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51KB ,
资源ID:107333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333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孟子荀子的教育想法读书笔记doc.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孟子荀子的教育想法读书笔记doc.docx

1、孟子荀子的教育想法读书笔记doc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一)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积的思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渐的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关于教学的思想;1.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骐骥一跃,不能十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荀况处于战国的末期,对先秦诸子的学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先秦儒家中最后一位大师。他是无神论者,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

2、想家和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照他的意思,教育在于改变人性,使它经过长期的变化不再回复其本来面目。这种说法与他的性恶论是一脉相承的,与孟轲的教育是恢复人的本性是相对的。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积的思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渐的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止),其渐之滫(xi),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

3、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关于教学的思想1.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自以欺。2.重视行:学习一定要在行动中有所表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他鄙视耳口之学,认为学习不能只是

4、入乎耳出乎口,道听途说,应当体现在行动上。学习应使自己身心受益,而不是用来炫耀或作为进身的敲门砖。3.重视思:提出了兼陈中衡的思想。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他认为,圣人知道思想方法上的毛病,看到被蒙蔽的祸害,所以既不任凭爱好、又不任凭憎恶,既不是只看到开始、又不是只看到终了,既不是只看到近处、又不是只看到远处,既不只务广博、又不安于浅陋,既不是只了解古代、又不是只知道现在,而是同时摆出各种事物并在其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权衡。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二)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生于邹(今山东省邹县)。

5、他授业于孔丘的孙子思的门人,一生崇拜孔丘,以学习孔丘为志愿。子思孟轲之学,后世称为思孟学派。关于教学的思想1.自造自得,教师不可越俎代庖。2.启发思维,特别重视怀疑。3.循序渐进,教师应如时雨。4.专心有恒。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荀况处于战国的末期,对先秦诸子的学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先秦儒家中最后一位大师。他是无神论者,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照他的意思,教育在于改变人性,使它经过长期的变化不再回复其

6、本来面目。这种说法与他的性恶论是一脉相承的,与孟轲的教育是恢复人的本性是相对的。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关于教学的思想1.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2.重视行:学习一定要在行动中有所表现。3.重视思:提出了兼陈中衡的思想。.dushubiji194168.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精髓及当代启示 - 【摘要】孟子注重将政治与伦理相结合,他在传承孔子“为政以德”论基础上,阐释了政治伦理思想,为儒家政治伦理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是政治伦理的基石,并以此论证政治秩序安排,逐渐成为统治者的重要执政理念。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在依法治国基础上,构建政治道德以及完成道德从政,提供了有益参考。

7、 【关键词】孟子 政治伦理思想 精髓 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孟子的思想具有丰富的伦理、政治底蕴,是政治与伦理结合在一起的思想。政治与伦理本为社会生活中较为独立的两大范畴,政治更多关注建构在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利活动、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问题,而伦理则关心道德的起源、发展以及个体的行为规范等问题,政治与伦理虽然独立,但其也相互交融,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注重将伦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形成了伦理政治型文化。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孟子倡导的在依法治国基础上,为构建政治道德与实现道德从政提供了价值参考。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儒学传承 动荡的

8、春秋时代呼唤新社会秩序与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动荡的春秋时代呼唤新社会秩序。孟子生活在政治大动荡的春秋时期,是历史文化全面转型时期,这个时期道德衰落、经济凋敝,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也应看到,春秋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深处大动乱时期的人们对秩序充满渴望,这体现了人类本质。社会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只有处在社会中才能实现存在与发展,所以,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成为人们的基本矛盾,而君臣关系成为衡量天下“道”存在的标准。孔子因为忧患当时的时代,创作了春秋,希望恢复周礼的社会秩序,通过正名法来恢复君臣、父子间的政治、道德与社会秩序,但是社会依旧处在无序混乱状态中,社会呼唤出现新的社

9、会秩序。 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春秋战国时代是百家争鸣的时代,同时,各个诸侯国也积极争取生存与发展,这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用武之地,去追求秩序与社会稳定,这样形成了思想的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的平定天下之策,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等都不同层面探索政治理想,而孟子主张性善论,阐述了以仁德治理国家的理念,并认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天命渐渐向内心的凝结,在伦理中,强调个体自觉的倾向差异。因此,百家争鸣的环境,为孟子提出政治伦理思想提供了宽松的言论环境,更能从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中,去探索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理论。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国以理”的思想来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并建构

10、合理的秩序,但这些是普遍性要求,对于解决根本性问题的作用不大。孟子作为孔子思想的传承者则从内部来探寻社会秩序以获得有序的根基,提出“性善论”,从人本性开始从内向外来阐释其政治伦理思想,是用系统的“仁政”理论来恢复社会的政治秩序,这是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开创了儒家思想的新局面,让儒家思想更好为推动社会发展服务。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精髓 民本理念。孟子尽心下中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全面阐述了民本思想“仁政”。一是将“民为贵”与“君为轻”对传统理念中的“君”、“民”进行了重新定位,否定了君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民众中才孕育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君与民间主要矛盾从君转向民。孟子既强调

11、顺从民意、民愿,又强调与民同乐,以民意为本,这本身是民意政治,在削弱君权的同时,也突出了民的地位与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包含人民情怀,也展示了孟子倡导的为民请命的意识,其看到民众是国家的根基,并对君民间的关系开展深入的探索,进行了重新定位。 王道政治。孟子的王道政治是将德治作为治国之道的原则与价值导向。通过“仁政”的方式来实现王道政治是其一生追求。同时,孟子也勾勒了理想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统治者实行公开分配,也就是将土地分配给每家,百姓能实现在自家的土地上耕种;因为群众受到国君较为系统、组织的教化,建立了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以及朋友间的秩序,这是政治清廉的社会,当政者有仁德,既能做到尊贤

12、使能,也能与民同乐、忧民之忧,社会充满与民同乐的良好氛围,再者,除了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外,也对孤独等特殊群体予以照顾。孟子的王道政治是政治清明、百姓无饥寒之忧并守五伦规范,社会氛围融洽和谐的社会。 仁政之策。构建稳定的经济基础。孟子强调将仁爱之心推广至政治范畴,施展仁政要做的就是要探索将百姓的物质生活放在首位,将土地、田宅分配给民众,这样百姓就能有稳定的物质生活保障。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孟子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孟子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同时作为统治者来讲,也要根据时令来正确引导人民开展农事活动,尊重自然规律,确保自然资源实现循环利用

13、,确保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构建和谐的赋税制度。孟子强调使用单一税制,只征收一种税,做到轻徭薄赋,做到合理利用。四是保护商业。孟子倡导的“仁政”中也积极发展商业,在关口、市场中进行稽查,但是不征收税,确保商业的顺利发展。 注重实行道德教化。孟子重视道德教育,强调通过设立学校让百姓做到“明人伦”,做到“孝亲敬长”,通过教化让百姓学会礼教,再将伦理推广到政治生活中。从这里看出,孟子倡导的“仁政”注重道德教化,强调政教合一,政治教化不仅关系到个人素养,也能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的政治伦理关系。 构建科学的用人制度与司法制度。首先,孟子在用人方面强调选贤与能制度。在用人上强调贤人政治,这关系到国

14、家的生死存亡,要使贤良之人得到尊敬与重用,使其各得其位,这样天下的贤人就都愿意为君主服务,使国家强盛,反之,则会使国家衰弱,因此,孟子强调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做到礼贤下士并给予其职务与俸禄。其次,在司法制度上注重宽刑省罚的司法制度。孟子反对严酷刑法,刑罚只是用在罪犯自己,不能牵连其他亲属。 注重内省的修身之法。孟子认为由于人受到人文、社会、经济条件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使其道德行为出现变化,因此,必须通过一系列方法让个体学会“做人”,之后才能“圣化”,认为修身需要修养心性,扩充一个人所有的善端,并用理智的力量抵制外界的物质诱惑。再者,孟子也强调通过内身的修养方式,认为为人处世难免

15、会犯错,君子通过自检的方式来发现过失,这样才能去正得失,做到“日日新,又日新”,同时,也通过“慎独”来进行修身,就是在无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能通过社会道德要求来不断约束个体的行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人格完善和社会现世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民本思想与执政为民。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将人民作为中心来予以考虑的,就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作为首要任务。这种博爱大众的理念、为民请命的精神展示了民生关怀,这在当前仍旧展示出强大的活力。时下的“三农问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扶持农民的一批政策,比如2015年国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

16、动农民增收,采取了种粮直补政策、农资综合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就是要继续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扶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自主权,确保农民自主权利的顺利实施。孟子谈仁义,关注王道的内容,实际上是把统治者作为出发点,并将其作为归结点的方向,成为为人民的政治,通过人民群众的利益来衡量政治措施的得失,并将儒家的礼义放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下,将礼义作为人民的生活存在,这也充分说明了孟子倡导的民本思想不仅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也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的发展,这对君权政治的修正与改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小康

17、社会建设的今天,对社会性质正确认知,不仅借鉴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中的精华内容,也扬弃了其为封建君主服务有害成分,提倡执政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依托广大人民群众推动历史的进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所有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全面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注意将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面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 王道政治与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孟子提出的仁政理念启示人们,在强调法治背景下,需要将道德作为重要的辅助性措施。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

18、不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将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孟子强调“君正国定”,就是要道德高尚之人来统治国家,这对当前加强广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有的官员开始受到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侵蚀,并渐渐腐化变质。这要求党在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中,要将德作为重要标准,做到以德为先。党员干部要采用慎独之法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节欲,修养心性,将道德实践用于政治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 在对孟子的德治思想开展批判继承中,需要全面估量道德作用,当前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将德治运用到“官德”培养中,通过加强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在公德、私德上都能做出表率,这样在履行

19、执政为民的理念中,能发挥较大作用。领导干部个人的官德将关系到党的作风建设。所以,我党强调修身养性,不断加强道德建设,将其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官德”缺失将会败坏社会风气,出现一些不良后果。最近几年来,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将大大改善党内风气,铲除腐败毒瘤,为政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孟子的“德治”理念中存在跨越历史的一些积极因素,但是也存在落后的方面,比如孟子“王道政治”不能得到落实的原因是过于关注道德力量,将实现仁政完全寄托于君主个人,提高君主个体道德,实现政治清明,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政治秩序、政治治理都归功于道德主体的德行铺展上,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属于空想。因此,在治理国

20、家与社会的整体活动中,我党全面认识到法治与德治相互结合的价值,明确提出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全面结合起来,这是在国内外新形势下作出的经验总结。 义利关系与义利观。孟子在“王道政治”中将政治理想的仁政学说体现了义利关系。在治理的具体措施上,孟子提出了义利关系,他本人不赞成单纯以利作为目的的政治,依靠“义”来实现王道。同时,在义利关系上还展示人的行为价值标准,通过内心怀有“仁”,以此为基点去侍奉君主、父兄,才能称得上是行义。实际上,孟子也并没有完全否定利,强调先义后利,以义来统利,其仁政学说的内容是利,而制民恒产等经济方面的措施是围绕百姓谋利来开展的,其并不反对君主获得物质利益,只要能做到与民同乐

21、这一前提,就可以。义不能离开利而单独存在,但是义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利。孟子对义利关系的阐发,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唯利是图、个人本位主义等行为,使得义利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义与利间探寻平衡,科学处置道义和功利间的关系,做到义利并重,义字当先才是首要任务。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仅要确立道德的地位,也要关注广大社会民众的切身利益,将其统一于社会主义义利观中,科学破解生活中存在的难题,将有利于构筑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 道德教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孟子在强调实施有利于稳固经济基础的一些政策,如“制民恒产”、“使民以时”,同时,也注意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教

22、化,达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实际需要。也就是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是相辅相成、一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的经济保障,在人们的生活方面获得满足后,人们就会产生道德诉求;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发展也能为推动物质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推动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能全面推动科技转化成生产力,也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好的社会条件。没有好的经济基础社会不能实现进步,但是如果只关注经济增长速度,不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就不能推动社会实现协调发展。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重要的是

23、做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和谐发展,这需要在借鉴前人基础上,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来经济的短期发展,这为社会发展指明未来之路。 总之,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作为政治伦理基础,来关注政治秩序安排,这一理念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今天,其强调政治道德、道德从政等理念,对当下仍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孟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于动荡的春秋时代,那个时期呼唤新社会秩序,在评定天下的理念指引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环境的孕育再加上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理论,为其提出政治伦理思想打下了基础。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民本理念、王道政治与仁政措施,为此,将孟子政治伦理思想放在当下,仍

24、旧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执政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同时还要做到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形成正确的义利观,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统一,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政教系;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CKS049) 【注释】 柯卫,马作武:“孟子民贵君轻说的非民主性”,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胡发贵:“论孟子伦理思想的务实精神”,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4期。 周海春:“从康德和孟子看中西伦理的超越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李卓文:“孟子伦理思想及其价值的现代透视”,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郑臣:“内圣外王之道孟子实践哲学思想初探”,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10期。 黄忠晶:“简析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王保国:“孟子民本思想渊源考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第4期。 张再林,肖向龙:“求善的政治现代情境下的孟子政治思想解读”,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