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4.96KB ,
资源ID:10719385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193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docx

1、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2016年 05 课程考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技术模拟题(补)1. 单选题1.在特殊情况下,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经批准可延长,但不超过( C )日。A. 40 B. 50 C. 60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 B A. 上级机关 B. 司法机关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A. 事故发生单位 B. 事故责任人员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 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A. 特别重大事故 B. 重大

2、事故5.要做到“安全第一” ,就必须(A. 将高危作业统统关掉 B.2. 多选题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要求事故调查组应由有关政府、 (ABCD )组成。A. 安监部门 B. 监察机关 C. 公安机关 D. 工会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事故在以下( ABCD ) 方面进行规定。A. 事故报告责任 B. 事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C. 事故报告内容 D. 事故受理值班制度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的行为 有( ABCD )。A. 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B. 事故发生后逃匿的C. 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 D. 在

3、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3. 判断题第 1 页(共 9 页)1.某企业发生事故, 死亡 32 人,重伤 7 人,该事故按级别划分为重大事故。 (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事故后不立 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可处上一年年收入的 90%的罚款。 (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关于组织事故调查的责任是按照“政府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的原则。 (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 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 )4. 简答题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事故的报告

4、是如何规定的? 答:(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事故现场勘查的“ 4P”是什么?答:事故现场勘查的“ 4P”技术是指人 (People) 、部件 (Part) 、位置 (Position) 和文件(Paper) 。 (1) 人。以事故的当事人和目击者为主,但也应考虑维修、医疗、基层管理、技术人员、朋友、亲属或任

5、何能够为事故调查工作提供帮助的人员。(2) 部件。指失效的机器设备、通讯系统、不适用的保障设备、燃料和润滑剂、现场各类碎片等。(3) 位置。指事故发生时的位置、天气、道路、操作位置、运行方向、残骸位置等。(4) 文件。指有关记录、公告、指令、磁带、图纸、计划、报告等。5. 案例分析题案例一:199年月 日 l4 时 l5 分,某制药厂一分厂干燥器内烘干的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学分解 强力爆炸,造成死亡 4 人,重伤 1 人,轻伤 2 人,直接经济损失 l5 万元。该厂的最终产品是面粉改良剂, 过氧化苯甲酰是主要配人药品。 这种药品属化学危险物 品,遇过热、摩擦、撞击等会引起爆炸。为避免外购运输中发

6、生危险,故自己生产。第 2 页(共 9 页)事故当日 8 时,工艺车间干燥器烘干第五批过氧化苯甲酰 105kg。按工艺要求,需干燥8h,至下午停机。由化验室取样化验分析,因含量不合格,需再次干燥。次日 9 时,将干燥不合格的过氧化苯甲酰装进干燥器。恰遇 5 日停电,一天没开机。 6 日上午 8 时,当班干燥 工马某对干燥器进行检查后, 由干燥工苗某和化验员胡某二人去锅炉房通知锅炉工杨某送热 汽,叉到制冷房通知王某开真空,后胡、苗二人又回到干燥房。 9 时左右,张某喊胡某去化 验。下午 2 时停抽真空。 在停抽真空后 15min 左右, 干燥器内的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发生化 学爆炸,共炸毁车间上下

7、两层 5间、粉碎机 l 台、干燥器 1台,干燥器内蒸汽排管在屋内向 南移动约 3m,外壳撞倒北墙飞出 8.5m 左右,楼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原因分析如下:(1)第一分蒸汽阀门役有关,第二分燕汽阀门差一圈没关严,显示第二分蒸汽阀门进汽 量的压力表是 0.lMPa 。据此判断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 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求“在 停机抽真空之前, 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 的规定执行。 在没有关严两道蒸汽阀门的情况 下,下午 2 点通知停抽真空, 造成停抽后干燥内温度急剧上升, 致使干燥物过氧化苯甲酰因 遇过热引起剧烈分解发生爆炸。(2)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末按

8、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 经安全管理部门鉴定验收。 (距该厂用的干燥器是仿照某制药厂的干燥器自制的,该干燥器 适用于于燥一般物品,但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就不一定适用。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 ? 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干燥工马某、苗某没有按照干燥器安全操作法要 求“在停机抽真空之前,应提前一个小时关闭蒸汽”的规定执行。这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导 致发生的事故;该厂用的干燥器可能不适用干燥化学危险物品过氧化苯甲酰。这是物存 在不安全状态。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该厂在试生产前,对其工艺设计、生产设备、操作规 程等未按化学危险物品规定报经安全管

9、理部门鉴定验收;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安全知识 的培训不够;其他的一些管理原因。2. 这起事故的责任应如何认定 ?这起事故干燥工马某、苗某应负直接责任;厂领导班子应负领导责任;干燥器的设计 人员应负技术责任。第 3 页(共 9 页)3.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哪些 ? 控制危险、危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主要有:(1)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2)设置安全装置,并保证准确有效;(3)定期进行机械强度试验;(4)保证电气安全,检查供电线路完好,无超负荷运行;(5)定期维护、检修机器设备,有维护、保养和检修计划;(6)保持机器设备布置和工作地点的整洁,不乱堆放杂物;(7)配备安全有

10、效的个人防护用品案例二:某工艺制品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烧死 84 人,伤 40 多人。事故经过情况是:该工艺制品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物, 一楼是裁床车间兼仓库, 库房用木板和铁栅栏间隔 成, 库内堆放海绵等可燃物高达二米, 通过库房顶部并伸出库房, 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 套管绝缘, 总电闸的保险丝改用两根钢丝代替。 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 厕所改作 厨房,放有两瓶液化气。三楼是车衣车间。该厂实行封闭式管理, 两个楼梯中东边一个用铁栅栏隔开, 与厂房不相通, 西边的楼梯 平台上堆放了杂物; 楼下四个大门有两个被封死, 一个被铁栅栏隔在车间之外, 职工上下班 只能从西南方向的大

11、门出入,并要通过一条用铁栅栏围成的只有 0.8 米宽的狭窄通道打卡,全部窗户安装了铁栅栏加铁丝网。起火原因是电线短路引燃仓库的可燃物所致。 起火初期, 火势不大, 部分职工试图拧开 消防栓和使用灭火器扑救, 但因不懂操作未能见效。 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的货物提升机的烟 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楼、三楼。一楼的职工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公的厂长不 组织工人疏散,自己打开窗爬绳逃命。二、三楼 300 名职工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慌乱下楼,由于对着楼梯口的西北门被封住,职工下到楼梯口要拐弯通过打卡通道才能从西南门逃出, 路窄人多,互相拥挤,浓烟烈火,视野不清,许多职工被毒气熏倒在楼梯口附近,因而造成

12、重大伤亡。1根据事故伤亡程度,应该由哪一级进行调查?该事故造成 84 人死亡,属于特别重大事故,根据我国的事故调查规定,应该由国家组 织调查,即由国务院组织、相关部门参加的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第 4 页(共 9 页)2试分析事故的基本原因?从事故发生的经过可以看出,该工艺制品厂电工未经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取得操作资 格证即上岗作业,违章安装电器设备,电源开关没有使用符合规格的保险丝,电线没有绝 缘套管,并在电源线下堆放大量可燃物,致使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喷溅到下方的货 堆上,引燃可燃物,导致事故。从中可以看出该厂雇用无证电工,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要 求,是引发事故的导火索。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

13、生的措施?从本案中可以看出,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不 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给其他从业人员以至人民群众的生 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通过这起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如 下防范措施:(1)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审查单位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 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 23 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职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3)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有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 法律责任。案例三:事故概况及经过1990年 2

14、月 16日 16时 20分,大连机械厂计量处,四楼会议室屋盖突然塌落,造成 42 人死亡、 46 人重伤, 133 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 30 万元。 事故发生后,由国家劳动部、机电部,辽宁省劳动局、总工会、检察院、计委、建委、机械 委, 以及大连市有关单位组成的大连市政府事故调查组, 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 认定这是 一起因严重违反设计规范、施工中管理混乱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大连机械厂计量处办公楼是 1939年设计, 1960年建成。 1987年该厂在原建的计量办公楼三层楼上接层,扩建成四层。会议室位于接层部分的东部,长 21.85 米,宽 14.9米, 面积为 325.6 平方米,整体建

15、筑为混合结构,现浇圈梁,轻型屋架,钢筋混凝土空心预制板 屋面,室内水泥地面。屋顶为轻型钢屋架,两端采用平板支座与墙体连接,轻钢龙骨纸面石第 5 页(共 9 页)膏板吊顶,屋面板上设炉渣保温层、水泥砂浆找平层和三粘四油防水层。1987 年 1 月,大连机械厂将接层工程列入计划,并将接层工程的设计任务交本厂 基建处设计室, 由设计室主任娄负责, 娄自己承担了该工程建筑及结构设计, 建设 任务交基建处工程科科长黄为工程负责人, 科测量员阎为工地甲方代表。 施工单位 是大连市一建七工区, 由工长王负责。 该工程从 1987年 2月中旬动工, 5月 25日竣工, 7月 14日投入使用。1根据上述资料分析

16、这起重大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是施工单位没有完全按图纸施工,改设了屋面干铺 炉渣保温层, 违反国家颁发的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加厚了水泥砂浆找平层, 增加了屋面荷重,加速了钢屋架的破坏。 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建设单位管理混乱,建设单位在开工前没有按照基本建 设程序办理建设计划、规划审批、施工执照,原建筑物接层技术鉴定报告等审批手续;没 有到市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注册登记,指派的工地代表对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不力,工程竣工 后未组织全面验收就交付使用。2谈谈你对这起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1)设计室主任娄,一建工长王,基建处处长刘,对这起事故分

17、别负有 直接责任和直接领导责任,均已构成犯罪,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基建处测量员阎,是领导指派他到工地监督乙方按图施工,而他却没有尽到 责任,对屋面改设干铺炉渣保温层和加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不检查,而且在验收记录上签署 了“按图施工” 。有严重的失职行为,对该起事故应负主要责任,给予一定处分。(3)主管基建的副总工程师殷,一建技术副主任娄,曲,基建处工程科 科长黄,对该起事故分别负有不同的领导责任,均给予行政处分。( 4)对厂长刘、基建处副处长修,一建七工区质量检查股负责人唐、一 建质量检查科科长卢、一建公司经理候,分别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3提出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及建议。( 1)

18、组织措施 决定召开全市大会,通报事故情况、公布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对全市建筑行业下一 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第 6 页(共 9 页)市建工局、市建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 要求,强化行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用工管理,新工 人入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一定要严 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如审查备案证书的原件;对农民工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 素和紧急救援、逃生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强

19、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设监理市场,严禁无证监理;禁止将监理业 务转包或分包;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公司应充实安全技术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 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一定要监理工作到 位。(2)技术措施 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 中遵照执行;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具有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的设计计算书,具有符合实际的、有可 操作性的构造图及保证安全的实施措施。对特殊、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技术部门要严格审查、把关,健全检查、验收制 度,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严格履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认真执行签字、验收责任

20、制度,依法追究责任; 在购买和使用建筑用材料、设备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书、生产许可证(若 需要时)等,签订购置、租赁合同时要明确产品质量责任,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 检验。案例四:年月日,某港商独资工艺玩具厂发生特大火灾事故,死亡 84人,伤 45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260 余万元(时价) 。该厂厂房是一栋三层钢筋混凝土建筑。 一楼为裁床车间, 内用木板和铁栅栏分隔出一个 库房。 库房内总电闸的保险丝用两根铜丝代替, 穿出库房顶部并搭在铁栅栏上的电线没有用 套管绝缘, 下面堆放了 2 米高的布料和海绵等易燃物。 二楼是手缝和包装车间及办公室, 一 间厕所改作厨房,内放有两瓶液化

21、气。三楼是车衣车间。第 7 页(共 9 页)该厂实施封闭式管理。厂房内唯一的上下楼梯平台上还堆放杂物;楼下 4 个门, 2 个被 封死, 1 个用铁栅栏与厂房隔开,只有 1 个供职工上下班进出,还要通过一条 0.8 米宽的通 道打卡;全部窗户外都安装了铁栏杆加铁丝网。起火原因是库房内电线短路时产生的高温熔珠引燃堆在下面的易燃物所致。 起火初期火 势不大, 有工人试图拧开消火栓和用灭火器灭火, 但因不会操作未果。 在一楼东南角敞开式 货物提升机的烟囱效应作用下,火势迅速蔓延至二、三楼。一楼工人全部逃出。正在二楼办 公的厂长不组织工人疏散,自顾逃命。二、三楼约 300 多名工人,在无人指挥情况下慌

22、乱逃 生。由于要下楼梯、拐弯、再经打卡通道才能逃出厂房。路窄人多,浓烟烈火,致使人员中 毒窒息,造成重大伤亡。经调查确认以下事实:1)佣该厂雇无证电工,长期超负荷用电,电线、电器安装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要求;2)厂方平时未对工人进行安全防火教育培训; 发生火灾时, 厂长未指挥工人撤离, 自顾逃生;3) 该厂多处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对于消防部门所发“火险整改通知书” ,未认真整改,留下 重大火灾隐患,以 向整治小组个别成员行贿等手段取得整改合格证。该厂所在地镇政府对 此完全了解,不但不督促整改,还由镇长授意给整治小组送钱说情。1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导致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库房电线短路引燃易燃物而

23、蔓延成灾。一楼裁床车间内设 置库房,用可燃物(木板)隔开;加之厂房平时没有安全防火教育培训,工人自救能力差, 是火灾迅速蔓延扩大的主要原因。该厂违反消防安全一系列规定(如安全出口、疏散通道 等),使得发生火灾时,工人无法迅速撤离,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2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有哪些?导致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1该厂没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 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这是 根本原因。2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在消防整治小组发出“火险整改通知书”后, 不但没有督促该厂整改,还支持其向有关方面人员

24、行贿。3市消防部门派出的整治小组,在检查该厂火险中,虽然发了“火险整改通知书” ,但 督促整改不力。在尚存大量火灾隐患的情况下,整治小组个别成员收受该厂贿赂,发给整第 8 页(共 9 页)改合格证。3根据安全生产法提出初步处理建议。 这起事故暴露了该公司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该厂没职有履行安全生产责。在不符合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平时缺乏安全 管理及安全教育;采用不正当方法取得消防整改合格证;发生火灾时厂长自行逃离; 镇政府没有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执法不严。该厂的安全管理人员要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4总结这起事故的教训。为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该公司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教育镇政府和企业负责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树立“安全第一” 思想,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工厂的安全生产 和防火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检查;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时,不予进行生产。主要负责人和安 全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在开工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经有关部 门批准后,方可从事生产。4工厂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要求,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所有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第 9 页(共 9 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