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9 ,大小:189.61KB ,
资源ID:108139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139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docx

1、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高考5年命题点集训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先秦西周分封制的实施和作用1.(2019两湖八市联考)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这体现出当时 ()A. 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 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 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 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叔和唐叔都属于周王室成员,封康叔于殷墟、封唐叔于夏墟,是为了加强西周统治;但他们治国的施政方针、具体制度并非相同、照搬周制,而

2、是各具特点,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故B项正确。2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源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隽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B根据材料可知,此时在宁夏发现西周文物上有“巡查,巡视”的字样,说明西周对当时处于边疆的宁夏地区实行了有效的管理,故B项正确。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功能3(2019山东四市联考)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指出:“是故天子、诸侯虽无大

3、宗之名,而有大宗之实。”这说明 ()A天子是天下之大宗 B诸侯在本国是大宗C天子诸侯均行宗法 D诸侯冲击天子地位C天子是天下之大宗和诸侯在本国是大宗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B两项错误;材料是说天子、诸侯都“有大宗之实”,即天子、诸侯均行宗法来维护统治,C项正确;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天子的地位,故D项错误。考古、史籍中的农业生产技术4(2019山东安丘、诸城联考)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近年已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由此可以推知()A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B文献史料真实可信C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D文献史料与考古

4、发现相互佐证D根据材料所述,根据甲骨文中“犁”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同时又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D项正确;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的是青铜犁而不是铁犁,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A项错误;文献史料处于二手史料,需要佐证,B项错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礼器,C项错误。5(2018山东德州二模)孟子梁惠王说“深耕易耨”;礼记月令说(季夏之月)“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荀子王制说“修堤渠,通沟浍使民有所耘艾”。这反映出当时()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 B注重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形成 D国君重视农业生产B材料所述从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和水利灌溉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量

5、,促进农业发展,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铁犁牛耕得到推广和小农经济形成,故A、C两项错误;D项材料虽有所涉及,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古代手工业产品的文化内涵6(2019郑州一中摸底)考古发现,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其雕刻工艺明显具有中原青铜器面具多扉棱装饰的特点。此外,铜尊、铜罍等礼器与殷商青铜礼器形制较为一致。这反映了当时()A巴蜀地区处于商王内服之地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礼乐制维护了宗法分封制度D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存在文化交流D由题干材料可知,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青铜雕刻工艺、礼器形制较为一致,这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有较强的文化联系和交

6、流,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状况7(2019湖北4月调考)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推行重农抑商 B商业意识增强C社会转型加快 D经济管理规范B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载,挂牛头卖马肉和“买椟还珠”都说明卖家注重商业宣传和产品包装,可知当时商业活动和意识增强,故B项正确。先秦时期君王的统治理念8先秦典籍左传有记载,周公在教导成王时,特别强调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这反映了()A左传强调敬天为民 B赋税征收的阶级差异C统治者注重社会和谐 D奴隶主维护井田制度C材料体现统治者的民本观在经

7、济方面的表现,与敬天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强调的赋税政策并没有因阶级不同而有所区别,故B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周公强调要对人民施以恩惠,不滥用民力,减轻租税征收,体现了民本思想,说明统治者注重缓和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和谐,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周公在经济上的民本观,没有体现对井田制度的维护,故D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文化9(2018吉林二模)项目甲骨文金文 时间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殷商晚期至战国之末 识别字数一千多一两千 用途占卜颂扬功烈庆赏,多有子孙永垂后世之意 内容农业、畜牧、货币、交通、家族宗法、战争、国家起源、阶级关系、土地制度等祀典、赐命、征伐、契约、铭刻,结尾常见“其子子孙孙

8、永宝用”等语 篇幅每篇一、二字到一百多字数十字到几百字 上表为有关甲骨文与金文的比较。据此可知()A甲骨文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B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C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 D金文作为载体是有历史意识的D甲骨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不是记述商王朝兴亡的史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金文记载的内容,不能体现出金文的造字方法来源于甲骨文,故B项错误;金文与甲骨文是商周记载史实的文字,不是史书,故商朝的史料只有金文和甲骨文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金文是商朝记载史料的文字,记载了商朝的史实,故D项正确。诸子思想反映社会现实及古代文化传承10(2018福建泉州质检)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

9、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这()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D起因于汉代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B古代科技逐渐落后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秦朝“焚书坑儒”、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墨家学派受到打击,故B项正确;生产力发展不会导致墨家学派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所述是“秦汉以后”走向式微,故D项错误。二、中国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秦汉中央集权的发展1(2018安徽宣城调研)对于郡县的划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由

10、此可知汉代 ()A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 B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C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 D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B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是在秦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南方郡县数目多于北方,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说明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故D项错误。汉朝君主专制的加强2(2019两湖八市联考)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

11、中央集权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B材料涉及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并未提及削弱王国势力,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汉武帝时尚书 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的在于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B项正确;C、D两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度3(2019中原名校质检)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认为察举制比九

12、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C钱穆虽然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是察举制,但是这不是他强调的主要意图,因此A项错误;材料中钱穆认为汉代察举制的原始用意是好的,肯定了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比较,所以排除B、D两项。汉代经济的发展表现4(2018山西晋城一模)下面是不同史籍对汉代经济状况的记载。由此可知,西汉时期()记载出处“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族、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矶、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下

13、里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楠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兖、豫之漆丝絺紵”盐铁论本议A.具备经济区域分工的基础B实行与民休息的经济政策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繁荣 D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A表格信息显示山西主要是木材等,山东鱼盐等,江南主要是奢侈品,体现出当时区域经济分工明确,A项正确;表格体现不出汉初与民休息政策,B项错误;长途贩运发展繁荣是在明朝以后,C项错误;古代小农经济仍是主导,D项错误。汉代儒家思想的内容特点和地位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的诏书中引易诗之文,令有司议赏功诏中引孔子言政之事。后汉书祭祀志上记载:“据经依传

14、,庶无咎悔。”这是因为汉代()A独尊儒术的制度环境 B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C儒学变得更具诡辩性 D政治沦为儒学的附庸A根据“诏书中引易诗之文”“据经依传,庶无咎悔”可知儒家经典地位很高,可作为依据,这和汉代独尊儒术的制度环境是分不开的,故A项正确;祭祀以经学为依据,反映了经学地位崇高,而不是祭祀与经学关系紧密,故B项错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不能说明儒学的诡辩性,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儒学为政治服务,沦为政治的附庸,故D项错误。6(2018山东德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董子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董子又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

15、生。是故阳长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长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董子举贤良对策谓“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周敦颐、张载用太极或太虚的气一元论,结合易传的宇宙论模式,建立起抗衡佛老的本体宇宙论。二程用“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即穷理”重新解释经典的内涵,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朱熹把这一理学发展为以“理气”“心性”“格致”问题为中心的“致广大而尽精

16、微”的全面体系。陆九渊以及明代的王守仁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认为人心即是道德主体,心能自身决定道德规范,突出了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性原则。理学和心学的互动、论争贯穿并促进了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复兴的运动具有崇高的理想,典型地表达在张载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原因。解析:第(1)问,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根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可以得出强调君权神授,

17、神化君主的权威;根据“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可以得出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根据“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说明董仲舒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根据“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说明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以此限制君主权力。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知识,从教材所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产生的影响来回答。第(2)问,宋明理学的发展趋势,根据“从本体论、人性论、知识论三个方面真正建立起了理学”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表现出哲学化的趋势;根据“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

18、以得出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其发展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知识,从儒学发展到理学的背景来回答。答案:(1)特点:强调君权神授,神化君主的权威;把阴阳五行学说、法家思想引入儒家思想;主张治国刑德并用,重德远刑(或答“德主刑辅”);宣扬天人感应,限制君主权力。影响: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推动其最终成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君权,构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有利于制约皇权。(2)趋势:不断发展完善(或答“体系化”);哲学化(或答“思辨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加注重责任感、使命感。原因:唐宋时期政局变动,社会动荡;儒学受到来自佛、道的冲击(或答“三教合一”);理学家个人的

19、主观努力;理学与心学各派别之间的论争。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魏晋、隋唐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出现的问题1(2019河南洛阳三模)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并自行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请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一现象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C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B材料反映魏晋时期改变了汉代仅三公和大将军设置官署的情况,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这样会导致地方僚属势力较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必然导致官僚

20、众多,加重了地方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地方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否巩固无关,故C项错误;地方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设置官署与世家大族的势力削弱无关,故D项错误。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和民族交融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A “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反映

21、了衣冠南渡之后,司马家族与地方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相反九品中正制是对曹魏时期唯才是举的一个倒退,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单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3(2019广东揭阳检测)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了华夏文明D材料体现了

22、南北朝时南方北方各著国史时称对方为虏、为夷,说明自视为华夏文明,视对方为蛮夷,但这并不能体现南北民族对立尖锐,故A项错误;国史编写的政治性应指历史为政治服务、强化君权等内容,与材料中视对方为虏、为夷无关,故B项错误;南北朝时正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南北朝各自视为华夏文明,视对方为蛮夷,说明此时南北朝均认同了华夏文明,故D项正确。唐代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4(2019湖北重点中学月考)在糊名制出现之前的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 ()A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D社

23、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B材料反映了许多高官子弟主动选择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正途的出身,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认可,B项地位日益稳固正确,C现错误;A、D两项不符合史实。唐朝农业的发展状况5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A根据材料“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到“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说明政府限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保护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

24、“土地买卖文书”反映的是农业的土地买卖而不是商业贸易,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反映农业土地买卖减少而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西北的高昌国”和“安西都护府”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西北地区而不是南方经济,故D项错误。6(2018重庆调研)据史载,唐代后期皖南山地的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四川九陇人张守珪,有茶园在仙君山,“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工者杂处园中”,这说明当时 ()A茶叶种植成为主要的农事活动B茶叶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C农业的耕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B材料只反映出两地茶叶的种植,没有体现出其在农业中的地位,

25、故A项错误;材料两地从事茶叶种植的人较多,“业于茶者七、八”“召采茶人力百余人”,说明形成了专业化的产区,故B项正确;唐朝农业的耕作方式仍然是铁犁牛耕,故C项错误;由材料“佣工者杂处园中”,说明存在雇佣关系,但没有体现出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故D项错误。魏晋、隋唐时期的科技和文艺7(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唐代文献记载,德宗时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据此可知,文中“战舰”()A以水力作为驱动的动力B行驶速度远远低于帆船C具有机械动力轮船雏形 D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海船C“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可得出所

26、制战舰具有机械轮船的结构,故C项正确。8(2018江苏四市一模)梁武帝萧衍曾对某一书法艺术作了如下描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最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小篆 B楷书 C草书 D行书C“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乍驻乍引,任意所为。或粗或细,随态运奇”体现的是草书的写意性,故C项正确;小篆的特征是笔画圆匀,与材料体现的写意性不符,故A项错误;楷书字形方正,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与材料体现的写意性不符,故B项错误;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特点,与材料体现的写意性不符,

27、故D项错误。魏晋、隋唐时期的三教并行、儒家思想变迁和中外文化交流9(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C从材料可以知道,道教的改革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但不能说明儒道出现了融合,故答案选C项,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的问题,故排除B项;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所奉行的宗旨,排除D项。10(2019中原名校质检)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

28、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B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以此来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符合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表明当时的士人借助文学运动来复兴儒学的目的,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没有体现骈体文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项排除;程朱理学是在宋代之后出现,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D项。11(2018广东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

29、以来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冲突与磨合,东晋以后开始融入中国文化。隋唐时期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佛教迅速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也逐渐形成。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是伴

30、随着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主义由西方传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完全凭借西方教会的人力和财力, 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和传统强行照搬过来,造成教派林立和教内纷争的局面,也引发了中国人民规模宏大的反基督运动。20世纪2030年代部分基督徒试图在西方宗教首领的“指教”和“辅助”下实现不同宗派的联合,并在神学思想和教会的礼仪、体制方面, 使基督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习俗以及宗教伦理观念相结合。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盛行的欧洲中心论在中国的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排斥, 随后30年代后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基督教本土化运动趋于沉寂。摘编自王美秀基督教的中国化及其难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中国化和基督教中国化的结局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结合所学知识,佛教进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中国化的佛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