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0 ,大小:286.35KB ,
资源ID:106636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636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7.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7.docx

1、届高考地理知识点专题复习7 地理第一部分 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 球宇宙间的天体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2.天体系统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宇宙) (河外星系) (不是宇宙的全部)3.宇宙中的地球 普遍性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并不特殊 。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温度 自身条件 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 特殊性有生命物质存在,其条件 液态的水宇宙条件安全、稳定4.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色球层) 耀斑塑造众多 显 地理现象 示 影响气候 维持

2、地表 太阳辐射 太阳 太阳活动 影响无线温度 能 核 电通讯 量 聚 标 生产、生活 来 变 志 产生磁暴 的能源 源 产生极光 4个氢原子核聚 黑子 变为一个氦原子 (主要出现在光球层) 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轴心轨道为赤道绕地轴旋转轨道为黄道 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方 向 自 西 向 东 北 逆 南 顺周 期 恒星日(或太阳日) 恒星年(或回归年)速 度角速度,除极点0外.其它个点均为15/小时线速度自赤向两级递减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平均角速度为1/每日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每秒 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每秒产生现象及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地方时 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正

3、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更替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不偏转 黄赤交角的意义:决定着太阳直射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 的变化,导致了地球上热量的变化和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6.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世界时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15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础 奖东西经度各位7.5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 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从零时向东 每增加一个时区 时间增加一小时 向西减一小时区时: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求时区:某地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

4、为该时区所在时区求时区差:同侧时区相减 异侧时区相加求区时:“东加西减原则”已知东边时区值和时区差求西边时间值 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时区差 若知西求东 则用已知区时加上时区差 时刻上是东早西晚在旅途时间计算问题上 如果最终值大于24 要减24 日期加一天 得到负值加24 日期减一天 能被4整除的年份2月有29天 但逢百之年如(1700 1800)要满足被400整除北京时间:120E经线的地方时 即东八区区时 北京地方时:11619E 标准时间比地方时 早15分钟日界线:0时经线:东边新一天 西边旧一天 180经线:西边新一天 东边旧一天 7.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 壳 地球内部

5、地 幔 物质组成和特点 圈 层 地 核地球的圈层 大 气 圈 结 构 地球外部 水 圈 范围和特点 圈 层 生 物 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和特点 划分 主要特点地壳 地表至莫霍面 主要有岩石构成 厚度不一 大陆厚 海洋薄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的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和称岩石圈地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主要由铁、镍组成 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 外核可能为熔融 状态 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地 图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经纬网及其意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的网格,就是经纬网。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6、,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 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由于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故可利用经纬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2)利用经纬网全球定位。熟悉表1、表2、表3。表1 重要纬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纬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赤道(0)南北半球分界线,纬度划分的起点非洲中部、印尼、南美北部北回归线(2326N)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南回归线(2326S)有无太阳直射点的分界线,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非洲南部、澳大利亚中部、南美中部(智利、阿根廷、巴西南部)北极圈(6634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

7、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北极圈(6634N)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欧洲北部(挪威、瑞典、俄罗斯北部)、阿拉斯加半岛、加拿大、格陵兰岛南部南极圈(6634S)有无极昼或极夜的分界线,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南极大陆外围(威尔克斯地、南极半岛)30N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非洲北部、西亚、印度北部、我国长江流域、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30S南半球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南非、澳大利亚南部、智利、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60N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北欧、俄罗斯中部、阿拉斯加半岛南部、加拿大中部60S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

8、度的分界线横穿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南部、德雷克海峡90N北极点位于北冰洋90S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表2 重要经线的地理意义和穿越的地区重要经线地理意义穿越地区本初子午线(0)东西经度划分的起点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法国、西班牙、非洲西部180大致与日界线重合俄罗斯楚科奇半岛、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格陵兰岛东侧、冰岛、大西洋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俄罗斯东西伯利亚东部、太平洋、大洋州东部群岛120E东八区的中央经线、北京时间的参照经线俄罗斯中西伯利亚高原东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印尼、澳大利亚西部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9、对高度 等高(深)线等高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判读规律: 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

10、高线的条数 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主要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 和表达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感知某地或某一事物的情况,如洪水水位、震后情况等就用遥感,要是进行定位就用GPS数字地球的含义: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为依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海量数据

11、、立体显示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第二部分 自 然 地 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外力因素: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地质作用:由自然界原因 引起地壳表面形态 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概念结果关 系水平运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运动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 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相伴发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升降运动(水平运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运动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

12、的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削弱形式 作 用 特 点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被削弱的辐射形成的自然现象吸收作用选择性(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程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很少)臭氧、水汽、二氧化碳紫外线、红外线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较大尘埃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散射作用选择性(蓝、紫色光向四面八方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晴朗天空 呈蔚蓝色无选择性(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散射)颗粒较大的尘埃等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阴天天空呈灰白色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保温过程具体过程热量来源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是地面

13、的直接热源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候产生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通过大气逆辐射吧热量返还给地面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6月22日12月22日:随太阳直射点由最北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到最南位置 12月22日6月22日:随太阳直射点由最南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到最北位置 所处位置: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位置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反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纬度位置形成过程成因类型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接受太阳辐射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

14、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热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地区;南北纬30附近赤道上空气流流向高纬,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风,在副热带上空集聚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动力原因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地区;南北纬60附近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在副极地地区相遇,盛行西风主动爬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动力原因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接受太阳辐射最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气压升高热力原因风带形成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的寒冷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右(左)偏成东北(南)风中纬西风带近地面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南)流的一支,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左)偏转成西南(北)风,称为盛行西风带低纬

15、信风带由于气压差的存在,近地面气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动,向南(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球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南)风逐渐向右(左)偏转成东北(南)风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地区气压带、风带及气流气候特点及类型气压带、风带气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赤道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上升终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到南北回归线之间湿季:赤道低气压带上升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干季:信风带东北风(北半球)、东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高纬度高温少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气流来自较高纬度(信风带控制区)终年炎热干燥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

16、西岸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冬季: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气流来自较低纬度温和多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西风带西南风(北半球)或西北风(南半球)终年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极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下沉终年寒冷干燥冰原气候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气压高低与形成:(1)气压:单位面积空气柱子的重量。同一垂直方向上,气压值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大陆上夏季气压最低,冬季气压最高,年较差大;海洋相反。(3)高、低气压“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是都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指相对同一水平面而言。在近地面,一般气温高气压值低,气温低气压值

17、高。近地面和上空的高、低气压正好相反 气旋和反气旋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系统气流状况气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影响天气实例气 旋低气压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上升阴雨台风反气旋高气压中心向外(北顺南逆)下沉晴朗伏旱 冷锋、暖锋的识别:锋面的特点: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实 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大风、多雨雪天气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雨过天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

18、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蒸发 气流 输送 凝结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各种水体不断更新,从而维护全球水的支态平衡意义 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类型 地面降水陆地上空水汽输送海洋上空蒸发海洋水 海陆间大循环: 径流 类降水陆地上空蒸发陆地 海洋陆地 陆地循环: 海洋蒸发降水陆地上空植物蒸腾 型陆地 海洋循环:植物蒸腾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对流经海区沿岸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对海洋生物

19、渔场分布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北海道 纽芬兰 北海渔场 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 海洋污染:扩大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项目含义或特点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气候大气长期有规律的物理状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水文水体的类型及其运动与变化特征地貌岩石圈物质运动营造出了地表的形态特征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是生物的种类和生活方式呈现地区间的差异土壤在岩石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交接地带、物质渗透和运动的结果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特殊组成要素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20、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关系要素对其他要素的影响(整体性的表现)气候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地面性质(地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水文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冰川、波浪、风、地下水等影响植被受光、热、水、营养物质(土壤)等因素制约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及时间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

21、图示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分布形态分布位置举例高原多呈带状分布在深

22、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山区条带状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山前和河流的两岸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呈带状、表现为沿海聚落带和沿河聚落带沿海发展和沿河发展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区聚落分布原因聚落形状高原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多呈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呈明显的条带状平原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带状、

23、团状影响主要交通线(铁路线、公路线)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影响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山地选线尽量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技术因素使交通网伸展

24、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影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2.全球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变化的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变化的原因: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因的 影响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全球气候变暖的具体影响及表现影响表现海平面上升,海岸带被淹海岸带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部分地区被淹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港口设施和海岸建筑物改变水循环蒸发加剧,改变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发生概率地表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洪水矛盾冰川融化,雪线上升改变热量带和干湿区全球变暖,使得中纬度气温升高,热带

25、、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耕作业区退化为草原,草原退化为荒漠资源条件变化温度和降水的增减,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加剧自然灾害对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改变原有生态系统是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困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水温度和洋流的潜在变化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产率提高,形成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影响生产领域农业影响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

26、稳定性气温升高,温度带北移,高纬地区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陆地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半干旱地区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病虫害加剧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聚落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工业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企业承受日益严重的政策压力和税收负担节水、节能技术和耐干旱、耐高温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减少高纬度地区的供暖能耗,增加低纬地区的制冷能耗危害人体健康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疾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炎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加快和扰乱新陈代谢改变某些传染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滋生环境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27、的物质基础,并具有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自然灾害与防治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 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类型发生的原因灾害特点防御办法分布气象灾害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引起洪涝灾害气象卫星的监测与预报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农林牧结合,开展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台风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及监测;加强海防建设中低纬度海区;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区称为飓风暴雨锋面、气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已产生洪涝灾害加强预报;生态工程和防洪工程建设等干旱、洪涝灾害是地

28、球上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损失最大洪涝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和滞留水位上涨,大面积积水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生态建设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大气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燥、严重缺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寒潮冷空气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大及时预报;及早防护春秋季节对农作物危害更大地质灾害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错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易引起地面裂开、房屋倒塌、人畜伤亡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及时预报及监测;加强建筑抗震度板块边界;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火山地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