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7 ,大小:1.02MB ,
资源ID:106389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06389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b****7)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论文.docx

1、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 论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申请人姓名: 申 兢 指导教师: 余明高 教授 学生类别: 工程硕士 专业名称: 安全工程 研究方向: 煤矿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二一三年六月河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

2、关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河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河南理工大学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河南理工大学 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和传播,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编、出版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中图分类号:TD712 密 级:公开UDC:620 单位代码:10460易燃厚煤层综采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Study on Spontaneous Com

3、bustion Regularity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 Flammable thick coal seam working face申请人姓名申 兢申请学位工程硕士学科专业安全工程研究方向煤矿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导师余明高职称教授提交日期2013.4答辩日期2013.6河南理工大学致 谢时光如梭,两年时间匆匆而过,两年时间里经历了很多事很多人,帮助自己成长成熟。其中我的导师余明高教授对我指导影响尤其巨大,在此向他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给予我的无私指导和帮助。入学以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他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无尽的关爱,尤其生病期间给

4、予了无私的关心。在学习研究上他的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在他的指导和影响下,我在科研能力和为人处事方面提高了很多。在此,谨以无比感激的心情,向他致以由衷的感谢和无比的敬意!在此也特别感谢褚廷湘老师对我的全面指导及帮助,他给予我最直接的知识和技术,收益匪浅。感谢于水军教授、路长副教授在近两年研究生学习中给予的帮助和指导,感谢贾海林老师,郑立刚老师在学习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指导。谢艳鹏、李芳、纪文涛、郑凯、孔杰、杜海刚、赵红和李双格同学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也感谢学校,安全学院给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我虚长二十有五,从出生到

5、现在,我所走过的每一步无不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和辛劳。自己对家对父母没有一点的贡献帮助,反而学习生活处处让父母担忧,更是在去年生病令父母操劳费心,在此对父母表达深深的歉意,以后会用实际行动好好回报父母。再次感谢父母多年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能够让我在研究生期间认真地完成了所有学习任务!感谢本文所引用参考文献的所有作者们。感谢各位专家、教授在百忙之中评阅本文,对论文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建议;最后感谢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评委。摘 要当前国内许多矿井的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十分严重,尤其是在上覆采空区下伏煤层回采期间,易形成上下采空区的贯通漏风。同时矿井为解决上隅角及采空区瓦斯超限的问题,普遍采用埋管抽采瓦

6、斯,对采空区漏风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更加复杂。这种情况下的矿井自燃防治和防灭火工作缺乏有效的技术体系指导,因此本论文提出开展上覆采空区下伏煤层在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条件下易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本文结合义煤集团杨村煤矿上覆采空区下伏煤层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的实际情况,研究采空区的自然发火规律,影响煤自燃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测温和取样分析,分析工作面采空区自燃氧化规律和“三带”分布状况,埋管抽采瓦斯对煤自燃的影响效应,确定有利于工作面防灭火要求的通风参数和回采工艺参数,从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论文确定了符合D13171

7、工作面的具体的防灭火参数,建立在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条件下的综合防火技术体系,优化设计了“横-竖”结合的“L”型筛管,大幅度提高了抽放效果。通过防火效果检验,证明采取的综合防灭火技术符合杨村矿的实际且富有成效,可以在全矿及相似矿区矿井展开推广并为防治类似煤层自燃提供依据参考。关键词:采空区;自燃“三带”;漏风;埋管抽采AbstractThe current domestic many mines goa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situation is very serious, especially during coal seam underlying the g

8、oaf mining, easy to form the transfixion air leakage in upper and lower the goaf. Simultaneously,to solve the problem of gas transfinite in the corner and goaf, coal mine commonly used buried pipe drainage gas, generating great impacts on air leakage distribution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ree zo

9、ne”. In this case, the work of spontaneous controling and fire prevention of the mine is the lack of effective system and guidance. So this paper presents development of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rul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which is suitable for inflammable thick coal seam working face und

10、er the conditions of buried pipe gas extraction and complicated air leakage.This paper closely combines with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working face in Yangcun Coal Mine of Yima Coal Industry Groop, researching on the law of goa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inflammable thick coal seam under the condit

11、ion of buried pipe extraction gas and complex air leakage ,the risk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 Based on the three zones test and sampling analysis of working face goaf, analysising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xidation rules of working face goaf and three zones distribution,

12、 and the effect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uried pipe extraction gas, then make sure the ventilation parameters and stoping process parameters of satisfying fire-fighting requirements,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in production work.This paper determines the specific parame

13、ters of fire prevention according with the D13171, building up the comprehensive fire technology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uried pipe extraction gas and complex air leakage, optimal designning cross - vertical combination L shaped screenless, greatly improved the drainage effect. Through the fi

14、re effect test, it prov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anti-extinguishing technology conformed to the reality of the Yangcun mine and fruitful,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in the whole mine and similar mine area, providing a basis for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imilar coal spontaneous comb

15、ustion.Keywords: the goa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hree zones; air leakage; gas extraction目 录摘 要 I目 录 V1 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煤自燃理论 21.2.2 现有矿井防灭火技术及其特点 21.2.3 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研究现状 31.3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41.4 本文研究内容 41.5 技术路线 42 采空区埋管抽采瓦斯对煤自燃影响理论分析 72.1 埋管抽采瓦斯诱导遗煤自燃关联因素分析 72.1.1 自燃危险因素分析 72.1.2

16、 危险因素的关联性 82.2 漏风模式 92.3 埋管抽采瓦斯对自然发火影响分析 92.4 本章小结 103 矿井概况及煤层自燃特征参数 113.1 杨村矿矿井概况 113.2 D13171工作面概况 123.3 煤层自燃特征参数测试研究 133.3.1 煤的吸氧实验 133.3.2 煤绝热氧化特征温度 143.3.3 煤自然发火期 173.3.4 煤自燃衍生气体生成特征 173.4 本章小结 194 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研究 214.1 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理论及意义 214.1.1 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理论概述 214.1.2 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原则 224.2 煤自燃危险

17、区域观测方案 224.2.1 观测手段及仪器仪表 224.2.2 采空区埋管测点布置 234.2.3 测点的保护 234.3 煤自燃危险区域数值观测 244.4 自燃危险区域分布及特征 274.4.1 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特征 274.4.2 采空区温度变化特征 294.4.3 采空区一氧化碳变化特征 314.4.4 自燃危险区域空间分布及最低推进速度 334.5 本章小结 335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实测研究 355.1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测定原理 355.2 工作面漏风量测量及分析计算 365.3 漏风考察 385.4 工作面漏风动力来源分析 395.5 本章小结 406 工作面综合防火技术体系

18、416.1 工作面注水技术及工艺 416.1.1 煤层注水系统 416.1.2 水力压裂注水系统设备选型 426.1.3 煤层注水钻孔布置 426.1.4 钻孔倾角 436.1.5 注水压力 436.1.6 单孔注水量 446.1.7 注水时间 456.2 工作面注氮防灭火技术 456.2.1 氮气纯度及惰化指标 466.2.2 注氮量确定 466.2.3 注氮方式及释放口位置确定 476.2.4 采空区防灭火注氮流量 486.2.5 防火注氮时机选择 506.3 工作面注浆技术 506.3.1 灌浆方法 516.3.2 浆液配比 526.4 阻化防灭火技术 526.4.1 阻化剂防灭火原理

19、526.4.2 喷洒阻化剂 526.4.3 气雾阻化 546.4.4 煤层预注阻化剂防灭火 556.5 工作面漏风控制 566.5.1 调节风门均压 566.5.2 充填堵漏 576.6 埋管抽采技术 576.6.1 横竖结合“L”型筛网管设计 586.6.2 埋管抽采口位置 596.7 效果检验 596.7.1 采空区氧气浓度变化 616.7.2 采空区温度变化 616.7.3 采空区一氧化碳浓度变化 626.7.4 采空区三带范围变化 626.7.5 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浓度变化 626.8 本章小结 637 结论及展望 657.1 主要结论 657.2 创新点 657.3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

20、步工作展望 66参考文献 67作者简介 71学位论文数据集 73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煤炭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消费性能源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生产中伤亡事故严重的行业,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矿山行业死亡人数的80%以上。其中,矿井火灾是直接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其中有易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到全国重点煤矿的56% 1,统配和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约占47%,矿井自然发火又占发火次数的94%,其中采空区自燃占内因火灾的60%。进入90年代后,全国范围内不断采用放顶煤开采技术,矿井生产逐步向高产高效集约化

21、发展。不过这一技术由于生产强度大,一次性丢煤量大,导致采空区浮煤厚度增加,使得采空区成为最容易发生煤自燃的区域2。近年百万吨发火率虽有所下降,但仍高居不下,与世界几个主要产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煤自燃灾害形势颇为严峻,而特厚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更易发生,是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3。一旦煤自燃发生,将会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因为煤自燃所带来的全部损失每年都高达100亿元4。我国火灾基础理论研究起步晚,防灭火关键设备和技术还有待完善和配套,面临着一批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矿井火灾防治工作仍是矿井安全生产所要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义马矿区主要开采侏罗纪中统义马

22、组2-1、2-3号煤层,煤种属长焰煤,极易自然发火,每年因煤炭自然发火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着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广泛采用放顶煤技术开采后,由于工作面推进相对较慢,煤炭自然发火的几率明显提高,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义煤集团杨村煤矿,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级,属极易自燃煤层,发火期1个月,最短7 d。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综放工艺的推广及本煤层瓦斯抽采强度的加大,煤矿面临矿压增大,顶煤增厚,空顶现象增多,采空区漏风复杂,给煤层自燃创造了条件,自然发火几率明显增大,自然发火问题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严重障碍。杨村煤矿D13171工作面开采煤层属2-3号煤层, 煤岩成份以丝煤、暗煤为主,

23、煤层结构复杂,含多层夹矸,煤层厚度2.5-9.0m ,煤层倾角812,是易燃厚煤层,由于煤层厚,采放高度高,采空区体积大,且回采率相对较低,大量浮煤遗留在采空区,为采空区自燃提供了丰富的呈松散状态的煤,增加了采空区浮煤自燃的危险性。而由于D13171工作面上覆中13211工作面采空区,易形成上下采空区贯通漏风,且采空区利用埋管抽采采空区瓦斯,使得采空区上隅角支架后部区域漏风加剧,不利于矿井防灭火。基于杨村煤矿上覆采空区漏风和埋管抽采的应用对自燃带来的问题及技术现状,立足防灭火角度,为掌握瓦斯负压抽采对自然发火的影响,需要对多漏风通道的采空区自燃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因此围绕杨村煤矿开采工艺,瓦斯抽

24、放技术措施,煤本质自燃属性及煤层自燃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对上覆采空区下伏煤层在埋管抽采作用下的自然发火问题进行研究,协调通风参数对自然发火的影响,对降低杨村矿自燃灾害意义重大。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煤自燃理论关于煤自燃,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论点或学说来解释,其中主要的有:细菌作用学说、黄铁矿作用学说、自然基作用学说、酚基作用学说和煤氧复合作用学说等。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又提出了许多更具体的学说,如李增华5 、Lopez D6 、Wang H7 、Unal 8 和Martin9各自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以支持自由基、氢原子和基团作用学说。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方法对煤自燃机理进行了研究,S

25、hinnJH10等人提出了高挥发分煤的结构模型。Schulten11,12等人在煤中低分子化合物与大分子之间的作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Spiro曾用填空物理模型构造了given、wiser、solomon煤分子模型的三维表现13。Garciap14利用热分析技术对煤的自燃进行了研究。国外很多学者如日本15、土耳其16、美国矿业局17及波兰学者Marian Branny18对煤的自燃做了大量的模拟研究,研究包括了数值模拟及现场模拟。国内的彭本信19、刘剑、王继仁、孙宝铮20和徐精彩等21等人也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煤自燃进行了研究。奇庆杰、黄伯轩22、徐精彩、邓军23,24、徐

26、精彩等25、张辛亥、习光、徐精彩26等学者对在工作面开采及漏风条件下采空区的煤自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随着软件科技的发展,李宗翔27,28、王济凯、鲍学彬、丁仰卫29、杨胜强30、李洪刚31、陈长华32和王俊峰、邬剑明、靳钟铭33等学者们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模拟了采空区在不同的漏风及边界等条件下的自燃过程及危险区域。1.2.2 现有矿井防灭火技术及其特点煤矿常用的防灭火技术主要有:惰气、堵漏、均压、三相泡沫、阻化剂、用水灭火、灌浆、胶体防灭火技术等34,35,按其主要作用和功能归纳为以下几类:1)控制漏风技术。主要目的是:减少或杜绝松散煤体氧气的供给。技术手段有:水泥喷浆;泡沫喷涂;纳米改

27、性弹性体材料涂抹;均压36。其中仅依靠均压对己经或曾经发生过自燃的火区来达到完全杜绝漏风,防止自燃的目的是不现实的37。2)火区惰化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火区氧浓度,窒息火区。技术手段有:注入N2等惰性气体;惰气泡沫;三相泡沫38。其中惰气和泡沫对大热容煤体的降温效果不好,灭火周期长,火区易复燃,并且对现场堵漏风工作要求较高39,40。惰泡和三相泡沫稳定时间短,如在碎煤中压注,发泡性能差,起泡倍数低,且对已形成高温的浮煤,需注泡量很大,易复燃41,42。3)煤体阻化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煤体的氧化活性,抑制煤氧结合。技术手段有: 雾化阻化剂;惰化阻化剂;喷注CaCl2等一些吸水性很强的盐类。其

28、中CaCl2的水溶液附着在煤体表面时,形成一层含水液膜,阻止煤氧接触,同时能使煤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在低温氧化时温度不易升高,从而抑制了煤的自热和自燃43。惰化阻化剂不易均匀地分散到煤体内,如用其水溶液注入煤体则易流失44。4) 吸热降温技术。主要目的是:降低高温煤体温度,彻底熄灭高温火区,防止火区复燃。技术手段有:注水;灌浆45;液氮46;液态CO2。用水或泥浆灭火时,由于井下自燃火源通常处于比较高的部位,其不能滞留在发火部位,易形成固定的通道流动,且流过发火部位后仅使煤表面温度得到降低,煤体的内部温度仍然很高;水的剧烈蒸发增加了煤的孔隙率,漏风通道更加畅通。5) 胶体防灭火技术。凝胶、稠化

29、胶体和复合胶体可使水溶液在指定的时间和部位发生胶凝,包裹高温煤体,从而充分发挥水的吸热降温作用。在现场使用和推广过程中,还研制开发出井下移动式、地面移动式、管网式和多功能灌浆注胶防灭火系统等多种应用工艺,可依据矿井实际进行灵活设计与使用47。1.2.3 瓦斯抽采诱导浮煤自燃影响效应研究现状Liming Yuan48、胡千庭、梁运培等49和陈明河50等科研工作者对抽采瓦斯对煤自燃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通过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瓦斯抽采条件下的瓦斯运移分布规律和漏风规律。张辛亥等51、李伟,郝迎格等52和朱毅,崔凯53等划分了抽采条件下采空区浮煤易发火区域和浮煤自然发火的防治技术。文虎5

30、4、卞晓锴,包宗宏,史美仁55和徐精彩,李宗翔56等进行模拟实验得到了漏风的模拟数值并提出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危险区域的判定理论。许家林、屈庆栋57、李宗翔58、褚廷湘、余明高、杨胜强59等则在采空区浮煤自燃和瓦斯抽采耦合关系上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煤岩裂隙发育和卸压对瓦斯抽采的影响,建立了采空区瓦斯涌出和浮煤自燃耦合的模型,确立了采空区漏风和浮煤自燃的特点,并提出了防灭火的措施。1.3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上覆采空区易燃厚煤层在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的情况下的防灭火工作,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技术体系指导,急需开展这一方面的技术研究。本论文提出开展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条件下上覆采空区

31、易燃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自然发火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并选取义煤集团杨村煤矿D13171综放面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本文结合义煤集团杨村煤矿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的实际情况,研究上覆采空区易燃厚煤层埋管抽采瓦斯及复杂漏风条件下采空区自然发火的规律,影响煤自燃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测温和取样分析,分析工作面采空区自燃氧化规律和“三带”分布状况,埋管抽采瓦斯对煤自燃的影响效应,确定有利于工作面防灭火要求的通风参数和回采工艺参数,从而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缩小防火范围,减少防火投入,提高防火效益。1.4 本文研究内容1) 实验室测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煤样进行热重分析,低温氧化实验,分析煤的特征温度及随温度上升气体产生情况。2) 理论分析采空区浮煤自然发火的规律、影响因素,结合D13171综放面的实际情况分析浮煤自燃危险因素及其关联性。3) 现场实测,分析气体的变化情况,对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进行划分并验证。4) 利用理论,结合综放面实际抽采情况,分析埋管抽采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