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4.52KB ,
资源ID:10735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35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防火防爆讲课提纲.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防火防爆讲课提纲.docx

1、防火防爆讲课提纲防火防爆讲课提纲前 言火灾、爆炸事故,每年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火防爆工作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尤其在一些特殊行业,例如:煤炭、化工、石油、兵工、烟花爆竹行业,这些行业更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我国经过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了科学研究,防火防爆工作已成为一门体系完整的重要学科。主要内容:1、火灾、爆炸事故的形成;包括物质的燃烧、爆炸;燃烧、爆炸的环境条件;燃烧、爆炸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燃烧、爆炸事故的环境与原因分析等。2、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包括事故预防原理,事故预防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等。3、火灾、爆炸事故的补救:包

2、括救灾计划,方案的制定,救灾技术措施等。4、火灾、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包括事故调查的一般原理,事故的原因、性质、过程和责任确定,事故分析,典型事故安全分析等。火灾、爆炸事故的特点:(一) 严重性触电,物体打击等事故所造成的损害,虽然也涉及到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不是很严重,但是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后果,一般都是非常严重,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会使整个工矿企业甚至其周围环境变成一片废墟。例如: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职工84人(女82人、男2人),重伤20人,轻伤25人,烧毁厂房1600,直接经济损失260多万元。

3、事故的直接原因:致丽工艺制品厂违章安装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没有使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电线没有套管绝缘,电源线下堆放大量可燃物,致使电线短路时所产生的高温熔珠喷溅到下方的货堆上,引燃了海绵、土布等可燃物。(二) 复杂性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是比较复杂,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1、 引发火灾、爆炸的着火源难以确定。着火源包括明火、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或摩擦、绝热压缩、电器火花,静电、雷电、强光照射等,都可以成为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2、 可燃物的广泛性。对石油企业而言,几乎所有的开采产物都是可燃物。3、 事故过程难以准确描述。火灾、爆炸发生后,建筑物会遭到不同

4、程度的破坏,很多设备会被毁坏,事故现场的人员会有死亡,因此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反应过程的巨大动力现象,目击者也难以准确描述事故过程中的现象。例如:1993年8月5日13时26分,深圳市清水河危险化学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故。5日13时,深圳市组织数千名消防、公安、武警、解放军指战员及医务人员参加抢险救灾工作,至8月6日凌晨5时,才扑灭了历时16个小时的大火。这次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1人住院治疗,其中重伤25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事故的直接原因:4号仓内混存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发生接触,发热燃烧,引起大爆炸。(三) 突发性火灾、爆炸事故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突发性,这基于两方面的原因:1、 火灾、爆

5、炸事故的预测、报警手段和系统不完整。2、 相当多的作业和管理人员对其所处的作业环境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征兆显现规律认识不清。人们对事故认识不清,便不能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例如:2000年6月30日上午8时05分,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厂发生特大爆炸事故,死亡37人,(其中男8人,女29人),失踪2人,受伤住院108人,损坏厂房、民房、仓库10200平方米和一批设备、原材料,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事故的直接原因:当天上午8时05分,新来的员工万小铃用气动钉枪对一个火箭烟花进行装配时,连打两钉都打错位置,意外引爆所装配的火箭烟花。装配工万小铃操作不当。擅自扩建厂房。场内

6、原料和成品半成品存放量过大。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超编制招用大批工人。防火防爆第一节 燃烧与爆炸的发生条件和类型一、 燃烧的发生条件1、燃烧现象的化学本质、发生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首先,燃烧是氧化反应的一种,在这个氧化反应中,发生燃烧的物质被氧化了。其次,此氧化反应的速度很快,反应很激烈。第三,在氧化反应过程中会放出热量和光。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又叫热值。热值的大小是物质固有的特性。物质的热值及其消防意义热值大小与燃烧能否持续和燃烧速度有直接关系,直接影响到火势蔓延速度与火灾扑救的难易。一般而言,热值愈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愈

7、多,燃烧温度愈高,愈激烈,速度愈快,火灾扑救的难度就越大;反之,热值小,燃烧温度不高,不激烈,蔓延速度慢,火灾就比较容易扑救。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热值,例表1-1。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的发生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要使燃烧发生:(1)必须同时具备燃烧的三个要素。即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点火源。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固体。我们称它为“三态”气体有煤气,天然气,氧气等;液体有汽油,煤油,酒精(乙醇)等;固体有木材,塑料,纸皮,煤炭等。可燃物又可以分为易燃物(点着后可以烧光,如纸皮、山草等)、难燃物,难燃物特点就是不能离开点火源,离开点火源就不可能继续燃烧下去,不燃物是指一般情况下不能被点燃的物质。氧化

8、剂(助燃物)在燃烧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助燃物(助燃物)是空气中的氧,空气中含有21%的氧。任何物质的燃烧都必须有空气,无空气任何物质都燃烧不起来。空气含氧量在10%()以下的,一般的物质是燃烧不起来。点火源,点火源的种类很多,有电点源,高温表面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化学点火源(明火焰,烟火头,电(气)焊火花,自然发热物)等。要使燃烧发生,燃烧的三要素必须发生相互作用,点火源作用可燃物及氧化剂是把热量传给这两个反应物,可燃物与氧化剂的相互作用是使二者接触发生氧化反应。如果把三要素分隔开来,燃烧是不能发生的。要使燃烧发生,燃烧的三要素必需有足够的数量。如果点火源能量不足,点火源没有足够热量传给可燃物,

9、那么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温度,氧化反应无法启动、燃烧不能发生。例表1-2 一些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所需的最低含氧量。综上所述,燃烧要能够发生。首先,要同时具备燃烧三要素,缺一不可;第二,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的数量,任一个数量不足都不行;第三,燃烧三要素要相互作用,任何一个不参与都不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了燃烧的化学本质,燃烧的三个要素要相互作用,并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燃烧,因此,燃烧的条件对于防止火灾的发生和扑灭火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旦形成了燃烧的条件,火必然要燃烧起来;相反,如能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火自然就会熄灭。所以防火实质上是消除已形成的燃烧条件,这就是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

10、刚才我们知道了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这样才能使燃烧没有条件和破坏形成的条件?1 使燃烧没有条件1)消除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2)将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分隔开,使之不能相互作用;3)从三要素的数量上控制,使之地不到发生燃烧的足够数量2 灭火: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1)燃烧的三个要素不同时具备;2)燃烧的三个要素不具备足够的数量;3)燃烧的三个要素不相互作用。2、燃烧的历程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燃烧历程。可燃气体,可燃液体和可燃固体燃烧时所经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其微观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里仅将可燃物从受热到点燃所经历的不同阶段作简单介绍。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比可燃液体和固体要简单。

11、点火源的热量将可燃气体加热、分解,达到着火温度则被点燃。气体最容易燃烧,燃烧速度快。如:煤气,天然气,乙烯,氢气等,一点着就燃烧完。2 可燃液体的燃烧不是液体与空气直接发生反应而燃烧,一般是先受热蒸发为蒸气,其后的过程同可燃气体的燃烧。蒸气在液面上燃烧产生的热量传向液体,液体不断蒸发、燃烧持续进行直至燃尽。如:汽油,酒精煤油等。3 可燃固体的燃烧过程比较复杂,但绝大多数都是转化为气态可燃物后再燃烧的。有的是固体受热升华或分解直接气化的,有的是受热熔化或分解为熔融体后再蒸发或分解为可燃气的。可见,无论可燃物着火前形态如何,绝大多数物质燃烧都是在气态下进行的。二、 燃烧的类型与相应的火灾危险性指标

12、按着火的方式燃烧可分为点燃、自燃和闪燃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这三种类型反映了引起可燃物起火的三种方式。了解起火的方式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防止可燃物起火的措施。1、点燃与燃点(1)点燃点燃的特征是可燃物被外部火源强制点着。燃烧从局部开始,然后扩大到整体。(2)燃点可燃物发生点燃的最低温度叫燃点。2、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是指可燃物因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发起火的燃烧。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自然点愈低表示愈容易发生自燃,自发引起的火灾的危险性愈大。自燃的特征是可燃物受热自发着火,着火前是有一个吸热、蓄热、升温的过程,达到自燃点时是整体着火。例如

13、:煤炉敦边放棉布。外部/内部 吸热升温达到着火温度自燃大家要注意:有些可燃物(1)受热自燃(2)自热自燃。如:松节油遇浓硝酸会起火。3、闪燃闪燃是指因可燃液体蒸发或可燃固体升华而在其表面产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产生的一闪而灭的燃烧。可燃物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三种燃烧类型反映了可燃物三种不同的引燃方式,除了被明火强制点燃外,可燃物是可以自发着火的,可燃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可以因其蒸气被引燃而着火。燃点、自燃点、闪点越低,表示其越易着火,火灾危险性越大。三、爆炸现象及分类1、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在瞬间急剧释放大量能量并转化为机械功,爆炸点周围压力急剧升高并产生声响,有的还伴有光和热辐射。2、

14、爆炸的分类按爆炸能量来源可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1)物理爆炸是物质因状态或压力突变,物理能量释放引起的。爆炸前后,爆炸物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但物态改变。(2)化学爆炸是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极快,产生大量气体,反应中物质化学能量释放转为大量热量,产生高温高压,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急剧膨胀做功引起的。爆炸前后,爆炸物化学成分改变。(3)核爆炸是核裂变或聚变时释放核能引起的。 四、可燃气体、可燃粉尘爆炸1、爆炸发生的过程2、爆炸的发生条件可燃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预先均匀混合,且可燃物的浓度在爆炸浓度极限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5、(2)有足够点火能量的点火源与爆炸性混合物作用3、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或氧)混合后遇点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其中,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用体积百分比浓度(%)表示,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用质量浓度(g/m)表示五、受压容器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的基本技术措施1、 爆炸原因受压容器爆炸的发生条件是容器内部的压力超过容器的耐压强度。可分为压力正常而强度不足和强度正常而压力异常升高。(1)压力在正常的工作压力下,耐压强度不足。原因:设计或制造错误,设备本身耐压强度不足;维修错误使耐压强度下降;腐蚀,材料疲劳使耐压强度下降;(2)耐压强度达不到

16、要求,工作压力异常升高原因:气体受压缩;气体受热;液体受热蒸发;化学反应失控,产生的气体未能及时排出,产生的热量未能及时散失2、预防措施(1)正确设计,制造、维修、保证耐压强度符合安全要求;(2)装设压力保护、温度控制、监测报警等安全装置;(3)正确操作,控制工作温度和环境温度,控制工艺过程;六、预防水蒸气爆炸的基本技术措施预防水蒸气爆炸的根本措施是防止水与高热物体接触。(1)防止水进入炉内,如防止冷却水泄漏,防止建筑排水系统堵塞,炉建在地势高的地方,防雨等。(2)防止高温熔融物接触水或潮湿物,如铸模,钢水包要充分烘干,熔炉四周保持干燥防积水。(3)正确处置高温废弃物,不能直接投入水中,应堆弃

17、干燥场地再洒水冷却。(4)进行高温作业的工作台必须干燥、防止雨水浸入。(5)可能发生高温物与水接触的地方不要形成密闭的空间,有利一旦大量蒸气时扩散。大家要注意:1、所以的容器经过长期使用,都容易氧化、锈蚀,要定期检查;2、不能在有压力的容器上面做任何作业。第二节、防火防爆的主要技术措施一 、预防火灾爆炸的基本对策灾害的预防,首先是防止灾害的发生,其次是防止灾害扩大,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1、控制可燃物、助燃物,消除燃烧、爆炸的物质条件。2、控制着火源。消除燃烧、爆炸的能量条件。对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的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消除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将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分隔开,使之不

18、能相互作用;从数量上控制使之达不到发生燃烧、爆炸的足够数量。二、防火防爆的主要技术措施1、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消除燃烧、爆炸的物质条件。(1)采用火灾爆炸危险性低的工艺和物料;(2)控制用量;(3)隔离储存;(4)设备密闭;(5)厂房通风;(6)惰性保护;(7)控制工艺参数;(8)检测报警2、控制点火源,消除燃烧爆炸的能量条件点火源控制有三个方面:消除火源;降低火源的能量水平使之不具备足够的点火能量;隔离火源使之不能与可燃物相互作用点火源按其产热的能源可分为四类:机械火源(机械能产热);热火源(本身具有热能);化学火源(化学能产热);电火源(电能产热)1)电火源:主要有电热设备,电光源,短路过

19、流发热,电焊、电弧及焊查,电火花,静电,雷电等。2)化学火源:主要有明火和化学反应生成热。3)热火源:主要有高温物体(如金属融体,未冷却的铸件,炉渣,烟道,蒸汽管等)、太阳热辐射及阳光聚焦。4)机械火源:主要有摩擦发热、撞击火花,绝热压缩。三、限制火灾爆炸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的措施1、建筑防火设计(1)生产及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2)厂址选择;(3)总平面不止及防火间距;(4)建筑物结构、构造2、防止燃烧、爆炸扩展的安全装置(1)阻火装置;(2)泄压装置;(3)消防设施;第三节、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灭火剂一 、灭火的基本方法1、隔离、中断可燃物的供给,使可燃物与空气分隔开来而令燃烧停止

20、。2、窒息:阻止汽化剂补充,消除或减少容器中的氧,使燃烧停止。3、冷却:利用吸热量大的物质(如水)吸收燃烧生成的热,使着火物温度下降到其燃点以下而使燃烧停止。4、化学抑制:有化学抑制功能的灭火剂参与了燃烧的氧化反应,抑制了反应继续进行使反应中指而令燃烧停止。二、常用灭火剂的灭火作用及适用范围1、火灾的分类:A类火灾:普通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B类火灾:可燃液体燃烧的火灾;C类火灾:可燃气体燃烧的火灾;D类火灾:可燃金属燃烧的火灾;E、带电火灾: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2、常用灭火剂的适用范围(1)水,主要起冷却作用。可用于A类火灾。(2)泡沫灭火剂,主要起隔离作用。可用于A类和油类火灾。(3)干粉

21、灭火剂,主要起化学抑制作用。干粉分为BC干粉(碳酸氢钠)和ABC干粉(磷酸铵盐)。BC干粉适用于B类、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ABC干粉适用于A类、B类、C类火灾和带电火灾。BC干粉与ABC干粉是不相容灭火剂,不能共用。(4)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起窒息作用。适用于B类、C类火灾和600V以下的带电火灾,也适用于不能被污损的A类火灾。上列灭火剂都不能用于金属火灾。3、灭火器的选用。(1)A类火灾:水型、泡沫、ABC干粉灭火器;(2)B类火灾:干粉(BC或ABC均可)、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3)C类火灾: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4)带电火灾: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5)D类火灾:金属专用灭火剂三、初

22、期火灾的扑救:1、火灾初起阶段特点:(1)起火燃烧面积不大;(2)热能不高,燃烧较慢;(3)烟尘不大,能见度好等2、灭火的方法,使用适用的灭火剂;3、火灾报警,用最快速度拨打“119”火警电话;4、组织扑救:控制火势、疏散人员四、防火检查1、防火组织管理2、建筑物防火安全3、生产过程防火安全4、为应付火灾紧急情况所作的准备5、针对紧急情况开展的培训五、灭火器配置一般要求1、普通场所一般50m配置一个4干粉灭火器,危险场所适量增加数量或用于推式35灭火器。2、一个独立场所不应少于2个灭火器,灭火器数量多的场所,每个放置点不宜多于5个灭火器。3、设有室内消防栓配置数量可减少30%,设有固定灭火系统的可减少50%。六、灭火器设置的一般规定1、设置地点:位置明显;便于取用;不影响安全疏散。2、设置方式:挂钩;托架;灭火器箱3、设置高度:顶部离地面小于1.5米;底部离地面高于0.15米。4、设置环境条件:不应设置在潮湿地方;不应设置靠近强腐蚀物旁人边的地方;不应设置直接受风吹雨淋和阳光暴晒的地方;不应设置超出灭火器适用温度范围的地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