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9.06KB ,
资源ID:108071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8071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docx

1、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 久泻益气止泻汤(姜春华方) (组成)黄芪15g,党参15g,制附子9g,乌梅10g,诃子10g,木香10g,黄连3g,地锦草15g,马齿苋15g。 (功效主治)益气温肾,扶正固涩。用于久泻腹痛,便形不实或挟黏冻(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方治疗脾肾阳虚、湿热羁留的久泻。方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姜老认为附子能振奋机能之衰减,振奋全身细胞之活力,以推动脾胃局部的运化功能;黄连清热燥湿,为“治痢之最”;马齿苋治红痢症,清热毒;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诃子行结滞而收滑脱,药理证明其对痢疾杆菌有效。乌梅、诃子两味既涩肠收敛止

2、泻利,同时又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一举两得。木香行气止痛。综合诸药温补脾肾以扶正,清热解毒而祛邪,收敛固摄能止泻,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故对正虚邪恋之久泻久痢具有良好的效果。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久泻四六煎(崔文彬方) (组成)炙黄芪20g,焦白术12g,党参30g,茯苓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煨肉豆蔻16g,姜吴茱萸6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炮附子6g,炒白芍15g,炙甘草6g。 (功效主治)健脾温肾,固脱止泻。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肾阳虚者,症见久泻不止,完谷不化,或泻下黏液及脓血便,腰酸肢冷,食纳不香,神疲乏力等。 (方解

3、)大凡泄泻,不过初伤脾胃,久损脾胃而已。初伤者不外治当淡渗、清化、疏利、甘缓、酸收等法,久损者则重在温补固涩,辅以升提为要。这是因为久泻不愈,气随泻去,气去阳衰的缘故,所以一般临证所见久泻之人不但有脾肾两虚之症,且有伤气伤阳之候。古人治疗此证均推“四神丸”为其首剂,取其益火生土之意。崔文彬中医认为“四神丸”虽有温肾暖脾止泻之功,但主要偏重于温补肾阳为主,虽然汪昂有:“久泻皆由命门火衰,不能专责脾胃”之说,但泻泄之本在于脾胃,总由脾虚失运所致。泻久之人所以出现脾肾阳虚者,实为脾伤及肾而成,中州失健为先,而命门火衰为后。 治疗上单以火旺自能生土之法,方用四神为主,虽能取效,但疗程较为长久,疗效缓慢

4、,不若两相共进;补脾土以复健运方取六君,温肾阳以助命火药用四神,二方互用可以取效,合用可以建功。俾得脾气上升而运化复其职,肾中之阳充足上荣于脾,自能腐熟水谷以化精微,则久泻之证自愈矣。方中又加黄芪以补中益气,附子以增强温肾暖脾之力,尤以白芍一味其味酸而主敛,生则养阴,炒则补脾,一则可以引附子入阴而散寒,有“引经报使”之力,一则取其酸以收敛,能和太阴营气而安脾,且可与甘草配合而收缓急止腹痛之效。故崔文彬中医在治疗久泻一证时,多用酒炒白芍,制其寒性,以免戗伐生发之气,在临床上每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总之,本方是由“六君子汤”与“四神丸”组合衍化而成的,全方以温肾运脾之力,而达到固脱止泻的目的。临床凡久

5、泻不止,滑脱不禁,或泄泻反复发作不愈者,皆可用之。 (加减)滑泄不禁者可加升麻6g,煨诃子16g;腹痛甚者加炒小茴香10g,桂枝6g,去五味子、吴茱萸;泻下脓血者加当归12g,椿根皮30g。 (方源)崔文彬临证所得 泄泻加味四神汤(丁济民方) (组成)补骨脂10g,煨肉豆蔻3g,五味子1.5g,吴茱萸2.4g,黄芪12g,白术3g,巴戟天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养肾气,益气健脾。主治泄泻日久、精神不振、面色无华、少气乏力等症。病属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方解)本方由四神丸加味改丸为汤而成。四神丸为治肾虚而见五更泄泻之方。其效力较缓且应用范围不广。本方再加黄芪、白术、巴

6、戟天等补肾健脾之品,并改丸剂为汤剂,则奏效较速,且可用于各种脾肾虚弱之日久泄泻者。 (验案)万某,女,21岁。自4岁起即患便泄,每天78次,7岁以后病情更趋严重,以致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目前仍每天泄泻35次,天明即须如厕,精神萎损,面色无华,四肢肌肤甲错呈包鳞状。丁氏即予补骨脂10g,煨肉豆蔻3g,五味子1.5g,吴茱萸2.4g,黄芪12g,白术3g,巴戟天10g,仙茅10g,红枣3枚。服3剂,泄泻即减至每天2次,原方加炮姜4.5g,再服5剂泄泻即止,月余后随访,大便正常。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慢性泄泻慢性泄泻方(张海峰方) (组成)炒白芍1024g,焦白术1015g,白茯苓1020

7、g,广陈皮610g,防风612g,广木香610g(后下),西砂仁610g(后下),六月霜2030g。 (功效主治)抑肝扶脾,标本兼顾。用于肝木克脾所致的慢性泄泻,症见腹中疼痛,肠鸣泄泻,大便后有白黏液脓便,舌苔薄,脉细弦。慢性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见上述症状可用之。 (方解)慢性泄泻往往既可见脾虚之象,又可见湿热食滞蕴结肠间之征,多为虚实错杂。肝木克脾,其临床特点是泻前或泻时必有腹痛。本方用白芍抑肝缓痛;防风疏风升清;白术、茯苓培土渗湿;木香、砂仁、陈皮调中助运;六月霜苦寒,清肠胃,止痢开膈,消食运脾,方中以此清化湿浊。合而观之,本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来。是抑肝扶脾、标本兼顾之良方。 (加减)

8、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纳差加白豆蔻,大便后夹有黏液脓血便加铁苋、地锦草、黄连。 (验案)刘某,男,35岁。患者泄泻5年,经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腹中疼痛,泄泻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病减,大便后夹有白色黏液脓便,伴四肢倦怠,消瘦无力,嗜睡,急躁易怒,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证属肝木克脾,湿浊内蕴,治以抑木扶土,清化湿浊。选用上方重用六月霜30g,连服1个月余,腹痛除,腹泻止,白色黏液脓便消失。精神好转。后改用参苓白术散善其后,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语)治疗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方源)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慢性泄泻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张继泽方) (组成)炒白术10g,白芍15g,陈皮

9、、防风各10g,醋柴胡5g,枳实10g,川楝子5g,煨木香10g,炒建曲12g,甘草3g。 (功效主治)调和肝脾,抑木培土。用于慢性泄泻。 (方解)泻分暴久,证有虚实,发生泄泻的关键总在脾胃功能障碍。张老在脾虚湿胜导致泄泻这一传统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对于久泄而言,其证多属虚实兼夹、寒热互见,而肝脾不调、肝郁脾虚乃是本证发生的主要病机。其症状表现:大便溏薄,日行23次,多则10余次;腹痛即泄,泄后痛减;胁痛腹胀,泄后腹胀不减;腹鸣漉漉,肛门坠胀,时有便意,矢气频频;胸闷纳呆,肢倦乏力;常因情志失畅而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以调和肝脾、抑木培土法。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化裁为基础方。 (加减)脾虚

10、见证明显者,加太子参10g,茯苓12g,炒山药15g;腹痛明显,加延胡索、乌药各10g;腹胀者,加川厚朴、香橼各10g,胀甚则改加青皮、槟榔、大腹皮各10g;久泄不止、肛门作坠者,加煨葛根15g,炙升麻、桔梗各6g等升提之品。 在掌握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这一主要病机和证型的基础上,张老同时强调兼夹证的辨证施治。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概有兼湿热、兼寒湿、兼肾虚三证而以兼湿热为常见。 兼湿热:多见于嗜食肥甘厚味,并肝胃之火素盛;或脾虚生湿,日久郁而化热,而致湿热之邪滞留肠中,引发泄泻。症见大便急迫或泄而不爽,色黄味臭,常带黄色黏液,甚有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口有秽味,脘痞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治宜

11、清热化湿,以基础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炒苍术、炒白术各10g,白芍15g,陈皮10g,醋柴胡5g,枳实10g,川楝子5g,煨木香10g,煨葛根15g,黄芩10g,黄连3g,炒薏苡仁20g,炒建曲12g。大便黏液较多者,加马齿苋、红藤、败酱草;见脓血者,加失笑散、地榆、仙鹤草。清化湿热当注意苦寒药的用量,如需重用则每配炮姜5g,以防损伤脾胃阳气而无力驱邪外出。 兼寒湿:恣食海鲜生冷或寒湿之邪侵犯脾胃;或脾胃运化失健导致寒湿内停,则脾胃功能障碍而生泄泻。症见大便清稀,完谷不化甚或泻出如水,常带白色黏液,腹痛腹鸣,脘腹怕冷,受凉加重,口泛清水,脘闷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濡缓。治宜散寒化湿,以基础方

12、合理中汤或胃苓汤加减,药用:炒苍术、炒白术各10g,白芍15g,陈皮10g,醋柴胡5g,枳实、川厚朴、煨木香各10g,桂枝、干(炮)姜各5g,乌药10g,小茴香5g,茯苓15g,炒建曲12g。寒重者尚可加熟附片、肉桂;大便如水则加炒山药、炒薏苡仁、猪苓、泽泻。 兼肾虚:多见于年高体弱或久泻不愈者。肾阳虚衰或久病及肾,命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遂成泄泻。症见五更泄泻,腹痛隐隐,腹胀腹鸣,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健脾益肾、温阳止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药用:熟附片5g,潞党参、炒苍术、炒白术各10g,炮姜5g,补骨脂10g,吴茱萸、煨肉豆蔻、五味子各5g,陈皮、煨木

13、香各10g,炒建曲12g,炙甘草3g。年老体弱者,加黄芪、炒山药;久泄不止、肛坠明显者,加煨葛根、炙升麻;如无实邪见证,可加石榴皮、诃子肉、赤石脂等涩肠固脱之品。 (方源)张子明张继泽治疗慢性泄泻经验撷要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652 慢性肠炎泄泻慢性肠炎丸(朱锡祺方) (组成)川厚朴30g,苍术60g,怀山药60g,苦参60g,升麻24g,炮姜24g,补骨脂45g,煨木香30g,焦山楂炭135g,白头翁60g,蚂蚁草30g。 (用法)上药为1料量。共为细末,混匀,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g,日2次。一般需连续服药2个月。 (功效主治)健脾益肾,祛湿止泻。主治慢性肠炎泄泻。 (方

14、解)本方取平胃散、四神丸、白头翁汤、香连丸(原方拟订时考虑用黄连,因当时黄连货源紧张,后以苦参代之)等成方意,温清并用,融健脾、温肾、燥湿、利湿、清热、升提、疏利、酸收于一体,对一般的慢性肠炎泄泻,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卢某,男,30岁,初诊:1970年9月1日。患者多年来大便日行34次,质稀薄,时而伴有黏冻,腹胀纳呆,神疲乏力,苔薄,脉细。服用慢性肠炎丸半料后,大便日行1次,不实;服完1料,大便成形,日行1次,胃纳良好,精神得振。续服1料,巩固疗效。随访观察2年,未见复发。 第24章 内科病证(24) 第6章内科病证(6)(2) (按语)服药前必须细问病史,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如血吸虫感染

15、或早期肝硬化者,均可能出现慢性腹泻,应予以鉴别诊断。又五更泄(鸡鸣泄)者要排除肠结核,大便呈“带鱼肚肠”样的患者,需排除结肠肿瘤。经病史资料比较完整的55例患者的疗效观察表明,本方的显效率为56.3%,有效率为87.3%。 (方源)上海历代名医方技集成 习惯性便秘习惯性便秘方(施汉章方) (组成)白术3050g,火麻仁10g,杏仁10g,决明子10g,番泻叶3g。 (功效主治)健脾润肠通便。用于习惯性便秘。 (方解)施老认为此病主要原因为脾阳不足,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失和降,糟粕传导失常,于是久停肠内而成此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津液不布,糟粕内停,腑气不通则头晕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不休。

16、脾为阴土,宜健宜升;胃为阳土,宜通宜降。施老说,多数人认为白术性温燥,对大便秘结不敢妄用,根据体会:小剂量白术则健脾止泻,大剂量治脾阳不足便秘。本草正义说:白术“富有膏脂,故苦温能燥,亦能滋润津液万无伤阴之虞”,认为白术有益气健脾、通利水道、活血化瘀的功用。施老认为,习惯性便秘,久秘必伤气,故用白术健脾益气而滋润为主药,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用杏仁开肺润通;决明子、火麻仁通腑润肠;加入小剂量番泻叶通下,推动糟粕向下运行。如此脾气振奋,津液输布正常,健运通下,则便秘自愈。 (验案)患者女,43岁,1994年11月5日初诊。大便干结,排便费力3年,每7天一行,且非服泻药不下,粪便多呈球状,每伴有腹胀

17、、头晕、乏力、纳少。查: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辨证:脾虚健运失常,治以健脾润肠通便。处方:白术40g,火麻仁10g,杏仁10g,决明子10g,番泻叶3g。7剂水煎服。二诊:腹胀明显好转,矢气较多,大便每周23次,头晕减轻,身较前有力,饮食增加,继守原方7剂。三诊:精神转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告愈。再守原方3剂给予巩固。 (方源)吕天恒,李玉芝施汉章治疗习惯性便秘的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1):514 溃疡性结肠炎溃结方(王福仁方) (组成)内服方:炒白术10g,炒赤芍10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12g,炒山楂12g,炒防风9g,薤白10

18、g,制大黄35g,生甘草5g。 灌肠方:用枯矾5g,五倍子15g,地榆15g,苦参子5g,水煎成100m1,加锡类散0.3g2支,浓煎保留灌肠。 (功效主治)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病的病因虽然有外感、饮食、情志的不同,临证有寒、热、虚、实之别,但始终存在脾气亏虚、湿热留恋、气血壅滞的病机变化。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而泻痢作矣。”脾胃居中焦,主运化,升清降浊。凡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或精神抑郁,过度劳累,或气滞、血瘀、痰饮,皆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升降失职,湿浊内阻,下注大

19、肠,以致腑气不利,出现腹痛腹泻,故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滞日久,或从热化,或从寒化,从热化则湿热蕴结,壅滞肠间,气血壅滞,日久化热,灼伤肠络,内腐成疡,便下脓血,湿偏胜者为白冻黏液便。 利下日久导致脾气虚弱或脾阳不振或肾阳虚衰,同时肠中湿热留恋,以致大便红白黏冻不止。故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上寒下热之象,整体的正虚和局部的邪实并存,病程一般较长。治疗以健脾温中治本,清肠除湿治标,和血行气化滞,标本兼顾,内服灌肠并用,效果明显。溃结方中白术、甘草健脾益气;炮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以治本;苦参、白头翁清肠除湿;赤芍和血清热;防风、薤白行气化滞,且有升举清阳的作用,正如刘河间所云:

20、“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气能行湿,调畅气机则湿邪易除,活血则能促使瘀血腐肉清除,利于新生。现代医学认为,活血化瘀药能直接改善组织循环,杀菌消炎,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促进代谢等,有助于溃疡愈合。山楂、制大黄消积助运,清热化瘀,意在消导,使邪不留滞,更有利于瘀毒的排出。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温中清肠、和血行气化滞的功效。 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结肠局部的炎症、溃疡为特征,最常发生的部位是直肠和结肠,内服中药可发挥整体调节功能,而局部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可以加快病灶局部水肿、糜烂的消除,促进肠黏膜炎症的吸收和病灶的修复。因此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对一些难治性病例常结合局部用

21、药。灌肠方中,枯明矾、五倍子能收敛止泻;地榆清热解毒止血;苦参子,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性赤痢,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分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锡类散由西瓜霜、生硼砂、生寒水石、青黛、冰片、珍珠、牛黄等组成,有解毒消肿、生肌止痛、收敛创面的作用。 (加减)湿热盛加黄连3g,黄芩12g;血便多加三七粉(冲)3g,生地榆15g;寒凝腹痛加炒白芍15g,制附片10g;便黏连白冻加石榴花1530g;里急后重加枳壳10g,炒槟榔10g;滑脱不禁加乌梅炭10g,罂粟壳15g;五更泄加吴茱萸510g,肉桂(后下)45g。 (验案)来某,男,57岁,农民,于2004年1

22、0月初诊。患者腹痛腹泻伴黏液便3年余,大便日34次,多者达78次,时挟黏液血便,肠鸣腹痛。曾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炎,服用过柳氮磺吡啶及消炎、止泻、激素等药治疗,病情控制不佳。现腹痛、黏液便,大便日45次,乏力,纳谷不香,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弦。证属脾虚湿热,虚实夹杂。药用:炒白术10g,炒赤芍12g,炮姜5g,苦参12g,白头翁12g,炒山楂12g,薤白10g,制大黄3g,生甘草5g,黄连3g,生地榆15g,马齿苋30g,炒枳壳10g。水煎服,并用灌肠方浓煎保留灌肠,每晚1次。半月后复诊,大便次数减少,肠鸣腹痛减轻,精神转佳,唯胃纳差,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弦。证治同前,并加强收涩消导作用,

23、上方加鸡内金10g,香谷芽30g,水煎服。1个月后,患者无腹痛肠鸣,大便12次,成形,黏液消失,精神振作,纳可,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原方去制大黄、生地榆、白头翁、马齿苋,停止灌肠。经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肠镜检查发现肠道无炎症改变,随访半年无复发。 (按语)脾为后天之本,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充盛,则运化司职,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外则邪不可干,内则病不能传。所以健脾为治本之法。但对于本虚的治疗,王老师遵循的是“脾不在补而在运”。脾的主要功能是传输运化,脾健运则湿化,湿去则致病的根本因素去除,因此方中不用黄芪、党参补脾,而只用白术、炮姜温中健脾,消除内在的发病因素。“腑

24、以通为用”,食物受纳入胃,小肠分清泌浊,大肠传导,全赖于六腑的“传化物而不藏”,若饮食不化,壅滞肠胃,则积湿化热,如舌苔厚腻,中脘胀满,少腹隐痛,甚者还有口臭,便下赤白黏冻,如不通腑泄浊必将迁延难治。故常配山楂、制大黄助运消积化瘀,尤其小剂量的制大黄,是治疗久痢的妙药。本草纲目记载:“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在辨证施治过程中,选用中小剂量制大黄灵活变通,通因通用,小剂量25g,在于健胃消导化浊,使腑气通,浊气消,口臭之类症状顿除,清阳得以升发。若腑实证比较明显,则用中剂量510g泄浊,疗效也很满意。现代医学研究,大黄内含大黄素和鞣酸,制后可破坏大黄素,能够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利于溃疡组织炎症的

25、吸收,并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方源)罗文纪,陈波王福仁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福建中医药,2006,37(2):22 溃疡性结肠炎脐疗方(王秀英方) (组成)炒白术45g,肉豆蔻30g,乌梅30g,生乳香20g,木香15g,冰片10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用时取上药3g,鲜姜汁调成糊状备用。脐部神阙穴常规消毒,将配好的药膏填敷于神阙穴,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艾条悬灸30分钟,每日1次,3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可连用12疗程。 (功效主治)用于溃疡性结肠炎。 (加减)湿热内蕴者,加黄连30g;脾肾亏虚者,加补骨脂30g;阴血亏虚者,加乌梅15g,白芍30g;久

26、泻不止者,加罂粟壳30g;便白者,加炒地榆30g。 (验案)曲某,女,43岁。1992年10月8日初诊。腹泻大便带黏液1年余。1年来,腹泻反复发作,大便日34次,质稀带黏液,伴左下腹胀痛,痛则欲便,便后痛缓,肠鸣,腹胀,乏力,心烦易怒,纳食尚可。舌质淡红,有瘀点,脉细涩。经各项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用上法治疗15次后,症状消失。复查各项指标正常。 (按语)祖国医学称脐为“神阙”。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神为心灵之生命力,阙为君主居城之门,为生命力居中的地方,故名神阙。神阙穴属于任脉,任脉为阴经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人体诸经百脉,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经。且任脉、

27、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故三脉经气相通。由于奇经八脉纵横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联系全身经脉,所以直接治脐能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从而达到祛除病邪,康复机体的作用。从本穴解部位置来看,浅层有第10肋间神经的前皮支腹壁浅静脉动脉的吻合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支;深部为网膜和小肠。神阙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且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直接相连,故敏感性强,渗透力强,通透性好,贴敷药物直接通过皮肤入血,不经口服,不被消化液破坏,而直接吸收,使血内可保持主要有效成分,充分发挥药力。又可通过经络作用,调理脏腑,扶正祛邪。本法取药性、穴性及二者综合作用,达到治疗

28、疾病的目的。其作用机制是调节了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而获效的。 (方源)临证经验荟萃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方(王国三方) (组成)口服基本方:党参1824g,白术1015g,肉豆蔻10g,葛根10g,黄芪15g,补骨脂15g,木香6g,白头翁2430g等。 第25章 内科病证(25) 第6章内科病证(6)(3) 灌肠液基本方:炮姜10g,地榆10g,败酱草1530g,黄柏10g,石榴皮10g等。 (用法)每15天为1个疗程。口服方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各服100ml,灌肠液煎成8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用药期间忌服生冷油腻。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兼以清

29、热燥湿。用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王国三主任医师用温补脾肾兼以清热燥湿法治疗本症多获良效。口服方中用党参、白术入脾培中气,强脾运,以燥中宫之湿,从根本上绝泄泻之源,辅以肉蔻、补骨脂温补脾肾以祛脏寒,脾暖、肾温而使气蒸湿化。师谓:“成泄无不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或肾虚不能蒸化水湿两者,暖中宫而固肠,补相火而强土,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妄行。”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一味葛根升中止痢。阴湿之邪阻碍气机,用纯阳气味之木香,温燥除湿而行气坚肠胃。热在湿中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病程之中兼夹不净,时起为患,用白头翁直入肠间驱逐残羁之湿热以净病邪。方中用黄芪更有妙意,一是补中气,二是取其托疮

30、而愈肠中之病灶。 总之,全方以温补为中心,兼用辛燥清解之品,恰与慢性结肠炎之脾肾虚寒为其本、湿热不净为其标的病机丝丝入扣。配以灌肠方的目的主要是从标入手,直捣病所,温清并用,愈合创面。方中温性之炮姜、石榴皮,旨在从虚入手,炮姜善守中肠,温土摄血;石榴皮酸温,涩中肠而止痢,湿浊趋下,痢责下焦,故选性沉降之黄柏、地榆,苦寒可清解盘结于肠间之湿热,地榆又能止血。石榴皮温而涩,固肠止痢,黄柏苦寒而清湿热止痢,一寒一温,一涩一清,相反相成,炮姜辛温,温土摄血,地榆微寒,凉涩止血,一温一寒,一摄一涩,相得益彰。再用败酱草助黄柏清肠中瘀滞。不论是口服方还是灌肠方,温补脾肾贯穿始终,寒温并用,清解温涩,相反相

31、成,切其病机,是以临证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加减)大便稀溏、黏液多者加苍术、薏苡仁、汉防己;出血多者,加地榆炭、白及粉(冲服);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加秦皮、黄连、黄芩、厚朴;面白肢冷、阳虚甚者,加炮附子、吴茱萸。 (验案)杨某,女,23岁,工人。住院日期:1990年3月20日。腹泻、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近3年,每因劳累、过食生冷油腻而复发。曾用中、西药多次治疗,均未完全控制。近周来,因食生冷而复发,大便稀溏带血及黏液冻状物,日行45次,腹胀,左下腹隐隐坠痛,喜温喜按,肛门灼热并有下坠感,面白体瘦,纳谷不馨,舌质淡红而瘦薄,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纤维结肠镜检: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局限性

32、糜烂。病为泄泻,病机乃虚中夹实,病位在脾肾,证属脾肾气虚,湿热不净。治以温补脾肾,兼以清热燥湿。药用:党参18g,白头翁24g,黄芪、补骨脂各15g,白术、葛根、薏苡仁、肉豆蔻、地榆炭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另:炮姜、地榆、石榴皮各10g,败酱草15g。水煎60m1,每晚保留灌肠1次。药后10天,大便无血,但仍多黏液冻状物,肛门坠感,左下腹隐痛。灌肠方不变,口服方减地榆炭,加苍术10g,秦皮8g。续服20剂,诸症消失。纤维结肠镜检: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局限性糜烂消失。补中益气汤善其后,以临床治愈出院,追访1年无复发。 (方源)赵育才,任风兰王国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上海中医药

33、杂志,1993(6):6 慢性结肠炎四君子汤加味(冯志荣方) (组成)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莲子30g,芡实30g,乌梅15g,赤石脂15g,砂仁15g,木香10g,黄连5g,甘草10g。 (功效主治)用于慢性结肠炎。 (方解)慢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挟湿,涉及肝肾,证候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针对脾虚挟湿的病机,冯老选用四君子汤加味为基本方治疗。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木香燥湿行气;莲子、芡实味甘力缓,涩肠止泻,兼补脾肾;赤石脂甘酸性温,入胃与大肠,收涩固脱效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内服能吸着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及发酵物,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乌梅本草纲目认为其“敛肺涩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