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0 ,大小:75.82KB ,
资源ID:107500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500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专题知识梳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专题知识梳理.docx

1、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专题知识梳理自然灾害知识梳理一、自然灾害的类型有:1.天文灾害: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员产生辐射损伤。2.气象灾害(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干旱、浓雾及沙尘暴;暴雨洪涝、台风、酷热、雷击、冰雹、大风、干热风、龙卷风等)、3.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山崩、地陷等)、4.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赤潮等)5.生物灾害(农林病、虫、草、鼠害以及森林火灾等)。二、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防、抗、救灾的能力;2. 加强灾害研究工作,建立灾

2、情监测、预警系统;3. 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4.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工程措施(因具体灾害定);5. 加强生态建设;6. .加强灾害保险工作。三、主要的自然灾害: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最主要原因:暴雨(24小时降水量超50毫米)引起暴雨的天气系统有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台风)、锋面(江淮准静止锋)等,水汽充沛,气流强烈上升,持续时间长其余的有:凌汛(冬半年)、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我国洪涝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因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亚洲旱涝灾害比较频繁。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我

3、国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易发生洪涝的水系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影响洪涝的因素自然原因:地形:低平或低洼 降水:A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或降水多且集中); B水汽充沛,强烈上升;(强度大) C持续时间长 水系特征:A向心状(刚果河)、羽状(淮河)、扇形(海河)、树枝状(长江) B支流多,同时来水。 C流域面积广(河网稠密、河汊纵横)D河道弯曲、淤塞E入海口少(漏斗型海湾,风暴潮与海水顶托) 水文特征:A汛期(集中于 季、较长) B凌汛(中国限于黄河上游的河套段、下游山东境内) 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加重。 中游:围湖造

4、田、河湖淤塞、湖泊调蓄与河道排泄能力下降 下游:乱占河道、堤坝侵蚀。防御措施: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加固河堤、整治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新河。生态建设:植树造林;保护自然植被、保护湿地;退耕还林还湿等非工程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预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防、抗、救灾的能力完善应急预案(例如: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灾害保险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干旱的灾害链: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火灾(森林自燃)、蝗灾、饥荒(局部社会动荡)危害: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产品价格上涨;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困难;局

5、部地区社会动荡。干旱原因:干旱多由于大气环流异常(如:厄尔尼诺),导致输送的水汽少或持续受下沉气流(如:副高控制)的影响。干旱分布: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和秋旱、华南夏秋连旱、西南冬春连旱、西北常年干旱等。防御措施:(科技、国际合作)开源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变耕作制度。修水库、跨流域调水、修建引水蓄水工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提高水的利用率(中水利用)人工降雨、海水淡化节流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改革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节水工业、使用节水产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调节水价3、台风:热带气旋(低

6、气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近中心(中心为台风眼)风力超过12级(其中前进方向的右半圆风力较强,称为危险半圆),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季节:北半球以夏秋季节(79月)最为集中。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台风)、印度洋(旋风)和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飓风),一般向西及西北移动,低纬度大陆东岸受其影响最大。影响:不利:台风带来狂风、特大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灾害有利:缓解伏旱 降温消暑。过境时天气变化:气压下降、气温下降、降水增多、风速加大。(台风眼经过,会带来短暂的晴朗天气)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建设沿海防护林(包括红树林)、建设高标准海塘等。4、

7、寒潮: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了一定标准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冷空气(实质是冷锋的活动)。时间:冬半年,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大分布:多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一般经蒙古、西伯利亚及中亚,分三路影响中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易受寒潮侵袭,受地形及路途远近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寒潮影响较小。寒潮带来: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带来的影响:不利:农牧业:冻害(北方农作物、南方经济作物)、草原白灾 交通运输:受阻、事故多 通信: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沿海:海冰A推倒海上建筑物,如钻井平台 B对港

8、口、海上船舶的破坏力大 C养殖业受损 D海上交通受影响风暴潮(冲毁海堤、海水倒灌) 人体:引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有利:低温杀死越冬的病菌和虫卵,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雨雪对越冬作物有抗寒保温作用;改善冬麦区的土壤墒情;(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带来风力资源措施:目前对寒潮尚无有效防御方法,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是减灾的最主要措施。我国其余的低温冷冻害有: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倒春寒),北方、西南山区的霜冻,东北夏季低温冷害,西部牧区积雪过厚形成成白灾(不下雪成黑灾)等。5、沙尘暴:沙尘暴(黑风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

9、气(浮尘、扬沙、沙尘暴)中最强的一种。沙尘暴易发生于降水少而多大风的季节。分布:多发生于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北方是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中非地区沙尘暴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主要是旱灾以及过量放牧和开垦导致。频繁的沙尘暴还殃及其他地区,有的沙尘被风带过大西洋到达了南美洲亚马孙地区,还有的沙尘被吹到了欧洲。澳大利亚气候干燥,加上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导致了土地的逐渐沙化。亚洲中部亚洲中部的荒漠区也在不断扩大。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使沙漠化十分严重。北美洲: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造成

10、沙尘暴。我国沙尘暴多发季节: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原因:空气不稳定,多大风(冷锋活动)沙尘:A气温回暖,干旱少雨而蒸发加剧,地表干燥裸露易起沙。B人类不当活动破坏植被和地表,增加了沙尘来源危害:1. 强风破坏植被,掩埋农田使农业减产。2.大气污染、3.风蚀土壤,4.降低了能见度和沙尘掩埋路基影响交通5.危害人体健康。 6.影响精密仪器使用和生产。措施:通过气象卫星监测,准确预报。关键生态保护与建设,如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免耕法,加强国际合作等。6、地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多是由于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称为构造地震,此外还有火山地震、

11、水库地震等。原因:活动断层尤其是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主要的地震带。地震活动有一定周期性,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灾害链: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并易引发火灾、海啸、滑坡、饥荒、瘟疫、各种生命线系统的损害等其他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城市和交通建设避开危险的断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等。注意:震源、震中、震级、等震线(烈度)等概念。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状况7、火山: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火山活动的利:可形成矿产资源;

12、提供丰富的地热;形成火山灰灾害链: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大气污染(有毒气体)、地震、泥石流等危害。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我国活火山很少,主要在台湾、新疆及云南等地,著名的休眠火山有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火山灰的利:是肥沃的土壤 是工业的原料 弊:使环境恶化 使气温骤降 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危害人类生命财产8、滑坡: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人员伤亡。滑坡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在图上表现为密集区与稀疏区相间分布。防御措施:及早识别滑坡危险,建设护坡工程。非工程措施等。9、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分布:

13、我国地势阶梯过渡处,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如云南、四川两省的西部。原因: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沟谷。岩石条件地震频发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松散碎屑物质多植物条件植物覆盖较差,地面缺水保护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及大规模的工程兴建(不当的开挖、堆积、人工爆破)起了诱发作用。危害:泥石流是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的毁灭性冲淤。防御措施:1.加强对暴雨的监测与预报 2.植树造林,禁止毁林开荒,保护植被 3.工程固坡,修建导流堤、拦挡坝和停淤场等10、赤潮:赤潮大多发生在海面平静、天气晴朗、水温较高的封闭海域或有上升流的地方,以春夏

14、为其盛发期。赤潮发生导致水体缺氧,本身具有毒素,会造成水质恶化,渔业减产。赤潮的发生,与局部水体富营养化有关,原因:陆上污染物未经处理排入海洋,人工养殖水域的饵料污染, 海域比较封闭11.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草害;森林火灾。蝗灾发生条件:前期干旱少雨,利于产卵;后期多雨,利于幼虫生长。分布:华北、华东。重灾区-黄淮海平原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及时掌握、反映蝗灾发生和防治的动态人工诱捕幼虫,捕杀成虫;挖防虫沟、农药灭虫、点火焚烧等农业防治:种植蝗虫不吃的作物;把产卵地改为池塘;植树造林;以减少蝗虫的食物源、生存地、产卵地。生物防治:如投放天敌鼠灾的危害:对农业:糟蹋粮食作物,使其减产甚至

15、绝产,经济作物受损。对草原(牧业):破坏草原,使其生产能力下降,对森林:破坏森林,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地下鼠,啃食树木根系总之,加剧土地荒漠化。其它:在地下打洞,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传播疾病,威胁人体健康。措施:加强监测 改善灾区环境:卫生好 生物措施:利用天敌灭鼠工程措施:建防鼠墙 机械措施:用鼠夹灭鼠 化学措施:用灭鼠药12、瘟疫:致死性传染病大规模爆发式流行。预防措施: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系统,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国际合作等。【注意】:1.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使地上建筑物塌陷。沿海会引起海水入浸,使地下水水质变坏。措施:可采取人工回灌的方法填补

16、地下水漏斗区。2.森林的效益: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农田防护林:在农田边缘种植树木,能有效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农田。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即属此类,它很好地防治了我国的荒漠化、沙尘暴等问题,固沙护田。 城市绿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美化环境的作用,并能改善局部的小气候,使温差减小、湿度增大。3.灾害损失:发达地区-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欠发达地区-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4.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见【自然灾害】学案P39-40续:自然灾害知识梳理P8一、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一)灾前准备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

17、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二)灾中应急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

18、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目的: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三)灾后恢复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2救济灾

19、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一)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1震前防震准备通常以家庭为单元2震中避震(1)黄金12秒预警时间:是跑还是躲,瞬间抉择(2)室内避震“伏而待定”:就地躲避,利用三角空间,蹲或趴下,护住头部。(3)室外避震尽量到开阔的空地,降低重心,

20、护好头部。 3震后自救与互救(1)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 (2)保护好呼吸系统,尽量减少体力消耗。(3)要有顽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意识最重要的一点。 (二)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 2洪水应急措施: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3洪水中的救助 洪

21、水中救助的重点在于互救,因为洪水的发生具有可预报性和一定的滞后性,转移过程中的互救显得尤为重要。 (三)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风灾自救的重点是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在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大雾和沙暴均属于大气能见度低的灾害性天气。如果遇到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

22、行;如果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环 境 保 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

23、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严重的资源短缺、深刻的环境危机。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

24、会全面进步。【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途径】发展循环经济。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注意:物质而非能量!)【内涵】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原则;资源再利用原则;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原则。【途径】工业清洁生产;农业生态农业。7.发展清洁生产的好处有哪些?(清洁生产的核心是从源头削减污染以及对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实施控制)【环境效益】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可以大大减少末端治理的污染负荷,节省大

25、量环保投入,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效果。【经济效益】能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或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社会效益】可以改善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改善员工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8.农村修建沼气池有哪些好处?可以解决家庭生活能源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实现秸杆还田,增加优质有机肥,发展绿色、优质农业。有利于节省劳动力(砍柴)和资金(购买燃料)。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也可以从三大效益组织答案!)第二章 全球性环境问题一、全球变暖问题1.

26、导致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人为因素】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温室气体;毁林等。(主导因素)【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等(次要、不确定因素)2.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海平面:海平面上升,沿诲低地被淹。农业:低纬度的大部分国家,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的产量将减少;高纬度的国家,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农作物产量有可能增加。水循环过程: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生态环境:自然植被的地理分布与物种组成可能发生明显变化3.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有哪些?“少排”、“吸收”、“顺应”、“法德”八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加温

27、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主动适应: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行政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技术措施: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全球合作。二、酸雨问题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对水体:使江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对土壤: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对植物: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石材、钢材:腐蚀;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对人类:危及人体健康。2. 酸雨防治措施有哪些

28、? (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管理措施:制定法律法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限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技术措施:新型能源技术:调整能源结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工程措施:安装回收装置或烟道气脱硫脱氮装置生物措施:广种花草树木三、臭氧层破坏问题1. 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有哪些?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破坏

29、森林、影响渔业生产等)2. 应如何保护臭氧层?管理措施:加强国际协作 制定法律法规,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排放技术措施: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水资源问题1、中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水资源短缺解决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 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生态:因地制宜地

30、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问题1、我国耕地面临压力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非农用地挤占耕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3、我国在解决耕地短缺问题中采取的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三、能源资源问题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的缓解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