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3.34KB ,
资源ID:1073976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397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道路交通讲义基本知识概览解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道路交通讲义基本知识概览解剖.docx

1、道路交通讲义基本知识概览解剖第一章 绪论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的功能道路的分类第一节 道路运输的特点和道路功能一、道路运输的特点1.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铁路 道路 航空 水路 管道二、道路运输的特点2.各种运输方式特性的比较可达性、方便性安全性舒适性运输能力运输速度 铁路160200公里/小时、道路小于120公里/小时、水陆1630公里/小时、航空1601000公里/小时、管道1.6-30公里/小时。2.各种运输方式特性的比较能源消耗服务对象经济运距 铁路小于500公里、道路小于200公里、航空5001000公里。投资3.道路运输的特点机动灵活性大。直达运输,100200公里的短途运输,经济可靠。

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灾时、战时、平时。速度快、造价低。运量大。三、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出行,货物运输机动灵活性大。形成国土结构功能。用地结构的骨架,组成街坊。公共空间功能。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综合交通体系空间;提供公用设施管线走廊。防灾功能。保证消防活动、救援活动,紧急疏散;避难道路;防火带。繁荣经济。开发国土,活跃市场。第二节 道路的分类一、道路的分类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乡村道路。二、公路的分类1.国家干线公路。2.省干线公路。3.县公路。4.乡公路。三、公路的分级1.汽车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5000 pcu。一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

3、通量1000025000 pcu。二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45007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一般公路。二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5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三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以下。四级公路。年平均昼夜交通量200 辆标准普通汽车以下。图:p9表格1四、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图p9表格2第二章 车辆基本知识设计车辆机动车的设计车辆非机动车的设计车辆车辆的转弯半径车道的净空高度第一节 设计车辆一、机动车的设计车辆小型汽车普通汽车大型车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尺寸总长、总宽、总高、前悬、轴距、后悬。第10页图二、非机动车的设计车辆

4、自行车(28、26、24型) 三轮车 板车 兽力车 非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尺寸总长、总宽、总高。12页图三、车辆的转弯半径1.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由汽车本身的构造、性能决定。2.可作为停车场库、回车场地和公交车终点站通道设计的依据。13页图四、车道的净空高度为汽车本身的高度加安全距离之和,是道路设计的依据。1.各种汽车:4.5米。2.无轨电车:5.0米。3.有轨电车:5.5米。4.自行车、行人:2.5米。5.其他非机动车:3.5米。第二节 车辆的停放车辆的停放1.车辆的停放方式和通道宽度2.机动车的停放面积3.机动车的回车场地4.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一、车辆的停放方式和通

5、道宽度1.车辆的停放方式。平行式。斜列式。30、45、60度。垂直式。2.停车带和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构造、性能。司机的驾驶水平。3.车型的确定。停车场地的性质。高峰时段所占比例大的车型为依据。4.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5.车辆停放的纵向横向净距。6.机动车停车位尺寸和通道宽度。二、机动车的停放面积1.单位停车面积的确定。2.单位停车面积的估算。小型汽车:2030平方米。普通汽车:4050平方米。大型车:6070平方米。三、机动车的回车场地四、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1.自行车的停车方式。2.单向排列、双向错位、高低错位、对向悬挂。3.自行

6、车的排列方式、停车带和通道宽度。4.自行车的单位停车面积:1.21.4平方米。第三章 交通量和通行能力交通量通行能力第一节 交通量二、年平均日交通量的基本概念(AADT) 将全年统计的日交通量总和除以全年总天数所得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 它足确定道路等级的依据。三、平均日交通量(ADT) 将观测期间内统计所得车辆的总和除以观测期间内的总天数,所得的平均值为年平均日交通量单位为pcud。 平均日交通量可采用抽样观测的方法获得,也可按月或按周观测统计得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或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四、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中各小时的交通量不均衡,一般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交通量

7、呈现高峰的那一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所以一定时间内(通常指一间或上午、下午)出现的最大小时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五、设计交通量 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依据的交通量称为设计交通量。六、30位小时交通量 美国和日本的研究认为取一年的第30位最大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即将一年中测得的8760小时交通量按大小顺序排列取序号为第30位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七、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 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系数以及K表示。我国国家干线公路9个省的10个观测站资料统计得出,K值的分布为11一15,平均为13.3。八、高峰小时交通量系数 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8、把系数K称为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K值的分布在914之间,当城市道路交通且饱和度较高时则K值较小,当交通员饱和度较低时则K值较大。 K值一般可如下取值: 城市道路用11; 公路:平原区用13山区用15。九、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的推求十、交通量的观测十一、交通量的换算 交通量观测所得结果是混合交量。为计算交通量应将各种车种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的时间和空间占有率进行换算,从而得出各车种间的换算系数。 将各种车辆换算为单一车种即当量交通量(pcu) 国外多以小客车为标淮换算车辆我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亦以小客车为标准换算车辆;三、四级公路以普通汽车为标准换算车辆。第二节 道路

9、路段通行能力一、通行能力的基本概念 道路通行能力指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而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以vehh,pcuh,veh/d表示。车辆中有混合交通时,则采用等效通行能力的当量汽车单位英文简称为pcu通行能力单位字为pcuh或pcud。 道路通行能力是一定条件下通过车辆的极限值。 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概念不同,交通量指某时段内实际遇过的车辆数。一般交通量均小于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小得多的情况下驾驶员可以自由行驶可以变更车速转移车道还可以超车。 交通量等于或接近于道路通行能力时车辆行驶的自由度就明显降低,一般只能以同一速度列队循序行进。 当交通量稍微超过通

10、行能力时车辆就会出现拥挤、甚至堵塞。二、理论通行能力 机动车的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均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连续行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条车通或道路路段某断而的最大车辆数,这是一种理想状况下的通行能力、亦称理论通行能力。三、可能通行能力 可能通行能力是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车辆数,国外计算可能通行能力是以基本通行能力为基础,考虑到实际的道路交通状况确定修正系数求得。第四章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4.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 4.2 机动车道 4.3 非机动车道 4.4 自行车道路 4.5 路侧带和人行道 4.6

11、道路绿化带 4.7 分车带与路肩 4.8 路缘石、边沟和路拱 4.9 道路横断面布置 4.1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概述4.1.1 道路横断面的组成 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横断面。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上附属设施用地等部分所组成。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带用红线绘制,是道路交通用地加道路绿化用地与其它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其路幅宽度常称为红线宽度。4.1.2 对道路横断面布置的要求 根据道路功能的不同,又按照人与车分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快车与慢车分流、各行其道的原则,道路横断面可以布置成为不同的形式。可以将不同的速度的人、车交通设置在不同的道路上,例

12、如:称为人行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机动车专用路等,也可以布置在同一条道路上加以分隔,其中:车行道又可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或四幅路,这主要是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方式不同而形成的。4.2 机动车道 4.2.1 车道的宽度 在机动车道上为每一纵列的车辆提供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一条车道。其宽度根据行驶车辆的车身宽度,以及车辆在行驶时距横向物体或车辆的安全距离所确定。车身宽度:小轿车小于2米,大客车、公共汽车、电车和载重汽车、集装箱车小于 横向安全距离与行驶车速、车辆行驶时的摆动宽度,以及在小弯道上行驶时向内侧偏移的宽度有关。相对车速高,对横向安全距离要求也大。通常沿道路右侧的横向安全距离为0

13、.50.8米,若通过地道时,其值为1.0米;相向行驶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行驶速度4060公里/小时时,为1.21.4米,60公里/小时时,宜用中间分隔带分开,使车辆单向行驶,对非机动车也应分隔开。一条车道的宽度:供沿路边右侧停靠车辆用的车道,停小客车,为2.5米,停大客车和公交车为3.0米。供车速为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为3.5米,供车速40公里/小时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和载重汽车行驶的车道,为3.75米;交叉口的进口道,小客车专用道,为3.0米,混行车道最小为3.25米。4.2.2 机动车道的车道数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根据城市规模和道路等级确定 机动车道的车道条数常采用偶数。

14、 对于道路交通量有潮汐变化的机动车道,车道数采用奇数或偶数均可,在每条车道上空的两面都装有红(或)灯和绿(或)灯,当早上高峰小时单向交通量很大时,可以将大部分车道开放绿灯,满足车辆交通要求,这时对向可通行的车道减少;当下午高峰小时对向交通量大增时,可以变换交通信号灯,使绿灯的车道数增加。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超过4条时,行进中的车辆,要从外侧车道变换到内侧车道十分困难,尤其在车流很密时容易造成交通混乱,车辆擦撞。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也不宜过少。需要满足公交车辆的行驶。根据国内各城市建设道路的经验,机动车道(指路缘石之间)的宽度,双车道取7.58.0米,三车道取11.0米,四

15、车道取15米,六车道取2223米,八车道取30米。4.2.3 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一条机动车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是指在道路、交通、环境、气候、车辆等均处于理想状态下,连续行驶的车辆以最小的车头间隔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条车道某个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最小车头间隔(t)以秒为单位,它是以车头间距(L)被车速(v)除得的商。车头间距等于停车视距与车身长度之和。N3600/t=1000V/t计算出小客车在不同车速下的车头间距(L)和理论通行能力(N) 。一条机动车车道在路段的可能通行能力(N可)是指在通常的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连续的车流通过车道某个断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车辆数。其计算式为:N可3600/t距(

16、辆/小时)式中:N可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 t距连续行驶的当量小汽车流中,前后两车通过某个断面的平均车头间隔时间,也称平均车头时距(秒/辆)。受道路分类系数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设): N设 N可(辆/小时) 式中: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为0.75,主干咱为0.80,次干路为0.85,支路为0.90。受道路车道数的影响,其设计通行能力(N机): N机 N设 (辆/小时) 式中:一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机动车单向一条车道的折减系数为1,双车道为1.8,三车道为2.6,四车道为3.2。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其设计通行能力要比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将近降低 3045。 N设交N设 (辆/小时

17、) 式中:N设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交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交 l/v /(l/vv/2av/2b) 式中:l交叉口的间距(米); v路段上的行车速度 (米/秒);a车辆起动时的平均加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0.81,大型汽车为0.60.8; b车辆制动时的平均减速度(米/秒2),小汽车为1.21.5,大型汽车为1.01.2; 车辆在交叉口平均遇到的停歇时间(秒)。根据交叉口的信号灯而定,有信号灯的交叉口,(T周t绿)/2,T周为信号灯一个色灯变换的周期时间(秒),t绿为绿灯时间(秒)。 路段的通行能力(N设)常受到交叉口通行能力(N交)的限制,要拓宽交

18、叉口,增加交叉口的车道条数,才能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匹配。4.3 非机动车道 4.3.1 车道的宽度 非机动车道主要是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和兽力车等行驶的。燃油助动车逐步淘汰,燃气或电动助动车的出现和替代,助动车仍将继续发展。 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两种不同车辆的横向安全间距约为0.40.5米,非机动车离侧石的安全间距约为0.7米,根据国内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一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4.5米,若自行车的比例高,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67米,这也有利于远景交通方式产生变化后改造和拓宽道路,或改作路边停车用。 4.3.2 非机动车道的布置 非机动车属于慢速行驶的交通工具,可使车行道成为三幅路

19、。 在城市支路上,可以采用单幅路的形式,非机动车靠右侧行驶,在路面上划出白色虚线,作为车辆分道线,基本实行各行其道。 可将两条非机动车道合在一起,双向行驶,这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就可以比原来两条单向的非机动车道之和(一般城市为914米,有的城市更达16米)小,通常只需79米就足够了。4.3.3 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 由于各种非机动车所占的比例不同,各地的交通习惯也很有差异,所以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差别较大。通常一条4.5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当交叉口间距在400600米时,交通组成中:自行车约占6070,三轮车约占2025,板车约占1015时,其混合交通的通行能力约为(自然数)15002000辆/小

20、时。若换算成当量自行车数,其换算系数;自行车为1,三轮车为2,板车为3。 4.4 自行车道路 4.4.1 自行车道路的宽度 自行车在前进中是左右摆动的,常速骑车人的总摆动值为0.4米,如果左右空间不受限制,一条0.5米宽的路面就可以骑车了。在城市道路上,自行车是多辆并列的,每辆自行车的把手宽度为0.6米,所以,一条自行车道的左右净空宽度按1米计。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净空宽度距路缘石的距离为0.25米;在地道内行驶时,净空宽度离墙壁宜采用0.4米。 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二辆自行车并列行驶的,宽度为2.5米;有三辆车并行的,宽度为3.5米;其余以此类推。 自行车道路若两侧不做侧石,路面外侧

21、是硬地或草地,可使通行能力上升。 通常一条自行车道路,单向有二辆自行车并列行驶的,宽度为2.5米;有三辆车并行的,宽度为3.5米;其余以此类推。 自行车道路若两侧不做侧石,路面外侧是硬地或草地,可使通行能力上升。4.4.2 自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在路段上,当每车的(A)值8米2时,骑车人的车速不限,行人尚可穿越自行车流去公交车站; 当(A)值为6米2时,骑车超车已较难,行人也难穿过自行车流; 当(A)值为4.5米2时,车速下降到10公里/小时左右,车流较密集,行人不可能横穿自行车流; 当(A)值小于4米2 ,车速小于8公里/小时,一车倒下,相邻或后面的自行车会跟着倒下。 当(A)值小于2.2米2

22、时,车速仅34公里/小时,大量人推车而行,只有个别人骑车。 一条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连续通行的自行车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 N可3600N测/t(w自0.5) (辆/小时米) 式中:N可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辆/小时米); t 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间段(秒); N测在t时间段内通过观测断面的自行车辆数(辆); w自自行车道路面宽度(米)。 自行车道路段可能通行能力,部标准荐值:有分隔设施时,为2100辆/小时米;无分隔设施时,为1800辆/小时米。 一条不受单面交叉口的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N设自 N可 式中 N设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

23、计通行能力(辆/小时米); 自自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0.80,次干路、支路为0.90。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有分隔设施时,推荐值为10001200辆/小时米,以路面标线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时,推荐值为8001000辆/小时米。4.5 路侧带和人行道 4.5.1 人行道的基本要求 人行道是为市民提供步行交通的道路,以步行人流的流量为基本依据,人行道应有良好的铺装,道面平整,排水流畅,并且要保证步行交通安全和连续不断,不被其它活动任意占用。人行道上应铺设盲条,并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以适应老、幼、残、弱者们步行活动的特殊需要。人行道应与沿街建

24、筑和绿地结合在一起规划设计,有时与步行广场、建筑小品结合在一起建造,以丰富城市的景观,要改变以纯工程技术的手法建造人行道。4.5.2 人行道的宽度 行人在自由活动圈(直径1.2米)内,步行可以很自由,也不干扰别人; 行人在活动影响圈(直径1.051.20米)内,穿越的行人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活动舒适圈(直径0.91.05米)内,穿越的行人要侧身走才不至接触到原来的行人; 行人在不接触区(直径0.60.9米)内,行人活动已受相互制约,但跨步尚不接触;行人在接触区(直径0.6米)内,行人已无法穿行超越; 人流再密,身体外廓(0.600.45米的椭圆)已经相接,行人缺乏安全感,通行已不便,

25、速度下降;若有人逆行,必然造成交通混乱和堵塞。 人行道的宽度(w人)可按下式估算: w人Q人/N人1 (米) 式中: Q人人行道高峰小时行人流量 (人/小时) N人11米宽人行带的设计行人通行能力 (人/小时米) 在大城市中心地区商业繁华街道上人行道宽的,可达810米,中小城市上述地区的人行道宽的,也达56米,在其它地区的人行道可以适当窄些。人行道的最小宽度至少保证二人相对而行顺利通过。 4.5.3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 人行道的通行能力(N人)应按其可通过行人的步道实际宽度计算,通常按一条1米宽的人行带在单位时间内可能的通行能力(N人1)乘上设计的人行带条数而得,以此值与规划的高峰小时行人流量(

26、Q人)相比较,修正规划设计的人行道宽度(w人)。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可能通行能力 大商场、商场、公共文化中心及区中心等行人较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80。区域性文化商业中心地带行人多的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85。支路、住宅区周围道路的人行道及人行横道计算设计通行能力的折减系数采用0.90。4.5.4 人行道的布置人行道的布置与道路等级、行人与沿街建筑的联系有关。城市支路、沿街为住宅,人行道离建筑宜有1米以上的间距。沿街底层为商店,人行道可紧贴建筑,在靠车行道一侧布置绿带或各种设施

27、及公交停靠站。在城市次干路、繁华的商业街上,人流很多,且伫立观看橱窗商品的人较多,可用绿带将人行道分为两部份,靠车行道一侧的人行道供过路者快走,靠建筑一侧的人行道供购物者慢行。在车辆交通频繁的主干路上,人行道宜放在绿带或设施带的右侧,使行人离机动车流远些,少受干扰和废气污染。在快速路上,人行道与机动车道应严格分离,快速路上的车辆要停车必须驶入边上平行的辅路(支路),才能让行人上下车。跨过快速路的行人必须从行人天桥或地道内通过。在我国南方城市,风雨多日晒炎热,或旧城道路拓宽而沿街建筑又需保留时,可以采用骑楼的形式,将人行道置于骑楼下。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受地形、地物限制时,可在两侧做不等宽的人行道

28、,或仅单边设置。例如:傍山筑路,为减少土石方可将人行道设置在另一标高上。水位涨落很大的滨河路,也可将人行道分为几层,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标高上,给人们一种亲水的感受。4.5.5 布置市政公用设施的用地城市道路与公路不同点之一,在道路的两侧布设了大量市政公用设施,诸如:行人护栏,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出入口,路灯、信号灯、交通标志牌、电力电杆、电车架空触线拉杆、馈电电线杆;邮筒、公用电话亭;公交站台与候车亭、出租汽车扬招站、路边停车计时器;消火栓、垃圾箱、路名牌、城市地图、灯箱广告,还有许多自行车停车,甚至机动车停车等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对设置行人护栏的设施带规定宽度为0.250.50米,设置杆柱的设

29、施带规定为1.01.5米,同时设置护桩和杆柱时,为1.5米。4.6 道路绿化带 4.6.1 道路绿化设置原则 道路绿化可以增加城市景观,使人心情舒畅;浓密的树冠可以遮荫挡风防日晒;绿化带可以分隔道路横断面上各组成部分,或用以限制横向交通任意穿越,以保障停车安全和快速;道路绿化带上的温度与湿度与路面上的不同,形成空气对流;绿化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废气和尘埃,使空气清洁、湿润和凉爽。对于分期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又可起调节备用地的作用,但其下管线仍按远期的位置埋设。 4.6.1 道路绿化设置原则 道路绿化带宽度宜为道路红线宽度的1530,对滨河路、通往风景区的游览性道路,其绿化比例还可提高。 道路绿化

30、应根据城市性质和特色、道路功能、自然条件、城市环境等合理进行设计。4.6.2 道路绿化布置的技术要求 道路绿化布置和设计首先应保证交通安全,其次是环境美化等要求。树种的选择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树干宜挺直,树形美观,夏日遮阳,耐修剪,抗病虫害、深根系抗强风及耐有害气体和尘土的树种。 对于树种形态、高矮和色彩的变化,在同一条道路上不宜过多,以防杂乱,宜分段种植,并做到整齐和谐。行道树树干的分叉不能太低,要考虑公交车辆停靠站台时车顶在路面逐次补强抬高后还不致擦撞。建议树干分叉高度不低于3.5米。 多幅路横断面范围内的交通分隔带和路侧带上的行道树、尤其是灌木的枝叶不得侵占道路空间界限。在小半径弯道内侧和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得高于外侧车行道路面标高以上1.2米。在弯道的外侧应加种高的乔木,用来引导视线。交叉口范围内上空的枝叶不得遮挡路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牌。遮挡时应及时修剪。 山区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