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义乌市委关于制定义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编制和实施各类规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行动纲领。一、全面推动科学发展着力建设国际商贸名城(一)发展背景“十一五”时期,是义乌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全市上下在中共义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
2、部署,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创新创优、提质提效,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朝着建设国际商贸名城宏伟目标大步迈进。一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614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43100元增加到83539元;综合财政预算总收入173.7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8亿元。二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46.2:50.9调整为2.8:43.2:54.0,第三产业比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市场核心
3、竞争力不断提升,商品市场成交额达到621.1亿元,中国小商品城成交额连续20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和“义乌市场信用指数”正式发布;会展品牌效应凸显,形成了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四大国家级展会;“海铁联运”模式得以创新,物流体系不断完善,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工业经济不断增强,新增国家级产业基地10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都市农业蓬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成立科研院校义乌虚拟研究院、浙大义乌创业育成中心和义乌创意园。三是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义乌市场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直接经贸往来,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义乌港”建设加快推进,海关监管
4、小商品出口达57.6万标箱,有18家全球知名船运公司在义乌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入境境外客商达42.2万人次,购物旅游游客达811万人次。四是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化率达到75%,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增强,航空口岸连续4年临时开放,设立义乌海关和公共型保税仓库,获得外国人在义乌就业许可权,义乌工商学院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五是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4775元和35220元,位居全省前列。以“十大民生实事”为载体,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实现社会保险政策全覆盖;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创建成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市;城乡服务体系更加
5、完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就业服务平台深入基层;“平安义乌”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六是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围绕“两转一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和农村社保体系完善同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深入开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进展顺利。七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生活环境日趋优化,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称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义乌市“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请见第2版专栏1。)过去的五年,是义乌发展
6、又好又快的五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创新创优不松劲,牢牢把握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坚定信心、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始终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致力于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带动,致力于构筑体制机制和国际化新优势,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致力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综合品质不断提升;始终坚持改善民生、确保稳定,致力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始终坚持创新创优、提质提
7、效,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和资源性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层次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要素制约明显、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滞后、维稳压力较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展望未来,义乌正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速推进,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际国内环境总体有利,为义乌市场发展、商业模
8、式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在新的经济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提供了更多机会。“十二五”时期,义乌仍处于蕴含重大机遇、大有作为的时期。建设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依托多年以来发展的积累,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对发展空间的拓展以及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等大平台的启动,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大物流大通关体系、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条件已经成熟,将带动义乌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义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以统筹发展、创新发展为手段,加快市场、产业、城市、社会和政府的全面转型,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径,是“十二五”乃至更
9、长时期义乌发展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重点攻坚期。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加快推进,国际化带动战略的不断深化,开放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高,将为义乌发展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和注入强大的开放动力。站在更高起点上,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牢固树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实现义乌发展新跨越。(二)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重要战
10、略机遇期,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创新创优、提质提效,着力推进产业升级,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把义乌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充满活力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富有竞争力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推进“十二五”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坚持转型发展。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支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大平台拓展新空间,以大产业提高竞争力,以大项目增强带动力,以大企业集聚新优势,不断
11、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发展。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坚持统筹发展。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集聚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能力;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优化生态环境,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和谐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管理创新,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奋斗目标
12、总体目标: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主要目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双提升,人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8万元左右。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优化“三二一”产业结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提高,到2015年达到56%。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层次不断提升,要素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进展明显。现代都市农业体系基
13、本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新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趋合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电力、交通、通讯、给排水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健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生活性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发展达到新水平。制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到2015年,城市化率达到80%。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全面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方位带动各领域改革,形成更加
14、充满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会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区域合作、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进口、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翻一番。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就。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9%。(“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请见专栏2。)二、加快
15、市场拓展提升打造国际性商品贸易中心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按照“拓展市场、创新市场、提升市场”的总体思路,加快市场转型升级,再创市场发展新优势。(一)规划建设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建设集展示、交易、仓储、信息发布、技术交易、售后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身,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联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联动,与国际商贸城功能呼应的新市场群。突出重点,梯度布局,推进海量数据储存与信息处理中心、原辅材料供应板块、成套机械装备供应板块、零部件和总成供应板块、工量具供应板块、“义乌指数”信息发布平台等六大板块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供应商产品展示交易及配套用房项
16、目,市场初具规模。(二)加快提升市场国际竞争力促进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以国际商贸城和篁园市场为重点,加快市场创新提升,强化商品集聚功能,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着力打造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定价中心。探索发展国际商贸城连锁配送型市场,提高国际商贸城在国内销售的份额。优化城市商业中心和市场区块布局,探索规范专业街发展途径,合理规划布局专业街,促进场街共荣,确保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提升市场竞争软实力。深化“义乌指数”应用,强化“义乌指数”信息功能,开发指数衍生产品,普及义乌指数知识,提高指数影响力。加快小商品编码中心建设和应用,建立小商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
17、系。强化展示功能,建立健全市场流行趋势发布平台,积极引导市场消费潮流。完善信用、交易、支付、安全认证、税收等支撑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强结算平台、授信平台、信用平台建设,推动市场功能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标准制订等方向拓展,进一步提高义乌市场在价格、标准、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发挥行业协会协调作用,加强市场管理,努力打造低成本的贸易环境,提升小商品市场国际竞争力。积极培育现代商业文明,鼓励市场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引导经营户向现代化营销方式转变。(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无形市场,依托海量数据储存与信息处理中心,建立国际商贸城、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以及义乌其它市场的商品实时交
18、易信息库,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义乌有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打造规模化数字交易市场和数字商务平台。鼓励引导传统企业及市场经营户提高电子商务应用率,集聚壮大专业化、经营性的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网上专业化经营性公司,走出一条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互动共荣的新路子。探索营造标准化电子商务环境,规范发展快递业等配套服务行业,培育提升网商运营能力,培育引进2-3家有较强影响力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10家以上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专业性行业门户网站,建成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网货采购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打造“东方商谷”。(四)培育发展进口转口市场加快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馆建设,布局“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高档
19、次、高品位的境外商品展贸专区,引导企业从事进口、转口贸易。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制造商、品牌代理商、进出口贸易商的引进力度,引入适合在义乌市场营销的境外商品,引进跨国零售连锁集团和各类采购中心,促进进口商品交易规模化、品牌化,实现义乌市场由“买全国货,卖全国货”向“买全球货,卖全球货”转变。(五)推动义乌市场“走出去”加快推进中国义乌(坦桑尼亚)经贸合作区建设,在全球稳妥布局分销配送中心或展示中心,到区域中心城市开辟“分市场”,提高国内消费市场份额,拓展非洲、拉美、东欧地区等国际市场,构筑国际营销新渠道,加快发展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拓展市场外延,加强与国内重点市场、边贸市场的沟通联系,拓展市场分销渠
20、道,不断开拓国内市场。三、加大先行先试,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构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基本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型贸易体制框架,为全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国际贸易发展创造经验。(一)构建优化国际贸易发展环境的体制机制创新贸易监管机制。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探索建立“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工商、互联网等系列监管政策。完善促进小商品进口、转口贸易便利化的政策体系,改善小商品进口、转口环境。健全客商便利化出入境管理机制。深化外事审批、出入境业务管
21、理等制度改革,创新外事、公安协调配合模式,完善航空口岸开放等机制。探索进一步促进人员往来、居留便利化的政策措施,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健全内外贸协调发展的促进机制。制定推进企业经营内外贸的便利化措施,强化市场准入、标准设定、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职能,形成有利于内外贸健康发展的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统一、协调的内外贸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内外贸统一的统计、监测、分析和调控体系。创新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应对机制。鼓励企业运用技术性措施,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和行业自律、企业自律,主动破解和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加强贸易预警体系建设,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四
22、位一体”的进出口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重点国别的贸易和政策预警,有效防范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探索建立国际贸易互信机制,积极通过国别预警磋商机制化解贸易摩擦。(二)构建国际贸易支持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主体结构,创新专业市场功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会展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流通对经济的先导作用,根据全球化产业链分工,通过市场带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格局,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加快发展“绿色贸易”,带动相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围绕促进金融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主线,健
23、全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探索推进金融服务国际化有效途径,构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持体系。(三)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扩大国内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商贸流通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能级,积极推动浙中城市群建设,加强浙江中西部地区合作交流与联动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接轨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主动参与中西部地区深度合作。加强区域协作分工。大力拓展跨区域、跨国界的分工协作网络,坚持市场共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群;坚持产业共兴,充分发挥义乌市场窗口作用,联动区域小商品制造业发展;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互通对接,构筑一体化、现代化的设施
24、网络;坚持环境共保,协力推进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构筑一体化的区域生态保障体系。(四)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加强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四减少”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审批运作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建立精简高效的大部门管理体制,合理配置部门职能。改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合作关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全力打造“数字义乌”,全面实施城市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政府服务和管理效能。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制,重点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财政支出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的保障机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强
25、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自由裁量权羁束工作和行政复议制。加强行政监督,支持新闻舆论、群众和司法监督,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化。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防体系建设。落实增收节支的各项规定,合理控制行政成本。四、聚力建设“义乌港”,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综合客运枢纽紧紧抓住省级“大通关”试点和“省部共建重点物流基地”的难得机遇,以打造“义乌港”为总抓手,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平台,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争取把义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一)推进“大通关”建设切实加强与海港、空港、边境口岸的战略合作,把“义乌
26、港”打造成为综合功能完备的“始发港”和“目的港”。争取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巩固义乌至香港地区航线,逐步培育国际航线,建设浙中国际航空港。延伸口岸港口功能,完善海关、检验检疫、物流、交通运输等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探索国际内陆港建设新途径,力争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健全海陆空多式联运模式,实现综合性、立体化联运,加快实现国际内陆港与海港、边境口岸的直接通关,大幅提高通关效率。力争到2015年,全面建成功能齐全的“大通关”系统。(二)加快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完善以公、铁、空三大运输方式为主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建设投入,逐步构建“两园四专业两站点一备用”物流场站体系。以内
27、陆口岸场站和小商品监管中心(青口监管中心)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强化国际物流支撑作用;以国内物流中心、廿三里物流中心等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提升国内物流支撑作用;以苏溪、上溪、佛堂、赤岸配送站场等建设为依托,继续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站场体系。“十二五”期间,重点加快内陆口岸场站建设,力争到2013年全面投入运营。积极推进小商品监管中心、国内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开展廿三里物流中心、佛堂物流站、大陈物流站、夏迹塘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加快形成仓储、运输、配送、分拨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平台。(三)构建“多功能、立体化”集疏运网络按照形成“一港、两高、四
28、铁、多通道”的对外交通框架结构的目标,加快空港、铁路、区域轨道、高速公路和与周边县市快速路网建设,构建多通道、多路线连通的立体化对外综合交通网络。航空港建设。加快空港建设和口岸开放,扩建义乌机场,实施国际航站楼、义乌机场飞行区等级提升改造工程,完善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力争达到4D级干线机场标准,全力打造设施一流、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空中网络畅通的“浙中国际航空港”。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高等级公路环建设,推进杭金衢高速公路义乌段拓宽工程;重点打通永康、兰溪、武义、东阳和诸暨等市县联系的高等级通道,成为义乌接轨长三角、联系周边城市的快速通道。铁路建设。加快杭长客运专线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集高铁客运、公
29、铁换乘、公交换乘及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义乌铁路客站换乘枢纽。做好甬金铁路的建设前期工作。内河航道建设。积极探索打通水上通道,做好提升义乌江航道等级项目前期工作。(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联托运、货代、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延伸服务领域、扩大增值服务,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义乌,加快培育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到义乌设立区域性总部。以港口物流、专业市场物流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物流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快递、配送、分拨等现代物流业。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物联网,健全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编制发布义乌道路货物运输价格指数,为道路货物运输
30、市场发展提供指导。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物流业整体素质。“十二五”时期,力争培育和引进4A级物流企业4家以上、3A级物流企业6家以上。五、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全省领先的服务业集聚区以省级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发展市场、物流、会展、金融、总部经济、旅游、商贸零售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商贸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服务能级,完善市域服务设施,提高服务经济地位,努力打造全省领先的服务业集聚区。(一)加快建设国际会展名城做强专业展会群。创新发展机制,着力提升义博会、文博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国家级品牌展会的规模档次和品质,其中义博会规模力争达到1万个国际标准展位。积
31、极拓展商务会展产业链,培育壮大五金会等一批专业化品牌展会,加快引进有影响力的国内外知名展会和国际性商务会议。扶持壮大会展主体,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展览集团1-2个,加快培育专业化的会议组织机构和会展服务企业。力争到2015年,培育国际知名展会5个以上、国内知名展会10个以上、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20个以上,承办大型国际性、国家级会议(论坛)10个以上。培育壮大境外展会。以义博会境外展为龙头和发展重点,加快出国(境)办展步伐。采取在知名展会创办专区、举办自办展等多种方式,逐步丰富办展经验,培育壮大境外展。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展览公司和项目“走出去”,举办各类展览会、对接会,扩大义乌会展业
32、的国际影响力,为市场、企业、商品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二)构筑区域金融高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重点发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创业投资基金、信托投资、金融租赁等特色金融服务,加快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建设区域金融高地。加快农村合作银行改制进程,支持稠州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做优做强,推动金融监管机构和驻义金融机构升格,积极培育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探索建立金融租赁公司、企业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全面推动保险市场深化发展,充分发挥保险服务功能,拓展保险服务,提高保险业服务水平。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大企业债券类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对中小企业、“三农”、转型升级企业的金融支持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