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3.57MB ,
资源ID:106598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598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体解剖学第八章 神经系统.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 神经系统.docx

1、人体解剖学 第八章 神经系统第四篇 人体运动的调控结构人体各器官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快而精确,且范围较局限;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较缓慢而持久。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就是实现这种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调控结构。第八章 神经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2掌握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神经束、神经、网状结构、内脏神经、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3了解脑干的组成、主要的外部结构。4掌握大脑的内部结构、大脑的分叶、主要皮质机能

2、区的位置。5掌握脑神经名称、脊神经的组成。6掌握脊髓的内部结构。7了解脊髓的位置、外形及其功能。8掌握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9了解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10掌握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痛觉传导路、皮质脊髓束传导路。第一节 概述一、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包括位于颅腔的脑和位于椎管的脊髓。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按不同的分类方法可有不同的名称:根据连结部位可分为与脑相连

3、的脑神经cranial nerves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spinal nerves;根据分布范围可分为分布到体表和运动系统的躯体神经somatic nerve fiber和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内脏神经visceral nerve fiber。图8-1 人的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仅是人体运动的指挥调节机构,还直接或间接的指挥和调节着人的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排泄等其他器官及系统的活动。通过它的调节作用,人体可以对各种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使有机体内部各个系统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更为重要的是,神经系统是产生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我们成为有深刻

4、的思想,有丰富的感情,有鲜明的个性的社会人。二、神经系统中常用术语灰质 grey matter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dendrite集聚而成的结构,在新鲜标本中,呈灰暗色,称为灰质。白质white matter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许多功能不同的有髓鞘神经纤维束聚集而成的结构,因髓鞘含类脂质,在新鲜标本中呈白色,称为白质。神经核 nucleus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结成的团块,称为神经核,如豆状核。神经节 ganglion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功能和形态相同的神经元胞体集聚结成的团块,称为神经节,如脊神经节。神经束 nerve tract 在中枢神经

5、系统中,由许多起始、终止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称为神经束,或称神经传导束。神经 nerves 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由许多神经纤维集合成束,被结缔组织包裹,称为神经。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灰质和白质相混杂,而白质的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灰质块散布在网眼中,故称为网状结构。传导路 pathway 是指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其传入部分称为感觉传导通路,传出部分称为运动传导通路。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reflex。反射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机能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适宜的反应。任何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才得以实现。反射

6、弧 reflex arc(图6-2),是反射活动的形态学基础,即反射活动所通过的结构(神经通路)。反射弧包括5个环节,即感受器感觉(传入)神经元sensory neuron 神经中枢(联络神经元association neuron)运动(传出)神经元 motor neuron 效应器。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数目越多,通过的突触也越多,经调整的信息也就越复杂和完善。联络神经元(一个或多个)十分重要,它可把各种信息贮存起来,经过多次分析综合后再作出反应。大脑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大量联络神经元的反射活动实现的。图6-2反射弧构成示意图第二节 脑和脑神经一、脑脑brain位于颅腔内,可分为大脑(端脑)、间脑

7、、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个部分(图63)。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延髓向下经枕骨大孔连于脊髓。脑中间有空隙,称为脑室,内含脑脊液。(一)脑干脑干是位于脊髓与间脑之间的部分,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组成。延髓和脑桥的背面与小脑相连。1脑干的外形(1)脑干的腹侧面观(图64)图63 脑的组成示意图延髓medulla oblongata上部膨大,下部较细,形似倒置的圆锥体,表面有与脊髓相连续的同名沟和裂。在延髓上部,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纵行隆起称为锥体pyramid, 图64脑干腹面观由大脑皮质发至脊髓的纤维聚集而成(见中枢神经传导路)。锥体外侧有一卵圆形隆起称橄榄olive,在橄

8、榄与锥体的沟中有舌下神经根丝,在橄榄的背侧沟内,由上而下依次排列有舌咽神经根、迷走神经跟和副神经根。脑桥pons腹面宽阔膨隆,下缘借一横沟与延髓为界,沟中自内向外依次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脑桥上缘与中脑的大脑脚相连。基底部向两侧逐渐变窄,移行于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cle,两者的分界处有三叉神经根。中脑mesencephalon (或midbrain)腹侧面有一对粗大的的柱状结构称为大脑脚crus cerebri,内由大量来自大脑皮质的下行纤维组成(见中枢神经传导路),左右大脑脚之间的凹窝称为脚间窝interpeduncular fossa,窝内有动

9、眼神经根。(2)脑干的背侧面观(图65)延髓背面下部形似脊髓,后正中沟的两侧各有一对突起,内侧一对称为薄束结节gracile tubercle,外侧一对称为楔束结节cuneate tubercle,在楔束结节的外上方的隆起称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由进入小脑的神经纤维组成。延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脑桥背面构成菱形窝的上半部,窝的两侧为小脑上脚,由小脑行向中脑的纤维组成。中脑背面有两对圆形隆起,上方一对称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是视觉皮质下中枢,借上丘臂brachium of superior collicul

10、us(为神经纤维)连于间脑的外侧膝状体;下方一对称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是听觉皮质下中枢,借下丘臂brachium of inferior colliculus(亦为神经纤维)连于间脑的内侧膝状体。下丘下方有滑车神经根。 图65脑干背面观2脑干的内部结构(图66)脑干内部包括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网状结构和上、下行传导束(见中枢神经传导路)。图66脑干神经核在脑干背面的投影(1)延髓的内部结构延髓内部主要有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相连的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有1对薄束核gracile nucleus,位于薄束结节内,1对楔束核cuneate nucleus,位

11、于楔束结节内,它们分别接受来自薄束和楔束的纤维。(2)脑桥的内部结构脑桥的内部有与三叉神经()、展神经(或外展神经)()、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或位听神经)()相连的神经核。此外,脑桥基底部有大量散布于纵横纤维之间的神经元群称脑桥核,是传递大脑皮质运动信息到小脑的中继站。(3)中脑的内部结构上丘内有上丘核,是视觉反射中枢,参与完成由声、光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下丘内有下丘核,是听觉传导通路上重要的中继核,传递听觉信息。在中脑上丘平面有动眼神经核,由此核发出纤维构成动眼神经;在中脑下丘平面有滑车神经核,由此核发出纤维构成滑车神经。此外,中脑内还有红核和黑质,它们对调节骨骼肌张力和运动协调有着重要

12、作用。3脑干的功能(1)传导功能 大脑皮质与脊髓、小脑相互联系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束,都要经过脑干。(2)反射的低级中枢 脑干内具有多个反射的低级中枢。如延髓内有调节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生命中枢”;脑桥内有角膜反射中枢;中脑内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3)网状结构的功能 具有维持大脑皮质醒觉、引起睡眠、调节骨骼肌张力和某些内脏活动的功能。(二)小脑1小脑的位置与外形图67小脑(正中矢状切面)小脑cerebellum(图67)位于大脑枕叶下方,在脑桥和延髓的后上方。小脑两侧膨大称小脑半球hemispheres;中部较狭窄称小脑蚓vermis。小脑借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小脑下脚主要由起于脊髓和下

13、橄榄核的纤维组成,是小脑与脊髓的神经联系;小脑中脚的纤维起于对侧脑桥核;小脑上脚主要由小脑发出的纤维组成,是小脑与中脑的神经联系。2小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表面的灰质称小脑皮质cerebellar cortex。小脑深面的白质称小脑髓质medulla。在髓质里还埋着灰质核团称小脑核cerebellar nuclei或中央核central nuclei(图68)。小脑核有四对:齿状核dentate nucleus最大,其内侧有栓状核emboliform nucleus和球状核globose nucleus,它们接受小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的纤维组成小脑上脚;顶核位于第四脑室顶的上方,发出的纤维经小脑下脚至

14、前庭神经核和网状结构。图6-8 小脑核3小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主要是协调躯体运动、调节肌紧张和维持身体平衡。(三) 间脑间脑diencephalon位于脑干和大脑之间,它的两侧和背面被高度发展的大脑皮质所掩盖。其主要部分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1背侧丘脑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又称丘脑,位于下丘脑的背侧和上方,占居间脑的大部分,是一对卵圆形灰质团块,左右各一,中间为第三脑室。在丘脑内部有很多的核团(图6-9)。接受头面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信息。再由丘脑发出信息到达大脑皮质。因此,背侧丘脑是皮质下感觉的最后中继站,并可能感知粗略的痛觉。当背侧丘脑受损时,可引起感觉功能障碍和痛觉过敏

15、,自发性疼痛等。位于丘脑后下方内侧的隆起称内侧膝状体,接受听觉纤维;外侧的隆起称外侧膝状体(图69),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图69 背侧丘脑核团模式图2.下丘脑 下丘脑hypothalamus位于背侧丘脑下方(图610),包括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柄和乳头体等。下丘脑的神经核主要有视上核和室旁核。二者能分泌加压素和催产素。图610 下丘脑的主要核团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中心,是皮质下调节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参与对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的调节,通过与边缘系统的联系,参与对情绪活动的调节。此外,视交叉上核,参与调节人体的昼夜节律。(四) 大脑大脑又称为端脑telenceph

16、alon,是脑的最大部分和最高级部位。两侧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而成。1大脑的外形和分叶在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有大脑纵裂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将其分开,纵裂的底为连结左右半球的胼胝体corpus callosum。每侧大脑半球有3个面,即上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大脑半球表面有3条恒定的沟,将其分为5叶(图611):图611 大脑半球(外侧面)外侧沟lateral sulcus,位于半球上外侧面,由前下向后上行的深裂;中央沟central sulcus,起于半球上缘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顶枕沟parietooccipit

17、al sulcus,位于半球内侧面后部,自下而上,并转至上外侧面。在外侧沟上方和中央沟以前的部分为额叶frontal lobe;外侧沟以下的部分为颞叶temporal lobe;顶枕沟以后部分为枕叶occipital lobe;顶叶parietal lobe为外侧沟上方、中央沟后方及枕叶以前的部分;岛叶insular lobe(又称脑岛)呈三角形,位于外侧沟深面(图612),被额、顶、颞叶所掩盖。图612 岛叶在大脑半球背外侧面,中央沟的前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前沟,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precentral gyrus。在中央沟后方有与之平行的中央后沟,此沟与中央沟之间为中央后回pos

18、tcentral gyrus。在外侧沟的下方,有与之平行的颞上沟和颞下沟。颞上沟的上方为颞上回,颞上沟和颞下沟之间为颞中回,颞下沟的下方为颞下回。自颞上回转入外侧沟内有几条自上外向下内的回,成为颞横回transverse temporal gyri。在大脑半球的内侧和底面,自中央前、后回背外侧面延伸到内侧面的部分称中央旁小叶paracentral lobule。在中部有呈前后方向弓形的胼胝体。在胼胝体后下方,有呈弓形的距状沟,向后行至枕叶后端,此沟中部与顶枕沟相连。距状沟与顶枕沟之间称楔叶,距状沟下方为舌回。在胼胝体背面有胼胝体沟,此沟绕过胼胝体后方,向前移行于海马沟。在胼胝体沟上方,有与之平

19、行的扣带沟。扣带沟于胼胝体沟之间为扣带回cingulated gyrus。扣带回向后下转而向前移行的部分称海马旁回(又称海马回hippocampal gyrus),海马旁回的末端呈沟状为海马回钩parahippocampal gyrus uncus。扣带回、海马旁回和海马回钩连成一体,围绕在脑干的周边,合称边缘叶limbic lobe(图613)图613 大脑半球内侧面2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表层被灰质覆盖,称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深层有大量的白质(髓质)。在大脑底部的白质中藏有基底核,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1)大脑皮质大脑皮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最高中枢,由大量的神经元、神经纤

20、维和神经胶质组成。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大脑皮质的各区有其不同的功能,一般将这些具有一定功能的脑区称为“中枢”。如机体的运动、感觉和语言等各种功能活动在大脑皮质上均有相应的最高中枢控制(图614)。图614大脑皮质的功能区运动中枢(或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控制对侧肢体的运动,但面上部肌、咀嚼肌、呼吸肌及躯干、会阴肌受双侧运动区控制。感觉中枢(或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以及位置和运动觉信息。视觉中枢(或视觉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接受来自外侧膝状体发出的视觉信息。听觉中枢(或听觉区):位于颞横回,接受内侧膝状

21、体发出的传导两耳听觉信息。因此,一侧听觉区受损,可引起双耳听力下降,但不致全聋。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的后部。此中枢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症,即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仍能发音。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此中枢受损,虽然患者听觉正常,能够听到别人讲话,但不能听懂、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称为感觉性失语症。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的上肢代表区。此中枢受损,虽然手部的运动没有障碍,但不能写出正确的文字,称为失写症。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区。此区受损时,视觉正常,但患者不能理解文字符号的意义,称为失读症。内脏中枢:一般认为在边缘叶,是自主神经的重要皮质中枢。身体各部

22、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局部定位关系呈倒置人形(头面部不倒)投影(图615)。图615 人体各部在躯体运动区的定位【知识与应用】 人类的大脑在长期的进化和发育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都得到高度的分化。而且左、右大脑半球的发育呈不对称性。美国斯佩里教授通过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按照这一理论,人的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意识、逻辑、数学分析等密切相关,因此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左侧大脑半球。与此不同,右侧大脑半球则主要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时空概念。左、右大脑半球各有优势,它们互相协作完成各种高级神经活动。(2)大脑半球的髓质大脑半球的

23、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可分为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图616)图616 大脑半球髓质连合纤维是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联络纤维是连接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的上、下行纤维,这些纤维绝大多数通过内囊internal capsule。内囊为一宽厚的白质,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3)基底核basal nuclei因靠近大脑半球的底部而得名,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图617)。纹状体corpus striatum:包括尾状核和豆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借灰质条索相连,外观呈条纹状,故称纹状体。尾状核caudate nucleu

24、s呈“C”形弯曲,分头、体、尾三部分,其全长围绕豆状核和丘脑。豆状核lentiform nucleus位于背侧丘脑外侧,由外侧部的壳和内侧两部的苍白球globus pallidus组成。在种系发生上,苍白球较古老,故称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属于较新的结构,故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维持骨骼肌的张力和协调运动的功能。【知识与应用】当旧纹状体受损时,可出现震颤麻痹症,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肌肉强直,表情呆板,动作迟缓;当新纹状体受损时,表现为运动过度,出现不随意运动,如手足徐动和舞蹈症。屏状核claustrum:为岛叶与豆状核之间的薄层灰质,其功能尚不明了。杏仁体am

25、ygdaloid body:与尾状核的尾相连,属边缘系统。其功能与行为、内分泌和内脏活动有关。图617 基底神经核示意图3 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位于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由边缘叶和有关的皮质及皮质下结构(如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等)组成(图618)。在进化上属于脑的古老部分,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情绪反应及性活动有密切关系,还参与个体生存(如觅食、防御、攻击等)和种族延续(如生殖行为),边缘叶中心的海马还与学习记忆功能有关。图618 嗅球和边缘系统【知识与应用】运动有助于消除大脑疲劳。运动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适量运动时运动中枢兴奋,可有效快速地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

26、的休息。有人做过试验:思考的神经连续工作2小时,然后停下来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用运动方式则只需5分钟疲劳就消除了。说明运动确能使大脑的紧张状态得到缓解。这有助于大脑思维功能的合理应用,促使工作学习效率提高。如每天跳上半小时的迪斯科健身操、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在打拳或做操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右手多重复几个动作,以刺激右脑。右脑在运动中随之而来的鲜明形象和细胞激发比静止时来得快,由于右脑的活动,左半球的活动受到某种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摆脱了现成的逻辑思维方法,灵感经常会脱颖而出。 运动还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精神欢愉。通过运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及忧郁等症。二、脑

27、神经图619脑神经分布图脑神经cranial nerves是指与脑相连的神经(图619),共12对。其排列的顺序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即 嗅神经 、 视神经 、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根据脑神经所含主要的纤维成分及功能,可分为三类。(一)感觉性脑神经(共3对)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s分布于鼻腔顶部的嗅粘膜,主管嗅觉。例如,当人们用餐时,鼻子闻到饭菜和酒肉香味时,嗅粘膜上的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经嗅神经传入脑,产生嗅觉。 视神经optic nerve:分布于眼球的视网膜上

28、,主管视觉。当人们看书时,视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入脑,产生视觉。 前庭蜗神经vestibulocohlear nerve:又叫位听神经。前庭神经分布于内耳的位觉感受器,主管位觉。当人体作直线变速和旋转变速运动时,位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经前庭神经传入脑,产生位觉。蜗神经分布于内耳的听觉感受器,主管听觉。当声波刺激听觉感受器时,产生兴奋,将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脑,产生听觉。(二)运动性脑神经(共5对)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分布于眼球外面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和上睑提肌,控制眼球向上、向下、向内、向外上运动及上提眼睑。

29、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调节晶状体曲度和缩小瞳孔。动眼神经损伤,可使所支配的眼肌瘫痪,运动丧失;出现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以及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 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分布于上斜肌,收缩时使瞳孔转向外下方。该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瞳孔转向外上方。 展神经abducent nerve:分布于眼球的外直肌,收缩时使瞳孔转向外侧。该神经损伤时,可出现瞳孔转向内侧。 副神经accessory nerve: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咽喉肌运动。该神经损伤时,若一侧胸锁乳突肌瘫痪,头无力转向对侧;双侧瘫痪,不能仰头。若斜方肌瘫痪,出现肩部下垂、抬肩无力。 舌

30、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支配舌肌运动。该神经损伤时,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三)混合性脑神经(共4对)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支配咀嚼肌运动和头面部(鼻腔、牙、眼、皮肤等)的一般感觉。该神经损伤时,头面部等处感觉障碍;咀嚼肌瘫痪,不能咀嚼食物。 面神经facial nerve支配面部表情肌运动和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分泌,传导舌前2/3的味觉。该神经损伤时,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健侧,鼻唇沟变浅。味觉和泪、唾液分泌发生障碍。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支配咽肌运动和腮腺的分泌;传导咽部、颈动脉窦和颈动脉体的感

31、觉及舌后1/3的味觉。该神经损伤时,咽后与舌后13感觉障碍,咽反射消失。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它的运动性纤维分布到平滑肌、腺体、心肌和咽喉肌上,支配其运动和分泌;感觉性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咽喉(会厌)粘膜、耳廓和外耳皮肤等处,传导内脏和皮肤一般感觉。该神经损伤时,可出现心动过速,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发呛,舌咽障碍。第三节 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spinal cord(图6-20)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的膨大,位于上部的称为颈膨大;位于下部的称为腰骶膨大,这两个膨大内含有数量较多的神经元,与上肢和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脊髓的表面有6条纵贯全长的沟或裂。前面正中较明显的沟称前正中裂,后面正中较浅的沟为后正中沟。在前正中裂两侧有1对前外侧沟,沟内由脊神经前根的根丝穿出。在后正中沟两侧有1对后外侧沟,沟内有脊神经后根的根丝穿入。脊髓具有明显的节段性。组成每一对脊神经所连的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段。因为脊神经有31对,因此脊髓也相应的有31个节段,即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1个尾节(Co)(图6-21 )。图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