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63.74KB ,
资源ID:107736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736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心理学jqy.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心理学jqy.docx

1、教育心理学jqy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概念:教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两大重心)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并非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简答】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学生是主体,但并不否定教师的指导即主导地位)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2、)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三种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简答】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四个时期)1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2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飞速发展(国内国外)3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4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1

3、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学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1.概念: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填空】a) 连续性与阶段性b) 定向性与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差异性3.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了解】二、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简答】

4、少年期: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初期:高中阶段向成人接近的时期;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 转化,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1. 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纵向和横向两个过程。2. 关于关键期【名词解释】 劳伦斯小鸡出生认母亲,“印刻” 关键其实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影响。 有机体的某种行为或技能、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第二节 中

5、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四个阶段,三个含义)一、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运算”a)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什么阶段b) 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形象模式,一切以自我为中心c)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抽象,守恒d)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二、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简答】1) 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依据认知进行教学)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3) 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可能达到的

6、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上述两者之间的差距。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一、 人格的发展1.概念:人格又称个性,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必须经过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培养信任感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培养自主性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培养主动性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培养勤奋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

7、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3.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简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家庭、学校、同伴以及传媒)的结果。a) 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德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溺爱型四种。b) 学校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c) 同伴群体强化物提供社会模式和榜样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1. 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意识;二是自我体检;三是自我监控。2. 自我意识的发展

8、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儿童1周岁末,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社会自我(人际关系) 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简答】认知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1. 认知方式差异概念: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差异类型: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最重要,需理解)、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

9、与发散型等方面。Add: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对事物的直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直觉更易受到周围的人们的影响和干扰。2. 智力差异P19 智力与智力测验: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智商简称IQ,公式为:韦克斯勒编写了另一套智力量表 智力的差异:a) 智力的个体差异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b) 智力的群体差异(两性水平大致相等;两性结构存在差异)3.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简答】因材施教首先,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应采用适应认知相应的教学方式(布卢姆

10、掌握学习理论教学、时间)。最后,应运用适应知识相应的教学手段(斯金纳,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又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二、 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简答】1.性格的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1) 性格的特征差异(理智、情感、意志、态度)2) 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向型与内向型;独立型与顺从型)2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一、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1 学习的心理实质定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的过程中,凭

11、借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理解定义:学习表现为行为或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药物、疲劳、疾病等引起的变化比较短暂);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则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2.人的学习特点a) 同时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b) 以语言为中介c) 一种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 学生的学习a) 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b) 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c) 既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二、 学习的一般分类【选择】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12、(巴甫洛夫) 刺激反应学习(桑代克和斯纳金)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记住】 言语信息学习(what陈述性知识) 智慧技能的学习(how程序性知识) 认知策略(做的过程中怎么调整) 动作技能 态度、情感(影响着个体的选择倾向)3.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不怎么好考,比较碎)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一、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尝试错误)1.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2.评价和教育意义 做中学 允许学生犯错误,并

13、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 努力使学生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 加强合理练习 学习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原理:爱屋及乌 结合例子: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2. 经典性条件发射的基本规律a) 获得与消退b) 刺激泛化与分化泛化:对某一特定条件建立反射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映。三、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1.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增加)同类反

14、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a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集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b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惩罚:(正乘法和负惩罚)当有集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

15、罚。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3.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称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教材被分为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即是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程序教学的某些理念。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简答】1.学习的过程就是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2.学习有三个系统: 加工系统(输入 短时记忆(加工) 长时记忆(存储) 。 提取) 执行控制系统(执行控制) 预期系统(期望事项)4. 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即学习的动机;执行控制即加涅所讲的认知策略。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

16、论【大题】1.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2.试误说与顿悟说 运用于不同类型的学习 试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到某个极限的结果一、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论述、简答】1. 苛勒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学习过程,机械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尝试的过程,量变过程;本质:外界环境与头脑S-R联系。2. 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把握事物的内在关系)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

17、形二、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论述】1.学习的过程即主动形成知识的过程2.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3.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态度和方法。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 动机原则b) 结构原则(任何认知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来呈现)c) 程序原则d) 强化原则三、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简答】1 意义学习的实质定义: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逻辑关联)2.意义学习的条件(1)从客观看:

18、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2)从主观看: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对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本质:有意义学习; 表现:下位、上位、并列结构学习; 应用:先行组织者(2)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3)学习心理过程表现为: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其固定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概念与原有概念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

19、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4)先行组织者技术(P67 新旧知识学习分类)【应用】“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简答】1. 构建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2. 当今构建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知识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观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

20、,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第四章 学习动机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1.动机及其功能定义: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和调整)2.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名词解释】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1) 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

21、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这三种内驱力的组成是动态的。 自我提高和交往的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2) 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二、学习动机的种类(结合例子判断类型)1) 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2)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动机的作用以及它与活动目标

22、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上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表示好或积极。“”表示坏或消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二、需要层次理论【名解、简答】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

23、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教育意义:教师应当关心学生的所有需要的满足情况三、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阿特金森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成功概率为50%四、成败归因理论【简述】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行为责任六个因素:激励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接过来阐述行为动机的。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

24、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五、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名词解释】 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结果因素就是强化。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先行因素:“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大题】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成效经验;改善技能)要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循环,关键在于:(1)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2)改善学习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

25、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发生途径:间接途径二、学习动机的激发的主要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简称倒“U”曲线),如左图 3) 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也要使用得当。4) 正确指

26、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问一知十、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迁移不仅存在于某种经验内部,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经验之间(eg丰富的词汇掌握有利于英语阅读) 知识可以迁移,动作技能情感也应迁移。二、迁移的种类(理解)a) 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迁移而教”“

27、教是为了不教”)。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作用。b)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进行的划分。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况水平的经验之间的互相影响。(属同一水平的迁移)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c)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景中去。d)同化性迁移(下位学习)、顺向性迁移(上

28、位学习)与重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这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的。三、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其次,潜意识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一、早期的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和关系转换说)1) 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认为官能心理学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以训练发展的结果。对官能的训练就如同对肌肉的训练一样。2)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 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29、该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原理概括的越好,对新情境中学习的迁移越好。4) 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强调对情境中关系顿悟(对客观事物间关系的领会)是获得迁移的真正原因。二、现代的迁移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奥苏泊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安德森认知交叉重叠产生迁移 加特纳、吉克情境中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它们都主张认知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 的根本条件。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该理论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第三节 迁移与教学【大题】一、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2.原有认知结构【简答】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