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岸区中考语文模拟卷13中考模拟题(一)I卷(共30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选项中注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慰藉(ji)慨叹(ki)大气磅礴(b)B.魁梧(w)亢奋(kng)荒谬绝伦(mi)C.坚苦(jin)惬意(qi)拈轻怕重(zhn)D.揣摩(chui)蓦然(m)叱咤风云(zh)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凝视着左边那条空出的路,我切身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暖和的文明。(2)秦岭的山林以及河流、湖泊不仅为关中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了关中环境,使得关中气候清爽,山水相间,风景如画。(3)这天午后,乌兰巴大草原上空的太阳突然低低的云层里。A、隐藏改变隐入B、隐藏
2、改善沉入C、蕴藏改善隐入D、蕴藏改善沉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4将下面句子还原到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
3、,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A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B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C 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D 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师傅”和“师父”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
4、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三字经所说的“子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这一意思。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了专指帝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由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
5、并列关系。史记中9处11次出现的“师傅”,都是这一意思。这时的“师傅”,总是和“宫廷”、“东宫”、“储君”、“太子”、“皇子”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从西汉到南宋,这是师傅最通常的所指,明清时期,依然保留了这一意义。显然是因为“师傅”的地位太尊、声望太高,所谓的“身为师傅,贵极人臣”,这一称呼因此具有了一定的排他性。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如朱熹既用师傅来称呼帝王之师,也用来称呼一般的授业者。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
6、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文革”后期人与人的称呼也渐渐改为师傅了,甚至是男女通用的。“师父”之称,不仅出现得较晚,而且使用的频率也非常有限。四库全书虽然有数百次的出现,但大都别有所指,与我们要讨论的“师父”不同。“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说高祖德皇后郗徽的祖父郗绍,曾任“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在文苑英华中,“师父”也一再出现。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如“臣虽驽劣不才,窃服师父之训”;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如“乘箕入相,就三命而作盐梅;投钓升朝,封四履而称师父”。唐朝以后,“师父
7、”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南唐尉迟偓的中朝故事记载唐咸通年间,有个幻术艺人在京城表演。在一次表演失败之后,他向观众赔礼致歉说:“某乍到京国,未获拜所有高手,在此致此。小术不行,且望纵之,某当拜为师父。”北宋费衮的梁溪漫志记载,高邮强盗尉九,疾足善走,日行数百里,气势猛壮,白天吃喝,夜则为盗。有一天早食时,被一个道人“呼为师父,且拜之”。这里一个善于幻术,一个疾足善走,都是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如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寄万松老人书中,有“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之语;“锡号帝师”的著名僧人八思巴,当时士人大都称他为“师父”。元史刑法志中,也有“
8、诸僧道盗其亲师祖、师父及同师兄弟财者”之说。对于俗人依循僧寺礼仪,称僧人为“师父”,清初学者蓝鼎元曾予以指斥:“凡遇秃厮,皆呼师父。不思此何人也,而师之父之?”这说明了当时称僧人为师父的普遍。“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
9、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且道士之称受业师,则曰师父:于师前自称,则曰弟子,此理之正也。”(王端毅奏议卷十三)无论是僧道还是俗人,称呼自己爱戴的老师为“师父”,于理为然,于情洽切。“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如榖梁传中的“师傅”,在白孔六帖和渊鉴类函中就写作“师父”。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师傅深怀敬意,师傅的年龄和自己的父亲相当,他就完全可以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父”。5下面选项中,文章内容没有涉及的一项是A“师傅”与“师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10、B“师傅”和“师父”的历史和意义演变。C“师傅”和“师父”意义的区别和联系。D“师傅”和“师父”的使用频率和范围。6下面说法与文章内容相符的是A“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B“师傅”称呼从专指帝王的老师演变成指学习上老师,后来称年长的人为“师傅”,最后平民百姓的教师也称呼为“师傅”了。C从唐朝起,“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D“师傅”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相对于“师父”而言,“师傅”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7下列材料中有关“师傅”与“师父”称呼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行者大笑道:“呆子倒有买卖。师父照顾你牵
11、马哩。”三藏道:“这猴头又胡说了!”B小侯准备到图书馆去,路上他问一个陌生人:“请问师父,到图书馆往哪个方向走啊?”C罗希说:“我不小心摔倒在车站站台,幸亏那个师傅把我扶了起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D小王买了些礼品,对妈妈说:“明天我准备给师傅去拜年。”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810题。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前所
12、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涪陵:地名。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已:同“以”。不诬:不假:8、下面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 结束)B.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但是)C.绍圣中,谪居涪陵(被贬降职)D.摹临累日,几废寝食(几乎)9、下面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始信穆父之言不诬,而
13、穆父死已久矣。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暮寝而思之C.杂然而前陈者D.知而不争,不可谓忠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穆父看了黄庭坚写的草书,嫌黄庭坚的草书有些俗气。B、苏轼对黄庭坚草书的评价与钱穆父不是一样的。C、黄庭坚认为自己没有见过怀素的书法真迹,所以不肯为他人写草书了。D、黄庭坚把怀素自叙从石杨休家借走后,废寝忘食临摹,顿悟了写草书的方法。II卷(90分)四(共14分)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诗文。(10分)(1)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2),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4、)(3)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汗青”指的是,这句诗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8分)星夜龙应台他把好几幅画在地上摊开。小店原本就挤,三张画铺在地上,我们就不能转身,一转身就要踩到画布上了。“这一幅,”我指着梵谷的星夜。他说,“一百块。”我说,“六十块。”他做出夸张的痛苦的表情,指着地上的星夜说,“你看看你看看,画得多么好,画得多么像,就是颜料钱也不只六十块呀小姐。”我说,“那好,我们再逛逛。”他一把拉住,说,“算了算了,就六十块吧。”油彩很浓,他用一张薄薄的塑料膜覆盖在画面上,再把画小心地卷起来。我走出
15、小店,踏入画家村的街,一整条街都卖画,颜色缤纷,琳琅满目,气氛像成衣市集,只是挂得满坑满谷的不是衣服,是画。据说是一个奇人在这深圳的边缘荒村专门模仿梵谷的画,画得多,画得像,以致于国际媒体都纷纷来采访这中国深圳的“梵谷”。没几年,荒村已经变成画家一条街。梵谷的画,人人能画,从这里批发到香港的小摊上,和开叉的旗袍、绣着五彩金龙的衬衫、缎料的面纸盒等等“中国风味”礼品混在一起,卖给观光客。回到家,我把星夜摊开,仔细端详。从色彩和结构来说,仿得还真像,该有的笔触,显然一笔都不少。如果我将窗户打开,让海风吹进来,因为画的油彩气味还呛鼻如果,用科学的方法鉴定,仿画的人功夫确实好到完全逼真,好到任何人都看
16、不出破绽来,我是否能被这幅星夜感动呢?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住在大海旁每天看日落月出,就发现有一颗星,总是在黄昏时就早早出场,那样大,那样亮,那样低,使我疑惑它是不是渔船顶上的一枚警示灯?是不是一架飞机停在空中探测气候的动向?是不是隐藏在山头里只有云破时才看得见的一盏隐士读书的火?那颗星,低到你觉得海面上的船桅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太阳沉下去,月亮起来时,星还在那里,依傍着月亮。不管那月亮如何地艳色浓稠,这颗星还是堂堂正正地亮着。有一天黄昏,一个天文学家在我的阳台上,我们一同看那轮绯霞绚烂的夕阳在星的陪同下,从云到山到海,冉冉层层拾级而下。他说,“海面上看金星好亮。”我吃一惊,啊,原来它就是金星
17、!无知的人,朝朝暮暮看着它,却不知它的身份。今天知道了,跟它的关系可就不一样了。我赶忙上网去看梵谷的星夜,因为我记得,他画的是金星。梵谷在法国南部的精神疗养院里,写信给他的兄弟:“今天早上,天还没亮,我在窗口看了很久,窗外什么都没有,唯有一颗金星,好大的一颗星。”“夜,”他说,“比白天还要活,还要热烈。”如果我失眠,披衣起身,走进沁凉的夜里;如果我凑巧走过一个大门深锁的精神病院,那么我一仰脸就会看见在黑沉沉的大楼上有一扇开着的窗,窗口坐着一个孤独的人,正在注视大地的荒芜和人间的荒凉,只有夜空里的星,有火。他说,“看星,总使我神驰我问自己:我们摊开地图,指着其上一个小黑点,然后就可以搭乘火车到那
18、个点去,为什么我们到不了那颗星呢?我们难道不可以搭乘死亡到星星那一站?”三十七岁的梵谷真的买了一张死亡的单程票,说走就走了,行囊里只有煎熬的痛苦和无可释放的热情。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梵谷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尖塔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尖塔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换一个问法: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13作者在第段中提到,“爱上星夜,是有过程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爱上星夜的过程。(4分
19、)住在海边看日落月出的时候,我发现了天空中很特别的一颗星。上网查看梵谷的星夜后,“我”确认他画的就是我所见的金星。14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这段话是怎样传达出作者心情的?(4分)星夜,在我看来,其实是一幅地图梵谷灵魂出走的地图,画出了他神驰的旅行路线:从教堂的尖塔到天空里一颗很大、很亮、很低的星,这颗星,又活又热烈,而且很低,低到你觉得教堂的尖塔一不小心就会勾到它。15文章中两次提到“我会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吗?”,作者不能被深圳画家村的星夜感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16作者在文章结尾 为什么要“换一个问法”?科学家复制的“眼泪”到底能不能被称做一滴“眼泪”呢?请结合本文的写作意图说明你
20、的理由。(6分)六、综合性学习(8分)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某班级开展 以“电子产品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7某小组准备对老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所在的小组可以从另外的哪个方面开展本次活动?(2分)18下面是某小组成员对老师和同学调查问卷统计表,分析表格后你得出的结论有:(4分)“电子产品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统计表严重较大一般没有老师60%27%11%2%学生22%47%19%12%结论;结论。19为了减少手机上网、游戏、作弊等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某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mp4等电子产品进入校园。你家长很支持学校的这项规定,你想对家长说的话是:。(2分)七、作文
21、(50分)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2、,才能发挥出一个人巨大的潜能。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以“习惯的力量”为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参考答案】1C2C3A4B5、A(文章没有涉及“师傅”与“师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6、A(B、“师傅”称呼从指学习上老师演变成专指帝王的老师。C、从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D、“师父”含义比“师傅”更加宽泛一些。)7、B(称呼陌生人应为“师傅”。)8B9D10C11因此黄庭坚自己曾经说:“领悟草书的方法是在涪陵,遗憾的是来不及再见到钱穆父了。(故、尝、恨。)12(1)千里共婵娟(2)海上生明月(3)赢得生前身
23、后名(4)自古以来,人的一生谁没有死去的时候呢?我希望留下一片赤诚忠心映照在史册之上。坚贞不屈,以死报国13、(2)和天文学家在阳台看夕阳的时候,我知道了海面上最亮的星是金星。(2分)(4)阅读了梵谷给兄弟的信之后,明白了梵谷的痛苦而热情的内心世界。(2分)14、这段文字把油画星夜比喻为梵谷灵魂出走的地图,通过对油画内容的具体细致的描绘,写出了梵谷对事物的仔细观察与对生活的热爱,(2分)从而表达出作者对梵谷的赞赏和敬佩之情。(2分)15、第一次是因为复制油画油彩气味呛鼻,材质低劣。(2分)第一次是因为复制油画没有能够体现作品作者的灵魂和内心世界。(2分)16、“换一个问法”的目的是运用同类事物
24、的比较,使说理更易于读者理解接受。(2分)科学家复制的“眼泪”不能被称做“眼泪”,因为“眼泪”中包含了喜怒哀乐的感情。(2分)结合本文写作的意图来看,复制的作品只能复制结构、色彩等外在的形似的东西,作品中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是无法被复制的。(2分)17、2分。示例:抽样分析、宣传活动、搜集材料、主题班会等。18、结论老师和学生普遍认为电子产品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影响较大。结论与学生相比,老师认为电子产品对在校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程度更严重。(共4分,每个要点2分)192分略。20.50分略语文模拟题(二)I卷(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
25、是A.尴尬(gn)漠不关心魁梧(w)踉踉跄跄B.慰藉(j)自出新裁狡黠(ji)莫明其妙C.殉职(xn)异想天开拮据(ji)因地制宜D.晦暗(hu)无精打采栈桥(zhn)精益求精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是当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用愁苦覆盖脸面的你。你的脚步里透着,你的举止中饱含,你的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令你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个国家的。于是,在我心目中,“无私”与“伟大”两词已悄悄的跟定了你。A.压抑沉
26、重危难艰难B.沉重压抑危难艰难C.沉重压抑艰难危难D.压抑沉重艰难危难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不少学生的中考复习中,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B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是否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C人类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种来自人类本身,一种来自大自然。D“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力日渐强大的标志。4.将“老鼠的食物主要还是以植物为主”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A)老鼠无犬齿,门齿却很发达,且无齿根,终生不断生长,需常常啮物以不断磨短,所以尤爱啃“硬骨头”。(B)故老鼠对建
27、筑物、仪器、电缆、图书、文物、家具、乃至桥梁、堤坝的破坏及危害极大。(C)据统计,一只老鼠每年要吞食和糟蹋十几公斤粮食。全世界每年被老鼠消耗的粮食可够全球人类吃两个月。(D)无怪乎俗语要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了。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海底也有淡水开发新水源,是解决水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咸苦浩翰的大海,人们在望洋兴叹之余,肯定不止一次地幻想过:海中有没有淡水?能不能像钻探石油那样从海底下钻出淡水来?目前,科学家们已在海底发现了甘甜的淡水,而且数量惊人。例如,在希腊东南面的爱琴海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人们将泉水与海水分开,用冰冻水灌
28、溉3万公顷的土地。近年来,俄罗斯海洋学家探测表明,大洋底部淡水资源很丰富,其蕴藏量约占海水总量的1/5。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之间,海面上有一个直径30米的淡水区,水色、温度与周围海水皆异,人称“淡水井”。在我国福建省古雷半岛东边有个莱屿,距该岛500米的海面上也有一个淡水区,叫“玉带泉”。上述几例都是海底喷泉,因离岸不远,海底的含水构造都是和陆地含水构造相连的,喷出的淡水由陆地予以补给。由于地下水露头很低,在海面以下,水头压力也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在海底海相与陆相交互地层中,陆相地层也有淡水层保存,它们一般与陆地含水构造不连通,也没有露头,成为封存的“化石淡水”。海底的淡水是从何处来的呢?各国科学家经过艰辛探索,提出了不少理论。渗透理论认为,海底的淡水来自陆地。海洋每年有33万立方千米的海水被蒸腾,化为雨雪降到陆地上之后,一部分渗入地下,遇到不透水的岩层,便形成了蓄水层。如果这蓄水层靠近大海,淡水就有可能透过海岸流入海底的岩层中。凝聚理论认为,地面上的淡水渗入海底只能达到一定界限,但实际上在这一界限以下仍有淡水,显然这些淡水不是来自陆地。海底的有些淡水是那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的。岩浆理论认为,地球深处存在着放气带,那里释放出数量惊人的气体,其中有大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