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9.99KB ,
资源ID:107838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838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下语文后两个月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下语文后两个月知识点总结.docx

1、七下语文后两个月知识点总结4、黔之驴 1、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

2、,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近它,驴只踢了老虎一

3、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1、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稍近,益狎,荡倚冲冒。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

4、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4、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蔽林间窥之。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稍

5、近,益狎,荡倚冲冒。译(再)靠近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6、;答题100字左右。)【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近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

7、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答略(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有据即可。) 黔之驴4、翻译下列句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_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7黔驴之技有哪些?驴是什么形象的代表?一“鸣”一“蹄”。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本领。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8、(4分,对1处1分。)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2分)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_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一)阅读黔之驴22.翻译

9、下列句子。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老虎见了它,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 23.根据这个故事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成语。黔驴技穷 黔驴之技2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以为神莫相知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终不敢搏技止此耳 2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名著阅读西游记()阅读名著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4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10、。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请问:“裙钗”指的是谁?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ch】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1、作者吴承恩,子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著名小说家。2、西游记是长篇神魔小说,全书共一百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

11、成,第一至八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中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至十二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回至100回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3、西游记中所写天下所分的四大洲非别是: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昄依佛门,唐僧他取名为孙行者。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列佛。5、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

12、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6、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师祖处学到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定海神针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昄依佛门,给唐僧做大徒弟。7、通过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象征意味是很深厚的,天宫是人间朝廷的代称,玉帝是封建皇帝的化身,孙悟空是人民意愿的化身和民主主义思想的代表。名著阅读。(3分)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1)“名

13、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1分) (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1分) (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1分)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很幽默。(2)在“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变成妖精的妈妈去赴唐僧肉宴,深入妖精洞内打死白骨精,救出了师傅等人。(3)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战无不胜的。名著阅读。(3分)话说孙悟空来到翠云山向 之妻铁扇公主借 ,孰料这铁扇公主竟是被悟空当年降服的 之母,悟空闻之,不禁大惊失色,暗暗叫苦。牛魔王 芭蕉扇 红孩儿名著

14、阅读(4分)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

15、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1)这段文字中的 “罗刹”又叫 ,她因为 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2分)(2)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2分)(1)铁扇公主、儿子红孩儿被害;(2)借的是假扇子不仅扇不灭火,而且越扇越大。此后,孙悟空又去借扇子,又被牛魔王骗回,然后再战牛魔王,无法降服,最后凭借托塔李天王和儿子收复牛魔王,才借到真扇,扇灭火焰山,保得唐僧继续西去。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

16、题的宣传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出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 6、参考答案如:“保护野生动物,绘就生态家园。”;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善待它们”; “拒食野生动物,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 保护野生动物从我做起” (2分,只要观点正确,内容与保护野生动物有关意思符合要求即可。)第五单元5、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副词,很蕃fn,多。晋陶渊明独副词,只爱菊。自李唐唐代皇帝都姓李,故称唐朝为“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我独爱莲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出淤水中污泥泥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染

17、沾染,污染,濯洗涤清涟微波而不妖妖治,艳丽,中通外直,不蔓蔓延不枝生出枝节,香远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树立,可远观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语气词,哪。予谓认为菊,花之结构助词,的隐逸者也表肯定语气;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有道德的人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人(事物)”也。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菊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爱,陶后鲜xin很少有闻;莲之爱,同如同,像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副词,应当乎众矣语气词,表肯定。1. 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 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

18、亭净植。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本文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3.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是: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4. 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

19、,不与世俗同流合污。5.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6.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9.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

20、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寄意着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10. 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答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受周

21、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11. 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短文爱莲说2.翻译句子。(6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

22、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3分)应该鄙弃那种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格。7.要赞颂莲花,却先提到菊和牡丹,为什么?(3分)_起衬托作用。菊虽高洁,却有躲避现实的缺点,牡丹虽华贵,却是势利小人追逐的,“予独爱莲”,反映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8.用浪线画出“予独爱莲”的原因。(2分)_“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_9.将菊、牡丹、莲拟人,用高尚品格的“莲”自况,是委婉批判_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2分) 10.文章三次

23、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3分)_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莲花。2. 比喻志洁行廉,德声远播的句子是: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只能在远处恭敬的观赏,而不可近前玩弄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品德高尚的人。3. 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菊,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我”爱莲的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写莲花可爱形状的目的是:表现作

24、者洁身自好的品德和情操。4. 作者写菊花和牡丹的目的是:通过对三种花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以菊花作陪衬,突出莲的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5.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花的喜爱,表明了他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6. 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7.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8.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

25、鄙弃。9. 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答(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寄寓着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10. 短文赞扬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答这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两种观点实际上讲的是人与环境(或社会)的关系

26、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有可能跟着坏人学坏人,也就是“近墨者黑”。11. 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爱 莲 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

27、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可爱者甚蕃 (多) 陶后鲜有闻 (少)亭亭净植 (树立) 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2、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

28、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具体答出君子的品格也可)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二)阅读爱莲说,回答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 (多)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应当)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

29、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不同: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是可以很高尚的。(2分)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2分)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分)”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表达了坚贞的爱

30、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第六单元沁园春 雪11.“风骚”中的“风”原指国风,“骚”原指离骚,“风骚”在词中指的是文学才华,与它同义的还有“文采”一词。 1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指出历史人物为祖国山河倾倒,为下文评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1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无数英雄”是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年轻的风流人物。) 15.“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只”能不能改为“还”,为什么?不能,用“只”说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视文治,批评语气比较严厉,而用“还”则说明成吉思汗重视的内容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语气有些称赞。16.说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他们又有什么不足?肯定:他们比较注重武功,在建功立业方面卓有成效。不足:在于文治方面稍微差了一些,对文治不够重视。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 1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2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3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