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95KB ,
资源ID:107752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752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绍兴产业.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绍兴产业.docx

1、精品绍兴产业绍兴产业绍兴地处东南沿海浙江省中北部, 改革开放之前,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 国家在产业布局方面向“三线” 倾斜, 使得绍兴缺乏国家大规模投入, 经济发 展, 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步履十分缓慢, 一直以来维持着“鱼米之乡” 的传 统农业经济构架。 改革开放以后, 经由三十多年的 发展, 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本文在及时掌握绍兴产业结构变动、了解变动中所取得之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调整优化绍兴产业结构的建议。 基本情况改革开放初期,绍兴经济发展由农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中农业占绝对的份额,工业以小规模的棉纺丝绸,酿酒为主。 结构变化过程产业结构的三次变化以及各自特点 改

2、革开放以来,绍兴市产业结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飞跃, 三次产业构成从以农业为主转变到以工业为主, 顺利过渡到工业化城市中后期。 一:1978 年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二:1980 年产业结构发 生了重大变化, 二产首次超过一产三:2004 年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 7. 0: 59. 9: 33. 1, 其中三产的比重大幅提高。 从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变化情况看,绍 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调整幅度较大。 从三次产业占GDP 的比重看, 第一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则呈稳中趋胜态势。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其变化基本特征为

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提高第二产业的变化特点 绍兴的工业以轻纺类为主, 重工业逐步上升,这一发展趋势符合工业化 进程的一般规律: 在工业化发展初期, 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高于重工业, 也占据 相当的比例; 到工业化发展中期, 重工业加速发展, 比重逐渐上升。 轻纺业比较优势明显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已成为绍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基础, 通过从90 年代后期对纺织无梭化等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绍兴已经确立了纺织大市的地位, 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已形成了从化纤原料到织造、 印染后整理、 服装服饰乃至纺织机

4、械的完整产业链。 第三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其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基 本同步。绍兴第三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是: 1、 第三产业总体规模持 续扩大, 占 GDP 比重不断提高, 发展速度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在全 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稳步增强; 2、 全市第三产业在调整劳动力就业结构分布、 提升国民经济规模, 优化产业结构中作用显著; 3、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与从业人 员结构转变趋势与国际三次产业的一般演变趋势基本吻合, 但仍处于“二、 三、 一”结构内部运行, 第三产业内部以传统行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基本未变。 政府政策绍兴市委、 市政府“九五” 、

5、 计划的出台, 对三次产业发展的规划, 从实证 的角度研究绍兴产业结构的发展历程, 分析其存在的弊端,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业结构政策的未来具体趋向, 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与目标, 并指导民间 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和更大程度上有效利用外资, 极大地影响了绍兴产业结构的变动。 如近年来, 市委、 市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 一要务, 围绕“十五” 计划中结构调整这条主线, 统筹兼顾、 协调三次产业的全 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的路 子, 大力实施“东新、 西市、 南闲、 北工、 中秀” 的大城市发展战略, 确定了绍兴大城市“四大组

6、团、 绿色空间” 的框架结构, 优化城市生产力的空间布局, 促进 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 为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绍兴坚持走新型工 业化的路子, 打造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抓好产业关联度大、 产品链长、 带动能力强、 在国民经济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性骨干项目建设, 全力 推进纺织、 化工、 医药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绍兴四大组团的龙头作用, 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使工业生产成为近期绍兴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 体制环境变化的影响 历史上绍兴曾经是一个纺织、 印染比较发达的地方, 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处 于萧条, 劳动力转移到第一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 由于政策的放

7、宽, 一些有技术 的老师傅, 纷纷拿起本行, 重操旧业, 将绍兴这一传统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从农 村工业化起步, 然后是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起, 快速地改变了绍兴的产业结构,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几年,绍兴的乡镇企业、 集体企业和个私经 济抓住契机超速发展, 使绍兴产业结构中的二产比重进一步提高, 同时带动了 三产的快速发展, 最终形成了绍兴目前的产业结构。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近年来绍兴通过大力发 展蔬菜、 花卉、 水果、 水产品等优势产业, 走“生态农业、 效益农业” 的路子。 在农 田面积有所减少的条件下, 全市农业生产总值仍在小步

8、增长。 同时根据城市发展 的需要, 城市框架的拉开, 将近郊农业转变。 二是为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绍兴逐 步将环境污染大的企业搬出市区, 或实行关闭、 转产,并要求企业采取措施, 切实减少污染。 低效、 污染大的企业明显减少, 在优化环境、 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为市区的服务业腾出了发展空间, 房地产业迅速发展壮大。 三是绍兴“三年一大变” 目标的实现, 通过环城河综合整治等工程的开展, 精心打造生态绍兴, 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面貌、 环境, 使绍兴逐步朝向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发展目标迈进,绍兴中心城市的幅射力、 吸引力明显增强, 推动绍兴交通、 贸易、 餐饮、 旅游等相 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消费需求变

9、化的影响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 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促进了居民 消费层次和结构的提升。 居民消费需求已从传统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逐步向满足 享受型、 发展型需求转移。 住房、 汽车、 教育、 健康、 信息五大类消费不断升温, 大 范围、 高层次的新一轮消费升级启动迹象明显, 从而带动房地产、 汽车、 电子信息、 卫生保健、 教育消费等快速发展, 进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目前经济增长动 力看, 居民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以消费结构升级为 主要推动力的产业群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关于绍兴产业结构的几点反思 (1) 三次产业结构转型的反思 一是绍兴

10、二 产偏高、 三产偏低; 二是二产中传统附加值产业比重偏高, 高技术、 高利润产业比重偏低; 三是二产中轻工业比重过高, 重工业比重低:四是三次产业“二、 三、 一”结构将延续较长时期, 整体产业结构并不理想。(二) 农业结构的反思 目前, 我市的农业经济仍处于传统农业阶段, 附加值低, 效益不高。 究其原 因, 一方面, 农业是弱势产业, 目前还难以完全摆脱靠天吃饭局面; 加上城市 必空间不断扩大, 仅能维持低速增长的局面; 另一方面, 第一产业滞留大量富 裕劳动力。 按国际有关标准,绍兴目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 仍停留在人均 GDP3000 美元以下的水平上, 表明绍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11、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三) 工业生产结构的反思 1、 企业集中度低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生产规模大的企业偏少。 (2) 集 中度高的行业所占比重不大。2、 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还没形成绍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产业企业多, 生产规模普遍偏小, 拳 头产品数量少, 而且整体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 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 目 前, 纺织上游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 而纺织新产品出厂价格升幅较小, 对绍兴的纺织业冲击较大。 3、 企业技术含量低, 高新产业发展不足 一是绍兴纺织企业产品绝大部分为中低档纺织产品, 科技含量低, 企业产 品雷同性强, 同业竞争过度, 容易导致价格竞争, 使原

12、有纺织优势逐步减弱。 高 新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二是大规模发展高新产业底子不足, 基础 不够,。三是绍兴企业家有些因循守旧, 盯着纺织等传统熟练产业不放, 不肯转 移陈地。 (四) 第三产业结构的反思 近年来,绍兴第三产业的新兴行业发展加快, 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及 内部结构的变化, 但三产规模不大, 商贸、 旅游、 文化等优势产业未形成“产业优势” , “影响大、 份额大、 作用大、 效益大” 的“品牌” 没有真正形成。 同时从 第三产业各行业的增加值看, 传统行业比重虽有所下降, 但批发和零售业, 交 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两大传统行业仍占据第三产业各行业的第一、 第二位,

13、两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合计占第三产业的比重2004 年分别为 29. 7%、 13. 1%。 优化绍兴产业结构的建议 (一)绍兴三次产业发展定位的建议 由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不能随意跨跃, 因此,绍兴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应立足现有基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统筹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保持第二产业规模居先的前提下, 狠抓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 确保第一产业的稳定发展, 适当缩小第二、 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差距, 使绍兴经济 发展水平继续保持较前的地位, 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带动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目标。 (二) 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的建议 项 目 2004 年 20

14、03 年 2002 年 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 绝对值 比重 第三产业4349133 100. 0 3619755 100. 0 3086907 100. 0 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政业 571206 13. 1 484788 13. 4 542419 17. 6 批发和零售业 1292228 29. 7 1119782 30. 9 1131233 36. 6 住宿和餐饮业 224071 5. 2 182403 5. 0 345058 11. 2 金融、 保险业 551956 12. 7 456726 12. 6 211102 6. 8 房地产业 325080 7. 5 240156 6.

15、6 267904 8. 7 其他服务业 1384592 31. 8 1135900 31. 4 589188 19. 1 1、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根据绍兴农业生产的优势, 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继续抓好蔬菜、 水果、 花卉苗木生产,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 大力发展城市农业 尤其是休闲观光农业, 使农业经济和城市经济融为一体, 协调发展; 第三, 发 展加工农业, 充分发挥绍兴的传统历史优势, 以农产品加工园区为台, 以扶大 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 积极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 第四, 认真 抓好禽、 畜疫病的防治工作, 健全禽、 畜疫病防治体系, 保障绍兴

16、畜牧业的稳步 发展和生态绿色发展。 此外, 要结合自然和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林业发展。 2、 依靠科技, 大力发展高品质高效农产品,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要实现农业的创新, 提高农产品品质, 提高效益, 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因 此, 要加强农业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绍兴乃至全省农业院校、 科研与 推广机构等方面力量, 多渠道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农业高新技术, 特别要加大 生物技术、 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力度; 要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技术, 促 进绍兴农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施, 加快培 养一批农产品质量检测队伍; 不断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 实现农产品的

17、优质化、 特色化、 品牌化和标准化, 提升绍兴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 (三) 进一步优化绍兴工业产业结构1、 调整和完善绍兴工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 根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源紧缺(如能源、 土地资 源) 对绍兴工业生产影响等问题, 调整和完善绍兴工业的发展思路和布局, 引 导和促进工业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是引导工业企业继续向产业群集中的 纺织、 生物医药、 精细化工等产业群, 以便产业配套,产业链的延伸, 形成规模 效益, 提高商场竞争力。 二是科学、 合理地规划工业的地区分布。 引导工业企业全 面撤离城市中心区, 向杭州市湾绍兴工业新城

18、等地区寻求新的发展。 三是重点抓 好有利于绍兴经济规模扩大、 财政收入增加、 就业岗位增加的大项目引进和推进 工作, 限制社会管理成本较高、 能耗高、 污染大、 效益低的项目上马。 四是制定必 要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而要调整产业结 构, 中小企业的调整不容忽视, 而且中小企业调整起来可能见效更快。 2、 培育和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核心骨干企业 大型企业集团对于推进企业产业技术和技术结构的优化具有资金、 人才和市 场优势, 可以有效地带动与之配套协作的一大批中小企业技术的发展, 从而带 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 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

19、加强, 顺应世界经济的潮流, 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主业突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对保持绍兴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发展具有重 大的战略意义。 根据目前绍兴工业发展实际情况, 要以市场为导向, 实行资本运 营, 重点扶持纺织、 黄酒、 机电、 医药等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提高优势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支柱产业, 虽然近年来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或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 不有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在加快重工 业发展的同时,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步伐。 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对传统

20、的劳动 密集型产业进行改造, 提高传统产业的档次、 规模和水平, 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 力,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 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一方面要利 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 另一方面是要把技术改造与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增 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着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 加工程度深、 附加值高的产品。 4、 提升纺织业, 加快发展非纺产业绍兴工业经济的主体是纺织业。 纺织业的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其它产业无法取代的,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 我们应尽快提升纺织专业市场,绍兴的纺织 专业市场规模大, 品种全, 是一大优势, 要尽量保持这种优势, 使绍兴的纺织产业能产销联动, 互促互

21、进; 三是加快纺织产品的优化升级, 要根据市场需求 调整产品结构, 而不能一味的走扩大规模、 低价竞争的老路。 在提升纺织产业的同时, 必须加快发展非纺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也是结构调整的重点。 从近几年工业走势看,绍兴的工业对纺织业的依赖程度 较高, 纺织业形势好, 工业整体形势也好, 纺织业不景气, 工业整体形势也就 不景气, 因此绍兴工业要有新发展, 就必须着力培养非纺产业, 提高非纺产业在绍兴工业中的比重。 (四) 进一步优化绍兴第三产业结构第一, 针对金融、 保险业发展较快、 比重增加的实际,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 套政策和优惠措施, 更好的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吸引更多的国内

22、外金融机构和 人才到绍兴发展, 带动绍兴金融业的发展。 第二, 社会服务业具有投资少、 收效 快、 发展前景看好、 就业容量大等方面的优点, 因此, 宜采取适当的优惠措施, 促进社区、 租凭、 信息咨询服务等组织的发展, 充分发挥街道、 社区组织功能, 推 动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 加快文化强市的建设。 加快绍兴文化事业的发展, 继续提高科技、 教育的发展水平, 提升文化、 教育、 科技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 第 四, 交通运输和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两个行业, 是绍兴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传统产业, 保持这两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有利于强化绍兴第 三产业的稳定发展。 第五,

23、旅游业是绍兴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 “三看绍兴” 是 旅游的一大品牌, 要注重策划、 突出重点, 多角度地扩大绍兴的知名度, 同时加 大配套的休闲旅游建设力度, 使慕名而来的游客能观绍兴名胜、 品江南美味, 来 了愿意留下来, 走了还想再来。 (五) 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 目前,绍兴面临亟需提高产业竞争力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问题。 要解决 这些问题, 应抓好以下工作: 1、 比经济发展的长远要求看,绍兴要以发展资金 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方向, 并使之成为带动绍兴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产业。 2、 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件大事来抓, 提高农村富余劳 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水平, 要引导农民摆正择业心态。 3、 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 训。 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 要鼓励各级政府部门、 社会力量在共同抓好农 村基础教育的同时, 要继续采取各项优惠措施, 吸引有就业愿望农村劳动力参 加各种教育培训, 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进城就业竞争力。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 也是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急需进行的一项经 济工作, 在面对当前经济发展要素制约较多, 环境压力较大的情况下, 只有发 挥优势、 功破难题, 保障结构调整顺利进行, 才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 才能 实现绍兴跨跃式发展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目标。 (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