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1.71MB ,
资源ID:10712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712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docx

1、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毕业论文题 目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 姓 名 王振 专 业 博物馆学 学 号 * 研究类型 综述 指导教师 杨富巍 提交日期 20150510 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分布王振(天水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博物馆学 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石质文物的具体分类,阐述了各类石质文物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并且介绍了它们之中的一部分的保存现状,及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评价了它们所受到的保护条件。关键词:石质文物 分布范围 保存现状 病害类型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surfaces of stone relicsWangzhen(Ti

2、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province 741000)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of surfaces of stone relics in the syst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all kinds of stone relic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roduces a part of them the preservation of

3、 the status quo, and i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aced by, they are protected by the conditions was evaluated. Keywords: stone relics;Distribution; preservation;disease types第1章 绪论1.1 引言文物是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中国历史纵横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其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文物古迹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的石质文物更是独具一格,默默地刻画和记录着人类发展中所经历的一些阶段和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从石器时代人们

4、所使用的石质器具,如石斧、石铲、石碗、石刀等到封建时代人们把字刻在石头上所产生的石碑、石刻和雕刻石头成精美的石质艺术品等,在全国各地更有分布广泛的石窟寺、经幢、建筑石构件等等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石质文物。这些珍贵文物无一不在用端庄的造型、精美的纹饰、坚固的材质向人们昭示着它曾经辉煌的过去。但是由于近代以来周围环境的恶化、人们保护意识的缺乏,它们正在渐渐地被侵蚀、渐渐地失去光芒本文系统的总结了石质文物的类型及在国内的分布现状和它们所产生的病害类型和保存现状,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文物,进而一起来保护它们,让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永远保存着他们自身的价值。1.2 石质文物的定义 石质文物是指在人类历史

5、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以天然石材为原料加工制造的遗物。11.3 石质文物的分类石质文物主要包括石器时代的石质用具、石刻文字、石质艺术品三大类,以及各类收藏单位所收藏的建筑石构件、摩崖题刻、不可移动的石窟寺等。按照组成的材质可分为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松石、碧玉石、玛瑙、青白石等。按照它们的形成机理又可以分为沉积岩、变相岩、火成岩等。第2章 石器时代石质工具2.1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的人类的一个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标志是使用打制石器。 2.1.1 旧石器时代概况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通过采摘果实、狩猎或捕捞获取食物。当时人们群居在山

6、洞里或部分地群居在树上,以一些植物的果实、坚果和根茎为食物,同时集体捕猎野兽、捕捞河湖中的鱼蚌来维持生活。在山洞中的遗迹和遗物,已留下了很多,但树居生活却很难留下什么遗迹。2从古代的文献中,依稀可以寻觅到远古时代树居和采集的影子。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中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特点就是洞居或巢居,采集和狩猎。旧石器时代早期以及中期,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到自然界很大的限制,制造石器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在附近的山上或者河滩上捡来石头,打制成想要的模样和效果。随着环境的变迁和生存经验的积累,人们往往会发现某些地方的石头会尤其适合用来制造工具,于是这个地方就会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到来。人们一起在这里采石打石,从而形成了

7、一些采石场、炼石场。2.1.2 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的分布范围旧石器时代石制工具随着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而分布,中国境内分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众多,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遗址当是云南元谋县遗址。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榛莽丛生,森森郁郁,是一片亚热带的草原和森林,爪蹄兽、最后枝角鹿等第3纪残存动物在这里出没。为了生存,元谋人使用的石器捕猎它们。1965年5月初,地质工作者钱方、浦庆余一行,在元谋大那乌村盆地上那蚌村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左、右中门齿各一枚(图2.1),属青年男性,形态特征与北京人相似,时代比北京人更早。经地磁仪器科学手段侧定,这两颗牙齿化石为距今170万年的原始人类所有,

8、属直立人种中的一个新亚种直立人元谋新亚种。伴随着牙齿出土的,还有十余件石器。经鉴定,属于旧石器,其形状包括尖削器、砍砸器、和刮削器(图2.2)。3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把中国人类化石年代前推了100多万年。图2.1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牙齿化石 图2.2 元谋人使用过的石头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分布广泛,材料极为丰富,至今已在全国26个省区内发现了百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除了元谋县遗址,其余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周口店遗址,陕西大荔甜水沟遗址,陕西蓝田人遗址等。这些遗址中出土的石质器具虽然时代相隔较远,但国内遗迹众多,即为人们出土,自有自己的存在之理

9、,出土之后性状大多稳定,保存在出土遗址当地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之中,有比较良好的保存环境。2.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中人类在石器时代生活的最后一个阶段,距今约14000-约4000年,标志是使用磨制石器。2.2.1 新石器时代概况新石器时代有三个比较明显的标志,使用磨制石器、出现陶器和农业的起源,4有的学者特别强调后者,认为农业的起源才是新石器时代真正的标志,但世界各地发展情况各异、生产力强弱不同、有的地方农业已经产生,却没有发现陶器,有的地方在10000多年前便发现陶器,却迟迟没有农业的产生,甚至磨制石器也不是十分发达。所以不必三个条件都具备,才能被称作新石器时代,只选择最具代表性

10、的使用磨制石器作为人类社会迈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2.2.2 新石器时代石质文物的分布范围早期古人流动和迁徙的规律,大体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相一致。古人类的迁徙和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又直接影响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中国的版图内,由南而北大致可分为华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沙漠草原地区四个部分。5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属于洞穴遗址的有广东英德县牛栏洞,广西桂林市庙岩;属于贝丘遗址有广西柳州市大龙潭鲤鱼觜。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主要有柳州大龙潭鲤鱼嘴第二期文化、扶绥江西岸三层、台湾台北县大坌下层文化、广东潮安陈桥村下层文化等。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

11、大致分布在湘江上游水系的湖南道县玉蟾岩,这里只有打制石器而无磨制石器,但已有粗工制的夹砂陶器(图2.3)。并出土了由野生稻到种植稻过渡的一种稻谷(图2.4),另有江西万县仙人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范围主要是在太行山脉和豫西平原和华北平原的交汇地区。6北方沙漠草原地区由于生态环境影响,狩猎经济较为发达,而农业经济较为落后。属于西辽河流域的老拉河,西拉木伦河等一些地方既有水源,又有草原,农业和畜牧业均较为发达,石质器具也相对发掘最多。7 图2.3新石器时代玉蟾岩遗址夹砂陶器 图2.4 玉蟾岩遗址出土稻谷 第三章 石质艺术品3.1 石质艺术品的定义石刻艺术品

12、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当中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以天然石材为原料通过打磨、雕铸、描绘等手法创作出来的的具有艺术、欣赏、历史价值的艺术品。3.2 石质艺术品的分类作为艺术品来说,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应凌驾于其历史价值之上,从这方面来看,岩画应当归属此类,而主要以岩石为载体的摩崖题刻当归属石刻文字之列。所以石质艺术品应该有岩画、石窟寺、石佛像等。83.3 石质艺术品的分布3.3.1 中国岩画的分布范围岩画是以山为纸,以刀为笔的绘画。9 新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萌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原始图画之首。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而且绵延至今,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中国境内至少存有约十

13、万余幅古代岩画,其分布地区,东起大海之滨,西达藏西阿里的日土,北至大兴安岭,南到左江沿岸,包括20个省区,遍及于100个以上的县旗。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隔阻,交通困难,远古时代各部族之生活环境不同,各部族文化发展之先后及速度亦存有悬殊,因此各地区岩画的题材内容和制作方法也各具特色。及它所处的文化地区,10大致可以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西藏四个系统。11 北方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内蒙、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内容以动物为主,内容比较写实,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图3.1.1),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

14、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技法大都是岩刻,它是中国北方以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的作品。12 图3.1.1 史前时期内蒙古阴山岩画 图3.1.2 史前时期云南沧源岩画西南系统的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大都是在江河沿岸的悬崖绝壁处,崖壁上部往往突将出来形成“岩厦”,既可以躲避风雨,又可以防止阳光直射。以云南沧源岩画图(图3.1.2)和广西左江岩画(图3.1.3)为代表,表现的内容以人类活动为主,特别是宗教活动为其主要内容。13同时又与当地的农耕生活相联系。作品技法则以红色涂绘为主。图3.1.3 史前时期 广西左江岩画 图3.1.4 7000年前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东南沿海系统的岩画,分布

15、在江苏、安徽、福建、广州、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主要反映人类与出海活动有关的事件。现已发现著名的岩画点有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图(3.1.4)、福建华安县仙字潭摩崖石刻、广东省珠海市高栏岛石刻画、台湾高雄县万山岩雕群等等。其中江苏连云港岩画的制作时间较早,与六千年以前的东夷族有关。内容大都以抽象为主,技法大都为凿刻。14西藏地区的岩画兼有北方系统和南方系统的特色。其内容以反映狩猎与畜牧的生活为主,与北方系统相近。但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与中国西南地区相连,某些作品又带有西南系统岩画的风格,如西藏岩画许多是绘刻的;也有部分岩画是由红色颜料绘制的。(图3.1.5)15 图3.1.5 西藏岩画拓本 图3.

16、1.6 具茨山岩画 河南具茨山岩画和方城岩画,皆是2009年后发现,基本上属于东南岩画系列(图3.1.6)。这两处岩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岩刻、岩画考古发现的空白,也丰富了中原地区古文化的内涵。16目前,我国岩画的保存状态堪忧,由于经历了漫长岁月的风吹日晒、自然腐蚀,再加上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损毁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剧。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这里的一些岩画已风化脱落,个别岩画还被人为剥落,农民也常在刻有岩画的岩石上休息、践踏(图3.1.7)。如有名的贺兰山岩画,原宁夏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周兴华说,岩画的保存状况令人心急如焚,在寻觅岩画的过程中,经常发现熟悉的画面已风化脱落成碎块,原本完整的岩画已

17、变得残破不全,因无知或有意毁坏的人为因素,往往发生在保护措施到位之前。据宁夏自治区文物局多年统计,贺兰山的古代岩画与崖刻题记,自从发现以来就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1998年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发行的一套三枚贺兰山岩画特种邮票(图3.1.8),邮票图名分别为人面、射猎、公牛,其中最珍贵的公牛岩画现在已荡然无存。贺兰山中宁县黄羊湾岩画曾是宁夏岩画中保存较好的一处,然而由于修建铁路炸山采石,致使大批岩画损失殆尽。20世纪90年代这里尚有部分岩画留存,而现在完好的岩画已寥寥无几,因此进行抢救性保护已迫在眉睫。由于岩画遗存的特殊性,目前切实的措施是在岩画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岩画保护区,就地由

18、专人保护,而对于散布易搬动的小块岩画,应登记建档采取易地保护办法,同时对于自然破坏严重且研究价值大的,应该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工程的方法进行加固与保护。17 图3.1.7 宁夏贺兰山岩画 图3.1.8 贺兰山岩画邮票 3.3.2 中国石窟寺的分布 佛教石窟在佛教艺术中因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传达给我们众多的历史信息而引人注目。中国石窟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开凿时间之长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 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石窟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洛阳龙门石窟(3.1.9)、敦煌莫高窟(3.2.0)、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等。按照石窟寺所在的区域和造像的差异可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四个区域。18 图 3.1.

19、9 北魏洛阳龙门石窟 图3.2.0 前秦敦煌莫高窟新疆连接印度、中亚,中国接受佛教洗礼新疆首当其冲。大乘佛教流行于以于阗为主的天山南路南道,小乘佛教流行于以龟兹为代表的天山南路北道。南道上多兴建寺院,北道除了兴建寺院之外还开凿石窟。19北道的石窟主要集中在龟兹、高昌二地,再细分一点,龟兹石窟可以以拜城、克孜尔石窟(图3.2.1)为代表,高昌就是吐鲁番地区,可以以吐峪沟和伯孜克里克(图3.2.2)为代表。20。图3.2.1开凿于西晋年间的克孜尔石窟 图3.2.2开凿于两晋年间的伯兹克里克石窟 北方地区包括新疆以东,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片地域石窟寺建造最多,大多数开凿于南北朝时期。可以继续细分北方

20、地区为河西区、河东区、陕西区、晋豫区四区。河西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主,有安西榆林窟、河东、西千佛洞、就全文殊山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等等。甘宁黄河以东以麦积山石窟为主,有炳灵寺石窟。陕西区大部分石窟修建于6世纪,如巩县大佛寺石窟,万佛寺石窟分别修建于7世纪与11世纪。晋豫以东区以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云冈石窟(图3.2.3)、龙门石窟为主,其他还有巩县石窟、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驼山石窟。21图片3.2.3 南北朝时期 大同云冈石窟图3.2.4 唐代重庆大足石刻石佛像南方地区重禅修、不像北方地区重德业,所以石窟数量较少。有南京栖霞山河浙江新昌剡溪大佛、云南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四川地区大足大佛(图3.

21、2.4)、广元大佛是最早开凿的石窟,大概的时间是北魏延昌3年左右。四川晚期的代表是大足石刻,开凿于唐永徽年间。22 西藏石窟吐蕃时期罕见,现在所能见到的都是藏传佛教后宏期即公元10世纪之后修建的。主要代表石窟有拉萨药王山等几处。此外,阿里山还有几处石窟大致修建于11到16世纪。 第四章 石刻文字4.1 石刻文字的分类石刻文字包括摩崖题刻、石阙、石碑等几大类型。4.1.1 摩崖题刻摩崖题刻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摩崖石刻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23 中国名山众多,

22、很多人在需要叙功或记事的地方,铲平一块石壁勒刻文字或图像,少者数字,多者千言。 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由于石壁不能像碑石那样进行精细,字体为篆、隶、楷、草、行等,大小、长度、广狭参差错落。摩崖有些是经过书丹的,但也有不少是直接奏刀凿刻,故其书风多自然开张,气势雄伟,意趣天成,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而且许多作品出自名家手笔,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弥足珍贵。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保存着许多重要的摩崖石刻,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八处,分布在山东、陕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和福建等,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内容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人物生平、历史、医药和水利等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山东

23、泰山摩崖石刻(唐摩崖)(图4.1.1)24子房山摩崖石刻、千佛寺摩崖石刻、怀柔摩崖石刻、陕西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图4.1.2)、池州市齐山摩崖石刻等。图 4.1.1 泰山摩崖石刻图 4.1.2 陕西榆林红石峡摩崖石刻4.1.2 石碑 石阙 1、石阙:石筑的阙。多立于宫庙陵墓之前,作铭记官爵、功绩或装饰用。汉代建筑物屹立至今的,以石阙为最重要。25著名的汉代石阙可以分为三组:(1)河南嵩山的少室、太室、启母三阙,刻有虎、象、羊、龙、麟、凤、象、羊、鹤、人物等(图4.1.3)。(2)平邑县的汉阙,因为这些石阙位于南武阳县,所以又称为“南武阳阙”(图4.1.4),现存三座,一座是“功曹阙”,两座是“

24、皇圣卿阙”,所雕刻图像的内容及方式,和武氏祠石阙大体相近。(3)四川西部一带保存的石阙及阙式的碑所发现的有17处之多。例如梓潼有四处,芦山有两处,渠县有六处,其他如绵州、德阳、重庆、新安、新都、夹江,也都有发现。 图4.1.3西汉河南嵩山太室山石阙 图4.1.3图4.1.4 西汉武阳县南武阳瘸2石碑:把功绩勒于石土,以传后世的一种石刻。一般以文字为其主要部分,根据碑文特色和题材可以分之为三类:1、功德碑,这类碑是为活人歌功颂德。如公元前的二一九年秦始皇登泰山封禅,大臣李斯刻石颂扬他的文治武功,史称李斯碑;大清皇帝攻击朝鲜之后所立的大清皇帝功德碑。2、庙碑,解放后,我国破除迷信思想,这类碑已经很

25、少被立,不过我国有庙碑处众多,且大多数都是名胜古迹,被损坏的都需要修补或者重建,树碑立传时应着重叙述古迹的兴废历史。3、墓碑,一种是简单介绍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立碑人等。另一种是介绍死者生平事迹,可以归为墓志铭。这几类石碑分布广泛,价值参差不齐,无法一一列举考证,所发现的发掘的石碑大多被收藏至博物馆之中,得到比较好的保存环境。比较著名的有西安碑林博物馆,曲阜孔庙碑林、龙门石窟碑林、浯溪碑林、药王山碑林、地震碑林、焦山碑林、涪陵碑林,以上乃中国八大碑林。西安碑林是中国古代收藏碑石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原建于北宋哲宗年间,为了保存十三经、石台孝经所建,以后日积月累,所藏名碑日渐增多,清代始称碑

26、林。馆内主要藏品有:唐玄宗手书石台孝经(图4.1.5)、李斯的篆书于峄山碑、汉代隶书曹全碑,王羲之的后人根据他的字拼凑成的大唐三藏圣教碑。唐代颜真卿的楷书见于唐多宝塔感应碑(图4.1.6);柳公权的楷书见于唐玄宗秘塔碑(图4.1.7);判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图4.1.8)。另有宋代赵佶、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书法手迹。另外西安碑林博物馆还保存有大量陕西出土的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画像石、石兽;昭陵六骏中的四骏都保存在这里。图 4.1.5 唐玄宗手书石台孝经 图4.1.6 唐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 图 4.1.7 唐柳公权唐玄宗密塔碑 图4.1.8 唐张旭判千家字文孔庙碑林

27、位于孔庙之内,立有198块碑刻,记录元明清三代进士的姓名、贯籍等,见证了古代的科举制度。龙门石窟中的历代造像题记共有3600余品,以“龙门二十品”最为出名,是学书法者寻访的对象。龙门石窟中的很多佛像都刻有“造像记”,造像记的书法绝妙,特别是北魏书法遒劲有力,颇多变化。 图 4.1.9 龙门二十品之 比丘道匠造像记图 4.2.0 龙门二十品之 一佛造像记清中叶以后,有人在北魏造像记中选取“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公”等20种,拓本传布,这就是有名的“龙门二十品”(图4.1.9)、(图4.2.0)。26 第五章 石灰岩文物5.1 石灰岩文物的定义 石灰岩文物,顾名思义,是指主要构成

28、材料为石灰岩的石质文物。石灰岩在国内分布范围极广,几乎各个省市自治区都可以就地取材。天然石灰岩石具有美观、坚固、耐久的优点,所以在中国古代经常被用来建造石桥、石塔,打造佛像、经幢,开凿石窟,或者用做建筑石构建等。5.2 石灰岩文物的分布中国石窟寺中属于石灰岩构成的有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重庆大足石刻。新疆龟兹石窟、拜城克孜尔石窟等。由于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极易受到动植物的破坏和酸雨腐蚀,保存现状令人堪忧。经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

29、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27石塔是用石料雕铸而成,有着特定形式、在亚洲各国非常常见。石塔原本是供奉和收藏佛骨、佛经、僧人遗体的地方,14世纪以后逐渐世俗化。石塔按其结构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亭阁式、覆钵式等。比较著名的有赵县石塔、扬州石塔、阳江市北山石塔、天津蓟县白塔(图5.2.2)、开元寺双石塔、嵩山嵩岳寺塔(图5.2.3)、北京天宁寺塔等。28 图5.2.1 唐代尊胜寺经幢 图5.2.1 唐山西尊胜寺经幢 图5.2.2天津蓟县白塔 图5.2.3 北魏嵩岳寺佛塔 图5.2.4 隋代河北赵州桥

30、石桥,在钢筋混凝土出现之前的古代,石桥和砖桥一只承担帮助着人们跨越河流的人物。我国古桥保存至今的都属精品,为数亦不少,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数十大名桥: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州桥、(图5.2.4)福建洛阳桥、潮州广济桥、福建安平桥、广西风雨桥、河北五音桥、北京玉带桥、山西十字桥。参考文献:1 何娟 石质文物保护 河南博物院 201201 M2 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群 齐吉祥 历史教学 19800828 J3 石器文化 葸礼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130113 硕士论文 M4 中国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及其特点 毛曦 人文地理 20020803 J5 早期古人类在中国境内的迁徙和流动 张之恒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31、20130904 M6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化格局之演变 戴向明 考古学报 19981015 J7 新石器时代 XX百科 201402 8 观赏石及其分类 孟祥振 上海大学学报 20020430 J9 岩画 XX百科10 中国北方地带岩画的特征分析 张文静 中原文物 20121220 J11 董永生 中国岩画的史料价值 201008 M12 西北地区体育烟花及特征分析 丛振 西昌学院院报 20110320 J13 广西左江岩画人像的再探讨 邱忠仑 云南民族学院院报 J14 花山岩画与将军崖岩画探讨 李洪波 三峡论坛 20100325 J15 张文静 中国岩画分布及特点比较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130510 J16 具茨山岩画的初步研究 刘无疑 三峡论坛 20100525 J17 杨慧玲 中意文化遗产保护之比较-以两国岩画为例 宁夏岩画研究201212 M18 邓兰 中国石窟的开凿于分布 江苏省美术馆 201003 M19 佛教陆路传播路线西南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