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的】1、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许、急、奇、好等)。2、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 3、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主旨。 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步骤】一课文准备教师提问,学生举手抢答1、齐读:吴均的诗歌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 2)写了什么? 3)你还知道关于这个作家什么知识?明确:1)吴均2)写“景”,作者居住在深山的一座茅屋里,看到的烟、落日、鸟、云这四种景物3)、吴均(南朝),
2、字叔痒,是一位善写山水的大家。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3、引入:今天我们来欣赏吴均另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与朱元思书二、课文阅读(一)、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1、欣赏:放配乐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课文,在书上记下读音、句读。 2、质疑:是否有还不明白的读音、句读?(举手提问) 明确:缥碧、急湍、轩邈、泠泠、鸢飞戾天的读音3、朗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流畅感和美感。 (二)二读课文:正确释词并译句 1、朗读
3、:出声散读课文,请学生圈出不能解释的词句,准备提问。 2、导读:教师投影补充注释,帮助理解1)独绝:独一无二。2)负势竞上:依凭(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的主语是“高山”,不是“寒树”,从下文“千百成峰”可以看出。3)“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所以“好鸟”的“好”是友好,友爱的意思。韵:和谐的声音。4)“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原诗以“鸢飞戾天,鱼跃天渊”起兴,意思是鸢飞到天上,鱼在深渊中跳跃。本文作者只是借用诗经的语言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与原诗无关。3、质疑:对照注释,是否能一句一句解释?同桌之间互相说说看。4、讨论:有什么觉得不
4、好解释和翻译的?课堂讨论解决明确:以下句子要能够正确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
5、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三)三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主旨 1、朗读:齐读课文。2、欣赏:教师分发欣赏板块,学生自读。3、质疑:教师投影问题,小组再读课文,根据欣赏板块讨论: 1)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物的特征?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3)根据文句你能悟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吗?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板块一全译文(那空中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呈现清白色,(清澈得)千丈
6、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
7、象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板块二吴均的文学创作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录,可
8、自成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百里间的山光水色。天下闻名的富春江景色被写得细入毫发。板块三吴均体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他不仅越职私撰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板块四吴均的志向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明确:1)
9、“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奇“异”这两个字展开。2)景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奇山: “看”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听”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3)无拘无束、任性自得 (负势争高,息心忘反)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4)文句清新优美,写景状物细致,句式“两两相对”,又骈中带散。四、课文拓展1、教师出示欣赏板块2、小组自读选文,讨论说出大致文意板块五与顾章书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向猿啼,英英相杂,
10、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然哉?注释: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幽岫幽深的山穴。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山谷
11、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五、课文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3、将课文拓展的与顾章书改写成现代汉语的小散文,注意既要语言自然又不要失却原文的韵味。与朱元思书活动课教案(1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寻找资料,了解吴均的创作和写作特色。2.通过课堂竞赛、导游、演讲把握文中的字词解释,解读作者对山水的喜悦之情。3.体味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逸的高洁志向。4.培养学生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教学步骤】一、课前活动1、根据
12、以下论题搜集资料1)吴均的生平2)吴均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3)吴均文学创作的独特性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4、学生修改小论文。二、课堂活动(一)新课导入 1、美景图片情景导入2、你去过的景色最优美的地方是哪里?3、美在人的眼中、心里,也在作家的笔下,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山水(二)赛一赛:吴均知多少1、以大组为单位接力介绍吴均的文学常识,每组每次一人,每人只说一句话,选出说得最多的优胜组进行表扬。2、学生接力竞赛时教师择要在黑板上板书3、学生在接力比赛后笔记加横线的内容: 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
13、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还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三)说一说:小导游说富春美景1、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边读边感悟文句之美 3)初步感知文章的大体内容2、小导游说富春美景1)、学生根据工具书或资料口头翻译课文一遍,同桌之间相互指正。2)、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假想:如果你作为导游带人游览富春山水,你将怎样来有重点地介绍富春江的美景呢?3)、15分钟时
14、间写出导游词。要求:A、紧扣课文大意,然后大胆加入想象 B、尽量学习课文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又要适宜口语叙述。 C、选择山景或水景之一,不需面面俱到,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4)、导游技能比赛 学生自愿举手参加导游技能比赛,教师作为评委从反映原文精髓、想象奇特合理、口语表达流畅三个方面给小导游打分,评出最五星级导游一名、三星级导游两名,给予象征性的物质奖励。3、教师小结,点评导游词,学生明确这些句子的大意: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显现着共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任凭(船儿)随着江流往东或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
15、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树木凭着山势,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看到这样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也与黄昏无异。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有时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三)想一想;我对课文最理解1、教师出示思考题2、学生根据对课文的解读独立完成思考题3、班级讨论校对,看看哪一位同学对课文最理解,表扬优秀作业4、提示:允许多元理解,鼓励新的、合理的创见。思考题1、
16、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 , 例如“ ” 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 其中以“ ”句最传神。 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 , 使文章 。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 , 从“ ”可以看出来。明确: 1)这篇文章的语言好在语言优美、细腻,多用修辞,骈散结合,例句自选2)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通过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山川的景色,突出了富春江水之清澈和两岸山之高峻。例句自选。3)这篇文章的结构妙在采用总分,使文章开篇点出中心,二、三段承上分写,条理清晰。4)这篇文章的主题高在表心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蔑视和避世隐退的高洁志趣,从“鸢鸟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可以看出来。三、课后活动1、完成同步
17、和课后练习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3、参考课文从“水”“山”对富春山水的描写,仿写西湖的“雨”或“雾”。第22课 五柳先生传【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背诵课文。2、体味并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4、导入五柳先生传明确: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
18、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二、课文五读1听读课文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明确:1)生字:嗜(sh)
19、 辄(zh) 吝(ln) 褐(h) 箪(dn) 汲(j)俦(chu) 黔(qin) 觞(shng) 欤(y) 2)多音字:传(zhun) 好(ho)2、合读课文要求:1)读出节奏。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3、跟读课文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2)读出语气、语调。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4、默读课文,要求:1)领会文意。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明确:1)第一段: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
20、细地知道。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21、。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瓢:舀水的葫芦。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2)第二段: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5、分读课文要求:1)男女生分读课文的两个自然段2)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3)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明确:1)分读课文,互相指出不足2)从内容上
22、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三、课文理解1、巩固与理解1)学生再读课文。2)同桌互相抽查,复习学过的字、词、句的注译。3)教师课堂抽查。2、欣赏与把握1)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欣赏板块。2)根据欣赏板块结合课文,四人小组讨论问题。3)教师组织班级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板块一:陶渊明生
23、平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
24、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后任彭泽令。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板块二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但他的生活还有除了物质的贫困的另一
25、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同时他还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去世,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板块三归去来兮序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
26、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明确: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
27、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 “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3、拓展与迁移 1)学生阅读下面欣赏板
28、块2)课堂讨论回答问题A、陶渊明、颜回、诸葛亮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共同之处?B、陶渊明、颜回、诸葛亮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板块四颜回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板块五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