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74KB ,
资源ID:10788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88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重点梳理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重点梳理复习.docx

1、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重点梳理复习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第一课 观潮一、观潮 (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n mn)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fi f),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hu zh)渐( ),( ),(横卧 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 )地飞奔(bn bn)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cn chn)动起来。1、我会在文

2、段括号内用“”选出合适的词语。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在( )里填上合适的词语。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4、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至少写四个) 山崩地裂 5、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6、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7、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段中分别把浪潮比作( )、( )和( )。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只填序号)景象非常壮观 所听到的声音所看到的样子所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样子8、“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3、”中的“水墙”指 , 说明 。9、短文中第二段话是按照 的顺序写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是“ 。”10、这段话从( )、( )两方面来描写 的壮观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11、“观潮”的“观”是( )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 )意思。12、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为什么? 13、观潮以总分结构独具特色,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常见形式先交代了( )、( )、( )。这篇课文的结尾与观潮的开头异曲同工,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 )。第三课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边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

4、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 )小的( )花的( )黑的( )有的站在树枝上叫( )有的飞起来( )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ng y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ng x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 hu)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1、 给文中第一段的( )中加标点。2、 选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 )-( )3、 这段话主要写了作者第( )次来到“鸟

5、的天堂”,看到 。4、 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 )、( ),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 )、( ),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 )、( )、( )、( )。三个“有的”构成了排比句写出了鸟的各种( ),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的天堂里鸟的生活的( ),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 )和( )之情。5、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知道了鸟的( )多、( )多,还能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 )。6、 这段话是 ( )态描写。7、“天堂”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文中加双引号的鸟的天堂表示 ,是指 , 没有加双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 。8、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9、“应接不暇”的意思是 ,用“_”在文中

6、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10、按文中内容填空。(6分)(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没有鸟_ ,而是_ 。1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静寂( ) 兴奋( ) 应接不暇( )1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画上“”线。13、缩句: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14、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答: 文段选读(二)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靠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zh z)大树,枝上的数目不可计数(sh sh)。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chu shu)到地上,伸进

7、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表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c z)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ng f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 sh)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我会在文段中括号内画出正确读音。 2、我会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渐渐( ) 似乎( ) 颤动( )4、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入手,细致地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作者是按照从 顺序来观察。5、“不可计数”的“数”应该读第( )声,它

8、在这里用作( ),不可计数的意思是 。“不可计数”指的是 。“数”的另外一种读音是( ),组词( )。6、这榕树的“真面目”指的是 ,用“ ”画出“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7、第二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 第二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划下来。9、“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写出了大榕树 的特点,“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写出了大榕树 的特点。10、朗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语气应当( )(1)激动低沉 (2)激动响亮 (3)平静舒缓 (4)平静低沉11、短文选自( )写的 。第五课

9、 古诗两首1、 题西林壁是苏轼在游( )时题在( )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分别从( )、( )、( )、( )、( )、( )这几个角度观察了庐山。苏轼字( ),( )朝人,号(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 题西林壁中“题”的解释:( ) 山穷水复疑无路中的“疑”的解释:( )3、 题西林壁这首诗告诉我们 的道理,( )这句话让人想起一句俗语( )。4、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 )朝的爱国诗人( ),诗人以( )字贯穿全诗,诗中( )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用尽其所有的盛情。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句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5、 昨天晚上,小红在做数学

10、题是,尽管不断思考,还是找不到正确的思路,爸爸走过来,给她做了指点,她很快解出了这道难题。这真是“ ”。6、这首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你觉得从哪两句诗可以感受到这份热情: , 。 第六课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哪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1、 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2、 根据选文写出“嫩”的意思 。嫩红: 嫩叶:3、 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答:( )4、

11、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答: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 。1、 用横线画出第二句的动词。2、 你认为这些动词之间是什么关系?(答: )3、 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 )4、 爬山虎的脚上的细丝触着墙后先是( )的,后变为( )的了。5、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6、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

12、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 )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1、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词。2、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一、形状,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 ” 等词语感受到的。3、文中有句比喻句与众不同,请你仔细找一找,并且用“ ”划出来。4、爬山虎的脚的位置长在 ,形状像 ,脚的颜色是 。第七课

13、 蟋蟀的住宅 (一)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1、“它用前足扒土”的“扒”字的读音和字义分别是( )和( )。2、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 )、( )、( )、( )、( )。3、“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答:4、蟋蟀的住宅内部特点是( )

14、、( )、( )、和( ),外部特点是( )、( )、( )和( )。 5、蟋蟀的出名是因为它的( )和(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A: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B:( )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C:蟋蟀( )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肯随遇而安。4、修辞: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二)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

15、常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1、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写 。2、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1)“它们”指的是 。(2)“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3)这段中哪些语句具体说明这句话的意思,请用波浪线画出来。3、这段话用了 、 说明方法。4、蟋蟀选择的住址需要符合哪些条件?答: 第九课 巨人的花园“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不知怎的,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敖!是这么回

16、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它不仅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1、 解释词语叱责: 。任性: 2、 为什么说“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答: 3、巨人看着小男孩的眼神,为什么心里火辣辣的?他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答: 4、 本文是一篇( )。作者是( )国作家( )。本文显著特点是运用( )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从中揭示了( )的道理。5、 “巨人生活在( )和孩子们( ),感到(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喧闹( )训斥( )7、写反义词。 隆冬( ) 孤独( ) 荒凉(

17、 ) 漫长( )8、当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他看到了什么?请用“”画出来9、当孩子们被巨人赶走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 ”画出来。10、是 (谁)使巨人终于明白了 。 第十一课 去年的树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他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1、文中的两个“看”字,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第一次“看”,是“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好朋友树,它仿佛在说:( )第二个“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 ”)2、 你从这两个“看”字中读出了什么?答: 3、 我还知道表示“看”的字有( )、( )和( )。4、 去年的树作者是( )国

18、作家( )。这篇童话通过( )展开的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是( )与( )的对话;第二次是( )与( )的对话;第三次是( )与( )的对话;第四次是( )与( )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占美了高尚的、令人感动的( )。5、 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小鸟说什么?答: 6、这一段话中和眼睛有关的词语是( )、( )、( )。我还知道小鸟唱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是因为 第十三课 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

19、子来咬你一口。1、 用“”画出本段的中心句2、 作者在这段中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好在哪里?答: 3、 这段话从( )和( )两个方面写了鹅( )的特点。4、 这段话中将鹅的步态与( )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鹅的( )。5、 你喜欢这只鹅吗?为什么?答: 6、 作者还用( )来比喻鹅的( ),不仅形象生动写出了鹅( ),更显示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7、 作者在课文中重点表现白鹅的性格特点是( ),主要采取了( )等修辞方法。“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 )、( )和( )中”,这句话是文章的( ),起( )的作用;又是( )句,不仅承接上一句,还引起下文对鹅的描写。8、 写出带点

20、字的音节。 大模( )大样 净角( )9、 写出“傲慢”的近义词:傲慢( )10、 根据词意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 拘谨不自然,不放松。( )11、找出本段的比喻句。 12、概括这一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13、鹅的步态与鸭如何不同,请用“”把它划出来。14、围绕这个句子,作者从( )和( )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鹅的傲慢。鹅第2、3自然段1、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是( )(选填序号)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2、第三自然段写了鹅的叫声 的特点。第三自然段还采用了 写法突出鹅的叫声这一特点。(选填序号)A 、比喻 B、对比 C、排比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养鹅等于养狗?请用

21、直线画出相关句子。4、在下列句中填上含有“然”的词语。(1)凡有生客进来,鹅( )厉声叫嚣,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 )如此。(2)今天( )下着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星期了,天气( )没有一点转晴的迹象。5、读句子“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既是全文的 句,又是 句,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第5自然段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直线画下来。第一句2、鹅需要 这三样东西下饭。它的吃相令人发笑,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第十五课 猫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与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

22、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者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的叫唤,长短不一,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得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她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是藏起来。可是他又那么凶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1、用 画出文中的中心句。2、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几个方

23、面? 答: 3、“屏息凝视”的含义是什么?突出了什么? 答: 1、 你想对这只古怪的猫说点什么?答: 2、 描写猫的叫声的词有:( )3、 “小梅花”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4、 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答: 8、猫的作者是著名作家( ),原名( ),字( )。他笔下的猫性格有些(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时特别( ),有时又特别( );二是高兴时( ),不高兴时又( );三是有时无比( ),有时又无比(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 )之情。9、猫的老实,表现在 ;贪玩表现在 ;尽职尽责表现在 10、造句(1)任凭也 (2)非不可 11、找出本段的反问句,把

24、它改成陈述句 12、“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换一种说法。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请把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 13、我能照样子写象声词。咕噜咕噜: 、 、 、 。14、读句子“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这句话中“几朵小梅花”换成“几个脚印”好不好?为什么?答: 第十七课 长城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25、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1、 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 2、 那些动词说明已经来到了长城?答: 3、 “很自然的想起”体现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答: 4、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表示无数,包含了作者无数的感慨;( )突出了长城的长,与文章开头( )相呼应;( )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之情。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朝的( )。在诗中( )(谁)送( )(谁)去( )(地方)。诗的前两句( ),后两句(

26、)。 这首诗描写了(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2、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 )在( )送( )去( )的情景。诗中(“ ”)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从( )、(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时间是( )季节。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在内容上的共同之处是( )。第十八课 颐和园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即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

27、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盖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1、 文中能表现有人心情舒畅的词语是什么?答: 2、 第一段重点描写了( ),突出长廊的( )和( )的特点。文中用表示颜色的词体现( ),用

28、具体数字“七百多米”来说明长廊的( )特点。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先介绍了( )、( ),再介绍( )、( )。( )抓住每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 )抓住长廊的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3、 “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 )。4、请用横“ ”画出各段中的过渡句。在文章中起( )作用。点明( )。5、第一段中,有些动词记述了游览的过程,请写出来:( )、( )、( )。第二段中用( )、( )。第三段用( )、( )。6、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7、第二段描写了来到( ),看到( )和( )。观察顺序是( )。8、第三自然段描写站在( )看到的颐和园的景色

29、。分别写了( )、( )、( ),重点描写( ),突出( )。9、耸立的意思是:( ),从“耸立”这个词中能体会到( ),从“一排排”这个词中能体会到( )。10、作者在写“佛香阁”和“排云殿”时用了相同的写法:都是先( ),再( )。11、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 )的美景,第一句先写了( )时的美,第二句写了( )时的美。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12、 从“滑”字能体会到什么?换成“划”字好吗?为什么?答: 。 13、作者根据( )顺序先后游览了( )、( )、( ),几处景物的特点,都突出了景色(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表达了作者

30、的( )之情。14、课文运用动词体现游览的顺序:进了( )-绕过( )-来到( )-走完( )-来到( )-登上( )-( )下来- ( )15、”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的句子中通过描写“游船、画舫”反衬出昆明湖的( )16、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 17、缩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3)、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第二十一课 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在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头,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