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阅读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散文阅读题型大约有以下几种:(1)信息提炼概括题;(2)句子含义的理解题;(3)句段作用题;(4)手法或语言赏析题;(5)题目内涵题;(6)布局谋篇的赏析题;(7)观点现象阐述题。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
2、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
3、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
4、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
5、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
6、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
7、,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老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
8、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第1段,写“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时对老腔态度和认识的一个变化,关键词有:“第一次看老腔演出”“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作曲家赵季平”“握手问好”“郑重介绍”“刮目相看”“神秘感”等。第2段写老腔登台引起的观众反应,写了演员乐器的简单和没有舞台动作。关键词有:“老腔登台”“一阵哄笑”“这些家什”“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第3段写老腔的演奏的震撼效果,从三个层次来写:乐器演奏,两个老汉的唱,敲击长条板凳。关键词有:“喝彩”“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此段是典型侧描写老腔演出的震撼力。第4段,写“我”第一次听老腔的沉迷遐想,此段典型
9、的使用多种手法描写老腔震撼力。第5段,写“我”被老腔震撼后的感想,既有对老腔认识的加深被老腔深深震撼,生出相见恨晚和懊丧自责的心绪,也有因白鹿原未写老腔而遗憾和弥补遗憾的愿望。关键词:“撼人胸腑”“相见恨晚”“懊丧自责”“不无遗憾”“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第6段,写话剧白鹿原弥补了小说白鹿原未写老腔的遗憾。第7段,写“我”第二次看老腔演出的理性思考,老腔何以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原来是包含着关中大地的民间原生形态的“旋律”撞击了我们的心灵。关键词:“再次”“心灵的应和”何以“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旋律”“民间原生形态”。第8段,写“我”为证实不是因为乡党的偏爱而拉开间距观看,结果认
10、识到确凿是老腔自身具有震撼力。关键词:“企图排除乡党乡情”“偏爱”“老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力”“拉开间距”“多余”。题目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通过以上微观细读,我们回头纵览以下文章和勾画标注的段意,很清晰地就理出了文章脉络:文章写两次看老腔演出,第一次演出之前对老腔的认识有了一个变化,看完演出有了感性的认识,第二次看演出则重点表达自己对老腔的理性思考。而文章的主旨很明显:表达了对老腔的赞美和热爱。文章最突出的写法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我们再说“信息提炼概括题”的解题方法,完成题21。这种题与“长阅读”信息题思路基本一样,提问方式一般用“哪些”“
11、怎样的过程”,有时用“为什么”的变体来设问。解答这类题的思维过程是:先从文本中勾画出关键词(筛选),再把这些词语串成一句话(整合),然后归类分点(标序号),并找出各点的角度词语(概括)。题目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综合全文的阅读和标记,我们可以整理出作者最老腔认识的四个过程:(1)开始不了解,淡然,后经赵季平推介刮目相看,产生神秘感。(2)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产生相见恨晚和懊丧自责心绪。(3)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4)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这一代的清风明月电影黄金时代让我印
12、象最深刻的是萧军、萧红受邀到上海见鲁迅先生的那一幕:两人站在虹口内山书店的门外,隔着玻璃窗望见坐在书店里的鲁迅。演萧红的演员虽没有太剧烈的肢体语言,却让我清楚地读到萧红当时的兴奋与激动。我当年第一次见董桥先生,表情虽不自知,却亦大约如是。第1段写第一次见董桥先生的印象,关键词是:“兴奋与激动”“第一次见董桥先生”。初读董先生文章,始自乡愁的理念一书。之后因公务来往香港渐频,于是一本本补买,补读,补功课。董先生年轻时写时评,发议论,奇思妙构,引经据典,笔下常埋珠玑。过了耳顺之年多谈旧物、旧人、旧事,往往睹物思人,因人念事,旧南洋、旧台湾、旧香港、旧英伦,一幕幕好像是铁皮饼干盒里翻出来的老明信片,
13、四边泛黄,往事仿佛都镶了楠木镜框,等你挂它上墙。第2段写读董先生的文章及其对我的影响,关键词是:“初读董先生的文章”“补买、补读、补功课”“写时评”“谈旧物、旧人、旧事”。老派文人都爱字画古董,都读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董先生尤是。2003年出版的小风景,书里用董先生的藏品照片为文章配图,从此甲(一发不可收拾一发不可收),字画、成扇、竹木、牙角、铜炉、砚台、嵌宝、雕漆、吉金、古玉、印章、葫芦、藏书票,还有手工装帧的西洋典籍。董先生一边收藏,一边考据,一边落笔成文,集结付梓,活脱脱十几部白话版的前尘梦影录(清代徐康所撰写的文物考古的专著),也成了我开始接触字画文玩的参考书。无奈“一入侯门深似海”,
14、从此闲财碎银,都付于那僻摊、冷肆、拍卖行,落得个家有长物,身无余资,倒也不算凄凉。多年后我请董先生为拙作玉成墨影题写书名,趁机打趣说,这都是他教我,也是他“害”我,更是他“救”我了。第3段写董先生爱好字画古董及其对我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是:“爱字画古董”“为拙作玉成墨影题写书名”“教我、害我、救我”。“玉成墨影”四个字写得真好,半隶半楷,五分何绍基,三分倪元璐,两分台静农,融在墨里,变成自己。老先生做事认真,裁了瘦长条的洒金粉笺,用铅笔打了淡淡的格子再写,看了让晚辈感动。写字实难,临古人先贤临到七分相似是本事,是用功;临了几十年,终于在漆黑的墨汁里琢磨出自己的一点风骨,是天资,是造化。北京中华书
15、局最近选编沈从文先生以“古代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出版了一本古人的文化,书里有一篇谈写字,沈先生说得中肯:“必明白字的艺术,应有的限度,折中古人,综合其长处,方能给人一点新的惊讶,新的启示这种专家当然不多。另一种专家,就是有继往开来的野心,却无继往开来的能力,终日地乱涂抹,自得其乐这种专家一多,结果促成一种风气,便是以庸俗恶劣代替美丽的风气。”古人没有书法“专”家,读书人个个都要练字,字写得俊的,也大都学问好,文采佳。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书法好,文章更好。第4段写董先生的书法,关键词有:“玉成墨影”“写得真好”“变成自己”“风骨”“做事认真”“让晚辈感动”。董先生退休,闲来无事,天天在家读书练字
16、,朵云轩仿古木板水印花笺上写蝇头行楷,有时默几行唐诗宋词,有时录满页笔记旧谈,写完正文更题跋文。跋文要比正文还好看,跋文里你能知道董先生年少时读过什么书,临过谁的字,背过多少诗,能知道董先生与前辈结交的前尘往事,能知道香岛半山,南窗灯下,董先生读书写字,竞到天明。我最喜欢董先生录杜少陵佳人后题的那一段:予小学读杜甫佳人,至今不忘,老师谓天宝乱后当是实有其人其事,杜工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合当千古绝唱。甲午年深秋录此旧爱,追念往事不无感慨,古今佳人无数,予有缘相识二三而已,今垂垂老矣,再诵此诗追忆似水年华耳。香岛半山书斋南窗下。好一个“似水年华”,好一个“不无感慨”!第5、6
17、两段仍写董先生的书法,重点突出书法内容显示他的修养底蕴。关键词有:“读书练字”“写完正文题跋文”“读过什么书、临过谁的字、背过多少诗、前尘往事”。董先生水印花笺写了几十张,朋友林道群先生看惯了他的墨迹,说他的字近来越写越好,董先生称之为“养字”,我说看这字能养心。第7段,仍写董先生的字,关键词是“看这字能养心”。旧字画、旧文玩就好像旧时代的清风明月,董先生总爱这样比喻,常说他这辈人是有幸乙(如沐春风沐得清风)、照见明月的最后一代。也是,旧年月文人只要笔头勤快大都小康,运气好,冷摊上能换一两件小文玩。那时候的冷摊真冷,冷得只剩清风明月。丙(斗转星移白驹过隙),这几年拍卖兴旺,富翁豪客一掷亿金,清
18、风明月身价陡涨,东西一贵,赝品也多,读书人想要一件前辈文人像样的手迹比登天还难。我求董先生匀我些写好的花笺,让我替他办一个精致的文人墨趣展,多少是盼着清风又来,明月再度。每一代有每一代的清风明月,每一代的清风明月不尽相同,但都相似。这一代的人,还是要找回这一代的清风明月才好。第8、9两段关键词是“清风明月”,总结上文,照应题目,升华主题,表达对清风明月的渴盼和赞美。(取材于潘敦同名散文)18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发不可收拾如沐春风斗转星移B一发不可收如沐春风白驹过隙C一发不可收沐得清风斗转星移D一发不可收拾沐得清风白驹过隙19.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9、的一项是(3分)A董桥先生酷爱字画古董,藏品丰富,且有深入研究,著作颇丰,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B文章画线句中的“融”字,含有模仿、借鉴、吸纳、融合等意思,言简意丰,堪称妙笔。C沈从文的话,表达了对有继往开来野心而无能力的专家的讥讽之意和对董桥的欣赏之情。D作者在第段表达了对当今社会难得“清风明月”的遗憾以及对“清风又来,明月再度”的期许。21.请简要回答,作者为什么认为看董桥先生的字能“养心”。(6分)这篇文章属于写人的记叙性散文,主体部分叙述的是董桥先生在著述、文玩字画和书法三个方面的成就造诣及其对我的影响,表达的是对董先生的敬仰和感激之情。通过以上分段分层的勾画标注,文章脉络和主旨就一目了
20、然。第21题表面问“为什么”“能养心”,实则是问“从哪几个方面写看董先生的字养心?”,提问经过这样的转换,就容易看出是信息提炼和概括题型了。这里的“养心”是一个通俗形象的说法,实际意义指的是“对人心灵、感情、精神的影响”。文章47段是写董先生的书法,通过精读文本,我们可以总结出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写董先生的书法的:一是董先生的字(书体),二是董先生写字时体现出的为人态度,三是董先生书法作品的底蕴修养。本题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分点分条作答,每条概括出一个“养心”词即可。参考答案:(1)董桥先生的字写得好,半隶半楷,融合各家,形成自己的风骨,看了使人赏心悦目。(2)董先生能为晚辈题写书名,写字时态度认真
21、,其高尚人格令晚辈感动。(3)董先生书法作品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看他的书法能陶冶情操。“题目内涵的理解”。散文阅读中的题目内涵理解题,既有信息提炼的成分,也有对文章脉络的关照,更有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有时甚至包含了构思特点的赏析。解答这样的题目,更需要宏观把握文章的脉络和思想感情,答题时或者从贯穿全文的线索入手提炼要点,或者由浅层信息深入思想感情。例如这一代的清风明月第22题:文中的“清风明月”喻意丰富,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说。答案:(2)“清风明月”指旧时代的字画文玩等藏品。(2)代表了高雅的传统文化。(3)还寓指董桥先生这一代文人身上所具有的认真勤勉、提携后进等美好品格及深厚的人文
22、艺术修养。又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第23题: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答案:(1)导演林兆华把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2)白鹿原写关中大地,题目把“白鹿原”与老腔联系在一起,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3)白鹿原代表作者自己,他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表达弥补遗憾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燕台何处自从迁居北京朝阳门外的金台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他
23、是否考证过,他笑而不答。恐怕他亦未必掌握确凿证据,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大约也是寄托一点向往之意吧。第1段引出燕台,关键词:“金台路”“燕台遗址”“向往”。想那燕台两千余年前初起时,至多不过是一座黄土垒成的土丘,上面有点砖木结构的简单亭台而已。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接待当时的一位高级知识分子郭隗,这件事连同郭隗以讽喻形式讲的那个用重金收买骏马尸骨的传说,甲了两千余年,燕台也被后世诗人美称为黄金台了。第2段写燕台来历,关键词:“燕昭王置千金”“接待”“美称”。黄金台的政治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旧时代,它曾使多少读书人艳羡过,咏叹过,做过无数回美梦;也曾使多少不得志的文人
24、墨客感慨过,哀伤过,发泄过满腹牢骚。唐初陈子昂登幽州古台,是否就是这座燕台呢?诗人没有留下说明,不得而知。但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确是表达了多少苍凉沉郁的情怀。第3段写燕台对古代知识分子产生的精神影响,关键词是:“政治价值”“读书人”“文人墨客”“美梦”“感慨”。以燕台或黄金台入诗,从唐宋直到明清,俯拾皆是,不可胜计,大都乙了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渴望有燕昭王式的明君而不得的心境。元代贡师泰曾愤愤地写道:黄金买贵满长安,惆怅英雄布衣老。明代袁中郎在诗中质问:十载筑台亲礼士,如何止得一人贤?张明弼更是愁苦地低吟:于今最贱纵横士,莫倚荒台发浩歌。数来数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25、的茫茫青史上,筑黄金台以延国士、置重金以收骏骨的事例,似乎的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怀念燕台的故事,期望在盛明之世常能出现招揽人才的黄金台,自然成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愿望。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有没有千金,是在其次的。第4段,写古代文人借咏燕台表达怀才不遇的心境,抒发自己渴望被重用的愿望。关键词有:“怀千里马之才而不遇”“愤愤”“质问”“愁苦低吟”“期望”“愿望”。然而从古至今,谁也不曾确切地指明燕台的准确位置。史记资治通鉴上都只说燕昭王置宫,未言筑台,后汉孔融才开始提出筑台以延郭隗。南朝任昉的述异记说燕台在易县东南,水经注却有固安县有黄金台遗址一说。元代以后,
26、许多志书都认定燕台在北京郊区。元末熊自得所著析津志,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记述北京地区历史的专门志书。熊自得曾经当过大都路儒学提举和崇文监丞,在北京作过实地丙,他的记载自然可靠得多。析津志中说燕台在南城奉先坊元福寺内,但接着又说此台乃后人设置,“以惑于刚者,不过慕名而已”。明代刘侗、于奕正编著的帝京景物略跟他的看法相同,虽然列黄金台的地点比较详细,说今易州、易水边二黄金台,都城朝阳门外东南又一黄金台,三黄金台,岿然皆土阜,但也以为黄金台,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本来,史书上只简略地记载燕昭王筑台置金,后人无从详加考证,慕名附会,以讹传讹,也是在情理之中。诗人文士们托物起兴,抒发点感慨,都当不得
27、真的。第5段,写人们无法指明燕台的确切位置。到明代以后,北京城规模日渐(huhn),京师八景中才有了金台夕照这一景,乾隆皇帝还题了碑。据说解放初期,朝阳门外某工厂施工时,曾经挖到这块碑石,似乎可以坐实了黄金台的下落。然而,各地的八景十景之中,大抵总有夕照落日之类的名目充数。京东自来是迤逦平原,一马平川,并无崇山峻岭,登上一座土丘看落日,未必就比其它地方更美,恐怕还不及另一景蓟门烟树来得有诗意。想当日土阜之上,无非也是供人吊古感今、借酒浇愁罢了。第6段,写京师金台夕照似乎证明黄金台下落。有些名胜古迹,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的。我们何必去寻查燕台究竟在何处呢?让它伴随着美好的传说,长留在人们
28、的中,岂不更好?在北京朝阳门外也好,在南城某一座废寺也好,在固安县也好,在易水东南十八里也好,都无伤大雅。反正历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为了招聘能够安邦治国的良才,特为修筑那么一座土台,上置重金,以接待天下士,这就很足以发人(xis)了。第7段,写自己的感受,不必详查燕台究竟何处,只要能领会最初设台招贤的事情即可。关键词是:“无须去认真寻根究底加以考证”“ 想象和向往”“ 发人遐思”。每天漫步金台路,想起黄金台,总不免要神思荡漾。我们的历史悠远而且丰富,有置千金以延国士的黄金台,也有一言丧身、株连九族的文字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两种历史现象对我们今天都有借鉴和
29、警戒的好处。想到此,我真想向北京市园林部门提一条建议:不妨在金台路附近的朝阳公园或团结湖公园的假山上,将那块乾隆所题金台夕照碑石重竖起来,旁边加个说明牌,介绍一下原委。如果再选几首吟咏燕台的诗词题写在周围,就更能增添(yn zh)了。第8段,写自己希望重竖金台夕照碑石的想法,表达对招贤和文字狱两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关键词是:“神思荡漾”“ 借鉴和警戒”“ 提一条建议”。自然,这类区区小事,可能有人讥为复古而嗤之以鼻。我却以为,为了继承和恢复历史古城的传统,为首都再增加些文化气息,同时也为了纪念古代燕京文明的开拓者,也许还是值得的,对今人和后人,都会有启迪作用的。在燕台碑石下领略着夕阳余晖,人们从
30、古代读书人空怀报国之心的感慨,想到今天知识分子们有可以大展宏图、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想到他们那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的爱国丹心,将会感受到与旧时代诗人文士们完全迥异的欣喜之情,也许会想起朱自清先生晚年书以自勉的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第9段写竖燕台碑石的意义,可以启迪后人,通过古今对比展现今天知识分子人尽其才的欣喜。可能还有些有识之士,会联想到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想想中国知识分子的贡献、成就、功绩,关怀他们的现状,也想想这方面还有哪些不足和障碍。不过那是需要大手笔去写大文章的大题目,不在这篇小文涉及的范围之内,就此打住吧。第10段,写站在燕台碑石前面可能想
31、到知识分子现状和国家政策等。(取材于袁鹰的同名散文)1.根据文中所给的注音,在方框内书写正确的汉字(3分)恢宏(或恢弘)遐思韵致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A.留传反应考察B.留传反映考查C.流传反应考查D.流传反映考察3.文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俯拾皆是B.以讹传讹C.无伤大雅D.嗤之以鼻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史书的记载看,燕昭王筑黄金台可能只是个传说,即便确有其事,以现有的资料也很难考证黄金台遗址的确切位置了。B.比起空怀报国之心的封建时代文人,当今知识分子的爱国之心远比黄金贵重不知多少倍,因而有了大展宏图的广阔天地。C.文末引用的朱自清自勉的诗句,化用了前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句,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D.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量关于燕台的诗词和相关的历史古籍记载,意蕴丰富,考据详实,同时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燕台何处的含义。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先引出燕台,并介绍燕昭王建黄金台招延人才的传说,然后通过古代文人的诗文,表现古代知识分子大都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事实,之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