须谨慎,不能草率地下总结性结论。文化是相当复杂、不断变化的实践。草率得出广义的结论,这么做具有危险性。同时,无论历史上、还是在目前全球背景下 ,我仍然认为有足够的事实辨别东方(或亚洲)与西方(或欧洲)泾渭分明、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特征。西方文化侧重强调个人(与集体相对)的优先性,因此西方文化宣扬人权的重要性。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东方文化侧重强调社会或集体的优先性(与个人相对),因此东方文化宣扬人类责任的重要性。对任何文化或社会而言,过度强调人权或人类责任,将另一方排除在外,或

4、使一方从属于另一方都是危险的。因此,这个事实再次说明(虽然并非必要)从平衡两者之间关系出发,东西方文明开展广义对话的重要性。西方人权与东方责任的关系,犹如阴阳概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反之亦然。关于世界“苦难”的主要根源,显然这个问题不存在简单、单一的答案。我根据世界各宗教智慧传统大胆提出概括性评述。各宗教都以不同的方式教导人类,除非他她努力,以有限却真实的方式,使他人获得快乐,否则没有人能够真正快乐。人类不可能仅靠自身获得快乐。如果不能与他者分享福祉,那么我们便不能幸福。如佛陀教导说,除非人类能将慈悲之心给予他者,否则我们无法获得个人觉悟的智慧;耶稣同样宣布,除非我们爱邻人,否则我们不能真正

5、爱上帝或自己。或者如孔子提醒我们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佛陀、耶稣以及孔子所传达的真理只有我们关心他者的幸福,我们才能真正幸福,这不属于那些只能通过相当的深层思考、或讨论才能获得的某种深层次、哲学真理,而是非常实际的真理,人人都可利用。试试看,你一定会喜欢它。试试看,你一定会发现它确实有效。价值中国网:宗教既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载体。世界已经进入了“新轴心对话”时代,根据您的理解,我们应该运用哪种原则重新定义各宗教的分界线与价值观?尼特: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但同时非常重要的问题。和许多学者一样,我确信人类宗教史已经接近另一次轴心转变,类似卡尔雅斯贝斯提出的公元前80

6、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的第一次轴心转变。如果说“第一次轴心转变”是从外部向内部转变,那么我们现在“第二次轴心转变”所面临的,可以看作是从存在向共同存在的转变过程,或者说是从竞争向合作的转变。人们呼吁当今世界宗教相互关联,因为历史上绝大多数时期,它们并未这么做。纵观大部分宗教历史, 可以说大多数精神传统都未曾跨出自身领域。当然,有时候某种宗教对其他宗教产生影响,比如中国道教对佛教的影响。但大体上,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并非有意为之。当今世界,各宗教却必须明确、有意识的互相参与,共同努力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死存亡问题,也即贫困、暴力、潜在核战争、某些种族对其他种族的压迫,以及最具有威胁

7、性的生态灾难人类摧毁了维系生命存在的地球多样性。这些都是全球性问题;它们需要全球性的、国际合作解决方案。同时这些也是精神问题,需要人类历史传统智慧的帮助。实现从竞争转向合作的轴心式转变,各宗教都得放弃对自身优越性的宣称即认为自己是最佳、最终、神圣许可的宗教,终有一天将取代或合并其他所有宗教。没有任何一种宗教可宣称它知晓一切、拥有一切,因为我们所知的“一切”指代许多宗教中存在的所有“奥秘”或“终极实在”,同时这两者也超越所有宗教。借用美国的一句流行语:“上帝含义太广不适用任何单一宗教。”价值中国网:据我的认识所知,所有宗教都不可以评判其他宗教,因此对话可以提供宗教之间相互启发的机会。根据您的观点

8、,宗教对话的基础是什么?我们应该创建怎样的公共平台使各宗教都能成功进行对话?尼特:后现代学者坚称各宗教之间不可能建立共同点。他们认为各宗教之间不同点多于相同点。相应地,我的回答是如果各宗教之间没有共同点,那么各宗教周边必然存在共同点。几年前,我撰写了一个地球多种宗教一书,试图说明:联结世界各种多样宗教的共同点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尤其是今天,地球面临威胁。宗教间对话可以从这里开始,各宗教也可以从以下这个共同关注出发,即这个星球上无数人受难以及地球本身所受灾难。如果宗教不能应对这样的问题,那么许多人,包括我在内,也将不会关注处理宗教问题了。如果宗教关注这些问题,那么它们就有共同关注目标,这是共同

9、的起点也是对话的参照点,对话能够拯救地球与地球的居民。价值中国网:您如何评价世界知名比较宗教大师雷蒙潘尼卡的观念,及他的“宗教间对话”的基本原则?尼特:雷蒙潘尼卡是我的密友、知己,也是我的导师他将世界宗教带入充满生机的对话,我深受鼓舞。他对我有诸多教导,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教导并贯彻了宇宙信任这个观念。在他看来,宇宙信任意味着无论世界各宗教如何不同,无论它们之间有时似乎存在互相矛盾而非互相肯定的情况,我们能够、也必须互相信任,也即存在将各宗教联结在一起的事物这是它们共同分享并使它们互相学习的事物。这个“事物”不一定有具体的名称。它是“奥秘”。对潘尼卡来说,这种他所相信的奥秘,既实在也超越

10、我们的全部理解。价值中国网:能否从您的研究角度出发,谈谈信仰、宗教、与神学之间的关系?尼特:无论从个人灵性还是宗教间对话的角度出发,这些概念都存在重要区别。 在英语中 ,“信仰”意指个人灵性中心的个体、灵性体验,但它无法完整地用语言表达。信仰是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但它无法完全用理智把握。“宗教”是信仰的社会表现形式外在的教义、规则以及宗法仪式,这些表现形式促进信仰的产生或将信仰表现出来。尽管信仰属于强烈的个人体验,在没有其他人构成的团体中体现出来的话,信仰体验也无法实现。这个团体中的其他人也同样试图培养、维持它们的个人信仰体验。做为社会实体,宗教包括语言、故事与信念(教义),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中

11、如何应用信仰的指导方针(伦理或规则)。最后,宗教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仪式与实践,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依靠前者分享共同的信仰,同时记住促成团体形成的故事与最初的教义。“神学”在三者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它试图理解并将所有教义、规则以及宗教仪式在历史进程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运用。神学试图对几个世纪以前的最初教义,从当前的角度给予解释。通过这种方式,神学同样在维护“信仰”或保持给定宗教团体成员中的个人灵性体验方面起重要作用。价值中国网:当基督教团体与其他宗教进行对话时,从宗教对话的态度与可进入程度而言,您是否同意基督教可以从东方智慧中吸收某些灵性因素?人们进行宗教对话时,存在怎样的共识或行为道德标准?

12、尼特:做为从事与东方智慧对话的基督徒,我确证可以从亚洲智慧中收获甚多。 我近年出版一本名为没有佛,我做不成基督徒的书。 该书中我解释了自己从东宗教中获得启示,以及这些宗教如何帮助我应对自身基督教中碰到的问题。这本书的中文版即将面市。我认为人们从事宗教间对话时,拥有并一致同意的主要伦理观念之一是所有宗教、以及所有文化与民族都需要以更友好态度对待对方。对话要求我们在欢迎客人进入我们自身理解体系时,必须认识到这些客人并非陌生人而是朋友。从朋友那里,总是可以有所借鉴、学习。价值中国网:根据您的观点,从宗教对话的角度看,基督教与佛教存在怎样的区别与共同点?您如何看待中国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尼特:基督教

13、与佛教是世界上最截然不同的两类宗教。看起来两者在许多基本教义上有众多分歧:关于上帝、人性、时间的本质(线性或循环性),以及死后会怎样。但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正是由于佛教与基督教有如此广泛的差异,它们才更有机会互相学习。我们可以从差异而不是相同点中借鉴更多。我们的共同点并不能指导我们学习新事物,而我们的差异却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说佛教与基督教之间存在任何共同点的话,我认为有事实表明两种宗教都试图在人类所受苦难的领域有所作为。同时两种宗教都教导人类,可以从改变自我观念出发克服自身的苦难。这种转变涉及从“自我”为中心转为以“他者”为中心。我们又回到我前面提到的说法:耶稣与佛陀都教导人类只有为他者寻求幸

14、福我们才能找到幸福。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儒、释、道三教并存,这一状况值得西方世界多多借鉴,只要这种共存不经常成为冲突的根源。西方历史上却存在大量宗教战争。长期以来,西方人认为只有一种真实宗教自己的宗教。中国的例子则表明,这个文化并未将任何一种宗教置于必然高出其他宗教的位置。直到最近西方才开始认识到这一真理。中国可以帮助西方实践这个真理使其更明确。价值中国网:全球化时代,许多国家给予中国更密切的关注。据您的理解,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是什么?现代中国并没有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科学与宗教,那么您是否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所缺失?尼特:对我而言,中国文化中最突出、最鼓舞人心的特征是中国在哲学、宗教与艺术中都寻

15、求并相信和谐的可能性。同时,(孔子说“和而不同”-价值中国补充),中国文化也认识到创建物质与精神世界存在一些现实差异。但这个文化同时肯定这些差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创建和谐所必需的。没有差异,就不存在进步、成长,也就不存在和谐。阴阳八卦图象征这种和谐,其效果强有力而极具震撼。做为外国人,我不太情愿指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部分。既然提到这个方面,我可以给出一个提议。西方文化以及一神论的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中,都没有如中国宗教与文化中那样对和谐的强调。另一方面,一神论宗教传统强调公正。这也许是中国更需要强调的,即没有正义就谈不上真正的和谐。公正,意味着一种文化中某些人拥有比实际需求更多的资源

16、,而许多人却无法拥有足够的资源,这样就无法真正和谐。对任何人或任何阶层、性别、种族的人来说,利用他人为自己牟利都是不公平的。没有公正,就没有和谐。(当然,我并非意指西方已经实践了它所宣扬的公正!)如果中国在和谐方面可以指导西方,那么西方也可以指导中国的公正。价值中国网:当前世界不少人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因此中国需要通过文化影响力与全球对话。那么如果中国试图加强文化影响力,应该以何种方式?带给世界什么?尼特:这个问题最难回答。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世界未来将由中国决定。至于这种决定性到底是什么,中国如何塑造世界未来,我不太确定。但我对中国充满信心。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表达自我,并因此向

17、世界展示独特的中国式民主。西方式民主建立在这样的哲学理念基础上,即人类“都是个体的人”基本上是独立个体。这种理念通过非常自由的资本主义形式表现并维持。我希望中国向世界展示将达到并体现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的前提是将人理解为“社会人”社会存在。这种民主需要民主经济或者甚至是社会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国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与希望。如果中国成功实现这种中国式民主,成为世界首领,那么世界将更富裕。这是我的希望。价值中国网: 您在中国看到了什么?这次访问是否达到了您的预期愿望?尼特:卡西(尼特夫人)和我最近完成的中国之旅,是我们首次访问中国。相信我,这次体验超出了我之前大部分的预期愿望。从我个人角度,中国主人的热情好客、有效组织、中国美食赏心悦目,这一切都让我们无比感动。(我们曾认为纽约市拥有正宗中餐馆,现在,我们不太肯定这一点)。同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悠久以及深度与成就也使我们深受鼓舞、使我们更谦虚。我们感到生活在中国的节奏与强度变幻莫测。如我们在英语中所说的,中国确实“呼之欲出”。 对自身也是对世界而言 ,中国充满希望与潜力。这令人鼓舞也有点让人生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