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77KB ,
资源ID:107230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230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琵琶行教学设计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琵琶行教学设计教案.docx

1、琵琶行教学设计教案琵琶行教学设计教案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理念的根本要求,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开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琵琶行是一篇情感充分的美文,通过诵读和学案导学的方法,学生会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构造美、语言美。 琵琶行是第三模块第二单元的文章。教学本单元有一个要求就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审美方面说,审美对象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可分的。没有情感真空的形式美,也没有不用包装的情感美。诵读是体会作者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使作者和读者的

2、情感融为一体 。学生通过学案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为理解作者情感做准备,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握诗人的情感线索和构造线索。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美 2利用学习学案分析文章构造把握诗歌的整体美 3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 教学重点 进入诗歌情境,感受诗人情感 四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后附学案) 第一局部 导入:总结上节课所学,由琵琶声入手,伴随着琵琶声一起走进诗人和琵琶女的情感世界。 诵读第一段感受第一次的琵琶声应该是怎样的?(学案) 第二局部 重点解读琵琶声 1诵读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说出思考过程。(学案)

3、 分成四部乐曲 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悲凉伤感 第一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欢乐愉快 第二乐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幽愁暗恨 第三乐曲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留神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悲愤不平 2找同学示范朗读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对应的?(用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再次解读琵琶女的演奏)(学案) 琵琶女的

4、情感 琵琶女的身世 悲凉伤感 深夜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欢乐愉快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幽愁暗恨 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 悲愤不平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寒。 琵琶声表达出演奏者的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是演奏者身世遭遇的写照。 第三局部 解读青衫泪 齐读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身世遭遇进展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5、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学案) 琵琶女 诗人 京城女 - 身份 - 京城官 色艺双全 - 昔日 - 才权并重 独守空船 - 今日 - 谪居卧病 受侮辱的艺人形象 受排挤的知识分子形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青衫泪因怜人悲己的两重感情交融在一起积累沉淀而成,这泪水既是对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重利薄情、重色轻才的控诉。 第四局部 课堂小结 总结出本文的行文思路。把握诗人的行文思路,有利于充分把握诗人情感,更有利于课文的背诵。 三次琵琶声:先是诗人送客听到第一次琵琶声,第二次请出琵琶女为自己弹奏一曲,弹奏完毕后琵琶女又说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

6、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动,也表达了自己的经历,第三次再请琵琶女弹奏,为她翻作琵琶行。 每段之间都有对应 。 第二段演奏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每一段乐曲表达琵琶女不同的情感对应着第三段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的变化,琵琶女的遭遇又是和第四段诗人的遭遇相对应的。 第五局部 作业 你怎样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不少于100字)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同是天涯沦落人 怜人悲己 琵琶声 琵琶女的身世 诗人的身世 青衫泪 1生平简介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

7、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公元年月日,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 白居易自幼聪明,、岁学作诗,岁熟悉声韵。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 县尉的堂兄。、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 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 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拟艰辛。 贞元十六年(),白居

8、易岁,进士及第。十八年(),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 称“元白”。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永贞时(),王叔文、韦执谊实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韦上书,建议广开言路,选拔人才,惩恶赏善,举贤任 能,不失时机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韦等被贬,改革失败。他的建议未及采用,写有寓意等诗表示惋惜。元和元年(),罢校书郎,撰策林 篇,对社会政治各项重大问题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资料。 这年中“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今陕西周至),作观刈麦,。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 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

9、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在儒家“兼济”思想的指导下,他不怕得罪权贵近,连续上书论事,如奏请加德音中节目、 论制科人状、论于裴均状、论和籴状、奏阌乡县禁囚状等,都是关系国家治乱、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他还自觉地以诗歌作为“补察 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促进新乐府运动,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辅而行。但由于朝政日趋腐败,他的这些奏状和诗歌反而招来当权者的 忌恨与打击。 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 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

10、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白居易到江州后的第二年,写下琵琶行。诗中通过一个擅奏琵琶的长安名妓沦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托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在这之前,他已经 看到朝廷的种种黑暗,萌生过及早抽身的念头。经过这次打击,思想更从“兼济”急遽转向“独善”,决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 题);“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咏怀)。但他并没有辞官归隐,而是选择了一条“吏隐”的道路,一边挂着闲职,一边在庐山盖起草堂,与僧 朋道侣交游,以求知足保和,与世无忤。与之相适应,描写闲静恬淡境界、抒发个人情感的闲适诗和感伤诗,便开始多起来

11、,而前期那种战斗性强烈的讽谕诗那么比拟 少见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 于长庆二年()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 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 白居易从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 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

12、仍然时常想到人民。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 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诗人为撰墓志。 二 课堂练习 1朗读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第一次提到琵琶声的的,并考虑诗人在什么情境下听到的琵琶声?想象此时的琵琶声应该是什么样的? 2朗读读第二段,把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依据旋律的变化分成四段乐曲,体会每一段乐曲中演奏者的情感,并说出思考过程。 3朗读第三段,思考琵琶女的情感变化和琵琶女身世遭遇是如何对应的? 4朗读读第四段,把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诗人身世遭遇进展对照,理解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时理解塑造琵琶女和诗人两个形象的现实意义。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

13、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摹写音乐,同中有异。白居易和李贺两位名家都善于化无形的音乐为有形的可感的物象,以声喻声,借助一系 列比喻唤起读者对乐声的联想和想象,再造听觉形象,令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琵琶行写音乐:“大弦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 珠落玉盘。”将音乐声比之于急雨、私语、大小珍珠坠落玉盘的音响,这音乐何等美妙,诗中还运用“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喻曲调流转和凝涩,用

14、“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喻曲调高亢雄壮激越。描写声音,淋漓尽致。李贺也用比喻正 面描写李凭弹奏箜篌的音乐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乐声清脆铿锵,如同那昆仑山美玉碎裂的声音;乐声舒缓悠扬,就像那凤凰喈喈和唱;又是 如此惨淡凄凉,像那残荷泣露,含着无限忧伤;乐声又是如此明丽欢畅,就像那春兰吐蕊,送来阵阵芳香。这样写,把无形的音乐变得具象可感,令人联想翩翩,美 意绵绵。 但同中有异。白诗的比喻,用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作比方,是现实主义写法,李贺之比喻,“昆山玉碎”之昆山,出产美玉,是个充满神话色 彩的遥远之地,凤凰是古代传说中之百鸟之王,芙蓉、香兰那么浸染着楚辞情调,再加上拟

15、人手法的运用,就使充满瑰丽想象,散发出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两诗在音乐上都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就侧面描写而言,白居易是通过写自己的心灵感受来点染出音乐的情调和色彩。“未成曲调先有情”、“说 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声”等诗句穿插于歌女弹奏前、续续弹、间歇、高潮时,如草蛇灰线,一情贯之。侧面描写自己的感受,以表现琵琶女弹奏音乐中 饱含的凄凉悲苦愁恨之情,引起诗人共鸣,从而暗扣“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心境。而李贺那么用景、物和人的不同表现心态情状来衬托李凭的高妙的音乐魅力。如写 景,“空山凝云颓不流”、“十二门前融冷光”凝云欲雨;“石破天惊逗秋雨”秋雨骤降;“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

16、波瘦蛟舞”骤雨已歇。诗人巧 妙地借一场秋雨来衬托李凭出神入化的箜篌艺术。如写人,李凭的箜篌声可以使“江娥啼竹素女愁”,可以使“吴质不眠倚桂树”。乐声初起写“江娥”、“素 女”;一曲既终,写吴质。这些神话人物,都是诗化了的听众,通过写这些神话人物的感受,来写出李凭箜篌艺术的神奇魅力。可见,李诗有的是奇特瑰丽的想象, 从这一点上看,两诗表达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的不同。 诗的构造,匠心独具。白诗采 用了双线构造,一明一暗,严谨缜密。以歌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写琵琶女月夜弹奏凄凉话身世苦却坐促弦声凄凄。以诗人的感受为暗线:诗人月下听乐,闻琵 琶声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为君翻作琵琶行,泪湿青衫。双线交织

17、,集合在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上。明线从详细形象上反映主题,暗线那么 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提醒主旨。 一实一虚,虚实相生,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微,十清楚显地反映在朝野。白诗,叙事与抒情同时进展,琵琶女自述身世,由此展开的 歌女前后半生的不同的对照描写。抒情穿插其间,脉络清楚,由“听”到“思”到“感”到“联想”,这样一条抒情线,既推动着全诗的叙事情节的不断开展,而且 不断暗示着诗的主题,升华着诗的内容。从美学的角度看,如果单纯写歌女身世,虽然主干突出,但缺少枝叶巧生、虬龙盘旋的变化。而双线构造,使整个叙事既汇 合又穿插,从而拓展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内容,增加了美的意蕴,假设隐假设现

18、,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李贺的诗以一场秋雨的生发消歇为线 索,明写凝云欲雨,气侯转暖,秋雨骤作,云消雨歇、明月复出的天气变化,暗写初弹、续弹、高潮、曲终,尾声的演奏过程。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诗句跳脱而意 境完整,手法隐蔽而形象鲜明。诗人着力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借写外界天气和诗化听众情绪的变化,来突出箜篌之声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描写以乐 声与天籁和鸣交响为景、以演奏者与听众心的交流为情的意境,这样的构思匠心独具。可见,两诗构造虽然一是双线,一是单线,但都能注意到明暗虚实的变化,构 思巧妙,富有创意。 思想内容,角度各异。白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当时作者任江州

19、司马。旧唐书记载:元和十年,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在京城长安刺死了力主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丞裴度,时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立 即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当时恶其僭越言事,贬为江州司马。诗前小序“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说明了其创作动机。全 诗抒发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人将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自身无辜被贬的沦落之感融合为一。诚如唐宋诗醇所评:“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 有同病相怜之意焉。”然而,琵琶女的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典型意义也是不容低估的,对世俗的重色轻才,商人的重利轻情作了讽谕,对歌女的不幸命运寄予了深厚的 同情,表现了社会的阴暗面。这就表达了白

20、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之创作主张,艺术创作指向现实人生。而李诗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诗人 以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艺术形象,传神地再现了演奏者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是音乐家李凭箜篌艺术的形象记录,艺术创作有指向艺术之倾向。 两诗皆是唐代音乐诗的极品、神品,皆具很高的审美价值。从总体看,白诗表现为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李诗表现为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白诗在题材开拓上较李诗更深远,语言上,李诗辞采瑰丽,想象奇谲,极富创意,独树一帜,非白诗所有。 六 对教与学实施情况的反思 以前我关注更多是如何把教学设计得更加巧妙,讲课的内容如何充实,而对学生体验不够重视,总是希望他们掌握的更多一些,和老师配合的更好一些,考虑他们真正能够承受的少。这节课利用课堂诵读,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效果比拟好。学案让学生有目的而学,有重点学习,并且有利于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课前学案的作者介绍为学习琵琶行做了准备,课后拓展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课堂问题的设置紧扣文章,带着问题解读文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质疑的意识不增强。课堂是学生体验的过程,诵读法和学案导学法充分表达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