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4.37KB ,
资源ID:107585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58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评剧文化大事记.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评剧文化大事记.docx

1、评剧文化大事记1999年,冯玉萍在不惑之年因主演一部疙瘩屯迎来了人生中的“二度梅”;10年之后,在“知天命”的年纪,她又渡过了一条可能改变现代评剧走向的“呼兰河”。 冯玉萍自己说,早在50年前她已知“天命”:“沈阳评剧院是1959年11月11日诞生,我是1959年11月19日出生,而且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萍字,这似乎注定了我与评剧一生的缘分。有人说这是我牵强附会的臆想,可我觉得这是冥冥中的一种暗示:我会与评剧相伴到老。”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从初出茅庐到“中国评剧第一旦”,冯玉萍一路走得顺风顺水,但风光无限的背后是学艺时的伤痛、抉择时的困惑。至今,冯玉萍仍记得老师传给自己的成功要诀:学我者生,

2、像我者死。 1973年1月,冯玉萍考入沈阳评剧院的少艺班,当时冯玉萍14岁,比班里的同学年龄稍大些,年龄大柔韧性就差一些,因此冯玉萍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第一次演传统戏穆桂英挂帅时,需要“扎靠”“勒头”,“扎靠”扎得她身上全是血印子,“勒头”勒得她头晕想吐,可是那些苦她都熬过来了。 少艺班毕业之后,冯玉萍被分到沈阳评剧院。评剧“花派”创始人花淑兰发现了这棵好苗子,就在1981年正式收她为徒。冯玉萍说:“我想这是我跟老师的一种缘分吧。不仅能得到老师的亲传,还能亲眼目睹老师在舞台上的风采,这跟看录像学完全不一样。那种文字以外的东西,不是照着教科书就能唱出来的。”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中国画大师齐

3、白石的一句名言,花淑兰常常以此教导学生。正是这句话让冯玉萍受益颇深,使她意识到传统也要结合当下的环境和审美往前走。为评剧找回尊严我那呼兰河的诞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2008年,冯玉萍被命名为评剧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去北京领证书时,她遇到了著名的话剧导演查明哲。冯玉萍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查导,我请你来为我们排一部戏。”同去北京的辽宁省文化厅的一位领导说:“我们这儿有一个本子呼兰河,很多年前就获过奖,但是中国评剧院排过,不知道能不能做。”几经考虑,剧本就这样敲定下来。为了区别中国评剧院的呼兰河,他们将这部戏取名为我那呼兰河。 建组会定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第二天,担任过奥运火炬传递沈阳站火炬手

4、的冯玉萍在建组会上说:“我要用生命来演绎这条呼兰河,让中国评剧也像奥运圣火一样薪火相传、代代延续。这么多年来,作为第二大剧种,评剧在全国的地位不是很乐观。我们需要一部戏为评剧找回应有的尊严和面子。” 冯玉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看过节目单就知道,除了主演,冯玉萍还担任艺术总监,每一个环节,甚至一个音符的改动,她都细细琢磨。她还跑到哈尔滨去看呼兰河,去河边感受萧红笔下的“生生死死”。 我那呼兰河公演之后,荣誉、好评接踵而至。冯玉萍说:“这归功于我们把这部戏定位于这个时代的评剧,所以在创作时就吸纳了一些舞剧、话剧的元素,比如主角出场时的斗篷三人舞、正月十五闹花灯的群舞,等等。虽然使用了一些评剧

5、之外的艺术手段,但我们始终没有离开评剧这个母体,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唱腔全都融进了戏里。” 我那呼兰河至今已演了几十场,它的好看好听让老百姓接受了,也让年轻人可以踏踏实实地坐在剧场里看到全剧结束。 在多种角色之间穿行2003年1月,冯玉萍开始担任沈阳评剧院主管业务的副院长。2005年和2007年,冯玉萍两次开山收徒,履行一个“花派”艺术传承人的责任。演员、业务院长、老师,冯玉萍游刃有余地穿行于这些角色之间,正像她所塑造的东北女人一样有着肩上驾辕的力量和气魄。 冯玉萍说:“沈阳文化局一位领导曾经说过,冯玉萍首先是艺术家,然后才是业务院长。我觉得这句话给我定位得非常准确。我首先是个演员,要把戏演好

6、。”冯玉萍坦言,在所有的工作中,她觉得最累的就是为评剧找市场。“因为一个戏最终的落点是展现给观众,我们必须出去找市场,不能坐在家里等。作为业务院长,在这方面我比一般人要付出得多一些。” 除了业务的压力,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也赋予了冯玉萍另一种责任,她会经常问自己:“作为传承人,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所以,除了活跃在舞台上,这几年冯玉萍在传承上也花了许多心力,让“花派”艺术后继有人。如今她已有6名正式拜师的学生:沈阳评剧院的孙明月、吕晓天、张思玉,盘锦评剧团的齐丽君,还有朝阳评剧团的汤文萍、李蕊。 身为人师之后,冯玉萍真正体会到老师当年的慈母心。旧社会戏班子讲“师徒如父子”,在这种传统

7、行业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家人,师傅不仅要教徒弟学戏,更主要的是帮他们确立人生目标。“这些孩子都很年轻,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因此对她们的启蒙很重要,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她们的一生。我14岁开始学戏,虽然后来正式拜师是花老师,但我的第一口唱是韩少云老师教的,在舞台上看的第一部戏是花老师的一捧盐,现在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我想就是韩老师的第一口唱、花老师的第一部戏奠定了我一生的艺术追求。我要以她们为楷模,希望后辈也能如此,将评剧代代传承。” 靳灵展“哪里最需要文化艺术的滋养,我们就到哪里去”4月7日至15日,在团长刘秀荣的带领下,市青年评剧团副团长杨春利、戏曲梅花奖得主徐金仙、国家一级演员靳灵展等

8、50人组成演出小分队,走进8个基层边远乡村,奉献了16场演出。“哪里最需要文化艺术的滋养,我们就到哪里去。”靳灵展对记者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在全国两会的提议,就是鼓励艺术家到偏远地区为老百姓演出,我们团多年来就是这么踏踏实实做的。”演出队的第一站来到阜平县的土岭村,这里四面环山,临时用木板搭建的舞台四面透风,可又偏偏赶上大风天。演员们在舞台上铆足了劲儿唱,风沙毫不留情往嘴里灌。大风一阵比一阵紧,本来兴致勃勃听大戏的乡亲们也撑不住了,观众越来越少,唱到最后只剩一个人在台下听。演出结束后,这位憨厚的戏迷笑着对记者说:“难得听一回这么好的评戏,演员们迎着风头唱还不怕,我一个听戏的怕啥?这风又不

9、能把人刮走。”平实的话语让台上的演员很感动,杨春利对记者说,就是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要全心全意唱下去,这个诺言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演出后台,刚唱完一出花为媒的靳灵展一边拍着身上的土一边说:“这场演出可是豁出去了,希望下一场天气好点,老乡们也能多听几段。”杨春利告诉记者,不管天气怎么样,只要老百姓需要、喜欢看,演员都会坚持唱。“自成立那天,刘秀荣团长就确立了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演出的宗旨,这么多年来,无论在哪儿,台下的观众是谁,这种精神一直贯彻在每场演出中。”中午,老乡们给演员做了一锅大锅菜,大家一人一碗,就着馒头吃。没有地方休息,就在后台找个凳子坐着迷糊五六分钟。几天来,一个村演出结束后大家马上

10、收拾行头赶往下一个村,只有在离石家庄近的时候才能回家待一下。“我家人经常问我,您这么走村串店地唱累不累啊?我说,说不累是假的,但是累得有价值、有意义。”徐金仙对记者说,每次他们到一个村,都被老乡们的热情所感染,有时候就直接走到观众中间,面对面给大家表演。由于是去偏远山区演出,总是从一个山沟到另一个山沟,有时候车开不动了,演员们就扛着行李走上几里地。“虽然路途很远,但当我们越过一个小山堆儿,远远看到站在房顶上、树上的老百姓,心里暖洋洋的。”靳灵展对记者说,“剧场、礼堂的舞台我们能演,田间地头的舞台我们也能演,而且演得更好,因为这里更需要我们。” 评剧电视连续剧杨三姐出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近日,第

11、十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揭晓,由滦南县剧作家肖波、古景峰等共同创作的6集评剧电视连续剧杨三姐出嫁获奖。 电视剧杨三姐出嫁是一部以评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戏曲电视连续剧,是滦南县评剧经典作品杨三姐告状的续篇。讲述了杨三姐告状归来的悲剧故事,以更深层次的纠纷和非人的境地,表现了杨三姐与命运、世俗、封建观念的顽强抗争历程,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残害。在创作思想上,既遵循历史,又有所创新,脱离了完满结局的窠套;在艺术表现上,语言采取了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以评剧唱腔为主,又融入了皮影镜头、乐亭大鼓演唱,用冀东文艺三枝花这些传统元素,充分展示滦南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艺术形式上,

12、运用全新的影视技术和高清设备,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演员也是名家荟萃,杨三姐由新凤霞的弟子、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扮演;杨大娥由中国评剧院演员、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宋丽扮演;杨母由著名演员、曾在电影喜盈门中扮演大嫂的王书勤扮演。 这是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该县作品第二次获奖。上一次获奖是在2000年第六届评选活动中,由谷景峰创作的现代评剧冤家亲家。 滦南县作为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故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冀东文艺三枝花发祥地,立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创作了一系列文化精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强县的历史跨越。 现代评剧宋庆龄与新中国将在唐山展演近日,

13、滦南县成兆才大戏院内座无虚席。由北京刘秀荣评剧团出品,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参加创作演出的现代评剧宋庆龄与新中国,正式与滦南评剧爱好者见面。本次演出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得主精彩的唱腔及演员们激情澎湃、颇具情感张力的表演,让现场观众在大饱耳福同时倍受感染。该戏于今年6月首次在唐山市展演,所到之处引起强烈反响。 兰香玉帛沁芬芳 义重丹心化茹情兰香玉帛沁芬芳义重丹心化茹情那些年,我与恩师一起走过的日子兰舫霜音亦铿锵李门几代醉情肠魂断氍毹绕梁韵落红又见早梳妆数载相伴授艺寓情我的恩师李兰舫已经辞世29年了,这些年来我总想写写对老师的怀念,但是每次拿起笔来,都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未落笔先落泪,

14、以致泣不成声。自从我16岁追随李兰舫老师以后,跟随老师学戏、唱戏,几十年都没有离开过,直到恩师临终,一直守护在老师身边。曾记得50年代拜师收徒被视为培养私人势力,那时的口号是“为国家培养红色接班人”。李兰舫老师对我十分喜爱,我对老师由衷地敬重,就是在文革中我也是想尽办法保护她,她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慈母,她的谆谆教诲,我至今不忘,她手把手教戏的场面还历历在目。 记得老师口对口地教我白派唱腔,给我讲发声方法,共鸣位置和丹田气的运用,非常得耐心,老师不会讲理论,只是反复地给我示范,直到我领会了为止。我还清楚地记得老师说白玉霜的特点“脑后摘金”(颅腔共鸣),如玉堂春中“连累你受牵连我更伤心”的“更

15、”字,就是“脑后摘金”,(使用丹田气冲击颅腔共鸣),能充分表现苏三的感情,感染观众。 那时一天演三场戏,老师不顾演出的疲劳,抽空就教我,给我排戏,编唱腔。我和老师演出的砸粥缸是我们师徒合作最好的成果,在60年代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录了音,一经播放,别人还以为是老师和小白玉霜合演的呢。这份师徒情慢慢融化为母女情,恩师不尽的关怀,早已深入我的心中,我把她当做慈母,为她沐浴,为她洗衣。至今,我已年逾古稀,回忆起来,淡淡地微笑,慈祥的面容。这段属于我和恩师的故事,就在那个年代,有着不可割舍的情分与意义。视戏如命戏比天大李兰舫老师1957年来到沧州评剧团,兢兢业业地带领全团进津,京,出关外,硬是把一个50多

16、人的县级剧团发展成为130多人的市级剧团(包括青年团)。沧州市评剧团是自负盈亏制,没有国家拨款,全靠演出的收入。自从老师到了沧州评剧团,写台口(联系业务)根本不成问题,票价由两角升到五角。演员们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演出水平更是居于评剧界的一流,50年代曾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上演桃花庵,场场爆满。老师的生活很简仆,除了演戏,从不问别的事,更不知道打扮自己,平时连一件时髦的衣服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排戏、演戏中。在排演母子两代英雄时,她因为一个出场亮相不符合导演的要求,就硬生生地重走了几十次,直到自己与导演都满意为止。她是一位大主演,能这样认真,虚心地听从导演的排练,给我们青年演员做出了表率。在沧州市

17、上演母子两代英雄时连演45场,累得她高血压220,眼睛都充血了,可是她看到戏票已经售出,就坚持上演。她说:“观众爱看,我吃药顶着也要演,不能冷了观众的心”。老师不但主演戏认真,演配角戏更是一丝不苟。演秦香莲她扮演王延龄,一声“落轿”就博得满堂彩。平易近人提携育种老师平时对我们很温和,从没因为私事跟谁红过脸,但是你要不认真演戏,她绝对不留情面。不管是谁,在演出中的口型和眼神有毛病,她都要立刻纠正。有一次和我演对手戏的演员吃了蒜,我就不和他对面交流,下来老师立刻就批评我说:“你演的是戏中的人物,下次再这样不行。” 还有一次,我的干爹去世了,我去吊唁前,老师很严肃地嘱咐我不许大声的哭,因为晚上还有戏

18、,哭哑了嗓子怎么唱戏!老师虽然是个大主演,可在团里从不摆架子,争位置,她的戏可以放在前面演,如她主演的砸粥缸这出戏就演过“帽戏”。老师为了培养我们青年演员,他甘心当配角把我们托上舞台。追鱼中她演过小生和假包公;御河桥中她演彩旦;螺女传中演老旦;钟离剑中演老生文仲;杜鹃山里演杜妈妈。演出时她将新鲜的服装让给我们青年演员穿,自己穿旧的衣裙,在剧中她带着我们演,给我们增强信心,使我们很快成长起来。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舞台。恩师一生献给了白派舞台艺术,教育我们后辈谨记白派唱腔精华,于传承中更见发展与创新,而白派立本的特点,直到再传弟子身上,也是一脉相承的,我不能忘记恩师点滴语言,更不能忘却白派李兰舫艺术

19、的弥久之魂。与党一心其力断金李兰舫老师虽然不是中共党员,但是她对党忠诚,时刻跟党走,响应党的号召,以团为家,把自己多年积蓄的价值万元的八个戏箱的行头和头面全都献给剧团。党号召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她带领全团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佘太君挂帅摆箭会珊瑚转钟离剑和现代戏母子两代英雄槐树庄骨肉深情杜鹃山南海长城铁流战士等剧,配合大跃进排演了木匠迎亲。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老师参加工作组到农村去搞“四清”。她响应党的号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下地干活经常是一身汗一身泥,拉车,抬土她从不喊累,休息时还要给农民演唱,宣传党的政策。很多农民和她交上了好朋友,有的农民朋友进城到了她家,老师都做饭招待。老师对共产党有深厚的

20、感情,就是在“文革”中她受到了迫害,被关牛棚,强迫劳动,她也时刻坚信“党会给我出路的。”就这样,恩师的艺术在党的关怀下,一脉相承,延绵不息。兰花沁香余韵绕梁我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恩师,教我做人,教我唱戏,我要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评剧白派事业多做工作,继续恩师未完的事业。 李兰舫老师在我心中是一座丰碑,她的人品艺德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她的艺术成果是我永远学不完的财富。 文章写到这时,早已泪眼迷离,心头烦乱,我要和恩师说几句心里话:“如果还有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徒弟!就在您的身边,再多说些还没说完的知心话,恩师,我们想您了!”刘化茹 口述伊宝琴 黄磊 整理编辑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校园巡演27日下

21、午,丰润区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进校园巡演启动仪式在丰润镇中学举办。在学校操场搭建的简易舞台上,丰润区评剧团的演员们为全校1900余名师生实景演出了这部评剧。同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将在全区23个乡镇中小学进行巡演,这次巡演由丰润区文明办主办。儿童评剧小英雄雨来是由丰润区作家管桦先生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经过丰润区评剧团的排练和推广,自去年4月中旬登上舞台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并一举拿下第七届全国儿童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和优秀表演奖三项大奖。评剧团团长高东文说,“我们自前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创作这部评剧。考虑到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喜好,改编时在形式上把传统评剧和现代舞台剧相结合

22、,轻松易懂;在内容上采用穿越手法,让现在的孩子和战争年代的孩子们通过时空进行对话,突出教育意义,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记者在现场采访了两名观看演出的学生,七年级的李鑫说,“以前知道雨来的故事是从小学课本里看到的,第一次看评剧,我很喜欢这种形式。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我也会像雨来一样参加八路军。”舞台上“雨来”不时说出的丰润俏皮话也引得现场同学大笑。丰润区文明办副主任赵小林说,“原作者管桦是我们丰润人,主人公雨来是生长在我们家乡还乡河边的小英雄,这部评剧体现了我们丰润的文化底蕴。举办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们学习雨来机智勇敢、热爱家乡的品质。首先我们在丰润推广

23、,到时候全区23个中小学、5万余名师生将会看到这场演出。另外,我们会争取在全市进行巡演,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部评剧。”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聘请张德福、谷文月、刘萍等为教授 再次在评剧教学领域发力2月25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正式聘请评剧名家张德福、谷文月、刘萍、李惟铨和作曲家刘文田为教授。北戏继2011年招收评剧班后,再次在评剧教学领域发力。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时隔十几年,从2011年起重新招收评剧专业的学生。评剧班学生先后排演了秦香莲什刹海等剧目,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演出机会,还与郭德纲合作创作了评剧王华买父阎罗锅抢亲等剧目。据北戏院长刘侗介绍,为了提高戏曲教学的质量,学校计划实施“六个一工

24、程”整体方案,即建立一批艺术生源基地;聘请一批名家名师指导、督导教学;重点建设传统特色专业,促成一批艺术教育科研成果;打造一批北戏知名品牌教师;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 滦南县首届“莲花落”评剧演唱赛2013年3月4日是农历的填仓节,每年这一天,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家乡滦南县绳各庄村都要唱几天大戏。 在正值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前夕,由滦南县评剧艺术协会主办,绳各庄村委会、成兆才家乡评剧团承办的滦南县首届“莲花落”评剧演唱赛隆重举行。 评剧的前身是莲花落,俗称蹦蹦戏。莲花落这种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流域甚广,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 莲花落作为乞食的艺术,紧追时尚

25、,从民歌、民谣、民间故事、秧歌、皮影、大鼓等艺术形式中吸收了许多营养,经过单口对口莲花落、拆出莲花落、唐山落子等阶段,逐步发展成评剧,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欢。 滦南县绳各庄莲花落演唱第比赛第一天,现场气氛热闹非凡,闻讯赶来的绳各庄和附近村庄的乡亲们扶老携幼拿着板凳,蹬着三轮,开着汽车和电动车陆续赶来现场等待演出。 参加此次开幕式的领导有滦南县委常委宣传部于军部长、滦南县人大刘继海副主任、滦南县政府张怀良副县长、滦南县政协赵瑞军副主席、以及县委宣传部、文联、文广电新局、广播电视台、扒齿镇及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等。 唐山市摄影家协会成贵民主席、唐山市民俗学会郁立安会长、评

26、剧门户网站宇扬评剧苑费宏宇苑长、唐山市民俗学会张卫东副会长、唐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黄克强副主席、著名摄影师祁伟、唐山市著名民间学者葛世林等嘉宾受邀参加此次开幕式。 来自滦南县各镇各村的评剧代表们参赛演员们在领导讲完话后开始纷纷登场,打狗劝夫、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秦香莲、金沙江畔、张羽煮海、小女婿、无双传、王少安赶船等戏在他们的口中唱的那么的亲切好听。一曲曲评剧旋律萦绕在这评剧诞生的村庄、一声声乡音诠释出淳朴的民风,票友们的出色表演不断赢得台下观众们的热烈掌声。 比赛的评委是滦南县文化馆赵恩潮馆长、原滦南县评剧团魏振祥团长、原滦南县图书馆何馆长、滦南县成兆才评剧团段炳春副团长、滦南县成兆才家乡评剧

27、团金茂普团长等,他们认认真真的聆听着演员们的精彩演唱,不但记录并打分,还在利用闲暇时间鼓掌以示鼓励。 演唱比赛每天下午两点准时开始,将持续五天,将于3月8号下午两点举行闭幕式,作为主办方的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将作为助兴演出一展风采。 戍边评剧团受到政府和中国评剧团的赞助天下午第七节课,延庆县张山营镇姚家营小学的音乐教室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中国评剧团于海泉老师正在教孩子们练习评剧的眼神和站姿。四年级的胡云婷紧闭着小嘴,眼神紧紧跟着老师的手转动,一会儿工夫竟练习得有模有样了。 姚家营小学是北京最西北的一所小学,与河北省只有一桥之隔,现有学生200人。为弘扬传统艺术,该校去年和中国评剧团联系,开展城乡

28、手拉手活动。中国评剧团在姚家营小学开办首个“戍边评剧团”,每周都有2到4名老师专程从城里赶来教孩子们唱评剧。 现在全校已有35名学生成了“戍边评剧团”的成员。他们从最基础的发音、站姿学起,到唱段、小戏表演,如今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评剧的初级知识。去年教师节,为感谢评剧团老师的教导,姚家营小学的同学专门组织了一场演出,一枝碧桃金沙江畔等经典曲目被孩子们表演得有板有眼。 为打造特色“评剧校园”,张山营镇政府还向姚家营小学拨款5万元作为评剧教育基金,中国评剧团为学校捐赠了服装等各类行头。 评剧为什么能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5万多的数据调查:评剧是我国北方较大的戏曲剧种之一,(2006年6月2日国务

29、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榜上有名,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流传之广、剧团之多、观众层面之广厚,在北方有突出位置。评剧在20世纪初起源于唐山,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评剧以当地流行的“莲花落”为基础, 吸收了“蹦蹦戏”的说唱和表演,经过“彩扮”、“拆出”等形式进化,又吸收河北梆子、滦州皮影、乐亭大鼓、京剧的部分音乐与表演形式,形成“平腔梆子 戏”,具备板腔体剧种的特点。评剧创始人之一成兆才先生随着评剧的形成,不断创作出大量的剧本,丰富了评剧的演出剧目。“平腔梆子戏”随时代进步日趋完善,改称“唐山落子”,然后走出唐山,北上南下。北上至东北各地,称“奉天落子”;南下至上海。并于20

30、年代中期定名为评剧。 新蕾评剧介绍:评剧至今尚保留着它的俗称“落子”,说明它与冀东莲花落的血缘关系。唱腔的基础极富冀东昌、滦、乐一带乡土韵味。评剧艺人以唐山民歌及叫卖小调 为素材加以再塑造,形成优美而独特的腔调。板式有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四类。主奏乐器是板胡。弦乐有二胡、中胡、低胡;弹拨乐有琵琶、三弦、扬琴;吹 奏乐有笛子、唢呐、笙;打击乐基本与河北梆子相同。近年来随着音乐发展的需要,乐队又增加了大提琴、电子琴等。评剧的行当,原以三小(小旦、小生、小花 脸)为主,辅以彩旦。后受京剧和河北梆子的影响,行当逐渐齐全,可分生、旦、净、丑等。新蕾评剧介绍:评剧以唱功见长,或高亢悲壮,或低回委婉,节

31、奏、速度、调式多变,唱词通俗易懂,观众容易学会。50年代以后,评剧发展迅速,除上演传统戏以外,还演出贴近生活的现代戏如向阳商店、夺印、金沙江畔等。 使评剧流传范围更为广阔。这是评剧发展史中的鼎盛时期,使评剧成为了除京剧以外最大的戏曲剧种。新蕾评剧介绍:评剧形式通俗,剧目接近民众,代表剧目有杨三姐告状、花为媒、李三娘也称井台会、秦香莲、张羽煮海、杜十娘、刘巧儿、小女 婿、绣鞋记穆桂英挂帅乾坤袋大登殿等,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及老一辈评剧艺术家如月明珠、孙凤岗、刘子西、白玉霜、魏荣元、韩少云、花淑兰等都是唐山人,李金顺、喜彩莲、新凤 霞、筱俊亭等众多评剧表演艺术家也都在唐山唱红,成为评剧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 评剧在剧目建设上,咋吸收姊妹艺术的同时,不断寻求自己的个性,突出冀东地域文化特色,显示了评剧剧种的特殊魅力。新蕾评剧感言:而现在评剧已经接近没有传承,而现在人们也忘记曾经先一辈人给我们留下想传统,如今信息时代取代了不少老的东西,但是无论怎么替代,他还是依然存在,而国家正因为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评剧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一个舞台,唱尽悲欢离合,一个舞台唱,出人生起起伏伏,评剧京剧之后的翡翠明珠。 新凤霞作品我和溥仪我与吴祖光新书推介会将在京举行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作品我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