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9.38KB ,
资源ID:106894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894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课时强化演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课时强化演练.docx

1、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课时强化演练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一农耕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4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课时强化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xx浙江湖州模拟)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 “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实质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B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C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 D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的直接民主的弊端。在直接民主制下

2、,民众意见以多数的形式即使是错误的打压不同意见,所以B项正确。不论多数还是少数都是公民,A项错误;C、D两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B2(xx山西榆社模拟)有学者指出,在雅典只要经多数认可,无论什么都是最终的和公正的,而且没有人能够确定今天有效的法律明天是否有效。如此,雅典人可轻而易举就让法律停止保护自由,使平民统治凌驾于法律之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雅典根本不存在着民主政治 B古雅典政治具有强烈人治色彩C古雅典法律基本无法贯彻实施 D古雅典民主缺乏基本法制精神解析:材料不是说古雅典不存在民主政治,而是在于强调其民主的泛滥,故A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到了可以决定法律的有效与否,体现了

3、其民主政治具有强烈的人治色彩,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在于强调法律能否贯彻,故C项错误;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材料不在于强调民主是否有法制精神,故D项错误。答案:B3(xx江西广丰模拟)“(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

4、念解析:材料信息“(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答案:D4(xx湖南益阳模拟)法国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对“动力线”的概括最全面准确的是()A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B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C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D个人主义理想和民主社会观念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表

5、现、特征、意义等,是考试的重点。A、C、D三项都说出了B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故选B项。答案:B5(xx江西赣州模拟)“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赋人权 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城邦利益至上解析:材料信息中“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智者学派强调人有尊严、价值,是世界的中心,C项正确。B项不符合所有人的限定。D项表述与题意无关。天赋人权是针对等级压迫,代表被压迫阶层反抗的意愿,A项排除。答案:C6(xx湖南长沙模拟)恩格斯说,古希腊

6、某执政官的改革使“雅典”这一“民主共和国”,“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恩格斯的评价主要是基于该执政官规定()A公民依据财产多寡参政 B陪审法庭有最高立法权C把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 D公职面向所有阶层开放解析:解答的关键就是共和国是“直接从氏族社会中产生”,也就是打破了原来四部落贵族的专权。结合所学知识,梭伦改革依然是在部落的基础上,应该是克里斯提尼的五百人会议的改革,所以C项正确。答案:C7(xx安徽师大附中)罗马法史写道:“航海家和商人们活动的蓬勃发展早在罗马统治扩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它一直伴随着并且最终超越了罗马的扩张,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由此可见

7、()A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商品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罗马法的形成C航海家和商人们成为罗马立法的主导者 D罗马法的形成与罗马人的扩张没有关系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是奴隶社会,A、C两项表述错误;材料始终以商业为主语,是讲商业发展对于罗马法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B项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B8(xx陕西渭南质检)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戏剧空前发展起来,出现了很多大剧场,其中狄奥尼索斯剧场可以容纳30 000名观众。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B统治者重视戏剧教化C公民社会生活的需要D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

8、了顶峰,为了培养公民的参政素养和公民意识,伯里克利给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因此题干中雅典戏剧空前发展、出现很多大剧场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密不可分,故D项正确;A、B、C三项是戏剧发展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9(xx河北南宫模拟)罗马某项法律规定:“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能力。”“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所有,因为无主之物归最先占有者。”该规定在罗马法发展史上的意义在于()A是罗马平民同贵族斗争的成果 B.彰显了自然法的基本精神C非罗马人也得到罗马法的保护 D.对罗马公民具有强制的

9、规范性解析:A项仅仅展示的是公民法,属于人限定范围,错误;B项展示了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平等的权利,符合材料主旨,正确;C项材料无从显示;D项与A项相同,限定的范围太窄。答案:B10(xx山东押题卷)伯利克里“把缰绳交给人民,向人民实行讨好政策,不断为人民设计许多节日看戏、会餐、游行,用粗俗的娱乐哄孩子似的哄着人民在他的这种政策之下,才养成坏习惯,出现浮华奢侈,不像以前那样节俭和自食其力了。”其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应当还政于所有公民 B需增加民众娱乐项目C使公民变得浮华奢侈 D民主的措施存在弊端解析:很显然从材料中“用粗俗的娱乐哄孩子似的哄着人民”来看,作者对于此种政策持反对态度。B、C两项仅仅

10、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不能解释作者的意愿。A项表述与作者主旨相背离。以上所采取的措施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所以D项正确。答案:D11(xx宜春四校模拟)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解析:解答时是主要从漫画的三句文字入手,得出作者主要意图:刑讯逼供不能作为定案证据。所以得出重视证据的合法来源。答案:A12(xx山东实验中学模拟)第一次确定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周礼秋官司寇之职提出“三赦”制度,即 “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旄(同耄),三赦曰蠢愚。”公元34年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确

11、立了“儿童不可能预谋犯罪的规定,未满七岁儿童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据此可知这两部法律()A规定刑罚的主体是儿童 B成为中西法律源头C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明确保护未成年人解析:不论是古代中国还是罗马时代,都包含了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所以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貌似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表述忽视了社会的阶级属性。答案:D二、非选择题13(xx成都模拟)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于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

12、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来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

13、“准理”“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据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以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

14、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据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答案:(1)特点:立法方面:援礼入法,德主刑辅;将人伦纲常内容法律化;刑罚内容彰显人道主义关怀。司法方面: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工具;援法断罪、罪刑法定;公正执法、诚信之法,维护法律权威;将“法”“理”“情”结合,扩大法律的社会影响。(2)不同:法制理念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重私法轻公法。原因:政治上:中国长期为君主专制的

15、大一统帝国,法律为专制统治服务;古罗马较长时期处于共和国阶段,平民力量强大。经济上: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古罗马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活跃。思想文化上:中国儒家思想为正统,具有人本主义传统;古代罗马宗教思想影响政治生活。14(xx唐山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

16、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答案:(1)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途径:立军功;努力耕织。(2)不同: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三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东西方世界课时强化

17、演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xx河北冀州)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解析:材料展示的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一系列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只有D项符合要求。A、C两项是新经济政策,B项是工业化建设。答案:D2(xx宜春四校模拟)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

18、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 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解析:工业化时期,苏联为保证国家整体利益,命令地方单一经济,导致比例失衡,而且收入主要归国家所有,这就表明忽视了地方利益,使中央地方利益分配失衡,所以A项正确。B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表述与材料一致,但属于简单重复,D项属于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答案:A3(xx河北南宫模拟)“在保持国家经济命脉(冶金、运输、燃料工业、石油等)的情况下实行中小企业的非国有化;把大工业联合成托拉斯和辛迪加,实行

19、经济核算;重建银行和税收制度。”这些内容应出自()A苏俄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战后资本主义调整 D中国三大改造解析:从材料中的非国有化,可以排除D项。从保持国家经济命脉来看,基本可以排除B、C两项,因为他们是私有制。结合所学知识,只有在A项中才有如材料所述状况。答案:A4(xx浙江丽水模拟)苏俄(苏联)历史上先后出现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四位著名的领导人,下列关于四位领导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恢复B斯大林创建了斯大林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赫鲁晓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对斯大林

20、模式进行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D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全面改革斯大林模式,使共产党丧失政权,苏联解体解析:本题在考查苏联各个时期的基本状况,结合所学知识,A、B、D三项符合史实;推行新经济体制的是勃列日涅夫,所以C项符合题意。答案:C5(xx山东实验中学模拟)当时社会“解决巨大的任务要求具有动员型的国家政治体制的保证。这种把强制手段和焕发出的热情相结合建立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在20年代末面临的问题。”上述评论所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苏联的斯大林体制 D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解析:属于材料中所述的“高度集中”特点的只有A、C两项,

21、再结合“解决了国家在20年代末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排除A项,因为A项是19181921年实施,与题干限制不符。答案:C6(xx山东押题卷)20世纪20年代,列宁反复告诫全党,不要“装腔作势”“妄自尊大”“应该抛弃浮夸心理”“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向普通店员、资本家、商人学习经济管理和商业管理的经验。这表明列宁当时()A认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B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C认为共产主义难以实现 D希望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步伐解析:时间是2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从“脱掉华丽的共产主义外衣”“要老老实实地学习经商”可以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确立是

22、要实施新经济政策。对于列宁而言A、C两项是原则性的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就是列宁认识到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的脱离现实的严重弊端。答案:B7(xx锦州检测)“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 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这段材料中提到了美元两度贬值,其共同目的是()A开拓国际贸易市场B维护与黄金的固定比值C刺激国内消费市场D巩固美国金融霸主地位解析:结合政治经济尝试的内容,货币贬值有利于出口。1933年是处于经济大危机

23、期间,通过美元贬值争夺国际市场。1973年,又出现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再次贬值,从而提高价格刺激出口。从时间角度分析,B、C、D三项不符合1933年的现实。答案:A8(xx浙江丽水模拟)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C泰维斯认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过渡性质”提供了重要参考。下列史实能为此提供有力证据的是()A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C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D中共中央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学习苏联工业化经验,所以A项不对;中国的公私合营是把工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

24、轨道,建立公有制,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公有制和计划为主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价值规律,所以C项正确。八字方正前后都是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手段。答案:C9(xx湖南长沙模拟)1933年8月,中国东方杂志发表的风靡世界的经济统制论写道:“苏俄的五年计划上的新生活,不单是该国的一大经济的试验,实在是人类全体的经济生活之一大社会主义试验。”此言论()A表明学习苏联成为了世界潮流 B肯定“五年计划”试验的价值C揭示了计划经济适合人类全体 D说明了自由主义经济已被摒弃解析:五年计划模式也是人类进行经济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探索。A项错误,在于世界潮流。材料把五年计划说成是实验,就是肯定了这种探索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25、,所以B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答案:B10(xx成都模拟)据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这表明当时苏联()A放弃了意识形态的纷争 B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C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D首创了国际合作机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0年代苏联进行大规模工业化,而资本主义国家正经历空前的大危机,各资本主义争夺国际市场,才有了材料所述,因此当时苏联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A、B、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答案:C11(xx保定高

26、三摸底)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年份金额(美元)年份金额(美元)19331 223 329 00019372 653 918 00019342 380 865 00019383 236 600 00019352 532 512 00019393 185 447 00019363 119 013 000A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美国得到运用B美国财政赤字现象有所减轻C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 D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解析:材料展示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大力对于经济的干预,加大财政支出,所以B项错误,数据无法体现出C、D两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加大干预就是体现凯恩

27、斯主义经济理论。答案:A12(xx河南名校)19世纪末,田纳西流域是有名的贫瘠地区。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会两次通过在此修建发电站的立法,先后被柯立芝和胡佛总统两次否决。罗斯福当选总统以后,提出了田纳西水库的综合治理工程。罗斯福实施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自然环境 B利用水力资源C扩大用电范围 D改善人们生活解析:材料涉及罗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赈修建水利工程。虽然说A、B、C三项都是修建水利工程能起到的作用,但是要注意联系危机的社会现实,因此只有D项更能符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13(xx甘肃西北师大附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物价关系动荡不定,这

28、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对各个阶级的分化改组起了重要作用。贵金属充斥于欧洲,导致了在近代硬币基础上发生的一场最大的价格革命。如此大幅度通货膨胀的后果,就是当时令人触目的货币购买力的可怕的低落。1650年,英国物价上升到最高点,相当于14511500年物价的3.31倍。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依据,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具有经济社会的特点,成为发泄普遍不满的一种方式。而且,还须看到,1600年以后不久,这种灾难迅即达到顶点,这与劳动阶级最初从欧洲迁居美洲殖民地的时间刚好相吻合。他们希望在美洲找到较好的生活环境,或至少可以摆脱国内的环境。毫不奇怪,17世纪是以欧洲居民向新世界迁徙为其特征的。新英格兰、

29、弗吉尼亚,乃至我国所有沿海各州的移民开拓,更多的是由于欧洲的经济灾难和社会怨恨而不是由于宗教迫害引起的。摘编自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

30、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货币变化的因素。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使白银大量流入欧洲。作用: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向美洲的移民;推动了社会的转型。(2)目的:防止白银外流;缓解经济危机,巩固统治。理解: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成功集中国内资金,为抗战作了物质准备。 (3)因素: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国家政策、国内政局等。14(xx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 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 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