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会计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会计基础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会计基础各章节习题及答案1】选择题 1. 会计主要采用的计量单位是()。 a. 实物计量单位 b. 劳动计量单位 c. 货币计量单位 d. 工时计量单位 2. 按权责发生制要求,下列不属于本期费用的是( )。 a. 本期摊销的费用 b. 本期预提的费用 c. 本期应付未付的费用 d. 本期预付的费用 3.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 )。 a.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计划成本计量 b.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 c.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支出时应当按照计划成本计量 d.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支出时应当按照实际成
2、本计量 4. 会计分期是指( )。 a.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间断、相等的期间 b.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间断、不等的期间 c.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为一个连续、相等的期间 d. 将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的划分成一个连续、不等的期间 5.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 )。c. 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已经付出,都应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d. 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只有款项已经付出,才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3. 会计核算基础包括( )等。 a. 权责发生制 b. 实际成本原则 c.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d. 收付实现制 4. 下列各项中,
3、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有( )。 a.进行会计核算 b.预测经济前景 c.评价未来业绩 d.实施会计监督 5. 下列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有( )。 a. 资产 b.负债 c. 所有者权益 d.收入 6. 下列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有( )。 a. 资产b.收入 c. 费用d.利润 7. 下列属于流动资产项目的是( )。 a. 银行存款 b.应收账款 c. 存货 d.无形资产 8. 下列只能引起资产内部项目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业务有( )。a. 将现金 2000元存入银行 b. 用银行存款 15000元购入一辆汽车 c. 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 200000元存入银行 d. 接受某外商投入人民币 500
4、00元存入银行 9. 企业的收入具体可表现为( )。 a. 资产的增加 b.负债的减少 c. 部分资产的增加和部分负债的减少d.负债的增加 10. 所有者权益包括( )。 a. 实收资本b.资本公积 c. 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 11. 下列经济业务中属于资产内部此增彼减的有( )。 a. 从银行提取现金b.国家向企业投资设备 c. 以银行存款归还借款 d.以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 12. 期间费用包括( )。 a. 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 财务费用 d.销售费用 三、判断题 1. 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而法律主体不一定是会计主体。( ) 2. 在会计核算中没有主体的会计是不存在的。(
5、 ) 3.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方法 。( ) 4.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 5. 会计核算应当以货币作为唯一的计量单位。( ) 6. 资产与权益之间是独立关系。( ) 7. 制造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 8. 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具体表现为具有各种实物形态的财产。( ) 9. 企业与供应单位签订了 100000元的购货合同,因此可确认企业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 10万元。( ) 10.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和债权人,所有者和债权人都同时有权要求企业偿还他们所提供的资产。( ) 11. 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在数量上必然相等。(
6、 ) 12. 无论企业发生怎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 ) 13. 收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平衡公式来看,收入的上述表现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14“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个平衡式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 15.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应属于企业的资产。( ) 四、业务题(一)、目的:练习会计要素分类 要求:(1)、判断下列资料中各属于那类会计要素,并将金额填入相应表格中。 (2)、计算表内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否符合会计基本等式。【篇二:基础会计学(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7、】 (1)资产等额的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2)资产总额增加200 000元 (3)资产总额减少300 000元 (4)资产等额的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习题二 (1)收入增加3 000 000元,资产增加3 000 000元,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为: 13 000 0002 000 0008 000 0003 000 000 (2)费用增加2 400 000元,资产减少2 400 000元,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为: 10 600 0002 400 0002 000 0008 000 0003 000 000 (3)费用增加90 000元,资产减少90 000元,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为: 1
8、0 510 0002 490 0002 000 0008 000 0003 000 000 (4)资产增加800 000元,负债增加800 000元,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为: 11 310 0002 490 0002 800 0008 000 0003 000 000 (5)资产增加8 000元,资产减少8 000,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为: 11 310 0002 490 0002 800 0008 000 0003 000 000 第二章 习题一习题二 判断结果如下表所示:习题三 库存现金=3 000 应收账款=3 3000库存商品=3 3000 应付账款=18 000 实收资本=100 0
9、00 固定资产=9 500无形资产=27 400 应付职工薪酬=19 000 习题四 1 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 (1)借:应付账款a公司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2-1)借:在途物资甲材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0 贷:银行存款35 100 (2-2)借:原材料甲材料30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30 000 (3) 借:生产成本 140 000 贷:原材料甲材料60 000 乙材料20 000丙材料60 000 (4)借: 应付账款 20 000贷:银行存款 20 000 (5-1)借:在途物资乙材料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0、额) 3 400 2贷:银行存款 23 400(5-2)借:原材料乙材料20 000 贷:在途物资乙材料 20 000 2 开设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借方原材料 贷方借方应付账款贷方 借方原材料乙 贷方借方 原材料丙贷方 借方 应付账款a 贷方 借方 应付账款b 贷方 33 编制“原材料”账户和“应付账款”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 “原材料”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 金额单位:元 “应付账款”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 金额单位:元 第三章 习题一 1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实收资本100 000 2借:无形资产 25 000 贷:实收资本25 000 3借:固定资产
11、28 000 贷:实收资本28 000 4借:原材料 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1 020 贷:实收资本7 020 5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短期借款 10 000 6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长期借款 100 000 7借:短期借款 2 000 财务费用 50 贷:银行存款 2 050 4 习题二 1借:固定资产 28 980 贷:银行存款 28 980 2借:在建工程 117 900 贷:银行存款117 900 3借:在建工程 850 贷:原材料 500 应付职工薪酬 350 4借:固定资产 118750 贷:在建工程118750 习题三 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20
12、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银行存款 23 400 2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8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 600 贷:应付账款东方工厂 35 100 南方工厂 58 500 3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800 贷:银行存款 800 4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2 000 丙材料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5 贷:银行存款2 925 5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60 丙材料 30 贷:银行存款 90 6借: 应付账款东方工厂35100 南方工厂58500 贷:银行存款93600 7借:在途物资甲材料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0
13、0 贷:银行存款 58500 8借:原材料 甲材料 100 800 乙材料2 060 丙材料 530 贷:在途物资 甲材料 100 800 乙材料 2 060 丙材料530 习题四 5【篇三:基础会计课后习题答案1】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一般认为,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三个主要时期。 古代会计的标志有:会计专职人员的出现,会计机构的建立,以及“会计”名词的形成等;近代会计的标志是复式簿记(也称复式记账法)的创建与传播;现代会计的标志是会计目标的变化,管理会计的形成并与财务会计分离,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以及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而兴起的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等。
14、2.答:会计产生和发展表明:会计是适应人类对经济活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古代会计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极为低下,决定了会计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在近代会计阶段,会计在民间得到了广泛应用,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复式簿记诞生并取代单式簿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现代会计阶段,特别是在产业资本主义推动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元性,要求会计不仅要服务于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更要服务于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由此可见,经济环境对会计产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3.答: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通过会计所要实现的目的或达到的最终成
15、果。会计目标的代表性观点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决策有用观认为,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财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方面的经营成果信息。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作为资源管理的受托方,接受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应承担有效管理和运用受托资源,并促使其保值增值的责任。为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同时应承担如实向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义务。 4.答:在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有所不同,对会计进行定义的角度也有较大差别。因此,会计的定义并不是唯一的,但具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管理
16、活动论观点认为:“会计这一社会现象属于管理范畴,是人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的功能总是通过会计工作者从事的多种形式的管理活动实现的。”信息系统论观点认为:“从本质上讲,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我国的一些会计学者将其表述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5.答: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集中反映特定服务对象的经济活动。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空间
17、范围;只有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本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会计主体所有者个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别开来;才能对本主体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 6.答: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明确界定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第一,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时间范围。即会计所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交易或事项必须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主要内容。第二,只有明确持续经营前提,才能为会计分期假设提供必要基础。 7.答: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
18、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相互连续的期间,即会计期间。会计分期假设强调,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明确界定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在于:第一,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有利于建立有条不紊的会计工作基本程序,便于及时结算账目,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及时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第二,只有明确会计分期前提,才能合理处理那些可能跨越若干会计期间的交易或事项。 8.答:会计对象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内容。一般认为,会计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在企业则是指其经营资金的运动。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指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即资金运动作进一步划
19、分而形成的具体内容,也是资金运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产品生产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企业类经济组织的资金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 9.答:产品生产企业资金运动的特点主要有:体现为循环与周转方式;具有并存性和继起性;各种资金形态按比例并存;具有补偿性和增值性。 10.答: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
20、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建立在会计信息可靠性基础上的一条要求,是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前提的相关性。若会计信息不具有可靠性,则难以使其达到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的目的。因此,可靠性与相关性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应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相关性质量要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 11.答: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包括以下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纵向可比。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对不同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21、以使各个会计期间的同类信息具有相互可比性。(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可比,也称横向可比。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对于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12.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经济实质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具有的经济特质。如前所述,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某些方面的变动。这说明交易或事项总是体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会计
22、要素所具有的经济性质。法律形式是指交易或事项所引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或义务。如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表明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等方面的权利;而负债是企业应当负担的经济义务,须以企业的资产或劳务进行清偿等。 经济实质与其法律形式构成了交易或事项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般而言,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统一的。如企业用自有资金购入的材料和设备等,其经济性质属于能够预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从法律形式来看,企业对其具有所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在这种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交易或事项的经济性质和法律形式
23、会产生一定的分离。如企业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设备时,根据双方的协议,承租方应分期向出租方以租金形式支付设备款。在设备款未付清之前的会计期间,从法律形式上,设备的所有权并没有完全转移给承租方,会产生承租方对该设备是否具有所有权的争议。从经济实质上,也会产生该设备是否属于承租方资产的争议。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企业对这类比较特殊的交易或事项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注重其经济实质,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其法律形式。融资租入设备在未付清设备款之前,承租方已经实际使用该设备,并为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利益,符合资产要素的本质特征,因此可以将其确认为承租方的资产。 1.4.2 练习题参考答案与指导(本章无)
24、2.4.1 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 1.答: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对会计对象基本内容(资金运动)进行分解归类,使之形成独立的范畴,并用会计术语加以描述的具体内容。 企业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答:资产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3.答:负债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2)负债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
25、济利益流出企业。 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 4.答: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股份公司类企业,所有者权益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即向企业投入资本的投资者。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者向企业投资后对企业资产拥有的一种要求权,包括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享权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权等。 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等)、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5.答:收入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收入是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
26、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入即收入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统称为营业收入。广义的收入是指除以上内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收入(利得)。 6.答:费用要素具有如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内容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费用即费用的定义所界定的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主要包括企业的主
27、营业务成本(如产品销售成本等)、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投资损失、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等。其中,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统称为营业成本。广义的费用是指除以上内容,还包括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之外产生的非经常性的经济利益流入,即营业外支出(损失)。 7.答: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是指企业在其日常活动的一定会计期间所实现的全部收入减去该期间所发生的全部相关费用后的差额,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
28、利润无关的利得(营业外收入)和损失(营业外支出),反映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8.答:会计确认即会计要素确认,是指将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认定的过程。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除应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9.答:将一项义务确认为企业的负债,除应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10.答:将一项经济利益流入确认为企业的收入,除应符合收
29、入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下述三个条件:(1)与收入有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11.答:静态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等式,其组合方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静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静态会计等式实质上体现了企业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2)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金额应当是相等的。(3)资产会随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而发生相同变化。 12.答:动态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组合而成的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等式,其基本组合方式为:收入
30、-费用=利润。 对动态会计等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利润的实质是企业实现的收入与其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的结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为利润;收入小于费用时为亏损。(2)利润会随着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同变化。即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获得的收入越多,利润也会越多;收入减少,利润也会随之减少。(3)利润会随着费用的增减发生相反变化。即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发生的费用越多,利润越少;反之,发生的费用越少,利润越多。 13.答:交易或事项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发生的,能够采用会计的方法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经济活动。其中,交易一般是指企业与外部的其他企业或有关部门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活动;事
31、项一般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与其他企业或部门没有关系的经济活动。 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可以将交易或事项分为四类:(1)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2)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3)只影响会计等式左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4)只影响会计等式右方会计要素,使这些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的交易或事项。 14.答:这是由于企业发生的所有交易或事项从影响会计等式的角度可以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对会计等式的影响具有两大规律。一是影响会计等式双方的会计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等式双方的总额会在原来平衡的基础上同时增加或同时减少一个相同的金额,因此等式双方数额仍会保持平衡;二是只影响会计等式某一方的会计要素发生有增有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在会计要素变化的某一方其增减金额相抵,原来的总额保持不变,而会计等式另一方的会计要素并没有因为交易或事项的发生而受到影响,其总额并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会计等式双方的数额仍然保持平衡。即企业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交易或事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