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39.73KB ,
资源ID:108117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117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docx

1、中考化学复习冲刺必刷题科学探究之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探究专题word版有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科学探究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1、化学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了探究。【探究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加入80的热水,并将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都淹没,然后连接注射器并推动注射器活塞,将部分热水压回长颈漏斗,使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资料】:红磷着火点为240,白磷着火点为40,白磷有剧毒。(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2)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 。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 。(3)实验后从长

2、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 。【探究二】实验小组通过数字传感器(图2左)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火过程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仔细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4)曲线 (填或或)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中BC段的变化原因: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 ,通过曲线数据分析,你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探究三】实验小组分别用酒精和柴油探究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如表1:表一:各物质着火点和沸点物质着火点 ()沸点()酒精42378柴油220400表二:燃烧匙内柴油温度345507柴油是否燃烧不燃烧燃

3、烧实验中发现用火柴可以点燃酒精,但柴油很难被点燃。研究小组通过高温传感器(图2右)测得燃烧匙内柴油的温度与燃烧情况如表2:【资料】酒精、柴油等液体燃料在燃烧时先汽化为气态,然后气态的燃料再开始燃烧,燃烧放出的热量促使液体燃料不断汽化,不断燃烧下去。(5)结合小组的实验,请分析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 。(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观察到的现象是酒精熄灭 ,请分析原因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 。(7)为了减少雾霾、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研究机动车尾气中CO、NOx,及CxHy的排放意义重大。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含量与“空/燃比”(空气与燃油气的体

4、积比)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随“空/燃比”增大,COx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 。答案:解:(1)白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2)露出水面的白磷能接触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由于红磷的着火点较高,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现象是: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3)由于五氧化二磷有毒能与高锰酸钾反应,实验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性高酸钾溶液的目的可能是: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4)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多,所以曲线是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中BC段的变化原因:水蒸

5、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通过曲线数据分析,由蜡烛燃烧的情况可知,对燃烧条件新的认识是: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5)由于柴油的沸点高可知,火柴很难点燃柴油的原因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6)研究小组将内有燃着的酒精的燃烧匙移至冰面上面(没有浸没),由于冰吸收了酒精的热量,观察到的现象是酒精熄灭 原因时: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7)由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可知,COx和CxHy的含量减少的原因是: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故答为:(1)4P+5O22P2O5;(2)露出水面的白磷燃烧;露出水面的红磷不能燃烧。(3)把有毒物质氧化成无毒物质。(4),水蒸气冷凝成水,气体减小

6、;可燃物需与一定浓度的氧气接触才能燃烧;(5)柴油的沸点高不易汽化;(6)酒精熄灭,温度低于酒精的着火点;(7)空/燃比增大,氧气充足,燃油气能充分燃烧。2、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步骤2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空瓶)中,白磷不燃烧。步骤3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寒紧瓶塞,白磷不燃烧。步骤4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简B中水的体积为1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燃烧。(1)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

7、式 。(2)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 /5,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 (答一条即可)。【交流】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4)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反思】(5)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DE段变化的原因是

8、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 。答案:解:(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故答案为:4P+5O22P2O5;(2)对比步骤3和4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故答案为:需要氧气;(3)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故答案为:量筒中的水进入A中的体积为20mL;温度未冷却至常温或白磷的量不足等;(4)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故答案为:氧

9、气的浓度;(5)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DE段变化的原因是: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故答案为: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白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了弹簧夹K2,量筒中的水进入了集气瓶,瓶内气体的体积变小;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某班三个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甲组同学利用图1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步骤如下:挤压左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红磷均不燃烧。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该步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 。请写

10、出该步骤中双球管内发生的反应方程式2H2O2 2H2O+O2。实验反思: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环保或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实验或便于对比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CO2、SO2紫色石蕊试液图2所示,试管内紫色石蕊试液都变成红 色;从实验还可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 (填“”或“”)CO2。将点燃的镁条伸入集满CO2、SO2的集气瓶中,均能剧烈燃烧。观察到一定量镁条在SO2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与淡黄色固体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2Mg+SO22MgO+S 。【实验三】丙组同学借助氧气传

11、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敞口放置;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确保塑料瓶外形不变,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4中的MN段、NP段和PQ段。最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A 。AMN段BNP段CPQ段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时不再变化,原因是瓶内O2全部逸出,瓶中全部是空气 。答案:解:【实验一】甲组同学利用图1微型装置探究燃烧条件,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该步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为温度达到着火点;过氧化氢

12、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反思: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环保或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实验或便于对比;故答案为:温度达到着火点;2H2O22H2O+O2;节约药品、环保或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实验或便于对比(合理即可);【实验二】水槽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将收集满两种气体的试管同时倒立于其中,片刻后实验现象如CO2、SO2紫色石蕊试液图2所示,试管内紫色石蕊试液都变成红色;从实验还可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的溶解性:SO2CO2;故答案为:红;镁和二氧化硫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和硫,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Mg+SO22MgO+S;【实验三】丙组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

13、粒的运动,最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MN段;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时不再变化,原因是:瓶内O2全部逸出,瓶中全部是空气;故答案为:A;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合理即可);瓶内O2全部逸出,瓶中全部是空气(合理即可);4、为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某同学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探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 。(2)已知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

14、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中部的目的是铜片具有导热性,使热量传播的速度相同 ,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是为了比较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着火点的高低 。(3)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填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反思与应用】(1)若将实验(2)中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换为煤粉和木屑,会看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

15、的着火点比煤粉低 ,所以在生煤火炉时,要用点燃的木柴来引燃煤。(2)若熄灭铜片上燃烧的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撤离酒精灯,用水熄灭 。答案:解:【实验探究】(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蘸水的棉花不燃烧,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物质具有可燃性;(2)已知乒乓球的材料和滤纸都是可燃物,如图1所示,将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中部的目的是:铜片具有导热性,使热量传播的速度相同;此实验的目的是: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取同样大小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是为了:;故答案为:铜片具有导

16、热性,使热量传播的速度相同;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比较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着火点的高低;(3)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说法错误的是: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因为密闭容器中还有氮气等;故答案为:D;【反思与应用】(1)若将实验(2)中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换为煤粉和木屑,会看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故答案为: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2)若熄灭铜片上燃烧的物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或撤离酒精灯,用水熄灭;故答案为:隔绝氧气;或撤离酒精灯,用水熄灭;5、研究小组对“物质燃烧条件”进行

17、探究。【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普通棉花着火点为l50。【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型管放有棉花,右侧棉花中裹有少量白磷。【实验步骤】I检查装置(由a、b、c、d连接而成)气密性。按图l标注,向装置内添加适量药品。向装置b烧杯内加入冰水,打开K1,关闭K2,向U型管通入O2。V按步骤操作后,观察到白磷及棉花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关闭K1,打开K2,向U型管通入CO2。回答问题:(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关闭Kl,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步骤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请

18、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操作1:关闭K1,打开K2,通入CO2至装置c中。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操作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氧气 。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操作2: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40以上的热水。现象:可燃物不燃烧 。操作3:关闭K2,打开Kl,向U型管进入O2 (结合图中装置写出具体的操作过程)。现象: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4)步骤V中可观察到现象:可燃物熄灭 ,说明CO2具有的性质: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评价】(5)对照教材实验(如图2),本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 (写一条)。答案:解:(

19、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关闭Kl,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填:关闭Kl,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复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步骤中,观察到U型管内可燃物不燃烧,其原因是冷水温度低,因此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此操作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氧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排出装置内的氧气;Ca(OH)2+CO2=CaCO3+H2O。将装置b烧杯内的水换成40以上的热水,由于没有和氧气接触,可燃

20、物也不能燃烧。故填:可燃物不燃烧。操作3:关闭K2,打开Kl,向U型管进入O2,观察到U型管右端先产生白烟,片刻后U型管右端的棉花开始燃烧。故填:关闭K2,打开Kl,向U型管进入O2。(4)步骤V中可观察到可燃物熄灭,说明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可燃物熄灭;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5)对照教材实验(如图2),本实验的优点是更环保,能够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故填:更环保。6、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常用的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探究】(1)如图1是何军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分析实验: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帮助何军同学完成下列实验报告: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燃

21、烧与物质的关系 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可燃物才能燃烧实验二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玻璃杯内蜡烛熄灭,外面的仍燃烧 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实验三燃烧与温度的关系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很久才燃烧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何明采用如图2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木炭燃烧的条件。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BCA (每步仅可选用一次)。A通入N2B通入O2C点燃酒精灯由木炭在纯氧中燃烧后生成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00g中,经测定含有二氧化碳44g,则该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6 。【拓展】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

22、熄灭了,这是因为温度达不到下方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解:【实验探究】(1)如图1中,实验一,实验现象: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实验二,设计意图:燃烧与氧气的关系,实验结论: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实验三,实验结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燃烧;燃烧与氧气的关系;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图2中,实验操作步骤能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B通入O2,C点燃酒精灯,A通入N2;该混合气体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故答案为:BCA;9:16;【拓展】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

23、是因为温度达不到下方火柴梗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不到下方火柴梗的着火点;7、图1是教材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某兴趣小组采用图2的改进实验装置(广口瓶和锥形管添加了半瓶80的热水)。【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1)请写出改进装置中右边的广口瓶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O2。(2)集气瓶中左边燃烧匙的白磷燃烧而右边燃烧匙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通过注射器添加H2O2溶液后,观察到中间锥形管的白磷燃烧 。(填“燃烧”或“不燃烧”),这是因为中间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又达到了着火点 。(4)与教材的实验装置

24、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 。答案: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 H2O+O2;(2)集气瓶中左边燃烧匙的白磷燃烧而右边燃烧匙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通过注射器添加H2O2溶液后,观察到中间锥形管的白磷燃烧;这是因为:中间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又达到了着火点;故答案为:燃烧;中间的白磷与氧气接触又达到了着火点;(4)与教材的实验装置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故答案为:不污染环境;8、在元旦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滴水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

25、(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见图甲)。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猜想】根据燃烧条件,脱脂棉是可燃物 ,小新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小海又进行了补充:此反应还会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进而满足了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实验与探究】设计装置如图乙所示(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水滴加的速度,看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出口,看到木条复燃,推测此气体是氧气 ;(2)实验中还观察到,M处由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反应放热,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由此证

26、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拓展与交流】(1)完成了以上实验,同学们又进一步探究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小新认为是NaOH,小海认为是Na2CO3,小华认为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新的猜想是正确的,不可能生成碳酸钠,判断依据是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 。(2)为进一步证实小新的判断,小华取少量乙图试管中的液体,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证明小新猜想正确。小华又向上述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液体里逐滴滴加稀盐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色褪去,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充分反应 。实验进一步证明生成的是氢氧化钠。答案:解:【猜想】脱脂棉是可燃

27、物,脱脂棉燃烧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温度达到了脱脂棉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放出;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探究】(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氧气;故填:氧气;(2)导管口冒出气泡,可能生成了气体,也可能气体的温度升高,通过分析没有生成气体,只能是锥形瓶中的气体温度升高,故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故填:反应放热,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拓展与交流】(1)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不可能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故不可能生成碳酸钠;故填: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2)小新的猜想

28、正确,说明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小华又向上述滴加了酚酞溶液的液体里逐滴滴加稀盐酸,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红色慢慢褪去,进一步证明生成的是氢氧化钠;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反应;故填:变红;红色褪去;充分反应。9、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如图一是教材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原型实验,图二、图三是某学生的创新实验:(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比较环保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29、擦干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该反应是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 。答案:解:(1)如图一进行

30、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可燃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比较环保;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擦干后才能对试管加热;故答案为:不污染空气,比较环保;擦干;(3)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氧气支持燃烧;故答案为:氧气;(4)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NaOH),配平即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

31、原因是:滴水过多降低了温度,使温度达不到脱脂棉的着火点;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放热;10、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查阅资料】五氧化二磷白烟有毒,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实验与事实】1甲组同学依据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如下的实验现象:A薄铜片上红磷不燃烧 B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C薄铜片上白磷燃烧请用上述的实验现象的序号(“A”或“B”或“C”)填空;根据实验现象B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根据实验现象A 和C ,对比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它的着火点。2乙组同学依据图乙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