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6.88KB ,
资源ID:10771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71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docx

1、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语文试题青岛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高三语文模块考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注意事项】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

2、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所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

3、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有人举起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各呈异彩。各民族的文

4、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人类文明犹如百花园,只有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都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百花园才会最美。每个民族把自己的文化发展好、形成特色,就是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在新的历史条

5、件下,中华民族必定能为人类作出更多贡献。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发展方式与文明形态。(摘编自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以及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都属于民族文化。B.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是被强制消灭的文明,而中国的契丹属于自行衰落的文明。C. 多元文化时代提倡延续中华文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这观点有合理之处,但本质上是错误的。D. 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合理性,相互平等,世界应当允许多元文明并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A. 文章开头指出本文的论述对象文化,并且从浅层和深层两方面指出了民族文化的标志。B. 文章的论点是“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后文的论述和假设都是围绕这一论点展开的。C.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思路,重点在于分析问题部分。D. 文章论述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式,“契丹灭亡”是举例论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如果民族内部政权兴替了,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种朝代的更迭就只是“亡国”。B. 如果契丹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保存文化,保留民族认同的核心,就不会消亡。C.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更

7、加频繁,但每个民族仍然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D.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强调每个国家都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的形态。【答案】1答案C。“这种观点有合理之处”理解不当,从原文“似是而非”来看,是完全不正确。2D。文中没有对比论证。3B试题分析:“就不会消亡”这一判断从原文中推不出来,消亡的原因并不能当做不会消亡的充分必要条件。(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罨画池听雨汪建中罨画池,作为一处极为精致的园林,其名字取得实在美妙而贴切。就是没有去过罨画池的人,一听这名字,眼前浮现的也应该是一幅幅高古的图画,精雅的丹青。今春三月踏青的时候,我

8、就是在“罨画池”这个美名的一再诱惑下而去崇州的。去的时候,一路上愉悦的心情实在难以述说。因为,在罨画池儒雅的牵引中,我一路上步着杜甫的后尘、裴迪的后尘、赵卞的后尘、范成大的后尘,以及那个长吟过“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的大诗人陆游的后尘。步着这样一些人的后尘,而又是去罨画池作一番文化意义上的畅游,所以,即便是一路风尘仆仆,其心情也愉快如彩蝶、逍遥似春燕了。 罨画池浓缩了江南园林精华中的精华,她小得可人,雅得大度,幽得深厚。进得园来,简直是一步一景,更是一步一惊。琴鹤堂带来的愉悦都还没有收场,问梅山馆的惊喜又向我扑来;湖心亭的美景才刚刚开始欣赏,望月楼的画卷又为我次第展开了。在罨画池里,

9、脚下的曲径引我又诱我,两旁的奇花拥我更醉我,举目处是老树横空,回眸处是新绿拥娇红,是小桥接了短亭,是涟漪揉着楼影,是游鱼栖于鸟巢,是绿水浣着白云。左看似画,右看似画,前后左右看了,居然就是画了。正当我陶醉在罨画池的美景中时,天空忽然下起了雨。先是点点滴滴,继而是窸窸窣窣,接着是噼里啪啦,好在我正在望月楼里,否则,这一场春雨将逼我于狼狈中四处躲雨。此刻,雨点紧一阵慢一阵地敲打着望月楼上的瓦片,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疑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一声声,抒发着一个梦境。在烟雨中有一只翱翔着的白鹤,在罨画池的上空兜了几圈后,停在湖心亭的亭尖上,以金鸡独立的优雅与我遥对着共听这一场湿漉漉的琴声。在如此的

10、情景里,我不知道当年一代廉吏赵卞是否也遥对着白鹤如痴如醉地鼓琴?不知道当年那只白鹤是否依然金鸡独立,在春雨中静听琴弦上的云卷云舒、潮起潮落?按节令计算,这该是今年最后的一场春雨,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湖边的柳,绿得蓬勃而婆娑,春燕们翻飞在柳丝和雨丝间,似要把这最后的春雨沐浴得个淋淋漓漓。园子里的那些梅,还在春雨中修整,所有的枝脉和叶脉都在努力地孕育今年冬天的梅香。如今,梅还在,那一段缘,那一份情,不知缠绕在哪里?如今长亭还在,回廊还在,整个罨画池还在,陆游祠还在,惟有主人陆放翁不在了,独留下我,在满园春雨中空空的地等待。茶,浓了,又淡了。雨,去了,又来了。整整一个下

11、午,我被这雨殷殷地挽留在罨画池里。留我的,还有湖边的柳、园里的梅和楼前的株株红海棠。罨画池的一切都在留我呵,留我在这里听雨,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留我年年岁岁在这里看白鹤翱翔,听水淋淋的音乐,再在“红酥手,黄藤酒”的缠绵里追逐大诗人那多情的背影错、错、错,莫、莫、莫,陆放翁这些发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声音很低沉,语气很微弱,但它引发的生命的共振,却持续了八百多年,还会一直共振下去。此刻,凝神听雨,瓦片上的雨声,犹如陆放翁的声声叹息:“错、错、错”,声声都在荡人魂魄,催人思索。八百多年了啊,八百多次的春雨与秋风,花开与花落,沧海与桑田。我的放翁啊,你是否依然豪迈如苏轼,英武如岳飞?

12、在黄泉路上,你是否已经与唐婉结成了连理,了却了前世的遗恨与悲歌? 雨,一直在浙浙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这时,我是多么想备一桌好酒好菜,在这春雨中与陆放翁对饮。只可惜放翁不在了,虽有好酒,但缺少了他,酒亦寂寞,雨亦寂寞。寂寞的,还有这望月楼,还有那问梅山馆,整个罨画池已经在风雨中寂寞八百年了,如此漫长的寂寞,试问人间,哪里还有?好在罨画池还在,而且日新月异,海棠还在,梅魂还在,那些犹如宫墙柳的柳树还婆娑在我的眼前。沿着这些景物,我依然能够清晰地追逐陆放翁的身影,依然能够感觉到他一腔爱国的热血在澎湃。这热血,从宋至今,一直不曾冷却,一直在激情地燃烧。这雨似乎不知劳累,淋淋漓漓了整

13、整一个下午,还在淋淋漓漓,此刻瓦片上雨声还噼里啪啦地响,一园子的雨声依然在为我奏着交响。在这春雨的交响和飘洒中,蜀州的大地有福了,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透过雨雾,我仿佛看见了一大片秋天的金黄。这田野里的金黄是赵卞和陆游期盼了千百年的,终于要在今年金灿灿地铺满蜀州大地。【注】罨(yn)画池:蜀中名胜,位于四川成都。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并没有写罨画池的美景,而是从罨画池的名字写起,未见其形先闻其名,就让作者想象到了罨画池的魅力。B文章语言文字清新雅致,善用修辞写景。如第3自然段对罨画池景物的描摹尤为典型,采用了拟人、排比、借

14、代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罨画池美景图。C“从春雨听到秋雨,从翩翩少年听到耄耋老叟”,表明“我”被这罨画池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D文章形散神聚,写景,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景物优美雅致;写情,富于变化,由最先的愉悦到中间的落寞再到最后的喜悦。5简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5分)6作者对罨画池的雨声有不同的感受,试分析其内蕴。(6分)【参考答案】4C项,“表达了作者以后每年都要经常来这里听雨,直至自己老去的决心”错,是为了表现作者对在罨画池听雨的喜爱程度,并无每年都要经常来听之意。5含义:虽然陆游已不在,但寄寓着陆游生活和精神的罨画池还在,我们

15、仍然能从今天的罨画池怀想陆游的身影,感觉到他的爱国精神。(2分)作用:承上启下,作者的情感由落寞转为欣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激发了作者的爱国热情以及自豪感。(3分)6雨声叮叮当当又窸窸窣窣,似一张古琴在嘈嘈切切的奏鸣,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廉吏赵卞高尚人格的钦佩;雨声滴滴答答,迷迷蒙蒙,把罨画池笼罩得格外旖旎而缠绵,寄寓了作者对陆游唐婉的爱情的惋惜以及对陆游命途多舛的同情;雨,淅淅沥沥地下,雨中的罨画池,又多了几分妩媚,表达了作者对陆游爱国精神的颂扬和共鸣;雨,淋淋漓漓一个下午,瓦片上还噼里啪啦响,一园子的雨声奏着交响曲。蕴含了作者对蜀州大地的赞美与祝福。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三)实

16、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

17、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

18、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

19、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

20、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

21、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B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C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D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

22、,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5分)A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B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C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

23、回报。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进行概括。(4分)【参考答案】7. A (B “网络直播优于传统表演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C田青委员反对的是为迎合观众“将所有的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D材料二并没有谈到传统文化保护。)8.C(3分)D(2分)(A原文是“传统文化找到新的落点,才有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B “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说法错误。季羡林的故事是以梵文绝学的凄凉景象,引出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需

24、要亲近普通民众的观点。 E迎合听众不一定就是指“网络直播”这种形式。)9.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1点2分,2点3分,3点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

25、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

26、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有删节)

27、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C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D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除,一般指免去原来的官职任命新的官职,也泛指授予官职。与陈情表(李密)“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除

28、”意义相同。B路,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约相当于后世的“省”。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意义相同。C缙绅,指高官显爵,缙,同“搢”,插。绅,古代官员束在腰间的大带子。官员上朝经常把记事用的笏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高官为“缙绅”。D改元,改换年号,指新的皇帝即位。古代新的皇帝即位后都要改变原来用以纪年的年号,所改换的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篇点明时间后交代作者自己的官职、地位,意在说明在宋朝的高官身份,于是被推举作为“当国者”出使元营。B本文交代自己在国难当头之时辞去高官显位,挺身赴险,出使元

29、营,记叙在元军营中据理抗争,不辱使命,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 C本文记叙自己被元军扣留后隐忍行事而后又被驱逐回来,回来后向宋军统帅献计献策希望复兴国家,表现出坚定的报国志向。D这篇为诗集指南录所写的序言,记叙自己历尽艰险、九死一生的遭遇,句式长短相间,内容丰富,记叙描写,感人肺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参考答案】10. B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11. D 改元指中国历史上皇帝即位时或在

30、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12. C “被元军扣留后隐忍行事而后又被驱逐回来”错误,被元军扣留后据理抗争,被驱北行后“得间”逃跑的。13. (1)恰逢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主持国事的人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祸患的。(2)我自己估计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做叛徒的罪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途中见杏花 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

31、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诗人途中偶见一枝杏花,这触动了他满怀的复杂心绪,让他写下这首笔法委婉细腻,情感动人的诗歌。B“一枝红艳出墙头”与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情感相同,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无比欣喜和激动。C颈联写天色渐暗,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黄莺和蝴蝶飞到林中与杏花相伴。D尾联虚写,诗人从眼前的鲜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杏花。E“帝乡千万树”,浮现于诗人脑海中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参考答案】B(3分) C (2分)B:面对红艳的杏花,诗人却因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C:颈联的意思是天色已晚,寂静的树林中黄鹂鸟最先归来,春色尚早,杏花在陡峭的春寒中独自绽放,却没有蜂飞蝶舞。15.这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其中的两种。(6分)惜春之情。长期观赏都会有花败的遗憾,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要行色匆匆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