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1.73KB ,
资源ID:10783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83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docx

1、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A、居民点: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式。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1产业结构:非农业与农业2人口规模:聚集与分散 3景观类别:高密度建筑与低密度建筑4物质构成:发达与不发达 5承担职能:中心与非中心6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基本素质等:存在差别B、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C、古埃及时期城市对后世的影响1用地选择上,注重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应用棋

2、盘式路网D、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包括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E、我国城市界定的标准:城市是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一般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个级别。地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 县级市:不设区的市,具有与县平行的行政地位 建制镇 :凡县政府所在地一般均可设镇;总人口在2万人左右的乡,其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比重的10%以上,非农人口最低限度为2000人可设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

3、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条件可适当放宽。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深圳、广州 F、城市发展三个时期前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发展缓慢,延续时间很长; 2城市结构简单 3城市主要功能是政治中心,而非经济中心; 4城市处于自发发展阶段,进行系统规划的很少。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城市数量、规模和经济总量的积累; 2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空间形态; 3城市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积累。 后工业社会时期:1城市化波及整个世界,但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 2城市数量持续增多,城市规模空前膨胀; 3城市出现两

4、极分化倾向,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专业化城市大量出现; 4一些相邻城市连接组成巨型城市、城市群和城市带; 5城市与乡村有原来的分离和隔绝走向融合,城乡差距趋向缩小。G、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城市人口规模指标衡量城市化进程,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诺瑟姆城市化三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在30%以下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30%-70%之间城市化稳定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开始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二章、

5、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A、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B、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列契沃斯)规划思想:主张通过建设田园城市控制城市规模扩张,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其特征是中心城市周围建设一圈较小的城镇田园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称其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田园城市: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中央是公园,6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自内向外依次是公共建筑

6、(市政厅、音乐厅兼会堂、剧院、图书馆、医院等)、商店和商品展览馆、住宅、林荫大道(内侧是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外侧是花园式住宅),城市外围地区建工厂和仓库,再外围是永久性绿地,用于农牧业。 C、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理论设想(巴黎建筑规划方案)规划思想:工业化思想带入城市规划,主张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加上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通系统。 现代城市的设想: 城市中部是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的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

7、住宅中;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联系。 柯布希埃与霍华德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相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等问题不同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奠基于社会改革理想。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大城市的结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D、索利亚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背景:19世纪末的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 。规划思想:城市应该以大运量、宽阔和高速的轨道交通运输干线作为轴线,各种空间要素、工程管线和

8、建设地带聚集在其两侧来营造。可以限制城市的宽度,而城市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未来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铁路和交通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规划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巴黎的轴向延伸E、卫星城镇理论规划思想: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同时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立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联系。卫星城镇从卧城半独立城镇完全独立的新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规模趋向由小到大。有机疏散的思想规划思想:城市建设是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病的根治需要从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体,组成城市的“细胞”之间要有足够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类似“瘤”的贫民

9、窟的产生和蔓延。主张把城市划分成不同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使用的地段。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干线上,尽量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邻里单位: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邻里单位”是居住区的“细胞”,其内部有小学等服务居民的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内部和外部道路有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穿越“邻里单位”。同时,同一“邻里单位”安排不同阶层的居民居住。小区规划:小区是“邻里单位”的发展,规模更大,趋向于以交通干道和其他自然或人工界线为界,小区内部道路系统与周围城市干道有明显划分,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得到解决。社区规划:

10、20世纪60年代后,居住区规划不再仅仅局限于住宅和设施等物质环境,而是将居住区社会问题提高到重要位置,规划师的责任重心趋向多元化,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 F、雅典宪章(1933年)主要内容: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同时还就城市的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还提出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的思想。马丘比丘宪章 (1977年)主要内容:承认和肯定雅典宪章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新的发展。认为追求功能分区不能够牺牲城市的有机组织,要重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同时,认为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

11、过程,不仅要重视规划的编制,更要重视规划的实施。另外,马丘比丘宪章还就城市中的环境污染、历史遗产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华沙宣言 (1981年)主要内容:强调一切的发展和建设都应该考虑人的发展,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继承了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合理内容,认为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华沙宣言强调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另外,华沙宣言还要求“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并依照可以接受的公共卫生和福利标准,使环境恢复基本的完整”。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与编制程序A、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土

12、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B、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和战略部署城市详细规划: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具体每个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规定城市规划六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市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C、城市规划的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内容(工程地质构造、土层物理状况、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测量资料内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地下工程和地下管道网测量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D、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所谓强制性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

13、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述,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3.城市建设用地。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E、城市规划的审批:分级审批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1)国务院审批:直辖市、省和自治区、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其他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3)市人民政府审批:市管辖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4)县人民政府审

14、批: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在向上级人民政府报请审批城市总体规划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3.城市分区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4.城市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可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F、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

15、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分类A、城市产业系统构成:1.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水产业等)、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盐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2.主导性产业: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产业【GDP比重大、产业关联度高、较高的区位商、较高的规模经济】、配套性产业:围绕城市主导性产业而建立发展起的产业、一般服务型产业: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提供一般性服务的产业。3.基本经济部类、从属经济部类B、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通常所说的城

16、市用地,既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和控制开发的地域。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和城市发展实施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城市中基础设施和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已经建成的区域,一般城市建筑连接成片的区域。C、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适用性评价:(1)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地震地质、滑坡、崩塌、冲沟、岩溶地貌等;(2)水文条件:地表水、地下水等;(3)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风频、风速、污染系数)、温度、湿度、降水等;(4)地形条件:高程、坡度的分类、坡向等D、城市用地的分类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构成:住宅

17、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公共设施用地: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不包括露天矿用地,该用地应归为水域或其他用地类(构成: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仓储用地: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铁路、公路、管道运输、港口、机场等城市对外交通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市级、区级和居住

18、区级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维修设施等用地。绿地: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特殊用地:军事、外事和保安等特殊性质的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F、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可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取值;居住用地指标为人均180280m2,并规定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0m2人。 工业用地的比重:15%-25%,拥有大中型工矿企业的中小工矿城市可大于25%;规划人均工业用地10-25m2;中小工矿城市可适当提高,最大不宜超过30m2;特大城市,用地较紧

19、凑,大致在18m2以下。G、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类型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50002000-4000300-700人口(人)30000-500007000-150001000-3000H、居住用地的选址基本要求:(1)自然环境条件优良(2)与其他地域关系协调:就业、消费距离和时间节省(3)环境污染影响较小(4)适宜的用地规模和用地形状(5)在城市外围选择用地时,要考虑与现有城市功能结构关系(6)结合房地产市场需求趋向选择用地(7)用地发展要留有余地I、工业用地分类: 一类工业 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二类工业

20、 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乱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三类工业 用地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J、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1.分散布置:用地不多,污染较小,运量不大的工业2.工业小区:用地不大,污染不严重,但有一定程度污染的工业3.工业区:占地面积大,运输量大,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4.工业卫星城镇:不宜摆放在城市市区内或市区附近的工业K、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1.绝对位置关系:(1)相隔的距离 (2)耗费的时间2.相对位置关系: (1)平行布置

21、(2)垂直布置 (3)独立布置 (4)混合布置L、仓储用地的分类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和设备特征分为:一般性综合仓库和特种仓库按按仓库职能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位置:1.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区,布置在铁路货场附近靠近城市主体部分一侧;2.小转仓库区,布置在铁路货场、海运码头后方;靠近港口(包括规划发展部分)预留港外二线仓库;3.城郊便于铁路专用线出线的平坦地带,设置了大型储备仓库区;4.远离城市并有自然屏障地段布置化工危险品仓库区和油库;5.根据战备需要,在城市纵深设置战备仓库区。M、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

22、市绿地的分类:1公共性绿地2专用性绿地:3私有性绿地:N、城市开敞空间:任何围合或是不围合的用地,其中没有建筑物,或者少于110的用地有建筑物,而剩余用地用作公园或娱乐场所,或者是堆放废弃物,或者不被利用的地域。 城市绿地系统的形态构成:1.点状绿地 2.带状绿地 3.楔形绿地 4.环状绿地 O、根据污染的危害程度,防护绿地的宽度分为五级: 1000m、500m、300m、l00m和50m。 第五章、城乡区域规划A、区域规划:在将被辟成新工业区和将要建设新工业城市的地区,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计划,对工业、动力、交通运输、电力设施、水利、农业、林业、居民点、建筑基地等

23、建设和各项工程设施,进行全面规划,使一定区域内国民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和各工业企业之间有良好的协作配合,居民点的布置更加合理,各项工程的建设更有秩序。(熟悉)B、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了解)第六章、城市总体规划A、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区域规划主要是对区域内建设活动的空间统筹安排和协调。区域规划工作的内容很多,而且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工作周期很长,不可能经常性地开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一般包括城市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的发展规划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政策

24、和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战略性、宏观指导性、综合性和控制性的规划,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做的总体和战略的安排和部署。 B、城市总体规划的三定:定城市性质、定城市规模、定城市发展方向C、城市职能的构成:特殊职能与一般职能;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D、城市规模的侧度指标: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20个;50万以上的大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5个;2050万的中等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10个;20万以下小城市,预测方案数应不少于8个】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1.增长率法2.相关分析法3.资源环境承载力预测

25、法 4.基础设施承载力预测法 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某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户籍人口:指在当地公安派出所登记户口的人口。流动人口:一般是指离开了户籍所在地到其他地方居住一定期限(一般有半年以下,半年以上,一年以上几种分法)的人口。暂住人口: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在该地区暂时居住一定期限的人口。E、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中人口数据基准年确定:基准年应尽量接近现状,但由于统计数据公布的滞后性,基准年一般会从目前上溯一年或两年。处理方法:口径校核、数据插补、平滑处理、范围核准。F、城市空间布局:1.集中布局: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2.分散布局:城市分为若干块不连续的用地,每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和铁路站

26、场,大片森林所分隔。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1.立足区域,讲求整体2.集约紧凑,强化结构3.远近结合,弹性生长 4.保护环境,突出特色 第七章、控制性详细规划A、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B、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内涵用地性质(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规定使用的用途);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新征(占)地面积;不含代征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地块面积); 容积率(建筑总面积/地块面积);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屋檐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27、; 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地块面积);C、.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性指标内涵:建筑色彩、风格、体量、人口容量等;第八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A、现代城市交通的分类按照空间分布不同:对外的市际和城乡间的交通;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按照运输方式不同: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交通、电梯传送带。按照组织方式不同:公共交通、个体交通。按照输送对象不同:客运交通、货运交通城市交通:城市内的交通,通过城市道路系统来组织,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城市轨道和城市水上交通。 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其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如铁路交通、水路交通、公路交通、航空交通和管道运输等。B、城市道路系统的的

28、分类交通性道路: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特点是行车速度大,车辆多,交通性质以货运为主,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符合高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尽量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生活性道路: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需要。特点是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和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稍微狭窄些,道路两旁布置一些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快速道:是联系组团间交通、中长距离和快速交通,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应布置在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分隔带中,且两侧不宜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主干道:又称全市性干道,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

29、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是城市的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是30-45m。次干道:又称区干道,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是25-40m。支路:又称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是12-15m左右。C、城市道路交叉口:城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同一平面上相交称平面交叉口,不同平面上相交,称立体交叉口。平面交叉口简单交叉口:交叉口入口的车道数和道路区间段的道数相同主要用于城市支路之间的相交处或交通量小的支路和干道的相交处,不设交通管制。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管制使右行制时左转车辆和直行车辆,车辆和行人在通行时间上错开,一般用于交通繁忙的城市

30、支路和干道的相交处或干道和干道的相交处。 环形交叉口:不用交通管制而采用绕中心岛同向连续通行。设计特点是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从不同方向进入交叉口的车辆都绕中心岛同向行驶,经过汇流行驶一段距离后,行驶至所要去的路口,驶离交叉口。 立体交叉口分离式立体交叉口:又称非互通式立体交叉口。采用跨路桥(上承式)或隧道(下穿式)使相交道路在上下两个平面上通过,上下层道路没有匝道联接,通过交叉口车辆不能在上下层道路上互相转道。多用于道路和铁路、干道和支路,以及步行或自行车专用道路和汽车行驶道路的相交处 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口:上下层道路之间每个象限都有供车辆左转弯和右转弯用的匝道连通,车辆可以沿着匝道的方向

31、无阻碍地从一条道路行驶到另一条道路上。这种交叉口消除了平面交叉口的全部冲突点,一般用于两条同等重要的主干道相交处。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口:上下分离的道路之间只有一部分有互通的匝道,或者在相交处主干道跨越(或下穿)次干道,主干道左转弯车流在次干道平面交叉。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口一般用于流量和流向不均衡道路相交处和形状不规则道路相交处,应用广,形式多样。 D、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照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 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 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E、城市道路系统的组织形式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适于地形平坦地区,有利于建筑的布置;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平行交通分散灵活,但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变,非直线系数大,而增加放射道路,又会产生复杂的交叉口和三角形街坊;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以广场组织城市,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郊联系;环形干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