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结束技能第八章 结束技能 第一节 结束技能概述 一堂好课,应该注重教学结构的安排,不仅有引人入胜的开端,环环相扣的中间,还需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草草收场就会使整节课黯然失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精心地设计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堂结束语,做到善始善终,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一、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活动或一项教学任务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实践活动等方式,以精炼的语言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的巩固和应用,并转化、升华,使新知识稳固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
2、好过渡所采用的一类教学行为。 结束技能常用于一节课的结尾,但是它不仅只应用于一节课的结尾,课堂教学中任何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都可以应用到,小到讲授某个概念、某个新问题的完结,大到一个单元或一章教学任务的终了。 结束技能的恰当使用,对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作用很大。在新知识教学完结前,明确地进行概括总结要点,浓缩出关键的知识信息并加以系统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有目的地把概括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充实和完善,也能够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把握学科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尝到掌握新知识以后的愉悦感。也可设置悬念,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
3、展开,诱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运用这项技能还能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教师通过把握教学目标达成的情况,调节教学进程。因此,结束技能也是调控教学过程的重要技能。 二、结束技能的作用 一堂课艺术地收场可鼓起学生思维之翼,使他们对教学内容遐想连篇、深思求解,或有所启迪而渐悟其理。从信息及其加工的角度看,结束技能是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学习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简化,有重点地记忆、储存,并通过与原有知识信息的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结构化和迁移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识结构中的过程。完善、精要的结尾,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1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在一堂课的结束阶段,将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加以
4、总结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强调、梳理或浓缩,如同聚光灯一样帮助收拢学生纷繁的思绪,清理思路,梳成“辫子”,使学生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了然于胸,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抓住重难点,变瞬时记忆为长时记忆,记忆得更加牢固。 知识系统,承上启下 生物学科的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们各成系统,每个系统内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系统之间又相互联系,前后连贯。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必然有内在的联系。在课堂结束阶段,通过总结、归纳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同时,通过旧知识的巩固,也可以为后面新知识的吸收提供基础,有利于学生更牢固灵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3指导实践,培养能力 俗话说
5、“熟能生巧”。在新课结束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有针对地布置一些课堂练习或提出具体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归纳出一些重点与规律,从而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发生正向迁移,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4质疑问难,发展智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提供机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课余的时间专研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在结束阶段可以紧密地结合教材,提出一些技能训练,或人们关心的、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观察思考探讨。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既
6、可以扩大学生知识的视野,又发展了其自学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及时反馈,承前启后 在课堂结束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随堂练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改错评价、进行小结等活动,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有的时候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几节课时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运用结束技能,既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又要及时地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为下一节课或下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或调整做好准备。另外,新颖的结束技能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三、结束技能的构成要素 导入是
7、“起调”,结束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课堂教学的结尾,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同农民收割庄稼一样,将学生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结束技能和导入技能一样,也是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按照构成要素,结束技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给出信号 在刚要进入教学结束阶段,教师通过结束性的语言,例如“好!的内容,我们今天就先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或者通过概括教学任务和对照教学主要内容的进展情况,给学生一个信号:教学活动已经进入总结的阶段。帮助学生将思绪集带到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为学生
8、主动参与总结提供了一个心理准备,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回忆,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 在课堂教学结束部分,指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归纳、概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课堂教授的知识条理性清晰、逻辑性强、重点分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独自进行总结,也可以进行互动,带领学生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概括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最后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要点,明确结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地进行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检验学习结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没有意义。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结束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
9、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或者提出问题等方法来检验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效果,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采用的检验方式多样,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既要达到检验的目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到获取知识的愉悦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4应用巩固 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巧妙地进行设计和组织,可以以提问、练习、小测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发现自身薄弱的部分。在解决问题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索取解决的办法。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加深了对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并且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拓展延伸生物课堂教学的
10、结束不应是简单的重复罗列。在结束时不仅要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清易混淆的知识和概念,使学生形成巩固的系统化知识,而且要与其他学科、生活现象等联系起来,让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起一条广泛的知识信息纽带,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既有利于求同,使知识深化,又有利于求异,促进思维向多方向展开。第二节 结束技能的设计 结束技能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又称封闭型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开放型结束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
11、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的。 1总结归纳法 总结归纳法是指在教授内容结束后,教师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突出重点、难点,归纳出一般规律、系统的知识结构的方法。这种结束技能可以在一节课的结束时用,也可以在几节有联系的课后用,可以由教师来归纳总结。 例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学完之后,教师总结归纳以下几点:两个作用(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两次毛细血管网的形成,三个比较(血浆与原尿、原尿与尿液、肾动脉中的血液与肾静脉中的血液),一种疾病(肾小球炎),三点意义。然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
12、体展开;在组合模型或生物挂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搭建DNA分子结构的知识体系时归纳为:“一种结构(DNA分子具一种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单链(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三种物质(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四种单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鸟嘌呤脱氧核苷酸G、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五种元素(C、H、0、N、P)”。也可以由学生来总结,教师补充,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共同来完成。学生总结,教师补充的方式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二是可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三是可集中学生注意力,避免走神。如让学生来解说图式,可以将挂图、模式图、概念图等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上讲台用教鞭结合
13、图总结本节课内容的方式。这种方式最能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最能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完“光合作用”一节时,将叶绿体结构模式图和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指图说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所需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过程等内容。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学生将生物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理解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和有序性,使学生识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知识由零碎、分散变为集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条理化、完善化,构建形成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 2比较异同法 比较
14、法是指教师在课堂结束阶段采用比较、辨析、讨论等方法来结束课堂的方式。生物这门学科有一个特点,有很多内容具有很大的联系及相似性,在课堂总结中,适当地将新学习的知识和旧知识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和联系,并理解背后的本质原因,使学生区别相近内容时得心应手,对本质原因也理清了,理解记忆也就更简单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易混淆且难辨的概念或对立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性,又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异同点。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记忆更加牢固、清晰。 例如,在进行新旧对比的应用。教师在讲授新课“减数分裂”以后,联系前边所讲的“有丝分裂”,提出“减数分裂与一般的有丝分裂有什么不同呢?
15、”然后,总结如下表所示。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裂后形成的是体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是性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分裂后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分裂后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像这样在刚接受新知识后,马上比较与旧知识的不同点,由于新知识印象深刻,并且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以直观深刻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记忆,能省时省事且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首尾呼应法首尾呼应法是指课堂教学结束与起始相呼应,是整个教学过程前后照应的方法。与起始照应的内容包括开头学生设置的悬念、问题、困难、假设等,是悬念则释消,是问题则解决,是困难则克服,是假设则证实或证伪。例如,教师在讲
16、授“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一课,导入时问:“我们从食物中摄入的糖类、脂肪及蛋白质是如何代谢?“在总结时便可以围绕此问题进行复习,整堂课的脉络就非常清晰明了。 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中解释完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后,就可以说,“我们已经知道了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现在我们来解决刚开始提出的问题,也就是课本的旁栏本节聚焦部分,谁能够来回答为什么说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呢?” 生物课堂的教学若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可使教学表现出更强的逻辑性,让学生豁然开然,顿开茅塞,同时还使产生一种“思路遥遥、惊回起点”的喜悦感,有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悬念启下法 教师选择本节课的知识点作为下
17、一节课的铺垫和伏笔,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便于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选择时机设计悬念,是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一种方法。好的悬念设计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急于知道下文,便自发地预习下一部分内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例如,教师在教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束时,就说:“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那么DNA为何能起遗传作用呢?这与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密切相关,什么关系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详细学习。” 又如,在讲完“叶的光合作用”后,教师归纳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去
18、菜窖里取白菜,一下去就没有上来。后来又下去一个人,同样也没有上来。第三个人拿着点着的蜡烛顺着梯子下窖,才到一半时,蜡烛就灭了,他就大喊大叫:有鬼!请同学们想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要想知道答案,我们下节课来讨论叶的呼吸作用,大家就会明白了。”这一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于是许多同学都很自觉地预习下一节内容。因此作为一个老师要仔细分析上下两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总结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结束过程中,对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应该是点到即止,以免有画蛇添足之感,更不该在学生的追问下就把悬念解开。课堂在扣人心弦嘎然而止,教师打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招牌,引发学生产生继续
19、探究的强烈愿望,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练习评估法 练习评估法是指教师在课堂结束时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问或进行小测验等练习的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检测,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其作用一方面可以趁热打铁,使教学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记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之。测验之后教师适当的评价给学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练习可以由教师采用“口头提问”的形式进行,这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问答,题量不宜多。如 “人体内的脂肪主要是来自食物中的脂肪吗?”另一种形式是书面的形式进行,并且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习题,也可采用试卷或投影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有较多的空间可
20、以进行思考,尤其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更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适当地指导,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课堂练习中的思维质量和解题效果。避免“走马观花”或默不做声,或像监考那样“高高在上”,这样发现不了问题,也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但是练习的内容应该是大部分学生都感到适应,能够接受的,而且也是课堂所涉及的核心内容,具有强化巩固新知识的作用,才有利于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另外,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也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双边活动,通过练习的训练和评价产生引起师生共鸣,刺激学生的思维
21、不断起伏向前,使学生的思维在灵活性、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等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富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跨世纪人才。 6妙设歌诀法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生物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有丝分裂”后,对有丝分裂的过程就编了一个口诀“仁膜消失现两体,赤道板上排整齐,一分为二向两极,两消两现出新壁”,通过对每句口诀仔细说明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有丝分裂全过程有了很清楚的认识,这个知识点就很快消化了。 教师还可以编出歌诀帮助学生攻下难以记忆的知识内
22、容,或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探索的学习热情。比如记忆十二对脑神经的时候可以编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车、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第十迷走十一副,十二舌下要记全。”又如记忆人体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时候,可以编出“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分别谐音指代“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教师把零散的知识整理编成歌诀进行总结,不仅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这样有趣的“收尾”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 7拓展延伸法 拓展延伸是指教师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后,把课尾当作课堂内外的纽带,与其它科目或以后将要学到的内
23、容或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知识向其它方面延伸或扩展的结束方法。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新知识的兴趣,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例如,在“消化与吸收”一节结束后,学生了解到吸收的营养成分是运送给细胞的,这时,就可以这样结尾:“你们常吃牛肉、猪肉,但为什么你们身上没有长出牛肉、猪肉?人体有是怎样利用吸收来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被诱发出来了,并告知学生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章中得到解决,学生为了探根究底就会提前预习下一章的内容,也就把两章内容联系起来考虑和认识,形成知识网络。 又如,在讲到“叶的蒸腾作用”时,教材提到:温带地区,冬季寒冷,大部分树木
24、的叶子脱落,以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水分。这是树木度过寒冷或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教师接着讲:“你们回家后作个调查,落到地面的叶子,是背面朝上的多,还是正面向上的多,结合叶的结构及光合作用,就可以解释你所调查的现象。” 像这样进行课内指导课外,开辟第二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观察、研究、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又能把学到的知识与生物学科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8串联式结束法 在几节或几章的内容学完之后,将所学的知识与和本节课有联系的新知识进行串联、整理、归类,比较牵线
25、,由浅入深,使前后知识贯通,融为一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例如,学完“脑与脑神经”后,联系灰质、白质、神经中枢的概念,比较脊髓、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掌握其中灰质与白质的分布、功能,使学生了解中枢神经的结构原来是相似的。 又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过程”,开始只要弄清两次分裂起止,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有丝分裂各期图像的主要变化,在学习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后,再回过头总结对比染色体行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之间的不同之处,联系遗传三定律关系进行区别对比总结。 这样及时回头串联,一方面使学生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系统的网络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加深了
26、印象,增强了记忆。 9幽默风趣法 幽默从美学意义上讲,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欢快而又意味深长的笑。教学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娴熟地驾驭课堂的一种表现,它以高雅有趣、出人意料、富含高度技巧与艺术的特点,在教学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有的幽默式结束来自教师精心的设计,而有的幽默结束则得于教师机智灵活的应变。例如,有一位老师在利用小黑板展示当堂课的知识结构图时,没想到小黑板没挂牢固,“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这时恰好响起下课铃声,这位教师不失时机地说:“看来,黑板也想休息了,下课。”干脆利落,饶有风趣,师生在会心一笑中完成了课堂教学。 美国的乔治可
27、汗说:“当你说再见时,要使他们的脸上带着笑容。”幽默风趣式的结束方式往往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10激励式结束法 喜欢接受别人的表扬和激励,是人们共有的心态,学生更是如此。在生物科学的研究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的未解之迷。在课堂结束时,可联系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用激励的话来鼓励学生学好生物课,以便为将来探求生物学领域中的奥秘打下基础。 如学完“光合作用”后,学生已经了解到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机理还有许多尚不清楚。可设计如下结束语:“如果光合作用奥秘一旦被破译,那么我们人类就可以自建工厂。人工制造粮食,再也不需种田了。这对农民是一种何等的解放和贡献!同学们正处在青年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
28、为啊!”这样的小结,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为之所动吗?!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攀登科学高峰的进取心。 朱永薪教授认为,在激励学生方面,可用如下定律来表述:“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言下之意,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可以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潜力。总之,课堂结束的方法很多,只要能够巧妙地运用结束技能,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紧扣教材,大胆创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备课充分,精心设计出具有特色、富于实效的课堂结束方式,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节 结束技能的运用 一、运用结束技能的基本要求 一位高明的教师,常把最重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
29、末场”。越是临近“终场”,学生的注意力越是被情节吸引。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结束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的思维进入积极状态,主动地求索知识的真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运用结束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结束部分的作用,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使之体现科学性和艺术性,就必须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结束是一堂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反应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又是课堂教学自身科学性的必然体现。因而,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明确目的、分
30、清重难点,才能在课堂教学时,严格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计划,由前而后地顺利进行,力求做到有目的地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张弛有度,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的结束,使课堂教学结束的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2结构完整,首尾照应 教学是有客观规律可遵循的。依据教学的客观规律,课堂教学应是由几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强前后环节的联系,保证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结束部分要适当地照应开头部分,做到首尾相连、前后呼应,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又能充分发挥结束部分应该有的作用。切忌将结束部分孤立,有头无尾,或头大尾小,或头小尾大,以及互不相连的现象发
31、生。 3语言精练,紧扣中心 课堂教学结束的语言一定要高度浓缩,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一语破的,而且要紧扣教学中心,梳理知识,总结要点,脉络分明,形成知识网络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要首尾呼应,突出重点,深化主题,让学生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飞跃,干净利落地结束全课。总之,教师应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的短暂时间内,以精炼的语言使讲课的主题得以提炼升华,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了然于心,有一个既清晰完整又主题鲜明的认识。 4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在学校教学中,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不是唯一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结束时,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协同作用,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学科课程与活
32、动课程的沟通,以及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沟通,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教学是一个不断置疑、释疑、再置疑的过程。为了立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要注意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多种形式,综合运用 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绝妙精彩的结尾是科学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的结合,有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拓展延伸、悬念启下、练习巩固、首尾呼应等。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有所侧重、综合运用,选择合适的结束方法,努力做到归结全课、提炼升华、突出重点,尽可能地巧布悬念,使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收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一堂课结束了,但学生的求知欲不熄灭,课止而思不断。二、运用结束技能应该避免的几个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好地运用结束技能,能够突出重点,梳理知识要点,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充分发挥结束技能的作用。但是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