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27.59KB ,
资源ID:108391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391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1、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解读正确的是A建侯卫就是实行郡国制,制作礼乐就是为了维护郡国制B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C建侯卫就是推行宗法制,制作礼乐用来代替分封制D建侯卫就是

2、实行郡县制,制作礼乐是为了丰富周人的生活2.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国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

3、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4“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易系辞下第八中的这一记载所反映的情况是 A中国原始时代从采集、渔猎进步到农业生产阶段B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C原始狩猎工具的创制极大地丰富了食物的来源D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最符合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4、成 B.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6.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宗法制的解体 B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C封建的经济发展 D私学的发展7.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变化的客观条件之一是 A国力增长,政治经济空前繁荣 B察举制的实施行之有效C全国行政机构设置发生了变化 D造纸术的改进

5、8.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A受到古代帝王的尊崇与提倡 B普设孔庙,官方定期祭孔C儒家经典是历代选官的依据 D戏剧将忠孝观念普及于民9.魏晋时期规定:“州、郡皆置中正,已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与察举制相比,这一制度A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 B提高了儒生的地位C使社会各阶层流动制度化 D打破了政治权威和物质财富等级的世袭10.右图是西汉手工业分布图,该图反映了A纺织业分布较广B长江流域盐铁业发展水平较高C黄河流域手工业水平高于长江

6、流域D手工业集中分布于交通要道11.“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做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2.宋代“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

7、朝廷”,这一做法 A实现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削弱了地方自主处置事务的能力13.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下列诗句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14.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

8、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不包括 A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世俗文化的兴起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15.据宋史张逊传载:太宗二年,“阇婆、三佛齐、渤泥、占城诸国亦岁到朝贡,于是犀象香药珍异充溢府库。(张)逊请于京置榷易物,稍增其价,听商人入金帛市之,恣其贩鬻,岁可获钱五十万缗助经费。太宗允之,一岁中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下列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北宋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北宋国力强盛、万邦来朝C商业收入成为北宋重要财源 D北宋政府限制朝贡贸易16.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文艺淡化了社会实用的功利色彩,更加关注文艺的自身规律和创作技巧,出现了为文艺

9、而文艺思潮,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专门探讨文艺问题的著述,是继先秦以来中国文艺发展的第二个转折时期。据这位学者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17.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 A民贵君轻 B君权至上 C天人感应 D天下为公18. 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1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7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2接折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8交折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3见面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9月折

10、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4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lO随手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5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11封柜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6交发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 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 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19.有学者说:这种生产结构“虽然脆弱但破坏了极容易复活和再生古人所说,乱而后治,其中一个缘由,便是这种生产结构在起作用。”这反映了“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是 A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B男耕女织分工合作经营C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D以重农抑商为主要政策20.今(明朝)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

11、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明朝禁止对外贸易 B政府特许与进贡国家有限贸易C禁止官商对外贸易 D希望外夷向天朝上国朝觐纳贡2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一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 B绘画 C戏曲 D杂技22.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

12、”与“公天下”共存23.唐朝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称赞中国古代某书法家道:“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其)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下列书法作品与韩愈所称赞之书法家风格相一致的是A. 李斯泰山石刻 B. 张旭的古诗四首C.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D. 王羲之的兰亭序24.亚里士多德曾论述道:“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上述认识,雅典 A每个居民都自觉将自身与

13、城邦融为一体 B. 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集体意识C党争扮演了一个导致国力日益削弱的角色 D民主政治制度终于变成了历史的陈迹25.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26.英国物理学家洛奇曾赞叹说:“除了一支笔,一瓶墨水和几张纸以外,再不用任何其他东西,就预言了一颗极其遥远的、人们还不知道的行

14、星的存在,并且敢于对天文观测者说,把你的望远镜在某个时刻对准某个方向,你就会看到一颗人们过去从不知道的新行星。这样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非常令人惊讶和引人入胜的!”洛奇所赞赏的是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7.社会主义研究杂志 1986 年第 3 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政 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 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

15、. 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28.“抛弃对物体作有条理的描绘,将染料点在帆布上面,来模仿光线对眼睛的刺激。”这句话描述的是近代哪一绘画流派的艺术特征A立体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29.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说明列宁认为其实质是A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 B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30.西方学者布克哈特曾说:如果不是宗教改革运动挽救了教皇政府,谁能说教皇政府本身的命运将会怎样?对他的这一说法理解正

16、确的是A宗教改革以挽救教皇政府为目标 B. 宗教改革对教皇政府没有产生冲击C. 宗教改革促进了基督教的新发展 D. 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思想运动31.“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取代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3

17、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C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33题25分,34题12分,两题为必做题;35、36、37、38为选做题,任选一道作答,1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1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材料二 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能受到人们的尊敬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说道:“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企望的并能作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古希腊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材料三 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

19、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材料四 钦佩或近于崇拜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至少是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虽然为建立和维持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所必须,但同时也是我们道德情操败坏的一个重要而又最普遍的原因。受到人们的尊敬和钦佩一条是学习知识和培养美德;另一条是取得财富和地位。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品质:一种是目空一切的野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一种是谦逊有理和公正正直。前者促使每一只飘忽不定的眼睛去注意它;后者除了非常认真仔细观察者外,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大

20、部分人都是财富和显贵的钦佩者和崇拜者 英国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概述材料一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5分)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的哪一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的社会因素。(6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三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并谈谈你对财富与道德关系的认识。(6分)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止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

21、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评材料中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选做题3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

22、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11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摘编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材料二 为什么“抑兼并”不行,“不抑兼并”也不行,“抑”与“不抑”交替试之还是不行?因为“权力捉弄财产”的封建经济不可能讲“过程的公正”,无论专制朝廷的“公权力”还是贵家势要的“私权力”都既不让规则公平更不让起点公平,于是国家的“自由放任”会放出无数土皇帝与

23、土圈子,却放不出一个中产阶级,而国家的经济管制也只会“与民争利”,却管不出个理性调控机制。 秦晖跳出(土地兼并的)怪圈的根本在于“过程公正”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3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

24、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的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全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部都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政府就是在臣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这一中间体的成员就叫做行政官或者国王,也即是说执政者。所以有人认为人民服从首领时所根据的那种行为绝不是一个契约,这是很有道理的,那完全是一种委托,是一种任命,在那里,他们仅仅是主权者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并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位思

25、想家主张的异同。(7分)分别说明材料一、二中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8分)3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 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材料二 在一战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美国总统威尔逊非常赞成这个主张,并将此纳入他的“十四点原则”,力主建立国际联盟这样一个组织国联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

26、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20世纪国际关系史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的影响 。(8分)材料二认为国联“在实践中却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这一观点。国联的成立为什么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7分) 3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

27、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 材料二 (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QQ:35152082) 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6分)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9分)第四次月考历史答案34. 第一种观点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依据:政治上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自然

28、经济占领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文化上理学思想等影响深远,严重束缚人们思想,摧残人性;外交上总体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第二种观点认为当时的社会是传统社会的顶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依据: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经济上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不断发展;文化上对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质疑,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繁荣。35.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王安石是如何实践“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的,除“国用足”外,变法还发挥了怎样的作用?(7分)实践: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4分)作用:打击大地主大官僚的特权、抑制土地兼并、保证农业生产(3分)材料二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其变法失败。(8分)根源:缺少过程公正,权力缺少监督制衡。(2分)其他因素:变法措施不合实际,打击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与民争利”强行借贷引起了民间的不满;宋神宗去世,反对派上台,变法受到排挤(6分)36.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7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