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7.62KB ,
资源ID:107924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924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天气系统高中地理教案模板.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天气系统高中地理教案模板.docx

1、常见天气系统高中地理教案模板常见天气系统_高中地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几种常见天气系统,能够说明这些天气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能够结合当地情况分析学校所在地曾经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系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判读原理示意图的能力,并通过图像系统的判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教学建议关于本节的概要分析本节内容力图从生活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能够听懂天气形式预报中的一些常用术语,培养学生初步识读简易天气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做到学有所用,但要做到这一

2、点,首先应该使学生对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状况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在前几节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讲述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多与锋面有一定的联系,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种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关于准静止锋教材没有涉及,是否补充这一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当地能否受到这一锋面系统的影响为前提,灵活掌握。关于本节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本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教材力图对学生进行关于天气形势预报的入门普及,因此选择了对于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天气系统,并配有相关图像,使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这几幅原理示意图,结

3、合图像能够说明几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天气的影响。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图像,或结合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 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教学建议关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这部分知识,重点在于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分析,气压状况在大气运动一节已经讲述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对于气旋和反气旋的了解,教师应该从气压分布入手,在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并且气压中心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引导学生分析并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以及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下,北半球或南半球的风向,通过所绘制的图像,总结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规律,有水平气流运动进一步分析

4、中心气流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由这种运动规律再分析对天气的影响,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关于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的教学分析 冷、暖锋的形成及其与天气的关系是本节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冷、暖锋的形成,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空气移动形成的锋面为暖锋,无论是冷锋还是暖锋,冷空气总是在暖空气下面;第二,冷、暖锋到来之前,到来和移出之后,天气的变化特点,这部分内容的关键是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

5、、湿度、气压等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天气会出现较大变化,冷锋到来之前,受锋前暖气团的控制,天气晴朗,冷空气移动过来,迫使暖空气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受冷凝结,容易形成降水,如果暖空气所含水汽量充足,往往形成较大的降水;如果冷空气移动速度非常快,是暖空气抬升速度很快,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一般形成较大的风,如果暖气团比较干燥,往往会形成沙尘暴天气,当锋面移出后,当地受冷气团的控制,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较稳定,这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暖锋到来之前,当地受冷空气的控制,天气较为晴朗,气温相对较低,暖气团移动并缓慢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在爬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云、雨天气

6、,由于暖气团一般势力较弱,因而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第三,锋面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这部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应该将教材中提到的天气现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体验中获取知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重点内容应该是气流运动状况以及不同系统对天气的影响,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气流运动的描述,二者对天气系统的影响是描述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这一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应该讲述清楚,气旋、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关键在于对中心气流运动特点的理解,气旋中心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多云雨,反气旋中心空

7、气以下沉运动为主,多晴朗天气,锋面气旋在我国中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教材以图像形式出现,主要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能够阅读图像了解锋面气旋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即可,这部分属于较难理解的知识,主要是暖锋、冷锋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某一个地区,教学中注意将这些内容分解,再组合,使学习的层次能够递进,便于学生接受。本节配有多幅图像,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于锋面系统的教学建议在讲述“锋面系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明确冷、暖气团哪一个主动移动?冷锋和暖锋,其冷、暖气团所处的位置有何差别?冷、暖锋移动速度是否有差异?移动速度不同带来的天气状况有

8、何不同?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像或动画演示,分析不同类型的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当地天气的影响。结合当地实际天气状况,特别是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沙尘暴或北方夏季的暴雨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属于哪一种锋面类型?另外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大气水平运动等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会形成大风天气? 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的教学建议气旋和反气旋对我国的影响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突出体现,应该引导学生很好的分析对我国有什么影响?形成什么灾害性天气等?学生对于锋面和气旋等知识有所了解后,借助教材提供的锋面气旋的图像,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其对所到达地区的影响,其影响顺序是:首先暖锋到来,形成

9、连续的降水过程,其次气旋移动过来,气旋中心影响形成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旋移出此地后,冷锋移动过来,形成大风天气,冷锋移过,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晴朗。这个影响过程教师分解后,学生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顺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应该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分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教学过程】(引课)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天气状况,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各不相同,学校所在地区近期天气状况如何?影响的天气系统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中冷、暖锋与天气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冷、暖

10、锋面的形成过程中,冷、暖气团哪个主动移动?不同锋面类型,冷、暖空气位于锋面的位置有何不同?不同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对于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什么影响?从锋面到来之前、锋面到来和锋面移出后,天气状况如何?为什么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容易形成大风天气?联系当地曾经出现过的灾害性天气,分析锋面对我国降水和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说明哪些灾害性天气是由于锋面形成的?(板书)一、锋面系统1锋面的概念2锋面及天气(学生阅读教材中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或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等压线呈同心圆分布时,中心气压分别为高压或低压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如何绘制?如果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风向如何绘制?总结

11、大气水平运动的规律是什么?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气流运动特点是什么?这种运动对天气的影响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中锋面气旋示意图)当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这种天气系统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有何影响?(板书)二、低压和高压系统1低压(气旋)系统及天气2高压(反气旋)系统及天气3锋面气旋及天气【设计思想】由于本课的立足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知识,因此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当地的天气状况,由此入手分析天气系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结合原理示意图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思维,并能够通过

12、学习初步解释引起当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什么?以及在此天气系统的影响下,天气还将如何变化等。探究活动【活动主题】自行设计模型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活动步骤】一、理解地转偏向力的产生原因二、观看本期的媒体素材中关于地转偏向力的视频片断,注意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当摄像机在转盘外面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是直线,说明水平运动的物体有保持其运行方向的惯性,以外空为参照物,小球实际上没有改变方向)。(2)当摄像机在转盘上时,小球的运动线路是怎样的?(转盘顺时针转动时,以转盘上的物体小孩为参照,则看到小球沿着其本来的方向向左偏转了,正好与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相似)。(3)当转盘中的小孩水

13、平抛球时,小球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转盘上的物体为参照,小球运动方向也发生同样的偏转)。(4)当水平运动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时,偏转有何新变化?三、除了本录像看到这种模型,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模型可以展示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请学生自己动脑筋。地转偏向力对地球上的什么现象有重要影响?【成果展示】可以通过自制的实物模型或者自制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地转偏向力是怎样产生的。 地震和火山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教学重

14、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教学方法 谈话法。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课时 1课时。讲授提纲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二、我国主要地震区三、地震的抗御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四、火山的分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

15、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学习新教材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

16、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壳很不稳定,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

17、。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三、地震的抗御板书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讨论 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

18、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四、火山的分布板书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复习巩固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2使用课

19、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的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了解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而带来的一系列人口问题,并且理解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专用地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介绍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华侨政策,通过了解华侨的爱国行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人口特点、人口问题、人口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教育。重点和难点重点是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难点是进

20、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教学方法 主要应用谈话法和讲授法。教具 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投影片“人口迁移图”讲授提纲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第一课时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总数为12.6亿(1997年)占世界总人口的22%二、人口分布不均l我国的人口密度:131人/平方千米。2我国人口的分布(l)界限:黑河腾冲一线(2)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平原,西部人口密度小。(3)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开发时间长短等原因。 三、我国人口的迁移四、华人与华侨1概念我国对华侨的政策第二课时五、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1我国人口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

21、增长速度快 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解放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降低 3人口问题:(l)人口与经济 资源 环境的关系 (2)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低交通、住房、教育等社会问题对环境破坏程度大人均资源量少 六、对策1对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晚婚、晚肯、少生、优生。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入新课学习新教材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板书教师讲授并指导学生计算 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16亿,世界人口为53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

22、比为:1l6/53X10022,因此,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读图 引导学生读课本的“面积与人口比较表”,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中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46倍,因此,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读课本第2页读一读及补充资料 如果全国的人手拉手连成一列队伍,两人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米,那么,这列116亿人的队伍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二、人口分布不均 板书1我国的人口密度:计算126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1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

23、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2我国人口的分布;阅读和分析图 在课本第2页中国人口分布图上让学生用彩笔标出黑河腾冲一线,待熟悉图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以西的人口密度各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 此线以东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小于10人/平方千米。教师小结 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由此得出结论: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学生回答 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

24、们生产和生活等等。教师小结 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三、人口的迁移 板书分析图 根据“人口迁移路线图”请同学们说出迁移路线,并分析原因。教师总结 概括成下表 四、华人与华侨 板书1概念 板书教师讲授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如印尼华侨。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等。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华侨和华人对祖国的热爱及他们支援祖国建设的事迹)2我国对华侨的政策 板书赞成和鼓励华侨依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国籍,并关怀和重视保

25、护海外华侨。教师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并从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两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人口的大致状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人口问题将有很大帮助。第二课时巩固复习通过提问我国人口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及分布特点引出新课。学习新教材五、人口增长过快及带来的问题板书1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板书读图读课本第4页“我国人口的增长图”,通过观察,按时间进程比较,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人口基数大:1949年就达到5.3亿人口,1990年达到11.6亿。增长速度快: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仅用40年时间人口就增长1倍多,达到了11.6亿,增长速度太快。 教师提问 我们计算一下,若人口自然

26、增长率都为10。,那么人口为10亿人与100万人的两个国家每年各增长多少人口?学生回答 10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口,100万人每年增长1万人口。教师小结 由此看出,我国人口基数大对人口增长所起的影响是相当大的。2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板书教师提问 我国人口为什么增长快呢?学生讨论 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3人口问题 板书教师讲授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马克思认为,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只要活着的人,从出生到老死,始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27、。而作为生产者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此,这就决定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贤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提问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学生讨论 结合课本第5页图讨论。教师总结 每年我国的粮食、肉类、布匹、住房等都有增长,但由于新增长人口太多,增长财富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因此,人民生活水平将得不到改善。人口多,出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教育差等社会问题对环境破坏程度大。人均资源量少(读第5页下图分析)我国各种资源量都很丰富,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排在后面。 教师小结,并引出下文 上述社会问题,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归根结蒂都是由

28、于人口多而产生的,那么根据我国人口多这一问题,我们应采取哪些对策呢?六、对策 板书启发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对策: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2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少生是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条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实施这一项国策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我国的人口特点,人口问题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并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通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具体办法才能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发展生产。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育观改变了,才能最

29、终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慨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

30、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概况(讲授新课)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