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附解析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东汉最富辞采的散文家、政论家,他开创了“史论”文学的先河。所著的政论文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B.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子弟。C.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D.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2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 A.陶渊明B.王维C.文天祥D.蒲松龄3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 ) A.临安B.建康C.金陵D.江宁4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 ) A.大金帝国建立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文字,他们“依仿汉人楷书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族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B.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C.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汉字的“六书” 即六种构成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是用字方法。D.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它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汉字各种书体的代表性作品大多是靠碑帖保存下来的。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A.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B.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C.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D.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
4、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 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泰蓝的制作的作者是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中国现代
5、作家,作品有倪焕之和稻草人等。B.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西厢记是王实甫元杂剧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崇,被称为“杂剧之冠”。C.屈原,名平,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我国第一 位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全部收录在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D.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用的笔名。记念刘和珍君始发表于语丝,后收入华盖集续编。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驽马十驾 , 功在不舍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B.句读之不知 句读:泛指文
6、字的诵读C.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D.朝菌不知晦朔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做。原名左氏春秋,西汉后期改称春秋左氏传。B.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C.战国策是春秋时期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自黄帝至汉武年间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10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 ) 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
7、疑白练飞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A.B.C.D.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指期服和功服。古代丧礼中按宗法关系的亲疏穿不同的孝服,期服穿一年,大功服穿九个月,小功服穿五个月。这里指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B.“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是古代一种礼节,即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表示恭敬,“鲤对”指接受族中长辈的教诲。C.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D.陈情表中“孝廉”、“秀才”,是汉代以来
8、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秀才是优秀人才的意思。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B.“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C.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 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而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D.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周是继 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3下列对张衡传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儒家的六种经书易经
9、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C.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D.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14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鼎。(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
10、,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大夫比卿低一等。(御史)战国时的史官。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
11、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下车)官吏初到任。A.B.C.D.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国粹”的京剧与元杂剧有着传承关系,比如,京剧中的很多剧目来自元杂剧,京剧中的角色名称“生、旦、净、末、丑”也和元杂剧中角色名称一致。B.在两宋词史上,柳永、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故派”的开创者和代表词人,他们对宋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C.“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宋史元史明史。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编写的,因而被称为断代史。D.孔子曾经整理并传授过六部先秦古籍,分别是诗书礼易乐
12、春秋,它们被称为“六经”,后来乐失传了,现在看到的只剩“五经”。1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七夕;重阳;元宵;中秋B.七夕;元宵;重阳;中秋C.中秋;重阳;元宵;七夕D.中秋;元宵;重阳;七夕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猪、牛、羊等。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C.“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泰山,为五
13、岳之首,为众人所宗。D.“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五斗为一石。1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是由上而下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B.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C.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D.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
14、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是“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国风”和离骚又分别代表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B.“乐府”是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C.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D.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
15、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2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语出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季鹰指晋朝吴地人张翰。世说新语记载,他在洛阳做官,西风起即想起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辞官回乡。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B.“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语出师说。其中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C.初七下九,语出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
16、的日子。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高考文化常识1 A 【解析】【分析】A项,错在“贾谊,东汉”。贾谊是东汉人。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2 A 【解析】【分析】A项,陶渊明为东晋诗人。东晋没有科
17、举制。隋文帝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故本题选A项。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3 A 【解析】【分析】A项,临安指杭州。故本题选A项。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
18、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4 A 【解析】【分析】A项,表述错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和叶鲁创造的文字是“女真文字”,而不是“金文”。金文正确的表述是: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
19、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5 C 【解析】【分析】C项,“英国”错误,利奥波德是美国作家。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赏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本题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6 C 【解析】【分析】此题“除”指任命、授予官职。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
20、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7 C 【解析】【分析】C项,“其作品有离骚和九辩等”错误。九辩为战国末期宋玉的作品。九辩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集楚辞中的一首感情深挚的长篇抒情诗,共有250多句。东汉王逸定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所作。从诗的内容来看,其基本思想是表达“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慨。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文学常识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
21、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等。8 D 【解析】【分析】D项,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选项“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应指“晦”,不是“朔”。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9 C 【解析】【分析】C项,“春秋时期刘向”错误,应该是“西汉刘向”。故选C。 故答案
22、为:C【点评】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10 A 【解析】【分析】联中“山登绝顶”,语出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联中“万古带疑白练飞”,语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联中“卧龙”指诸葛亮,祖籍山东沂南,靠近泰山,“岱岳”即指泰山;联“天都”指黄山天都峰,“云海”亦为黄山四绝之一:根据以上知识可以推知正确答案。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
23、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细致分析,重点领会,准确把握即可。11 B 【解析】【分析】B项“鲤对”指接受父亲的教诲,“鲤”指孔子的儿子孔鲤。故本题选B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先从高考题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入手,分析高考涉及的考查点,明确备考方向。然后在重视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有些文化常识生疏,可以采用语境法。可以把所给文化重新放到语境中,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所给的所发是否符合语境即是否前后文意思贯通,与全文所讲的意思有无互相矛盾的地方。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12 A 【解析】【分析】A
24、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误,应是“四言和六言”。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3 A 【解析】【分析】A项,“六艺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说法错误,结合文章内容,“六艺”在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术六种学问和技能。故选A。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核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
25、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14 D 【解析】【分析】“忌食鱼肉荤腥”说法不全面,“斋戒”,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镬,古代的一种鼎”说法错误,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说法错误,“黄门驸马”是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 “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说法错误,应为后来“孝廉”这个
26、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 “也是天子的象征”说法不准确,“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只有皇帝能够赐予臣下,而臣子如果持节出行,就意味着他是奉天子钦命,代表皇帝; “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说法错误,“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15 D 【解析】【分析】A项,京剧中的角色名称“生、旦、净、末、丑”和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并不一致,比如元杂剧中就没有“丑”这个角色名。B项,“开创者”的表达不准确。他们对于流派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贡献,且流派是后人提出的。C项,史记是通史,不是断
27、代史。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16 B 【解析】【分析】“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选自杜牧秋夕。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
28、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选自青玉案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选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而九在古代为阳数,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自古有祭月、赏月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与诗词结合的综合能力。解答这类题,要求能理解诗句意思,并且能够知道各个节日的习俗,就能很好的解答。17 D 【解析】【分析】D项,“五斗为一石”错误,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n)。故D错误。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